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AELP技术初步分析了我国引进的萨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指纹特征,8对选择性引物在2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47个扩增片段,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27~34,平均扩增片段数目为30.9。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16.6%。共检测出25个基因型,每个个体含有独自的基因型。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929~0.995,群体遗传变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萨罗罗非鱼的种质保存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在广州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的第一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杂交F1群体的亲本信息,以原杂交试验中的亲本群体及杂交F1为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基因重组法推测F1的亲本数目。结果发现:86对微卫星引物中有74对稳定扩增;筛选出14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引物,对杂交F1进行扩增,发现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的等位基因在F1中均结合为杂合基因型,证实杂交F1为真杂交种;应用基因型重组法根据各位点在F1中的基因型,对比其亲本群体的特异等位基因,推测F1中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是来自于母本或父本,进而判断F1真实有效的父母个体的等位基因,推测出最小的有效亲本数目为一雌一雄,表明F1可能互为全同胞,为尼萨罗非鱼杂交种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RAPD标记在水牛遗传多样性方面检测的应用价值,以及了解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结构状况,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槟榔江水牛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其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5条引物共产生105种扩增片段,多态片段95条,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7,各引物多态性片段范围在2~12之间,多态频率在40%~100%之间,多态座位平均为90.48%。表明槟榔江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VLDL双向选择肉鸡群ISSR指纹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初步进行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双向选择的三世代高、低脂群肉鸡进行ISSR指纹分析,评定其遗传多态性及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60个引物筛选出10个引物用于检测分析;共扩增出62条谱带,其中39个是多态性片段,多态率为63%。高、低脂群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643,0.9766。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481。  相似文献   

5.
番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番鸭的遗传多样性,20个引物共扩增出164条带,分子量约在200 ~2 000 bp之间,番鸭20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4572~0.0177,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F)为0.9823~0.5428,遗传多样性指效(Ho)平均为0.1639.结果表明番鸭DNA的同源性高,品种的纯度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6.
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SR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个微卫星特异性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特异位点7个;尼罗罗非鱼(♀)5个;杂交子代6个。利用这8个位点检测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3个等住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4394个,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O.7083、0.9015和0.978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41、0.5761和0.643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33、0.4693和0.5584。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其中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亲本与杂交子代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APD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 ♂×O.niloticus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4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3个,分别用于这3个罗非鱼群体的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3个罗非鱼群体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52.78%、44.36%、44.99%;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9102、0.9121、0.9043;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0898、0.0879、0.0957;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248、0.2450、0.229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0922、0.1040、0.1329。同时得到可用于鉴别3个群体的9条特异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工选择偏好对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人工选育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那马群体和武鸣群体)各70尾个体的线粒体DNA的D-loop区序列、CoI基因和Cytb基因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研究,并选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D-loop区序列两个群体共检测出32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6个;基于CoI基因共检测出23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16个;基于Cytb基因共检测出14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10个.基于D-loop区序列、CoI基因和Cytb基因单倍型分别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武鸣群体和那马群体的个体交错在一起,地理差异不明显,且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的进化拓扑结构基本相似.20对微卫星引物均能在奥利亚罗非鱼中获得稳定有效的扩增条带,其中有18个微卫星位点呈多态性;那马、武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6.5000和7.944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是3.9857和4.7268,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123和0.775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9614和0.9711、平均Nei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017和0.7636,均表现为武鸣群体略高于那马群体.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在不同微卫星位点间差异明显,其变化范围为0.0173(GM241)~0.2318(UNH868),平均0.0997;从单群体近交系数(Fis)和总群体近交系数(Fit)来看,所有微卫星位点的数值均为负值.[结论]经短期人工选择的武鸣群体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较被长期人工选择的那马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即短期内的不同人工选择偏好对线粒体DNA的遗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用RAPD及mtDNA D-loop区序列揭示长江下游长春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和mtDNA D-loop区序列对长江下游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的28个引物,对24尾采自长江下游常熟江段长春鳊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8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0.2~2 kb之间,其中多态位点有83个,占46.63%;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132 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047 6,平均遗传距离为0.088 5;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值为0.098 6.RAPD结果表明该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对其中8尾长春鳊mtDNA D-loop区序列(938 bp)进行了分析,发现了8种单倍型,检测出17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1.81%,变异位点为15个转换,2个颠换;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6 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821,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 3.