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氮素形态对菠菜体内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质培养试验,研究营养液不同铵硝配比(0∶100,25∶75,50∶50,75∶25,100∶0)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以铵硝比为25∶75处理最高,铵硝比超过50∶50时则显著下降.菠菜叶片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AsA+DHA)含量随着铵硝比的提高逐渐增加.菠菜叶片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在铵硝比小于50%时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提高铵硝比则显著降低;铵硝比不影响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活性均随着供铵比例提高而逐渐提高,且与As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表明提高营养液中铵硝比增加菠菜叶片AsA含量,与其提高MDHAR、DHAR活性和加快AsA的再生循环有关,而与其对GalLDH和AAO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成熟果实为试材,以钼蓝比色法测定笃斯越橘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Reduced ascorbic acid,As A)含量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3%偏磷酸-乙酸用量为100μL、5%硫酸和5%钼酸铵用量均为200μL、以去离子水补充至1 500μL,30℃干热恒温浴显色40 min,取出室温下放置1 h后,在700 nm下测定,所得数据稳定,准确性适合用于笃斯越橘果实As A含量的测定;测得含量为(40.20±6.23)mg/100 g FW。  相似文献   

3.
以欧丽特菠菜叶片为试材,研究了菠菜叶片发育过程中3个时期叶片(幼叶、成熟叶、衰老叶)的抗坏血酸代谢变化及抗坏血酸含量与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坏血酸(AsA)和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呈此消彼长。同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助于AsA的再生。说明通过增加GalLDH和再生酶活性能提高菠菜叶片AsA的含量,并延缓其衰老。  相似文献   

4.
克隆猕猴桃果实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可为揭示猕猴桃高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研究以猕猴桃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出L-GalLDH基因的cDNA片段857 bp和DHAR基因的cDNA片段594 bp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并与刺梨、拟南芥、花椰菜、甘薯和草莓等植物的GalLDH基因和DHAR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亲缘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GalLDH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刺梨的相似性高达88%,其在同源基因进化关系树中单独聚为一类;DHAR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苹果的相似性高达98%和99%,两者在进化关系上聚为一类。可知克隆到的2个核苷酸片段确为猕猴桃L-GalLDH和DHAR基因cDNA片段,同源基因植物亲缘关系聚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4个和田红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和半乳糖内酯脱氢酶、抗坏血酸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以及果实鲜干质量和糖积累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在发育过程中呈"S"形的模式,其中120、140 d是维生素C积累最快和最重要的2个时期。半乳糖内酯脱氢酶活性与维生素C积累速率及糖的变化趋势相似,二者在60~120 d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分解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只在发育前期短时间内表现活性,从而使维生素C极少被氧化分解,这是枣果实能积累高水平维生素C的重要原因;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则主要表现在生育后期,结果显示,3个制干枣品种中维生素C含量主要受半乳糖内酯脱氢酶活性调节,同时维生素C代谢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也对维生素C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对维生素C积累的作用主要在生长晚期,制干品种生育期比鲜食品种延长55~65 d,果实成熟采收期比其他区域延迟30~45 d,此时制干枣品种果实维生素C积累明显高于鲜食枣品种。  相似文献   

6.
外源抗坏血酸对番茄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外源抗坏血酸(As A)提高自毒作用下番茄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以优良番茄品种"粉冠一号"为材料,用连作3 a番茄的基质浸提液处理种子及幼苗,研究了不同浓度(0、0.25、0.5、1 mmol·L-1)As A对自毒作用下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主根、上胚轴长、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抗氧化剂(As A、GSH)含量、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及根系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基质浸提液处理可抑制番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SOD、POD和APX酶活性及GSH和As A含量,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升高;当用含有不同浓度As A的基质浸提液处理后,与单一基质浸提液处理相比,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增大,幼苗主根和上胚轴的生长加快,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升高,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均降低,对幼苗根系结构的不良影响减少。外源As A能维持番茄幼苗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效缓解连茬基质浸提液对其造成的自毒胁迫。所有处理各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分析表明,1 mmol·L-1的As A缓解效果最好,0.5 mmol·L-1次之。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氮素形态对烤烟成熟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自移栽后60 d开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逐渐上升,到70~80 d达到最高峰,随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种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APX活性和ASA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均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移栽后90 d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着烟叶的成熟持续下降。烟叶成熟过程中各处理GR活性和GSH含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外源AsA对苹果果实采后衰老及AsA-GSH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品种“嘎拉”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AsA)处理对采后果实成熟衰老及其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 GSH)循环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嘎拉苹果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贮藏前期AsA再生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 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升高,AsA含量上升。但在贮藏后期,AsA,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氧化态谷胱甘肽(GSSG)、总抗坏血酸和总谷胱甘肽含量都开始迅速下降。10mmol/L外源AsA处理降低了果实相对膜透性、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前期AsA-GSH循环系统相关酶(抗坏血酸还原酶(APX),MDHAR,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AsA和GSH水平,增加了AsA/DHA比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对烤烟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烘烤前24~48h迅速升高,之后由于烟叶组织细胞受到持续的高温胁迫,APX和GR活性迅速降低,最终造成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抗氧化能力丧失;烟叶在相对较低温度下适当延长变黄时间(T3),其APX和GR活性高峰出现较晚且其峰期持续时间长,与此相对应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迅速上升阶段的时间也有所延长,使烟叶可在较长时间维持细胞活性,内含物质转化较为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可用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M a lus d om estica Borkh)品种嘎拉(G a la)秋梢成熟叶片为试材,在水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离体苹果叶片衰老过程(0,6,12,18,30,48和72 h)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 SA-G SH)循环及A SA合成关键酶L-半乳糖-γ-内酯脱氢酶(G a lLDH)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衰老过程中,伴随H2O2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和M DA含量升高,离体苹果叶片中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 DHAR)活性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AHR)活性分别在18和30 h达到最高值,而后开始下降。G a lLDH对苹果叶片离体衰老反应迅速,在6 h活性达到最高,而后开始迅速下降。A SA/DHA,总A SA和总G SH含量随离体培养时间的延续均先上升而后下降,而G SH/G SSG比值在叶片离体衰老过程中一直下降。说明在苹果叶片离体衰老过程中,抗氧化剂A SA代谢主要是通过提高DHAR活性来维持其高水平,抵制衰老。  相似文献   

