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工程研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农业工程学科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与判断学科发展方向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957—2014年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与《农业机械学报》中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与可视化知识图谱技术,直观呈现了不同阶段中国农业工程研究热点,总结了不同阶段研究热点组成与基本特征,探讨了研究发展总体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工程研究总体上经历了以较单一热点主题向多元化主题发展的过程;在研究领域方面经历了从简单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生物、资源、环境与生态等科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及丰富化过程,在研究手段与技术应用上经历了从简单的实验分析向计算机模拟仿真、智能控制及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主的创新与拓展过程。当前中国农业工程研究正向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精准农业技术研究方向发展,突破环境与资源约束,发展高效、安全与可持续现代农业成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研究可为相关研究人员追踪学科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综合性大学中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综合性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应与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办学目标相一致;应强调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交叉与融合中求得发展;应重点关注农业工程学科前沿方向的研究,跟踪世界农业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创立于1989年,以双月刊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全国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国内统一刊号:CN11-2531/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5103。办刊宗旨是聚焦农业学科和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理论探索、技术创新、成套技术系统集成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示范,搭建农业学科和农业工程学科的产学研集成信息平台,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读者对象为农业与农业工程领域各分支学科专业的政府管  相似文献   

4.
张坤竹  王柳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Z1):381-387
期刊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的情况是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该文对《农业工程学报》(简称:学报)自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在SCI数据库的引用数据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统计表明,自1985年5月创刊至2015年12月31日,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论文共计3 150篇,累计被引频次6 871次;近5年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27篇,集中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和农业航空等领域;近30 a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10篇,其中秸秆资源类的5篇,单篇最高被引次52次;引用作者共6 045位,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引用最多的作者所在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农业工程相关的农学和环境科学在施引论文所属学科中位居前列;引用学报的SCI论文资助来源主要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结果表明: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数量显著增加,近年达到一定规模;引用学报论文的SCI期刊总体处于国际中等水平。从文献应用角度,建议今后期刊可考虑适当增加涉及能源、环境、生态学等方向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农业航空等新兴热点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继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了未来《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学科各个专业的报道方向。指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术期刊的报道方向是科技学术期刊的任务和职责,是使期刊保证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持在学科发展中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期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在充分分析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期刊如何规避不利因素等应对策略,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开展直观的有效信息挖掘成为数据利用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人们高效地管理现实世界中事物及其关系的异构语义网络,知识图谱应用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在农业数据不断增加、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将知识图谱应用于农业领域有助于农业大数据分析,促进智慧农业发展。该文首先分析了知识图谱构建的模式,即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及两种模式结合等3种模式的特点,然后从本体构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知识图谱存储及可视化5个方面综述了农业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应用进展与难点,接着对当前知识图谱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主要有农业专题文献计量研究、农业信息检索、农业知识问答和农业信息资源推荐等4个方面,最后对知识图谱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应关注基于知识图谱的农产品电商推荐、动态农业知识图谱的构建、跨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关联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基于WoS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的农业机器人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全球农业机器人研究迅速发展.为了解全球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该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绘制农业机器人研究领域知识图谱.研究表明:农业机器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当前农业机器人研究进入加速发展期,逐步向多功能、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F0002-F0002,I0001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和“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本科专业属“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之一,是工程学(建筑、机电、计算机控制、能源)与生物学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在可控制的环境中组织农业生产流程,研究营养源循环、节约水环境、可再尘能源、保护生念环境,具有“广义的机械化”的特点,保证中国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该学科与国际相关学科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9.
