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天甲橡胶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硫化胶物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甲橡胶(MG49)对CaCO3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MG49用量及硫黄促进剂用量对MG49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物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49对CaCO3的表面改性是有效的,当MG49的用量为5份,促进剂M用量为1.0份,硫黄用量为2.5份时,改性CaCO3填充NR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加工工艺条件、胶粉粒径、橡塑共混比以及增容剂对废胶粉/HD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80目废胶粉、橡塑比为65/35、共混温度为150℃、共混时间为8min、动态硫化时间为6min以及采用EVA为增容剂时,所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丁苯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共混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环氧化天然橡胶 (ENR)的环氧化程度 (DE)以及补强剂种类对充油SBR/ENR共混物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混物的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ENR的环氧化程度及补强剂的种类均对SBR/ENR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SBR/ENR在任何共混比 ,ENR任何环氧化程度下都形成不相容体系 ;将配合剂先加入SBR制成母炼胶 ,再与ENR共混 6min ,并在共混胶中添加HAF所制得的SBR/ENR共混物硫化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偶联剂Si-69改性不同目数的废胶粉,探讨改性废胶粉对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并用胎面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Si-69对废胶粉的改性效果明显,其对40目和80目废胶粉的适宜用量分别为2质量份和4质量份;改性40目和80目废胶粉的用量均为10份时,胎面胶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改性废胶粉的适量掺入能一定程度提高胎面胶的磨耗性能。  相似文献   

5.
天甲像胶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硫化胶物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甲(MG49)对CaCO3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MG49用量及硫黄促进剂用量对MG49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物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49对CaC03的表面改性是有效的,当MG49的用量为5份,促进剂M用量为1.0份,硫黄用量为2.5份时,改性CaCO3填充NR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橡胶和聚乙烯为原料,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并加入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PAANa)和增容剂苯乙烯-马来酸酐(STAM)共混以制备NR/PE吸水膨胀热塑性弹性体。讨论补强剂的种类及用量,PAANa用量以及吸水树脂的种类对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吸水率和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ANa加入量的增加,吸水膨胀热塑性弹性体的吸水率增大;拉伸强度增加至最大值后降低;撕裂强度的变化不明显;溶胀率先降低后升高。在吸水树脂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吸水性大的吸水树脂有利于提高热塑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吸水率。  相似文献   

