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小白菜根肿病的接种方法及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植物土传病害,该病引起的损失占世界十字花科作物总量的10%以上。探索病害的最佳接种方法是开展相关或同类研究的重要基础。试验比较了5种根肿病的人工接种方法,并探索了种子预浸、病原菌浓度和土壤pH等接种条件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封菌土法优于菌土法,而浸种加密封菌土法的接种效果最为显著。对比不同接种条件的试验结果得知,无菌水预浸种1天破胸后再进行接种处理会降低接种效果;用于接种处理的根肿病菌浓度越高,发病的效果越明显;而土壤条件为酸性时更利于根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接种方法、环境和基质条件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病的影响。研究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肿根保存形式、光源及光周期、基质类型及基质p H值等对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以建立一套简便、稳定的大白菜根肿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体系。结果表明,大白菜种子在培养皿中催芽7 d后,采用浸根接种法,不仅节省菌源,而且操作简单,发病稳定;自然光照与稀土灯补光结合16 h光周期条件下,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最严重,且发病均匀,为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的最佳光照环境;草炭和蛭石基质有利于根肿病的发生,砂土和壤土对根肿病发生有抑制作用;根肿病在p H值5.0和p H值7.0时均可发病,但酸性环境有利于根肿病的发生;另外,肿根干燥保存不影响病原菌活力,可作为实验室保存肿根的推荐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培养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影响青麻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与小孢子胚胎发生密切相关;33℃,24h高温处理有助于小孢子转化成胚状体,每蕾成胚数比25℃恒温培养提高4.5倍;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激素和多种氨基酸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平均比对照增加59.64%;培养基的琼脂含量增加到12g/L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胚的成苗率,比含琼脂8g/L的高出40.5个百分点。通过对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培养,获得二倍性的双单倍体植株,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纯系进行杂交组合的选配,培育出青麻叶大白菜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实验室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为建立适合大白菜根部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得到比较完美的电泳图谱,本研究着重从等电聚焦参数设置、IPG胶条p H范围、上样量,胶体浓度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择17 cm p H 4~p H 7的IPG胶条,上样量为1 200μg,聚焦时间为85 000 Vh,胶体浓度为12.5%进行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可得到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大白菜根部双向电泳图谱。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展大白菜根部病害及根部相关特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抗性鉴定技术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水稻穗部病害,现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提高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性抗性鉴定的准确性,本试验在田间和大棚条件下分别从接种方法、接种体、栽培时期、发病条件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做了全面研究。对比3种接种方法发现,注射-喷雾相结合方法的发病效果最好;在4种接种体中,分生孢子-菌丝片段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菌丝片段和上年保存的厚垣孢子不能引起发病;在田间或大棚条件下病原菌接种后,进行遮阳和喷雾保湿处理对发病效果好,发现温度在25~30℃和相对湿度在85%以上更有利于稻曲病侵染和显现症状;试验结果还显示大棚条件下的鉴定效果稳定于田间条件。因此建议在进行抗病性鉴定时可在田间多点异地人工-自然诱发的抗性鉴定结果上,增加水稻品种大棚人工接种测定,这样可以获得更有效、更可靠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瓜靶斑病菌接种体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靶斑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一种新病害,为了促进靶斑病的抗病育种和防治,开展了12种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配方、病菌移植方式、菌落颜色、光照条件、培养时间对黄瓜靶斑病菌繁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靶斑病菌菌落颜色深的菌株孢子产量大于菌落颜色浅的菌株;采用菌块涂抹法移植靶斑病菌效果最佳;繁殖靶斑病菌适宜的培养基为CZA120g,CZA80g,液体培养不适合靶斑病菌的繁殖;连续光照和黑暗处理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暗培养比光、暗交替和连续光照更有利于孢子的产生;28℃恒温、黑暗培养5 d是靶斑病菌产孢高峰期,分生孢子数量可达20.7×105个/mL。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西瓜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西瓜根系蛋白质样品等电聚焦(IEF)条件、样品上样量、IPG胶条p H值范围、染色方法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法提取西瓜根系总蛋白,裂解液组成为7 mol/L Urea、2 mol/L Thouirea、4%CHAPS(m/V)、1%Cocktail(V/V)、65 mmol/L DTT、2%p H值4~7 IPG Buffer,上样量为800μg,p H值4~7 IPG(13 cm)胶条、IEF条件为48 000 Vh,分离胶浓度为12.5%,CBB-R250染色时,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技术条件为适合西瓜根系蛋白分离的较优双向电泳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绿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自根茄,研究了其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讨根系分泌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抑制了茄子根际黄萎菌的增殖,以0.5 mmol/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在开花期各处理中黄萎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总体上,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模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增加了茄子根际微生物总量,降低真菌数量、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了茄子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的比例以及放线菌与真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瓜类白粉病是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害,在生产中选择抗病品种是减轻该病发生程度的重要措施。瓜类抗病育种利用白粉菌人工接种是鉴定葫芦科作物品种对白粉病抗病性的主要方法,筛选和获得稳定的菌源是抗病性鉴定的基础。本试验选择6种田间表现易感白粉病的葫芦科作物品种,通过人工接种甜瓜白粉菌,比较其接种后的发病情况,以确定较为合适的瓜类白粉菌扩繁寄主。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浸种对谷子植株生长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永清  裴红宾  刘良全  王璐  苗果园 《作物学报》2009,35(11):2127-2132