建立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论述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方向拓展的趋势和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描述了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预期就业前景。认为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前沿方向,将有利于拓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空间,加强工程技术和生命科学知识的交叉渗透,促进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1.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承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08年和2011年连续荣获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度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I)文摘数据库等收录。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1-3996/S;国际刊号:ISSN1008-505X。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A4),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机遇。大学面临着科技发展的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适合、人本、平等、可持续。农业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应如何培养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农业的创造者、引领者和支撑者;思考如何聚焦本学科专业,坚守农业工程主体地位,使学科专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表明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已成为专业学生不可替代性的标签。该文认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是强化学科专业主体地位和推动学科专业声誉形成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建议通过4个转变(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和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推动"新农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期目标和全方位发展过程,为涉农学科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创新与调整空间。该文旨在探讨农业工程学科在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确定学科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近年来,以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为标志的新一轮学科布局调整,十分注重引入新技术与产业革命成果,用信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工科和农科;相对而言,针对乡村振兴引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扩展与发展形态变革对学科创新的需求则重视程度不足。农业工程因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殊与关键性作用,理应更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学科创新的影响及其对应关系。当前形势下,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工程学科的创新与拓展开辟了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2)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开发推广将从以农业生产领域为主向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而形成的多产业融合领域延伸;3)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与科研体系建设要面向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全领域全过程;4)农业农村各产业及区域系统性建设要与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现代化的需求对接。现阶段,关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与扩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下述几个方面存在十分紧迫的现实需求:1)农村电子商务工程;2)乡村景观营造与维护工程;3)乡村新业态生产空间营造;4)乡村生态环境工程;5)乡村社会经济管理与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精确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分析了西方精确农业研究及实践的主要目标及技术思想,比较了中国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与精确农业的异同点。提出了农业生态工程研究及实践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亦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收精确农业有关原理、方法,在理论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过程监测及其控制自动化、高新技术含量增加、与信息技术和机械工程专业有机结合提高工程设计可操作性等方面努力,推动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逐步形成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机械工程装备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与实现以科学技术化为本质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mapped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in 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using co-citation analysis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found within this literature. Using th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 examination of a random sample of its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02 yielded a ranked list of frequently-cited journals. The top thirteen most frequently-cited journals formed a core set for further analysis. Using the SciSearch online database and a standard statistical package (SPSS), a two-dimensional map was cre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journals were studied, and 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was explored. Food science journals tended to be either industry-specific (e.g., dairy science) or industry-general. The journals also tended to focus on either “pure” science (e.g., chemistry) or on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thirteen journals mapped, six fell within the area of pure science, while four were in the area of applied science. Interestingly, three journals fell on the axis line dividing the two. At the same time, seven journals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industry-general, while six were more industry-specific.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indications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the field of food science, drawing as it does from many fields such as chemistry, microbiology, engineering,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工程的发展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269-275
阐述了农业工程发展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农业工程科技有助于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完备的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体系,服务于农业、食品、生态和环境领域。系统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文章指出,政府的倡导和政策支持是中国农业工程发展的驱动力,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及其创新是关键,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是发展的基础。农业工程有效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组织,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教育培训农民,高效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方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培养方向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家为适应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农业领域提出了“数字农业”的建设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农业院校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其学科研究领域,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均向该领域渗透,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更应向“数字农业”方向延伸发展。该文结合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着重分析了该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向如何与“数字农业”建设这一目标保持协调发展的问题,探讨了目前农业院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研究生培养设立的整体框架,并对各个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做出了阐述,提出了分层次、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7.
Citespace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态势的软件。本文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原理,以"土地利用"为主题词检索,对《农业工程学报》中"土地整理工程"栏目近15 a发表的695篇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计量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探寻土地利用领域研究的主题及内容体系、研究特色及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土地利用领域的研究内容及主题系统性逐渐增强。由最初阶段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衔接性弱,内容聚类简单的分散研究逐渐发展到研究主题鲜明,关联紧密,研究内容丰富的系统性研究。2)土地利用领域研究热点和特色日益鲜明和突出。土地利用变化与格局主题是始终关注的研究热点;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属于高爆发性的研究领域;土地整治已成为学者集中关注的热点,形成了丰富的土地整治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3)建议今后增强土地利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丰富土地利用理论体系以科学指导实践研究,并充分利用土地工程正式成为国家认可的技术类职业机遇,推进土地利用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工程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农业工程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农业工程技术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在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下,农业现代化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巨系统,其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加。农业工程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已不能仅靠本系统的力量孤立发展,而需在农业现代化这一更高层次系统的剧变中发现自身与系统中其他构成因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更好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共赢。该文以"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为基础,综合利用有组织系统和先进生产力构建的理论、工具、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系统目标、系统构成以及农业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与其他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农业工程发展的数量、质量、运动量、结构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工程受现代农业发展环境、要素影响较大,而农业工程则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结构,特别是劳动力、土地、产品的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并表现出许多同向性,因此农业工程可以通过主动发展、协同发展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为农业工程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