结果说明长春鳊mtDNA D-loop区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和mtDNA D-loop区序列对长江下游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的28个引物,对24尾采自长江下游常熟江段长春鳊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8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0.2~2 kb之间,其中多态位点有83个,占46.63%;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132 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047 6,平均遗传距离为0.088 5;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值为0.098 6.RAPD结果表明该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对其中8尾长春鳊mtDNA D-loop区序列(938 bp)进行了分析,发现了8种单倍型,检测出17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1.81%,变异位点为15个转换,2个颠换;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6 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821,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 3.结果说明长春鳊mtDNA D-loop区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9种耐寒杜鹃花亲缘关系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辽宁9种耐寒杜鹃花的亲缘关系,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了576条DNA片段,分子量为300~20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4.31条DNA片段。采用DPS软件,计算9种杜鹃花的Nei氏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9种杜鹃花明显聚为3大类:照白杜鹃、牛皮杜鹃聚为一类;迎红杜鹃、缘毛迎红杜鹃、兴安杜鹃聚为一类;黄杨杜鹃、淀川杜鹃、红枫杜鹃和大字杜鹃聚为一类,其中第2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RAPD标记分析番茄亲本及其F_1的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22个番茄材料从分子水平揭示了亲本和其杂种F1的遗产差异。11个引物共扩增出了74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6.72条,其中61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条带数的82.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1条多态性带。通过RAPD遗传距离分析发现F1有偏向于父本遗传的趋势。对番茄亲本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与所配F1的单果重、株高、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等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均呈不显著相关,用RAPD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雅江报春天然居群RAPD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检测3个雅江报春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8个引物共扩增出173条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条,其中多态性带纹为82条(47·4%)。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584,17个植株可被聚为四类。居群间随海拔差异的增大,遗传距离增大,遗传关系较远。居群内木格措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木格错居群与理塘居群遗传关系较近,康定居群与木格错居群分离出差异较大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9):1029-1034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越南北部山区当地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和10个引物对从越南和老挝北部山区3个省收集的21份玉米种质材料即12份普通玉米和9份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21份玉米种质材料中可以检测到108个ISSR片段,其多态性为100%.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值为0.10~0.39,每条引物平均为0.24;分辨力为14.29~0.48,平均每条为4.48.除ISSR-TI以外,所有ISSR引物在13份玉米材料中均产生特异性片段.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使用70%的遗传相似性作为切割点,建立了玉米种质材料系统树,21份玉米种质材料被分为3大类.不同玉米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2~0.90.[结论]IssR标记可提供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信息,对越南玉米种质材料的收集、保护和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 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 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80年代最宽,90年代略有下降。进入21世纪,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下降。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与2000年以后育成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80年代前育成品种与80年代育成的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间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80年代与90年代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我国育成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结论】SRAP标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利用SSR标记对贵州主要玉米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6个贵州主要玉米自交系,用筛选得到的20对引物进行SSR分析。结果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数位为3.25。SSR标记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芦笋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SRAP技术对国内外12 个芦笋栽培种和杂交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70 对引物中筛选出29 对多态性强、条带清晰的引物,每对引物产生12~36 条谱带,共产生551 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43 条,占总带数的61.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是20.41 条,多态性带数是12.7 条。采用NTSYSpc2.1 软件对SRA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12 份芦笋材料的相似系数在0.39~0.97 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9。在Coefficient=0.69处划等值线,可将12份芦笋材料划分为4类。第一类:‘鲁芦笋一号’、‘88-5’、‘格兰德’、‘07-1’和‘06-6’。第二类:‘阿波罗’、‘泽西巨人’和‘阿特拉斯’。第三类:‘西班牙达玛斯’。第四类:‘荷兰全雄’、‘UC800’和‘西德全雄’。  相似文献   

18.
Vu  Van  Liet  Nguyen  Thi  Thuy  Linh  Nguyen  Thi  Thuy  Vu  Thi  Bich  Hanh  
Pham
  Quang  Tuan  Nguyen  Thi  Phuong  Thao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0-0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越南北部山区当地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和10个引物对从越南和老挝北部山区3个省收集的21份玉米种质材料即12份普通玉米和9份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21份玉米种质材料中可以检测到108个ISSR片段,其多态性为100%。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值为0.10~0.39,每条引物平均为0.24;分辨力为14.29~0.48,平均每条为4.48。除ISSR-T1以外,所有ISSR引物在13份玉米材料中均产生特异性片段。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使用70%的遗传相似性作为切割点,建立了玉米种质材料系统树,21份玉米种质材料被分为3大类。不同玉米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2~0.90. 【结论】ISSR标记可提供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信息,对越南玉米种质材料的收集、保护和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36个甘蔗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45.9条、多态率为61.50%,遗传相似系数在0.6578~0.8762之间、平均为0.745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引进品种为同一大类,而当地亲本材料粤农73-204独立成另一大类,说明粤农73-204与引进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36个引进品种可进一步分为3类,相同系列的品种大多数能归为同一类,可见相同区域、相同机构选育的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大部分能归为同一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36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70。指出加强引进品种的研究利用是促进我国甘蔗育种发展、有效提高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