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钾肥分期施用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棉花需钾规律,找出合理的施钾方法,以‘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大田研究了钾肥施用时期和比率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棉花在移栽期,初花期,盛花期3个时期对钾肥的需求规律。大田试验3个钾肥施用时期分别为A(基肥)、B(初花肥)、C(盛花肥);各实验处理钾肥分两次施入,3个施钾时期组合(T)分别是AB(基肥和初花肥)、AC(基肥和盛花肥)、BC(初花肥和盛花肥);两次钾肥施用量之比(R)有4种,分别是2:1、1:1、1:2、1:3。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初花期和盛花期追施(BC处理)可提高棉花子指和单株结铃数。钾肥基施时,初花期追施(AB处理)比盛花期追施(AC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单铃重、果枝数以及整体衣分。钾肥基施和盛花期追施(AC处理)产量构成因素的大小在各处理间居中,但籽棉产量却是最高。当钾肥施入比率为1:2时,可提高子指、衣分、单株结铃数、果枝数和籽棉重。所以,棉花在移栽期对钾肥需求量较少,但钾肥是移栽期必不可少的肥料,初花期和盛花期是钾肥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也是生殖生长的高峰期,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决定作用。钾肥分两次施入,钾肥基施和盛花期追施效果较佳;适当加大盛花期钾肥施入比率(即A1C2处理),对棉花生长和发育的效果最佳,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施钾量对紫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施钾量对紫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紫甘薯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田间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钾量对低肥力土壤上紫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磷钾素积累、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薯整个生育期,施钾处理紫甘薯块根干物质积累量高于K0处理,在施钾量为180 kg/hm~2时块根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施钾可提高地下部干物质分配比率,增加单株结薯数和单块薯质量,从而提高紫甘薯产量,以施钾量为180 kg/hm~2时增产幅度最大,与不施钾处理相比,2016,2017年分别增产20. 78%,26. 19%,且差异显著(P 0. 05)。与K0处理相比,施钾可促进紫甘薯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并显著提高收获期整株氮磷累积量,以K3处理增幅最大;块根和整株氮累积量分别增加75. 38%,65. 75%,磷累积量分别增加45. 24%,60. 28%,且差异显著(P 0. 05)。施钾处理显著提高钾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与K0处理相比,K3处理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了47. 82百分点,158. 11%,且差异显著(P 0. 05)。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紫甘薯最适施钾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量和基追比对直播和移栽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适宜的钾肥施用方式。结果表明,水稻施钾增产效果显著,当钾肥一次性基施时,钾肥施用量为270kg/hm 2的增产效果好于施135kg/hm 2,且钾元素积累量最高,但其钾元素利用率最低。当钾肥用量为135kg/hm 2时,直播水稻钾肥一次性基施与分次施用效果无显著差异,而移栽水稻钾肥分为基肥和穗肥两次施用与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效果显著。直播水稻施钾是通过获得较高的穗数以提高产量,移栽水稻施钾则是通过增加每穗颖花数和提高千粒重而达到高产。直播水稻钾肥一次性基施增加的纯收益、钾元素积累量和钾元素表观利用率略高于钾肥分次施用,但差异不显著;而移栽水稻则相反,钾肥分次施用的纯收益较钾肥一次性基施增加1 833元/hm 2,钾肥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钾肥一次性基施。研究表明施钾方式对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产量提高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应根据目标产量施足钾肥,建议直播水稻采用钾肥基施,而移栽水稻采用基肥和穗肥并重的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 以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施钾肥(CK)、一次性基施硫酸钾(T1)、分次(1/2基施, 1/2于花铃期追施)施用硫酸钾(T2)、一次性基施控释复合肥(T3) 4个处理的棉花叶片保护酶活性、产量及钾肥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 与不施钾处理相比, 施钾可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 降低MDA含量, 提高SOD、CAT活性(叶龄30、45、60 d), 降低POD活性(叶龄30、45 d), 提高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一次性基施硫酸钾和控释复合肥相比, 分次(1/2基施、1/2花铃期追施)施用硫酸钾可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龄30、45、60 d)和SOD (叶龄15、30、45 d)、CAT(叶龄15、30 d)活性, 降低MDA含量(叶龄30、45、60 d)和POD活性(叶龄30 d), 提高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钾肥生产效率。本试验条件下, 分次(1/2基施、1/2花铃期追施)施用硫酸钾是兼顾高产高效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辣椒施用钾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建新 《作物杂志》2003,19(2):38-39
辣椒追施钾肥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促进辣椒个体发育,增产效果显著。在施K2 SO4 为75、150、262.5、375kg hm2 范围内鲜椒产量比不施钾肥的对照提高1005~2721kg hm2,增产率为3.73%~10.09%。其中,以追施K2 SO4150kg hm2 肥料利润率最高,净增产值以追施K2 SO4262.5kg hm2 最大。施钾可提高辣椒Vc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钾肥分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减氮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的钾肥运筹方案,本试验选用高产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5766作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水平(240 kg hm–2, N1)、减氮20%(192 kg hm–2, N2)、减氮40%(144 kg hm–2, N3),两种钾肥运筹方案:钾肥全部底施(K1)和分期施钾(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 K2)。结果表明,相同钾肥运筹方案下, N2处理的籽粒产量与N1处理无显著差异, N3处理的籽粒产量比N1处理显著降低,降幅达9.0%~11.6%。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分期施钾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与K1处理相比, K2处理显著抑制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溶,增加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籽粒灌浆速率、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在常规施氮水平下两年度分别提高21.7%和20.2%,在减氮20%水平下两年度分别提高26.9%和...