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以来抗稻瘟病育种主要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在70多个国家,它是我州稻作病害中对稻谷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据统计1979-1995年17年中稻瘟病每年发生1.15-3.55万hm^2,年均发病2.12万hm^2,一般年份损失稻谷1000万kg以上,严重的1989年发病达4.33万hm^2,损失稻谷2274.83万kg,其中0.928万hm^2绝收。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指出:选育和利用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介绍了我州稻瘟病发生及稻瘟病菌分布概况和我所开展抗稻瘟病育种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期,由长期单一种植某一水稻品种(组合),品种抗性下降,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和适宜气候条件,赞成稻瘟病大发生。我们通过“狠抗病丰产新品种的推广,坚持抗性大发生。我们通过“抓抗病丰产新品种的推广,坚持抗病性监测,实施健身栽培,及时预测预报,加强田间病害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配套措施的实施,1995~1999年综防技术应用面积达3.86万hm^2,综防区比非综防区权均挽回损失44.38kg/667m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duanb@163.com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王琴 《耕作与栽培》2010,(4):31-31,30
水稻是瓮安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插面积5.33khm^2左右,但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稻瘟病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杂糯间作是一项控制稻瘟病发生,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新技术。为摸清杂糯间栽技术对瓮安县稻瘟病的控制和增产增收效果,2008年在中坪镇茶店村进行了“杂糯间作控制稻瘟病技术试验示范”,试验取得一定的效果。2009年继续在中坪镇茶店村开展杂糯间作抗稻瘟病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反映了八十年代以来黔南稻瘟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的状况,阐述了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占水稻总面80%以上的杂交稻生产由于长期组合单一化,病菌与寄主互作,新的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出现,小种数增多,致病性增强,从而导致主推组合汕优63等抗谱变窄,抗性逐渐减退乃至丧失;二是多雨、寡照,相对低温的大天气过程与水稻易感病的生育阶段孕穗 ̄抽穗期相吻合。并在防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稳定组合抗病性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生态型的划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皖西南(安庆)1980-1994年稻瘟病的发生历史资料分析,本地区稻瘟病的发生生态型可划分为暴发型和常态型,其中暴发型包括气候品种互作型和品种决定型,常态型包括地域发生型和肥料主导型。  相似文献   

8.
汕优 608是黔东南州农科所育成的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耐寒性强,抗病性突出,尤其适合稻瘟病地区种植, 生产面积在南方稻区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新组合对稻瘟病的抗性比较试验魏永建,刘琳丰,吴格娥(黔东南州民族农校)稻瘟病对水稻生产为害极大,农民称之为“水稻的癌症”。近年来由于汕优63、D优63、风优12等主栽当家组合在我州栽种时间过长,丰产性、稳定性都有衰退趋势,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以往病害发生与危害较轻.近年,因种种原因,病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1999年稻瘟病、纹枯病严重发生.为了稳产,要强调多抗性育种.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998~1999年在所内田间试验地设病圃,进行抗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胡麻斑病、小球菌核病、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青枯病、立枯病等9种病害的抗病性鉴定.两年共鉴定434份(次),包括生产主栽品种、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该所异地鉴定、产量鉴定、预试圃等新品系、外引品种,以及该所保存的品种资源中的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水稻毁灭性、流行性病害、从贵州历史发生情况分析,稻瘟病发生流行,品种抗性人,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菌源广泛存在是基础,适宜的气候及人为活动的不合理是主要条件,根据贵州稻田生态系统特点,1995~1998年,通过配套技术筛选,单项技术的深化试验,规范化技术组装,制定推行了“加强病情动态监测、推广抗性品种、实施健身控害栽培、科学用药、示范带动、综防编译”的治理策略,实施综合治理面积87.24万  相似文献   

12.
谢辉  曾静 《种子世界》2016,(11):41-42
正雅水镇是我县的产粮大镇,也是我县的稻瘟病多发地区,为提高农民对选择抗病性品种以及水稻稻瘟病预防、防治重要性的认识,2015年在雅水镇的大龙村和抵麻村开展“杂交水稻抗病性品种选择及水稻稻瘟病预防、防治”的示范种植工作,现总结如下。1示范种植情况为使“杂交水稻抗病性品种选择和水稻稻瘟病预防、防治”项目在雅水镇示范栽培成功,达到提高农民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及评价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室内苗期抗谱鉴定的方法,选取178个稻瘟病菌株对黑龙江省13个主栽品种的抗稻瘟病进行了鉴定。从品种对整个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来看,龙粳14和龙盾104抗性最好,抗谱分别为93.82%和93.26%。从品种对适宜积温带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来看,绥粳7和龙盾104分别是第2和第3积温带抗瘟性最好的品种,抗谱分别为73.08%和95.40%。此外,还利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联合抗病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品种搭配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联合抗病性系数最高的组合是龙稻7和绥粳7,联合毒性系数最低的组合是绥粳4和垦稻10。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水稻温敏型核不育系‘Q211S’的稻瘟病抗性,以‘Q211S’为受体材料,以携带Pi9基因的抗稻瘟病材料‘75-1-127’为供体,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选育出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抗性鉴定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对苗瘟、穗瘟均表现较高抗性,其他特征特性与‘Q211S’相近。5个改良不育系与‘Q211S’所配组合在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上差异不显著;而改良不育系所配组合在稻瘟病抗性方面较‘Q211S’所配组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水稻稻瘟病在宝清县稻区普遍发生,发病率达57.8%,发病严重地块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福金 《作物杂志》2006,22(1):69-70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病害中流行情况最复杂、潜在威协最大的病害,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稻瘟病每年给水稻生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40%~50%,甚致绝产。2005年黑龙江省稻瘟病累计发生66.7万hm2,其中穗颈瘟29.9万hm2,重发生县(市、区)15个,中等发生县10个。如庆安县,全县水稻面积7.3万hm2,发病面积达90%以上,其中绝产面积0.87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人民币以上。稻瘟病发病率之高,范围之广,损失程度之大,均为历年罕见。1大发生的原因1.1品种感病品种的抗病性减弱或丧失,是造成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内因。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正据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近日发布消息,当前四川省水稻大面积处于分蘖至拔节期,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474.52万亩,比2017年同期高16.6%,稻瘟病、稻飞虱在局部偏重发生。一、稻瘟病一是发生范围较广。当前,稻瘟病已在四川省16个市(州)、55个县(市、区)发生。二是扩展速度较快。受5月下旬以来全省农区降水偏多的影响,稻瘟病扩展加快。截至6月20日,全省稻瘟病发生面积29.62万亩,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汕优608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优608是由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高抗稻瘟病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贵州省审定.2006年该品种获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拟在贵州境内海拔1000m以下地区和稻瘟病重发地区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强、农艺性状好、田间生长势旺,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南充市水稻稻瘟病重发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笔者对1998—2007年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分析发现,水稻品种抗瘟性对稻瘟病发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地菌源量多少决定发生流行早迟,适宜气候条件有利于加重流行强度和为害程度,适时防控可减轻稻瘟病为害和流行。通过近年来示范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花溪区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与气候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瘟病对水稻的严重危害,通过对花溪区18年(1990-2008年)稻瘟病发年的调查资料与花溪区气象局同步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水稻稻瘟病大流行年份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寄主生长的前期。即育秧期和分蘖期,气候温暖多雨,病菌活动时间提早,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即水稻拔节孕穗至抽穗灌浆期又出现低温、多雨和寡日照的天气。认为水稻生长关键期的雨日雨量是诱发稻瘟病呈现两个发病高峰的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