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免耕直播条件下磷素种肥的用量和施用效果,给油菜免耕直播提供配套的施磷技术,在豫南油菜主产区设不施种肥和种肥施用量分别为15kg/hm2、30kg/hm2、45kg/hm2、60kg/hm2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肥用量的增加,油菜冬前苗势明显增强:苗高增加10.41%,根颈粗增加28.89%,单株叶面积增加22.29%;产量性状明显改善:一次分枝数由4.5个增加到6.8个,二次分枝数由2.4个增加到3.3个,单株角果数增加118.57%,角粒数增加18.29%;千粒重随种肥用量增加而降低,但在15kg/hm2用量时显著高于对照。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种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全生育期延长6d。试验证明,免耕直播油菜增施磷素种肥能够促进秋发冬壮,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土壤含磷量中等田块,磷素种肥用量以30kg/hm2为最优,产量增幅达51.78%。  相似文献   

3.
以陇油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硼量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硼能够显著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单角果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单株角果数和产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单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会随着施硼量增多先增加后降低。油菜产量与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和政县,当施硼量为2.10~3.15kg/hm~2时,能够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解决当前化肥用量过高、防控畜禽粪污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结合点。以水稻—油菜轮作制中的油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富磷有机肥替代化学磷肥的应用效果。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化肥(T1)、富磷有机肥替代25%化肥(T2)、富磷有机肥替代40%化肥(T3)和富磷有机肥替代55%化肥(T4)。富磷有机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结果表明,用富磷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磷肥,以25%替代比例为最佳,油菜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为最高,分别达13 231.0kg/hm~2和2 801.2 kg/hm~2,比100%化肥处理高14.6%和11.5%。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油菜增产的主要机理可能在于:降低菌核病发生率、显著提高不同阶段油菜叶片的SPAD值,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粒数等产量构成要素。但是有机肥替代比例超过40%会显著降低油菜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会降低磷素表观利用率,并增加土壤磷素累积风险。本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确定化肥减量幅度及有机肥替代比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低杂交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突破油菜产量限制屏蔽、培育双低高产杂交油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卅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盆地宜栽的三系和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在两类材料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贡献大小在两类材料中不同;在三系中,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在两系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在三系中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在两系中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裂区试验设计对桐庐县免耕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月15日和10月25日播种的处理都取得较高产量,11月5日播种的处理未能取得理想产量。主要产量性状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受密度影响不明显,株高、单株一次分枝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应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数量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处理对青海春油菜生长性状、产量、生物学产量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NP)和氮磷配施有机肥(NPM)的油菜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CK、N、P、M处理)。NPM处理的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生物学产量、产值、成本在6个处理中均为最高,但纯收益为13 483.12元/hm2,仅为第3位。施肥可大幅提高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及千粒重,以NP和NPM处理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水平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苏油4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比不施氮肥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提高施氮水平能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但过量施氮则降低单株有效角果数,施氮水平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要取得高产,应主攻单株有效角果数;(3)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增加,二次分枝显著增加,同时显著增加了单株一次与二次有效分枝数,但过量施氮使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显著减少;(4)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4号氮肥适宜用量为纯N 26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长江下游地区优质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并对其高产稳产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产量的稳定性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性及相互作用。其中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有效角果数的稳定性相关最密切,其次是千粒重的稳定性,每角粒数的稳定性对产量的稳定性影响最小。高产稳产品种一般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多,且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氮肥与密度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密度的变化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大于氮肥施用量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当密度为93.72~105千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25~227.02㎏/hm2时,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可望达到最高;氮肥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直播密度对杂交油菜两优58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当晚播时,杂交油菜两优586以1.8-2.1万株/667m^2直播密度的产量最高。产量权成因中以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以产量的影响较大,千粒重和每角粒数的影响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和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栽培因子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83-84,202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培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播期〉密度〉施氮量。(2)皖油29高产最佳模式为9月25日播,18万株·hm^-2、施氮量255kg·hm^-2。(3)皖油29应适期早播,以利个体充分生长获得高产;随着密度的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呈现逐渐减少趋势;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随之增加,每角粒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有机肥产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4 548 kg/hm~2时,产量为2 428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促进油菜植株个体的生长,替代24%~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20.8%~31.2%。在施用有机肥1 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24%,油菜产量达2 941.5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31.2%,替代化肥34%与替代化肥24%油菜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加有效角果数,提高千粒重。在该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4 548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为20%~30%时,能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改善油菜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 油菜单产(667m~2)决定于每667m~2的株数和单株的产量;而单株产量又是由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构成的。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是受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和二次有效分枝角果数及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决定的。在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中,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和千粒重的遗传力相对较低,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单株有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油菜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较大;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氮肥用量为325~352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