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 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叶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均较基施钾肥(CK2)处理降低莴笋产量,随着莴笋生长时期的变化追施钾肥,莴笋产量逐渐降低,且随追施钾肥时期后移莴笋产量降幅逐渐增大。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对莴笋叶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影响表现不一。莴笋可溶性糖含量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而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可降低莴笋硝酸盐含量,系氯抑制土壤NO3--N的形成和根系吸收。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对莴笋叶全氮含量影响不大,莴笋茎全氮含量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莴笋叶和茎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基施氯化钾有利于提高莴笋全氮、磷、钾含量。莴笋全氯含量随莴笋生长时期追施钾肥后移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氮钾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梅州烤烟生产中氮钾肥利用效率低和不合理施肥技术造成的烟叶品质下降问题,在梅州平远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氮钾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烤烟中的积累、分配规律,比较了不同施肥模式氮钾肥利用效率以及烤后烟叶产量和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梅州烟区的施肥模式。以云烟87为材料,设7个处理:1氮钾肥全部基施(对照,NK1);2氮钾肥用量为NK1的90%,50%基施、50%追施;3氮钾肥用量为NK1的70%,30%基施、70%追施;4基肥不施氮钾肥,追肥应用氮肥实时管理技术(Real-time nitrogen management,RTNM);5氮钾肥基肥用量为NK1的30%,追肥应用RTNM模式;6不施氮钾肥;7氮钾肥用量同NK1,不施有机肥。追肥应用RTNM技术的烟株氮、钾积累量更高。氮素和钾素在烟株的分配比例均为叶大于茎。烤烟移栽后追施氮肥和钾肥可提升其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收获指数;处理5的氮、钾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比对照高38.71%,37.99%,吸收利用率比对照高34.24%,27.52%。处理5的产量、产值最高,分别比对照高20.66%,28.39%,烤后B2F和C3F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氮钾肥为"基肥+RTNM追肥"的施肥模式氮、钾肥利用效率更高,产量和品质更好,适宜在梅州产区烟叶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优质、高产甘薯施钾水平,以豫东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6种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的5个处理B(75 kg/hm2)、C(150 kg/hm2)、D(225 kg/hm2)、E(300 kg/hm2)、F(450 kg/hm2)鲜薯产量增幅为5.1%~ 22.0%,薯干产量增幅7.3%~42.8%,商品薯鲜重增幅8.1%~65.4%,茎叶鲜重减产幅度20.4%~43.9%,薯块干物率较对照提高0.5~4.2个百分点,淀粉率较对照提高0.44~3.66个百分点。增施钾肥能够有效抑制甘薯茎叶徒长,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烟薯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3个N处理(0,45,90 kg/hm~2)和3个K_2O处理(0,75,150 kg/hm~2),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测定块根干鲜质量、Vc、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可增加甘薯蔓长、茎叶鲜质量、T/R值,并提高甘薯块根内蛋白质、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情况下,块根干鲜质量、淀粉和果糖含量有所降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块根干鲜质量、薯干率及淀粉和葡萄糖的含量;促进了甘薯对Mg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对Ca的吸收。在氮钾互作条件下,甘薯分枝数、结薯数及Vc、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提高;鲜薯产量与氮肥、钾肥的施用存在交互作用,即在不施N、施K_2O 150 kg/hm~2时,甘薯产量达到最高,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 825.5 kg/hm~2,增幅为29.2%。同时在施N 90 kg/hm~2、不施K_2O时,甘薯产量最低,较不施肥处理减产1 435.5 kg/hm~2,降幅为3.9%。因此,在高肥力土壤,应不施或少施氮肥并配施适量钾肥以期获得鲜食型甘薯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on storage root form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torage root number under different potassium application rates of sweet potato root, sweet potato varieties ‘Yanshu 25’ and ‘Beijing 553’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orage root number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potassium oxide (K2O) was used as fertilizer, and four potassium fertilizer gradients of 0 (K0), 120 (K2), 240 (K3), and 360 kg hm-2 (K4) were se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otassium application rates on the content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the activity of related metabolic enzymes, the number of storage root and root evenness in swelling roots of sweet potato during root formation and harvest stage were 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without potassium fertilizer (K0), the application of potassium fertilizer decreased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indoleacetic acid oxidase (IAAO) and peroxidase (POD),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indole-3-acetic acid (IAA),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zeatin riboside (ZR) and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gibberellins (GA3). Potassium application enhanced the activity of primary cambium and promoted the differentiation from adventitious root to storage root by regulating the content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swelling roots of sweet potato.