7.
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共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R/ENR-25的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ENR不同环氧化程度及含量等因素对共混胶硫化胶的若干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胶的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和环氧化程度等均会影响共混胶的性能。对于NR与各环氧化程度的ENR共混,必须选择好共混比,控制好共混工艺条件,才可制备出力学性能较好的共混胶。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酚醛树脂胶压制多层结构型胶合板,单板含水率通常要求8%以下,本项研究通过缩合物的共混共缩聚方法,采用间苯二酚树脂树酚醛树脂进行改进,探讨了间苯二酚树脂的加入量,酚醛树脂摩尔比,混合比,热压条件等对胶液的粘度,缩合度,稳定性,固化时间,单板含水率及胶合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凝固胶清,确定其最佳用量的同时研究所得胶清橡胶的理化性能、硫化特性以及力学性能,并与硫酸凝固胶清橡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用量为0.6g/L,与硫酸凝固胶清橡胶相比,微生物絮凝剂凝固的胶清橡胶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氧化指数以及耐老化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具有较快的硫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
天然橡胶(NR)的结晶性能是其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凝固方法制备了NR生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蛋白质、水溶物、丙酮溶物对NR生胶低温诱导结晶过程中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丙酮溶物可以促进NR的结晶并提高结晶度,水溶物则阻碍NR结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接铺膜法将多孔淀粉黄原酸酯经偶联剂KH-570改性处理后与天然胶乳复合,制备复合胶膜,考察KH-570对复合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偶联剂后,复合胶膜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得到提高,耐水性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变化不大。经KH570改性后,复合胶膜的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得到提高,偶联剂的用量为多孔淀粉黄原酸酯的3%时,复合胶膜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聚合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NR)是改善NR性能和扩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人们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FRP)法合成NR接枝共聚物,本文就其反应机理和反应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从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可控性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角度对NR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依据对废旧轮胎橡胶粉碎料作为添加成分取代部分细骨料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制备了多组不同橡胶粒径和掺量的橡胶混凝土试件;试件采用的橡胶分别为胶粉和胶粒,掺量为细骨料体积的0,20%,40%,60%,80%和100%,以考查橡胶粒径和掺量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均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具有密度小、韧性好、抗裂性能强、变形能力大等传统混凝土难以企及的卓越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了含50 phr白炭黑的天然橡胶(NR)/白炭黑母炼胶,为改善湿法母炼胶的定伸应力和耐磨性,添加炭黑作为第二相填料,研究炭黑用量和混炼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的加入顺序对NR/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热处理工序之后加入炭黑,能够增强填料-橡胶相互作用,提高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和耐磨性;在热处理工序之前加入炭黑,能够发挥白炭黑/炭黑的协同效应,改善填料分散性,降低滚动阻力和提高抗湿滑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拓展木质复合材料在铁路轨枕、机电产品包装等特殊工程领域的应用,研制了9层木橡复合层积材(LLVR)。设计了5种木/橡层积结构,单元为杨木单板和氯丁橡胶(CR)片。采用分层施胶的工艺,即异氰酸酯PAPI用于木橡间胶合,涂布量80 g·m~(-2),添加质量分数9%硅烷偶联剂KH69;酚醛树脂PF用于杨木单板间胶合,涂布量200 g·m-2。热压工艺为温度160℃、压力1.5 MPa、时间10 min。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57测试了胶合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模拟实际承载特征,设计了5周期"加载—卸载"加压试验,重点揭示LLVR对周期性横向压载的力变及吸能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木材与橡胶层积复合开发铁路轨枕、机电产品包装等特殊工程材料是可行的;LLVR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湿稳定性和残余弹性形变吸能缓冲性能;推荐采用表层橡胶包覆的层积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介质压力在木材高温热改性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压力蒸汽作为传热介质,于155℃/0.4 MPa,170℃/0.4 MPa,170℃/0.8 MPa处理条件对橡胶木进行热改性,测试热改性材的质量损失率、明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等指标,探讨不同处理压力和温度改性橡胶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压强0.4 MPa条件下,155℃和170℃处理的试材,其各项性能可以达到或接近常压条件下更高温度热改性材的性能。介质压强由0.4 MPa增加至0.8 MPa,炭化橡胶木的质量损失率、颜色变化、抗弯强度损失均增大,说明压强越大,热改性程度越剧烈。介质压强对试材的热改性程度有显著影响,提高蒸汽压力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加快橡胶木的炭化过程,实现木材的高效热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金属橡胶材料用作隔震器在水平方向承受剪切荷载的性能,对不同成型密度的金属橡胶试件进行静力、动力剪切荷载性能试验,测试成型密度、加载幅值、循环加载次数、动力加载频率、成型工艺等因素对金属橡胶材料剪切滞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大幅值剪切破坏试验,分析极限变形能力.结果表明:改进剪切成型工艺后,金属橡胶材料剪切性能提...  相似文献   

18.
Natural rubber (NR) is an irreplaceable biopolymer of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 owing to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Pará rubber tree (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Müll. Arg.) is currently the exclusive commercial source of NR, and it is primarily grown in plantations restricted to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of Southeast Asia.  However, current Pará rubber production barely meets the sharply increasing global industrial demand for rubber.  Petroleum-based synthetic rubber (SR) has been used to supplement the shortage of NR but its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s not comparable to that of NR.  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productive rubber crops with broader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alternative rubber-producing plants, including horticultural plants (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 and Lactuca L. species), woody plants (Parthenium argentatum A. Gray and Eucommia ulmoides Oliv.), and other plant species with potential for NR produc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olecular basis of NR biosynthesis revealed by a multi-omics approach, we highlight new integrative strategies and biotechnologies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NR biosynthesis with a broader scope, which may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and improvement of new rubber crops.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将坡缕石用于丁腈橡胶N41、N32的填充补强.试验表明:机械共混能够使坡缕石与丁腈橡胶达到纳米级复合;坡缕石用量达35份时其补强效果与30份半补强碳黑相当;用硅烷偶联剂等对坡缕石进行改性,可以改善坡缕石与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