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银耳热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优化银耳热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工艺。【方法】以银耳的收缩率、复水比、感官质量以及单位能耗为评价指标,研究热风温度、转换水分含量及微波强度等因素对银耳品质以及干燥能耗的影响;并将较佳的热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与热风干燥以及微波真空干燥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期热风温度70℃,转换水分含量30%,后期微波强度5 W/g的干燥工艺参数,可获得品质较佳的银耳干品,且单位能耗最低,接近于微波真空干燥所需能耗。【结论】热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可极大地改善银耳干品品质及降低干燥能耗;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为银耳热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鲜冬枣为原料,通过分析干燥后鲜冬枣的得率、含水率、复水比、复水率、色泽和VC含量等指标,比较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鲜冬枣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鲜冬枣脆片得率和含水率均低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鲜冬枣脆片VC含量为580 mg/100 g,而热风干燥鲜冬枣脆片VC含量为97.6 mg/100 g,后者VC损失比较严重,真空冷冻干燥可较好地保留鲜冬枣中的VC。  相似文献   

3.
不同干燥处理对马齿苋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热风干燥法、真空微波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马齿苋,测定马齿苋粉甲醇提取液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马齿苋粉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干粉样品中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真空微波与热风干燥样品;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马齿苋粉的抗氧化性有明显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粉甲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DPPH·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真空微波和热风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粉(P0.05),但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与真空微波干燥样品对O_2~-·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产品品质与加工成本,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提升紫斑牡丹市场价值,研究紫斑牡丹全花茶制作工艺。通过清理、护型、干燥等方法对紫斑牡丹全花进行加工,研究了烘干、微波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紫斑牡丹全花的干燥效果,从紫斑牡丹全花的色泽、形态、气味比较不同制作工艺,并测定最佳工艺下紫斑牡丹全花茶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选择初花期的紫斑牡丹全花,以纸杯护型的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进行干燥,以程序为冷冻阶段-40℃,9.25 h→-30℃,3 h→-20℃,2 h→-10℃,1.5 h,升华干燥阶段0℃,2.5 h→5℃,2.5 h→10℃,2 h→15℃,2 h→20℃,2 h→30℃,2 h→35℃,2 h→40℃,5 h制得的全花茶效果最佳,其全花色泽靓丽、形态挺立,花茶口感醇正、感官评价高,营养成分丰富,其中可溶性蛋白、总酚、总黄酮、VC及亚麻酸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干燥工艺制作的牡丹花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挤压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色泽、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萌动苦荞的麦芽颜色变化最小;热风70℃干燥时复水率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对萌动苦荞中的黄酮含量均有影响,微波高火干燥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为萌动苦荞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热风与微波干燥胡萝卜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热风干燥、热风和微波组合干燥对胡萝卜进行干制,检测不同干燥方法对胡萝卜干制品感观品质、复水比、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的干燥方法所获得的胡萝卜干制品的复水性能和感官品质有明显差异,热风与微波联合干燥胡萝卜制品的品质最优。降低热风温度,缩短热风干燥时间,减小热风速率和微波加热功率,均可提高干制品的复水性、VC含量及其品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冻干燥、热风干燥(75℃)、微波真空干燥(50、60℃)制备黄洋葱粉,比较干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微波真空干燥所得洋葱粉中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但冷冻干燥洋葱粉的颜色更好;与冷冻干燥、热风干燥以及60℃微波真空干燥相比,50℃微波真空干燥制得的洋葱粉多酚和黄酮含量并不是最高,但是还原力和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最高。因此,干燥后洋葱粉的抗氧化性不仅与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也可能与干燥过程中其他抗氧化物质,特别是美拉德反应产物有关。热风干燥洋葱粉的冲调性最差,微波真空干燥与冷冻干燥制备的洋葱粉冲调性并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等方法对枣片进行干燥处理,以外观品质、营养成分、质地特性、显微结构等品质指标和节能降耗为指标,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枣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枣片外观品质较好,其总糖和黄酮含量也较高,质地特性好;其次为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冷冻干燥枣片孔隙较均匀,呈现出较好的蜂窝状结构;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细胞呈多孔海绵状、组织结构疏松的多孔结构;真空微波干燥能耗小,其次为变温压差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能耗大。  相似文献   

9.
对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5种干燥方法生产的菠萝粉的VC含量和总胡萝卜素的保留率、流动性、润湿性等分别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微波真空干燥方法生产的菠萝粉的品质明显好于热风及真空干燥的产品,接近真空冷冻干燥的产品,喷雾干燥产品的多项指标居中。  相似文献   

