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稻草基质的制备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机插水稻育秧基质来源,研究了不同配制和制备处理的稻草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育秧的配制成分和制备方法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基质中加肥加菌堆沤和不加肥堆沤处理的出苗率高于其他处理5%~10%;加土基质和加发酵菌堆沤发酵处理,能增加水稻秧苗的苗高、假茎宽、单株干物重、植株叶绿素和氮素含量,降低植株糖氮比,显著地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加土稻草基质处理的秧苗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全稻草基质处理秧苗约1~13 mg/g,淀粉含量低约8~28 mg/g,糖氮比低于全稻草基质。机插稻秧苗氮含量在30 mg/g左右、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65~80 mg/g、糖氮比为2.5左右,秧苗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稻草可以取代营养土作为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基质。加入少量土壤和发酵菌堆沤发酵的稻草基质育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常规稻‘湘晚籼13’和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麻育秧膜的应用对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发育和根系呼吸酶活性带来的变化。研究表明,与无膜对照处理相比,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处理的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态氮含量,伤流强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铺膜处理秧苗根系的整体呼吸代谢水平显著上升,乙醇脱氢酶(A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和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湘晚籼13号’秧苗各项生理指标和‘Y两优1号’的品种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4年6月-9月,针对水稻机插盘育秧土营养培肥的要求,采用蚕沙作为水稻盘育秧土的养分,进行水稻盘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盘育秧土中添加蚕沙能有效的增强盘育秧苗素质。育秧土添加蚕沙显著增加了3叶1心期水稻秧苗叶片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降低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试验提出水稻育秧土添加蚕沙的量以30g/盘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刘付仁 《中国种业》2021,(3):106-108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比较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公斤/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kg/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快速生物培肥剂对水稻机插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试验以普通水稻土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土通过快速培肥剂培肥其水稻秧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根系活力、植株的含氮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盐碱土采用快速培肥剂培肥不利于秧苗的生长,表明快速生物培肥剂对水稻秧苗的影响受土壤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在人工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下,给种子、秧苗以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培育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农户和种粮大户提供高质量的秧苗,减轻“倒春寒”影响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工厂化、供秧商品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生物肥料培肥水稻秧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生物肥料培肥水稻育秧苗床,研究培肥方式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土进行培肥处理后作为水稻育秧苗床,秧苗期土壤脱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活性增强,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比常规营养土效应明显。而盐碱土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处理的土壤脱氢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与未培肥的普通水稻土差异不大。说明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养分转化、提高土壤供肥力,但其培肥效果受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缪斌  何永红 《种子科技》2012,30(10):27-27
为加快商品化育秧的推广应用,筛选出适合如东大面积集中育秧的秧土,给水稻育秧生产提供可行性依据,如东县在苴镇镇龙口村某农户大棚内用不同壮秧剂、不同基质配制秧土,进行了水稻盘育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如东复合肥三厂"祺丰"机插秧专用壮秧剂,无锡  相似文献   

10.
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水稻机插移栽中秧苗不能及时机插而生长过度, 形成超秧龄秧苗。本试验以扬粳9538为供试品种, 在不同床土培肥条件下, 观测了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征。在超秧龄初期阶段(至播种后28 d), 秧苗地上部仍维持一定的生长, 秧苗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尚有一定增加, 尚能维持糖氮代谢。但秧苗叶色(SPAD值)迅速下降, 地下部生长停滞, 根长、根数停止增加, 根系活力迅速下降, 根冠比明显降低。在严重超秧龄阶段(至播种后36 d), 苗高依然快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下降, 秧苗叶色维持在较低水平。根系活力低, 根系生长处于最低水平。超秧龄生长过程中秧苗糖代谢反应敏感, 氮代谢相对稳定, 糖氮比在严重超秧龄时大幅下降。床土肥力显著影响超秧龄秧苗生长, 高培肥水平下的秧苗茎基粗没有显著变化, 但苗高迅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降低, 地下部生长较低培肥处理更弱, 根数和根长较低, 根系活力下降迅速, 根冠比与低培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小。床土培肥水平对秧苗的碳氮代谢影响显著, 高培肥处理的超龄秧苗营养状态更为劣化。以上结果表明, 超秧龄阶段特别是在严重超秧龄阶段的秧苗生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秧阶段(适栽期)的育秧条件和生长状况, 低培肥处理的秧苗在超秧龄生长中糖氮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从而维持秧苗相对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与立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2005-2006年采用大田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及立苗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 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 d)抛栽、前期适当增施氮肥、适量的稻草还田(1 200 kg hm-2)、旱育秧抛栽和喷施多效唑、α-萘乙酸浸种处理均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秧苗抛栽后立苗期每株平均根数和根长、地上部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都与立苗密切相关。该结果为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影响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因素,以湖南省优质晚稻玉针香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基质和药剂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⑴播种量150g/盘与125g/盘和175g/盘相比,其苗高适中,秧苗茎基宽和地上部鲜重较大,单株平均分蘖数相对较多,且秧苗移栽后的结实率最高,单株产量最大,具有高产、稳产的潜力;湘晖基质的壮秧、增穗、增产效果优于田土。⑵整体而言,配方I药剂(30L水对1包25%有效成分含量的咪鲜胺和3包5%有效成分含量的烯效唑混合)浸种后不清洗种子,以及播种前于秧盘内的麻育秧膜上喷施配方II药剂(配方I药剂和40g尿素混合),秧苗健壮度较高,分蘖能力较强,且秧苗移栽后的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育秧方式,单株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床土培肥是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首要措施。在不同类型床土条件下对培肥水平与床土速效氮磷钾增加的关系及育秧过程中的肥力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速效肥料进行床土培肥,可使床土速效NPK含量迅速增加,速效氮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高培肥处理的增幅大于低培肥处理,丘陵土的增加快于冲积土;速效磷含量随培肥水平的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离体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其生长、生根、含水量、根冠比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幼苗的株高、增殖倍数、根长以及根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首先表现出抑制的是根长,其次为生根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幼苗含水量先增加后减少;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持续显著增加;而根冠比和可溶性蛋白随NaCl浓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NaCl处理后,番茄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株高、增殖倍数、生根数间呈负相关(p≤1%),脯氨酸含量与株高、增殖倍数、根长、生根数间呈负相关(P≤1%);可溶性蛋白与株高、根长间呈正相关(p≤1%),各生长指标间呈正相关(p≤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及成熟期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立苗期免耕水稻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白根数、单条根长、根毛区长、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根系的伸长、生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稻草还田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及免耕抛秧水稻0~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6t/hm2稻草还田量比对照0~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分别高29.85%、41.62%,产量提高11.1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低、操作工序多等技术难点,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其在塑盘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加大塑盘抛秧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简化育苗工序,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立枯病、稻蓟马病虫危害率减轻,株高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根冠比明显增加;剪根水培发根速度快、发根条数多、根长增加,立苗速度提早3d,抛后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可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促进抛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氮素与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2种类型土壤中氮肥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黏质土和砂质土2种土壤类型,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4个氮肥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质土为基质育秧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大于砂质土培育的秧苗,更有利于秧苗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干物质量的积累及对养分的吸收。播后20~30d期间,黏质土培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砂质土培育秧苗生长规律与黏质土处理基本一致,25d前秧苗生长缓慢,而在25~30d期间,秧苗迅速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不足。施氮量在4g/盘条件下,秧苗素质、根系形态与干物质量最佳,黏质土、砂质土培育秧苗总吸氮量最大分别为4.24、4.03g/盘,故施氮量4g/盘可以满足秧苗对氮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