11.
烤烟感染赤星病后4种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11个烤烟品种接种赤星病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多酚氧化酶(PPO)、硝酸还原酶(NR)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抗赤星病强的品种,PPO在接种36h内活性升高,以后下降;POD同工酶活性变幅大,变化快,接种初期活性稍下降,然后增强,其中以阴极端2,4同工酶带增加较快,接种180h后就由弱酶带变为强带;NR活性变化不大;AAO活性提高.相反,抗赤星病弱的品种,ppo活性低于对照;POD同工酶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NR活性变幅大;AAO在接种初期活性下降,84h后回升.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烤烟烟株接种赤星病菌后的4种酶活性的测定,探察到了一些抗病机理,为进一步筛选烟草抗赤星病的生化指标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瓜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cDNA全长的克隆和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D08108果实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甜瓜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黄瓜GalLDH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 HQ446099.黄瓜GalLDH的cDNA序列全长1880 bp,包含一个长为177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90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其他植物核苷酸序列间的同源性达70%以上.共检测得到5棵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3.
水稻L-半乳糖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AsA),在植物中不仅是重要的抗氧化剂,还具有许多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L-半乳糖途径是双子叶植物拟南芥AsA合成的主要途径,但单子叶植物水稻中AsA合成的L-半乳糖途径的功能和调控机理还不清楚。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在水稻基因组中检索到与拟南芥L-半乳糖途径相关酶的同源基因,通过分析水稻根与叶中及持续光、暗处理下叶片中AsA含量变化及L-半乳糖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初步探究了水稻L-半乳糖途径中调控AsA合成的关键酶基因。  相似文献   

14.
张丙秀  高媛  陈倩  高庆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43-3246
对4个品种的树莓(Rubus idaeus)果实生长过程中还原型维生素C(AsA)、氧化型维生素C(DHA)及总维生素C舍量进行了分析,并对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3种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AsA和总维生素C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逐渐上升.4个品种中GalLDH活性与AsA积累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AAO和APX活性与AsA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而APX活性与D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树莓品种间维生素C含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与其GalLDH及AP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毛花猕猴桃果实中Vc含量极高,为了揭示毛花猕猴桃Vc形成规律,根据已知植物的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基因,设计简并引物,以毛花猕猴桃新品种‘华特'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出一条长661 bp的cDNA片段,根据测序结果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并与刺梨、拟南芥、甘薯和草莓等植物的GalL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亲缘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段编码氨基酸序列与美味猕猴桃GalLDH相似度高达99%,其在同源基因进化关系上聚为一类,与葡萄的GalLDH相似性高达91%,与草莓、刺梨、甘薯、温州蜜柑、拟南芥、甜瓜等植物的GalLDH同源性均在80%以上,可知克隆到的核苷酸片段确为毛花猕猴桃GalLDH基因的cDNA片段.  相似文献   

16.
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在烟草及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供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在烟草上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药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为期两年在烟草及土壤上的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其添加回收率为94.0%~95.1%,相对标准偏差为5.0%~9.0%,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了《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抗坏血酸对杨梅花色苷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抗坏血酸浓度对杨梅花色苷溶液的稳定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降低杨梅花色苷的色泽稳定性,加速色素溶液的褪色;抗坏血酸的浓度越大,在热处理过程中杨梅花色苷溶液的吸光度(λmax=510nm)和Hunter a值下降越快,HunterL值则上升幅度越大.当抗坏血酸浓度为0.5 g/L时,在70℃连续经5 h热处理后,杨梅花色苷溶液的吸光度约为对照的1/5,Hunter a值下降到3.9,几乎完全褪色.  相似文献   

18.
抗坏血酸对百合组培苗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麝香百合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对百合组培苗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42℃高温胁迫下,外源提高麝香百合组培苗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植物体内抗坏血酸含量。这说明抗坏血酸能提高保护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对百合高温胁迫具有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中抗坏血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鹰  乐俊明  陈超 《农技服务》2010,27(6):753-754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中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试剂易得、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平均标准偏差为0.42,平均回收率为99.4%,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