以晋谷21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及根管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15、30、60和120 mg L-1)浸种处理对谷子地上和地下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对谷子具有明显的控上促下作用,使谷子根系数量、根系活力、根干重、根系总长度及茎粗与分蘖均明显增加,株高明显降低;此外显著降低了前期谷子叶面积,但后期发生逆转,表现出控前促后的效果;还对开花后谷子植株的衰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延长根系活力的缓降期,提高衰老期间根系和旗叶中SOD、POD活性,降低根系与旗叶中MDA含量。烯效唑浸种处理可显著增加谷子的成穗数和千粒重,最终显著增加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30 mg L-1烯效唑浸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青麻叶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遗传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稳定遗传的青麻叶类型大白菜甲型两用系2个、乙型可育株系4个及可育品系26个为材料,经过杂交、自交、测交及育性鉴定等手段,对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进行了验证,并对青麻叶类型材料的育性基因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在经过多代纯化的青麻叶材料中,基因型为ms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为65.4%,基因型为Ms^f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小,为7.7%,基因型为Ms^fMs^f的材料所占比例居中,为26.9%。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了高锌胁迫下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Zn吸收及Zn富集品种与一般品种根分泌物特点。结果表明,Zn胁迫显著抑制了6个品种大白菜生长。0.5<根系耐性指数(RTI)<1.0。随锌水平的增加大白菜地上部干重、RTI明显下降。大白菜地上部Zn含量、根系Zn含量均随锌胁迫的增加而增加。植株吸收的Zn主要积累在大白菜根部。供试锌水平下,以丰园高抗1号的地上部、根系Z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5个品种,最大值为251.1、273.6 mg/kg (40mg/L Zn), 以丰抗80地上部、根系Zn含量最低。培养介质pH随锌水平增加先升高,然后下降。大白菜2个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草酸、酒石酸、苹果酸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主要氨基酸包括丝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含量大于1.0μg/10 g干土)。锌胁迫降低了大白菜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氨基酸总量。Zn富集品种丰园高抗1号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加Zn与否都高于一般品种攻关2号。2个品种根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尤其是低分子有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是大白菜品种之间Zn吸收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不同的材料进行研究,明确其抗性遗传规律,并完成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与抗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显著不同的青麻叶类型高代自交系黑227(抗干烧心病)和包头型高代自交系B120(感干烧心病)作为材料,将得到的杂种F1进行小孢子培养得到DH群体,将亲本和F1及DH群体种植于日光温室,根据田间干烧心病发病程度进行分级,进而得出病情指数,并结合已构建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利用Map QTL 5.0软件对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试材所含有的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基因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共检测到2个与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基因连锁的InDel分子标记Br ID10343和Br ID10349,这2个标记均位于Chr.7,其间的遗传距离为1.031 c M,遗传贡献率均达到40%以上。InDel分子标记Br ID10343和Br ID10349与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结果为抗性基因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及MAS抗病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羽毛生物降解液(FBL)在缓解盐胁迫作用上应用,以小白菜为实验材料,采用盐土盆栽法,分析含不同游离氨基酸浓度(0、0.1、0.2、0.4、0.8 g/L)的FBL对盐胁迫(0.4%NaCl)下小白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处理下,与不浇施FBL处理相比,浇施FBL后小白菜地上部鲜重显著提高,与无盐处理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时生长指标最佳。施加FBL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Pro)浓度随着FBL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增加显著升高。施加FBL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综上,外源施加FBL可以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的伤害,最适宜的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实验结果可为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和盐碱地小白菜生产和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硅对白菜地上部吸收重金属镉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硅对抑制白菜吸收外源重金属镉的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土壤施硅有利于黑叶白菜增强抗重金属镉胁迫的能力,显著地提高白菜地上部的生物量,白菜生物量随施硅水平提高而递增;显著地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效硅含量;显著地降低较高外源镉浓度(0.6,0.9mg/kg)处理的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地减少在土壤较高外源镉浓度(0.6,0.9mg/kg)污染下的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与累积,有效地降低了白菜地上部重金属镉的浓度和吸收总量。可见,施适量的硅(1.0g/kg)可有效减轻白菜重金属镉污染毒害。  相似文献   

16.