10.
以南瓜为材料,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3种方式进行干燥、粉粹,研究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总酚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溶解性、复水性最低;微波干燥的b~*值、容重、溶解性、复水性、持水性、持油性最高,L~*值、a~*值、VC含量最低;真空干燥的L~*值、a~*值、VC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总酚含量、容重、溶解性、持水力、持油性最低。为了确保南瓜粉的营养品质,同时考虑南瓜粉的外观品质,制备南瓜粉的干燥方式以真空干燥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脆片类产品加工过程中,前处理和干燥工艺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为提高食用菌脆片产品品质,选用新鲜的大球盖菇作为试验对象,根据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将大球盖菇分为横切漂烫组、横切漂烫护色组、纵切漂烫组、纵切漂烫护色组,再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将其制成即食脆片。通过对大球盖菇脆片色泽、含水量、复水比、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等指标的测定,比较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冷冻干燥大球盖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6~7 mm,预冻12 h,真空冷冻24 h,横切漂烫护色组处理的大球盖菇脆片含水量最低(5.8%),复水比最大(194.7%),色泽最好,硬度最小,感官评价最好。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脆片在冻干前处理环节参数优化及新型食用菌脆片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叶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作为茶叶初制加工的重要工序,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干燥过程中,在热和力的作用下,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在制品物理特性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形成茶叶特有的感官品质。笔者阐述了中国茶叶初制各干燥技术原理及特点,指出茶叶干燥将由单一技术向联合应用技术发展的趋势,并提出要完善新型联合干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干燥在制品含水量在线检测技术,为新型茶叶干燥机械研发和未来茶叶干燥技术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美国豆芋干制成粉的问题,以美国豆芋为试验材料,采用冷冻、微波、烘烤、热风、自然晒干、自然阴干等6种干燥方法对豆芋的感官特性和功能性成分变化进行研究。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最佳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豆芋功能性成分流失,也最好地保留了豆芋的感官特性,比如色泽和香气等。但冷冻干燥成本高、耗时长,不利于实际生产应用。基于此,微波干燥的总体优势明显,维生素C、黄酮只低于冷冻干燥6 mg/100 g、0.1 g/100 g,但远高于其他干燥手段,且干燥成本低、耗时短。最终选择微波干燥作为豆芋的干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浸提、干燥等工艺条件对优化GABA速溶红茶制备的问题,以‘金萱’品种的GABA红茶为原料,蒸馏水作为提取溶剂,以GABA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GABA速溶红茶浸提参数,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茶水比对GABA速溶红茶粉中GABA含量等的影响;在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基础上,分析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工艺对GABA含量的的影响,并确定制备GABA速溶红茶茶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GABA速溶红茶浸提过程中,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浸提温度与总固形物提取率具有极显著关系(P<0.01)。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 min,茶水比1:15,在此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经冷冻干燥后获得GABA含量高达10.11 mg/g的GABA速溶红茶。  相似文献   

15.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加工工艺对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RI方法测定并比较传统窨制和隔离窨制2种方式香气组分的变化,并对2种加工方式的成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为茉莉花茶新工艺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茉莉花茶主要香气组分为芳樟醇、乙酸苄酯、α-法尼烯、苯甲酸顺-3-己烯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吲哚6种,并且头窨时茉莉花茶香气组分的组成特征已基本形成。2种工艺过程中,烯烃类相对含量差异较小;醇类相对含量在传统窨制中较低,比隔离窨制低7.75%;酯类、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隔离窨制中低;酮类相对含量较少。经感官审评,传统窨制成茶香气得分高于隔离窨制。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窨制成茶香气优于隔离窨制。  相似文献   

17.
热风干燥温度对脱水白萝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春大根"白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50、60、70、80、90、100℃的热风干燥处理1 cm×1 cm×10 cm的白萝卜条,研究热风干燥温度对脱水白萝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70℃时,脱水速率较快,脱水白萝卜色泽较白,感官品质、食用品质和复水性均较好,VC保留率较高。其次,干燥温度60℃时,脱水速率较慢,形态轻微变形、皱缩,食用品质略差。干燥温度低至50℃时,VC的保留率有所提高,但干燥时间延长,感官及食用品质均有所下降。干燥温度超过80℃后,干燥时间未显著缩短,脱水白萝卜褐变加重,感官品质、食用品质和复水性均变差,VC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不同原料对红茶茶膏理化感官及色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原料对红茶茶膏理化感官及色差品质的影响问题,提高红茶茶膏产品品质。将不同茶叶(祁红毛峰、四川蒙顶、凤庆滇红)利用酶解真空浓缩工艺制备工夫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活性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四川蒙顶茶膏蛋白含量,TF、咖啡碱、儿茶素、GC、EGC、EGCG较高。凤庆滇红茶膏茶红素、总糖含量较高,儿茶素含量相对较低。祁红毛峰营养素含量和活性成分均介于四川蒙顶和凤庆滇红之间。四川蒙顶红茶宜作为红茶茶膏加工原料。色差分析a值、b值、△E、Cab、Sab与汤色得分相关系数较高,能更好地反映茶膏汤色状况,可作为茶膏汤色品质衡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