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病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其传播速度快,病程急骤,病症明显,给人类和畜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简述了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探讨了冠状病毒感染禽类、猪、犬、犊牛等动物后所患传染性疾病的病症,传播特点以及病毒灭活方法等,这将为预防此类病提供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冠状病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其传播速度快,病程急骤,病症明显,给人类和畜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简述了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探讨了冠状病毒感染禽类、猪、犬、犊牛等动物后所患传染性疾病的病症,传播特点以及病毒灭活方法等,这将为预防此类病提供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动物冠状病毒科的疾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猪血凝性脑脊髓炎(HE)、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火鸡蓝冠病(TCD)、犬冠状病毒病(CCV)、猫传染性腹膜炎(FC)、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病(NCDCV)、幼驹胃肠炎冠状病毒病(FGEV)等。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人类因感染不同的冠状病毒,其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下面将主要动物冠状病毒病及综合性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  相似文献   

4.
1988年,根据全国口岸动检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海口岸开始对从事进境动物产品加工使用、中转仓储的单位试行了许可证制度,并制订了《进境动物产品加工使用、中转仓储许可证制度管理办法》和《进境动物产品加工使用、中转仓储单位兽医防疫卫生要求》,使进境动物产品生...  相似文献   

5.
郭晔  郑瑞峰  马志军 《猪业科学》2003,20(11):65-67
冠状病毒与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有关,在畜牧养殖业中,可引起鸡、猪、牛、鸭等畜禽的传染性疾病。冠状病毒血清型多,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的某些毒株之间具有血清学上的交叉反应性,但与禽类冠状病毒迥然不同。感染冠状病毒的动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传染病,但都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只能采用被动免疫的方法予以预防,一旦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6.
冠状病毒与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有关,在畜牧养殖业中,可引起鸡、猪、牛、鸭等畜禽的传染性疾病。冠状病毒血清型多,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的某些毒株之间具有血清学上的交叉反应性,但与禽类冠状病毒迥然不同。感染冠状病毒的动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传染病,但都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只能采用被动免疫的方法予以预防,一旦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该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于1946年首次由Doyle和Hutchings在美国报道,随后北美、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先后报道该病发生,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暴发的疾病。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TGE的报道,近些年来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常  相似文献   

8.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1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呈多形性,有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等形状,直径为60~160nm,表面有一层棒状纤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传达后,各地密切注视冠状病毒科病毒所引起的动物疫病,对已发现疫病进行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早控制。经临床验证,猪白细胞干扰素系广谱抗病毒生物药品,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疫病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德尔塔冠状病毒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由德尔塔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腹泻等肠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多种动物都可发病,目前以猪感染发病较多,且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文章通过对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方面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猪消化道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必须对该病加以重视。1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剧烈腹泻、呕吐、迅速脱水等症状,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病毒猪只,其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主要是通过粪便、分泌物、呕吐物、呼出气体等排出病毒,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互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典型的多形态冠状病毒,其病毒  相似文献   

12.
<正>60年代末,上海猪场中出现了一种传染病,主要特征为仔猪呕吐,各年龄阶段猪水样腹泻,死亡率非常高。之后,全国各地的猪场也开始流行这种病。这种病每年都会发生,给猪场养殖经济带来严峻的考验。之后,诊断这个病为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本文将主要讲述传染性胃肠炎在猪养殖中的临床诊断和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大多隐藏在病猪的粪便中,如果健康的猪吃到了含有这种病毒的粪便,病毒就会进入健康猪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呕吐、剧烈腹泻,10日龄以内病仔猪大量死亡,传播迅速,冬季多见.1946年美国首次报道该病.此后,世界各养猪密集区均有报道.此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吃人被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猪病中比较常见,其病因复杂多变,因而增加了诊断、治疗、防控的难度。该病可通过空气传播,潜伏期长,可发于各日龄阶段的生猪。此病的流行特征表现为老病尚在、新病又现,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为此,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此病的发生,预防要做好猪场引种、疾病控制、猪群净化工作和加强饲养管理。建议治疗猪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首先要做好隔离,健康猪群注意消毒,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同时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及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用清学等实验室技术对进出境印度动物血清906份和541头(匹)活动谓进行了传染病研究,除牛白血病和梅迪--维斯纳病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均为国家规定的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基本摸清了普兰口岸进口境印度动物的疫情,并从印度进境动物中首次检出我区尚未流行的两种口蹄疫新型。为制定普兰口岸进出境动物检疫方针和边境县动物防检监措施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幼崽发病率高,并且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初步诊断主要是通过对粪便进行观察。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一般存在于猪的液体排泄物中,当猪群中有患有猪时,会迅速传播,因此对该疾病预防十分重要。1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有囊膜,形态多样。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各个器官中,猪的液体排泄物中也含有病毒,在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中病毒的含量最高。病毒不耐热,在56℃环境下,能够存活45min,在65℃环境下,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进境种牛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检疫风险,对2009—2016年河北口岸进境种牛的贸易国别、数量、动物疫病阳性率等检疫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河北口岸进境种牛数量稳步增长进境总量居全国前列;种牛来源国家共有4个,依据进境数量依次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和智利。统计表明,不同国家、不同动物疫病阳性率差异显著:乌拉圭阳性率最高为0.202 6%,智利阳性率最低为0.052 2%;副结核病最高为6.817?,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最低为0.046?;不同国家疫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其中乌拉圭副结核病检出率为1.876?,显著低于澳大利亚(6.269 ?)、新西兰(9.854?)、智利(5.221?),新西兰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检出率为2.389?,明显低于澳大利亚(7.356?)和乌拉圭(8.63?);乌拉圭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牛检出率高达9.005?,明显高于澳大利亚(0.334?)和新西兰(0.448?)。据此,提出了加强预检工作重点、提高科学检测水平、重视口岸实验室建设、拓展种牛的来源国家等建议,为国外预检和口岸动物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传播速度快,病程短、病死率高、危害大。猪传染病是猪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类,有些病至今都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和预防。所以,从事养猪生产,要充分认识猪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猪群的健康和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东北三省冠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属于巢状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一种正义单链RNA病毒,因形似王冠而得名.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感染多发于冬春季,是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牛冠状病毒病、鼠肝炎病毒病、猫传染性腹膜炎等多种动物疾病的病原,但引起人的严重疾病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爆发前未见报道.2002-2003年冬春之交,SARS肆虐全球,后经确认为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并且确定了引起SARS的病原为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由于冠状病毒感染的广泛存在,病毒的细胞分离或SPF鸡胚分离、RT-PCR等技术对东北三省的冠状病毒感染情况作了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