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注意架子牛的选购 1.1 品种 应选杂交肉牛和地方良种牛,如晋南牛、南阳牛、秦川牛等. 1.2 体重和年龄 应选1~1.5岁,体重在250~350kg的牛进行育肥. 1.3 性别 以公牛、阉牛为佳,母牛次之.  相似文献   

2.
早胜牛(秦川牛优秀类群)是役用品种,其母牛泌乳性能差,犊牛生长发育缓慢,牛只体躯长、宽、深度不理想,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丰满,饲料报酬差。应当导入什么品种杂交,向什么方向发展,是一个严肃认真的问题,必须慎重对待。据我市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类似小型肉牛安格斯(公牛活重800~900kg,母牛体高122cm)品种的海福特肉牛(公牛活重800~1100kg,母牛体高126cm)为父本杂交改良我市原区本地牛,杂交一代公母牛初生至6月龄平均日增重为469g,体高为86.4cm,比同龄本地公母牛(日增重503.5g,体高93.25cm)分别增长-7.36%和-7.93%,18月龄体重为316.42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6.65%和51.65%,比同龄本地阉牛平均体重(322.13kg)、屠宰率(56.79%)和净肉率(50.87%)相对增长-1.80%、0.32%和0.78%。另据有关资料报道,山东省与我市同期引用海福特、安格斯改良鲁西黄牛,造成鲁西黄牛后代体型变小,引起省内大面积群众不满和抑制,曾轰动全国畜牧界,引起了中国畜牧总局高度重视,“山东省鲁西黄牛改良所走的弯路,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也是沉痛的”。因此早胜牛改良引用安格斯牛为父本关系到我市黄改工作的成败,也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害关系,应慎重对待,绝不能掉以轻心。现就这些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略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决策部门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波尔山羊原产于南非,是世界公认的著名肉用山羊品种。是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山羊品种之一,体格强壮,四肢发达,善于长距离采食,适合于藻木林、山区放牧。我国1995年引入该品种,通过几年来的纯繁和杂交利用,已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和明显的杂交效果。特别是对地方品种改良效果显著,有报道用波尔山羊和一些地方品种杂交,杂交一代六月龄公羊体重达27.33~30.69kg,比本地公羊提高44.24%~94.38%;母羊体重20.01~27.10kg,比本地母羊提高36.46%~117.97%。虽然波尔山羊有如此大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4.
公、母牛的初配年龄主要依据牛的品种、营养状况、管理水平和个体发育状况等来确定。一般初配时的体重应达到该品种牛平均成年体重的70%。对于早熟品种,公牛在18~20月龄,母牛16~18月龄时就可以参加配种;中熟品种,公牛宜在18~20月龄,母牛在18~22月龄时初配;晚熟品种,公牛在20~23月龄,母牛在22~24月龄时初配。如果年龄到了,但体重达不到标准,则初配时间应推迟;相反,也可适当提前。  相似文献   

5.
饲养奶牛品种应以纯种荷斯坦奶牛、澳牛为主,预期产奶量在6000kg/年以上。整体牛群结构最佳比例为:泌乳母牛占总数60%,头胎受孕母牛占12%,1~2岁的后备母牛占15%,1岁以下犊母牛占13%,每年泌乳母牛更新不少于15%~20%。  相似文献   

6.
延黄牛——中国第二个肉用型牛品种培育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黄牛是2008年初由农业部审批公布的我国第二个肉用型牛品种,经1979~2007年近三十年杂交选育,其遗传组成为利木赞牛25%,延边牛75%.初生重:公30.9(28~34)kg,母28.9(26~32)kg.成年体重:公901.5 kg,母490.8 kg.该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产肉性能,其肉用指数:成年公牛5.66~6.76 kg/cm,成年母牛4.06~4.58 kg/cm,分别超过了专门化肉用型牛的BPI底线值5.60和3.9 kg/cm.  相似文献   