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of potash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storage roots per plant and root yield of ‘Yanshu 25’ and ‘Beijing 553’. The number of storage roots per plant of ‘Yanshu 25’ and ‘Beijing 553’ increased by 3.16%-25.40% and 3.85%-33.11%, respectively,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4.22%-17.31% and 3.94%-18.4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potassium application treatments of the two varieties, the K2 treatment had the highest storage roots number per plant, the highest weight and yield of storage roots, with the best root evenness.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量对稻田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黑麦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找到南方稻田种植黑麦草的最佳基肥肥料配比。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设4个水平,试验设11个处理。测定每次刈割黑麦草的干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施肥尤其是氮肥能增加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基施磷肥和追施氮肥能促进黑麦草的再生。增加氮、磷肥施用量,黑麦草氮、磷含量也增加,钾肥施用达到一定量后,再增加施用量,黑麦草钾含量变化不大。增加氮、磷、钾肥的施用能提高黑麦草氮、磷、钾的吸收量。南方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的N、P、K肥基肥最佳施用量(折纯)分别为:210.0 kg/hm2 N、108.0 kg/hm2 P2O5、117.5 kg/hm2 K2O。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肥料对甘薯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找到比较适合甘薯增产的肥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投入等量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比较4种不同类型肥料(施可丰复合肥、土壤所包膜肥、金正大包膜肥、史丹利复合肥)的氮肥效率,以无氮处理、普通尿素、习惯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施可丰复合肥对甘薯的增产效果明显,产量达到29940 kg/hm2,显著高于无氮处理、普通尿素处理(P0.05),与习惯施肥相比增产8.92%,另外,收获时氮肥利用率最高,pH值降低小,在甘薯吸氮量最高时,施可丰复合肥氮素释放最高,符合甘薯的氮肥吸收规律,在甘薯生产上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5.
水分管理和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不同水分和钾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生产合理进行水分和钾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龙粳31为材料,在淹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2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比较不施钾、钾肥基施和基肥∶穗肥=5∶5等3种钾肥管理形成的水稻群体,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能的影响。2种水分管理方式比较,干湿交替灌溉平均产量为8.33t/hm 2,比淹水灌溉增产3.48%;干湿交替处理有利于水稻植株重心高度降低,第1节(N1)、第2节(N2)节间长度缩短,单位节间干重增加,从而提高节间抗折力,N1、N2、第3节(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13.23%、17.48%和15.27%。3种钾肥管理方式比较,施钾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产量表现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钾可以促进水稻株高、鲜重、节间粗、茎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节间抗折力提高,从而提高抗倒伏性能,3种钾肥管理水稻植株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均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对比于不施钾,钾肥基施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22.27%、22.04%和27.53%,基肥∶穗肥=5∶5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34.56%、35.48%和41.01%。结果表明通过干湿交替水分管理配合合理的钾肥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植株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新型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马铃薯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型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处理的薯块产量比普通肥料处理增产7.6%;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14.4%。而且能改善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与普通肥料处理相比,薯块中的淀粉和Vc分别提高0.2%和4.5mg/l00g,大中薯率增加3.6%;与习惯施肥相比,淀粉和Vc分别提高0.7%和4.7mg/l00g,大中薯率增加9.1%。专用配方肥还能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普通肥料相比,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7.9%、4.3%、8.8%;与习惯施肥相比,除钾外氮磷利用率分别提高26.6%和15.7%。因此,新型专用配方肥能明显提高薯块产量、品质及肥料养分利用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湘南丘陵区红壤旱地红薯钾肥最佳用量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红薯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笔者在湘南红壤丘陵区,设置钾肥5水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测产,测定红薯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红薯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的纯收入为9624.5元,增收率为47.7%,红薯的经济产量也较高,为19501.5kg/hm2,每公顷增产52.9%。同时,在该施肥水平下,整株红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和钾肥利用率均最高,钾肥利用率达到15.6%。相反,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0~20cm耕层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其他钾肥用量的处理相比较,均降低。综合考虑,在五个施钾水平中,笔者得出湘南丘陵区红薯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225kg/hm2。  相似文献   

18.
施用钾肥对冬小麦 ‘邯 6172’ 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冀南地区冬小麦合理使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品种‘邯617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3.93%~9.8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施肥量为75~112.5 kg/hm2.从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认为以施钾量为75 kg/hm2效果最好,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可增产8.83%,每公斤K2O增产7.49 kg,增收838.47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