棉隆土壤消毒对高山甘蓝根肿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科学评价棉隆土壤消毒对高山根肿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土壤消毒防治根肿病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细菌16S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棉隆土壤消毒对高山甘蓝根肿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高通量测序共得到9445细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2327细菌OTUs(24.64%)为3个处理共有。棉隆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门和属水平与对照较为类似,但部分分类单元的丰度发生较大改变。棉隆处理土壤4种细菌α多样性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棉隆与氟啶胺处理的距离较为接近,而与对照较远。Metastats分析显示,同对照比较,棉隆处理有1个门和24个属的细菌的丰度发生显著性改变,其中土壤有益菌的丰度显著增加,而氟啶胺处理有4个门和16个属的细菌丰度检测到显著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棉隆处理对高山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小于氟啶胺处理,且有利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7.
《棉花学报》2019,31(6):550-558
[Objective] The colonization in soil, promoting cotton growth effects, inducing resistance of cotton and controlling effects to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of Bacillus vanillea SMT-24, B. velezensis BHZ-29, B. subtilis SHT-15 and B. atrophaeus SHZ-24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better control of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Method] The antagonistic resistance of these bacteria to Verticillium dahliae was judged by observing the inhibition zone; the number of coloniz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tested to represent the colonization ability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the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of strains on cotton was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cotton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root hair number and number of leaves; the effect of antagonistic strains on cotton induced resistance was explored by determining catalase (CA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ies in cotton leaves, and investigating the disease index of cotton after inoculation with antagonistic bacteria solutions. [Result] SMT-24, BHZ-29, SHT-15 and SHZ-24 strain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V. dahliae and formed a clear zone of inhibition. After 2 to 22 days of the third inoculation, these strains of bacteria could survive in the root soil, increase the plant height, leaf number, and root hair number of cotton plants,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cotton CAT, SOD, PAL and POD enzymes, but reduced the disease index. [Conclusion] SMT-24, BHZ-29, SHT-15 and SHZ-24 strains can promote cotton growth, increase the activities of some related defense enzymes,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相似文献   

18.
甘蓝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蓝枯萎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onglutinans)引起的土传病害,属于我国新发病害,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北部夏秋甘蓝生产区的毁灭性病害,并且发病地域逐年扩大。抗病品种的使用是目前减少甘蓝枯萎病损失的最有效方法。而探索高效的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方法以准确鉴定甘蓝种质资源的相应抗性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在前期病原物分离和鉴定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来源于山西寿阳的强致病力株GLHW1作为病原,通过因子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3个接种方法,3个接种浓度及2个接种时期的接种效率及不同因素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接种效果的重要性影响依次为接种方法>接种浓度>接种时期,推荐给甘蓝育种者的接种程序是:在3叶1心期,将幼苗的根系浸入每毫升含1×106个孢子的悬浮液中15分钟。  相似文献   

19.
三明市辖区大白菜氮磷钾推荐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起通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0):113-1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白菜氮磷钾肥料效应,建立福建省三明市辖区大白菜养分丰缺指标及其施肥指标体系。试验表明:试验地基础地力贡献率为39.22%~83.75%,大白菜施用氮、磷、钾肥料增产率分别为28.50%、5.33%和9.05%,其增产效果为N>K>P。当地大白菜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高的临界指标分别为260、42、172 mg/kg;低的临界指标分别为188、12、66 mg/kg。当地大白菜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87.71±77.50) kg/hm2,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0.09:0.84;最佳经济产量施氮量为(274.52±75.92) kg/hm2,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0.07: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