7.
澳洲矮脚牛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肉牛品种:青海省种畜冷冻精液站于2002年由澳大利亚原种引进,其毛色全黑、无角。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发育仅为普通肉牛品种的60%,犊牛平均初生重20~24kg,早期生长速度非常快,6周龄既可使本身的体重翻番,8月龄体重母牛可达180kg,公牛可达210kg周岁体重,母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胚移牛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探讨了营养水平对胚移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表明,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胚移牛12月龄公牛的体重达到295.51kg,母牛的体重达到255.00kg,其生长发育速度显著高于本地牛和其它杂交牛;在较低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胚移牛12月龄公牛的体重达到211.91kg,母牛的体重达到193.29kg,其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本地牛和利本F1,但不及利本F2牛。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要选择最优的杂交肉牛品种,如夏洛来、西门塔尔杂交一代公牛的育肥效果较好,平均日增重1.25kg和1.12kg。我国的良种黄牛如秦川牛、南阳牛等,平均日增重也可达到1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雪花牛肉的概念、发展现状、质量评价、适宜肉牛品种、饲养管理、屠宰分割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出发对当前我国雪花牛肉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只有将雪花牛肉生产作为专门化的产业来发展,我国肉牛产业才能稳步前进,文章涉及的依据和论点谨代表了作者对雪花牛肉产业的认识和思路,以启发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2.
平均15月龄的夏晋、西晋、利晋杂交1代和晋南阉牛各4头,按美国NRC肉牛营养标准配合日粮,经100天育肥后屠宰(约18月龄)测定其肉用性能。复晋、西晋、利晋和晋南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是904.5±9.12,838.5±6.2,824.3±3.29和618.7±16.6克;每增重1千克活重消耗总可消化养分6.11,7.01,7.15和7.83千克;消耗粗蛋白质846.7,931.1,949.1和1047.9克;宰前活重分别为421.5±7.94,412,0±7.53,404.3±10.52和318.0±11.63千克;屠宰率平均分别为57.5.56.96,55.97和51.69%;肉骨比分别为4.65,4.35.5.12和4.1;体腔脂肪总重分别为15.85,11.15,11.70和17.35千克。结果表明,杂交牛肉用性能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地方牛种资源和饲草饲料资源,本试验对放牧饲养到1岁的温岭高峰牛,采用氨化稻草、啤酒糟加少量精料的低成本肥育方法,进行6个月的舍饲育肥,开发优质牛肉生产。经6头牛试验,18月龄头均活重达380±32.7千克,头均日增重0.84千克;抽样屠宰测定3头,胴体重233.1±5.70千克,屠宰率60.05±1.37%,净肉率51.16±1.99%.胴体产肉率85.18±1.77%,眼肌面积85.3±16.6平方厘米。优质切块肉比35.47±1.05%,9-11肋间肉样含氨基酸44.02%。肉质鲜嫩、多汁,经宾馆餐厨师评议,达到优质牛肉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及排酸对育肥牛肉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品种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排酸时间中肉嫩度的变化,试验在内蒙古肉牛主产区选择了16月龄的红白花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黄白花西门塔尔牛等品种高代杂种牛以及草原红牛和蒙古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80 d后屠宰并测定肉的嫩度。结果表明:安格斯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好,蒙古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差;但经过一定的排酸期后,嫩度均可达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色肉牛改良早胜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用国外著名的红色肉牛品种南德温、利木赞、德国黄牛和安格斯细管冻精杂交改良早胜牛。结果表明,均显示其父本的特征,被毛大多数为红色、紫红色和黄红色。初生至6月龄体重和相关的体斜长、胸围均优于早胜牛,也表现出了其杂交优势,其中南×早和利×早与德×早、安×早杂交群体相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发育趋势,即南×早>利×早>德×早>安×早,且发现采用肉用型牛改良早胜牛,大型肉牛优于中型肉牛,中型肉牛优于小型肉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加拿大分两批引进夏洛来和西门塔尔良种肉牛胚胎共34枚,解冻后我国荷斯坦受体母牛,“借腹怀胎”生产人用种牛后代,以代替引进活牛。将进口保存液和自制保存液对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进口保存液(53.3%)优于自制保顾液(21.2%),将不同营养状况受体牛对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比较,结果营养良好埂优于营养较差乾;将进口冷冻胚胎“借腹怀胎”生产肉用 牛与直接进口活种牛的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前者显著低于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高寒农区肉牛繁育杂交组合模式。[方法]选择金西西本、皮西西本、夏西西本、西杂二元杂交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测定3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生产性能指标。[结果]三元杂交牛皮西西本、夏西西本、金西西本18月龄活重达到480kg以上,分别比二元杂交牛提高13.1%、14.7%、16.4%;体高提高2.3%、3.14%、3.74%;体长提高2.36%、2.4%、4.04%;胸围提高2.1%、2.76%、3.55%;管围提高1.3%、1.99%、3.72%。三元杂交牛各生产阶段生产性能均高于二元杂交牛,育肥效果良好。[结论]以上三种肉牛繁育杂交组合模式是适宜当地发展肉牛生产的较佳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泾川县三元杂交肉牛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日粮营水平不能满足肉牛生长发育的需要。建议提高肉牛日粮营养水平,并加强饲养管理,促进泾川县肉牛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肉牛育种的新趋势是向小型肉牛方向发展。提出了肉牛大、中、小型划分的国际标准;列举出小型牛品种培育的四个方式途径;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小型牛的优点或特点;最后根据我国肉牛业牛品种资源丰富,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当地牛品种是培育中国小型专门化肉牛的良好基础的现状,结合国际肉牛育种的趋势,指出中国肉用牛品种的培育方向为以中小型为主,培育出我国自己的小型肉牛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牛肌肉的抗氧化特性,为优质牛肉的生产提供试验数据。选用5个品种牛(利木赞牛、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的背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24小时的滴水损失以及在0~4℃下肉色、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在72h内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与24小时滴水损失率在不同品种牛肌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储存时期(0~72h),5个品种牛肌肉的a*、b*值均呈下降趋势;4~72h内,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均是最高的,且在冷藏8、12h时,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显著大于鲁西牛肉和秦川牛(P<0.05),24h后利木赞牛的a*值显著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5个品种牛背最长肌的PV和TBAR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木赞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最慢,秦川牛和鲁西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较快。结果表明,5个品种牛的肌内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利木赞牛肌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肉色和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