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对策,对山东Z村通过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养老的部分老年人的个人情况和生活状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建立了SPSS回归模型,从经济收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情况四个方面对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水平、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老人的精神状态都对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强新型农村医疗建设、加强农村养老理念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27-9529,9541
对M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家庭关系和老人对养老现状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在养老现状与老人需求满足方面存在着分化。这种分化源于老人与子代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这种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表现在经济实力、家庭权力、传统养老文化和家庭社会化4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从样本分布来看,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17%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接受和认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红  李会 《现代农业》2008,(9):74-76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务之急是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不同家庭结构在养老需求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丰县616名农村老人的养老情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有子女无老伴、有子女老伴健在、无子女三种不同家庭结构下的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需求、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现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分别针对三种家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北省孝感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守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因素和养老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仍是留守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留守老人缺少代际照料,以自我照料为主;经济创造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重要内部因素,社区服务和养老保险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破除他们的养老困境,需要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鼓励农村发展多重养老方式,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对留守老人的科学分档,提倡孝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墩尚镇的农村养老状况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老人存在经济来源有限、生活质量差、老年生活满意度低及缺乏医疗保障等问题,进而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养老福利、养老保险“三位一体”的农村养老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为破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困境,陕西省农村B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借助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模式取得了较大成效,为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范例。从内在逻辑看,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具有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的作用;从实现路径看,其可行性在于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功能、引入多元化供给机制。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服务社区化对激发农村社区活力,推动农村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村老人的生存状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南地区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生活照料、情感交流相对较好,但农村老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普遍存在盲区。应结合各地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构建农村养老模式,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99-202
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差异。整体上来说,农村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更高,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农村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城市老人,在文化娱乐和法律援助方面,城市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农村老人。城乡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和自理能力、子女数量和家庭结构、居家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省农村老人的互助养老需求意愿以及互助养老服务需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江苏省农村地区发展互助养老的重要意义。得出生活和医疗互助养老服务的需求度最高,农村老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状态、婚姻状况、养老月收入、医疗便捷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情况、老人生理和心理状态等都会影响互助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在互助养老实施前需充分在不同农村地区开展供求调研。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贯彻落实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调查研究,选取公共卫生环境、生活垃圾清理效果、环卫工人工作、垃圾桶放置情况、村委会环保宣传工作、垃圾治理检查监督工作、参与垃圾治理渠道、本村村民参与垃圾治理行为等8个满意度指标,分析了北京市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治理的总体满意度,指出了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垃圾桶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参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治理满意度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养老产业,鼓励城市老人到农村居家养老,以县域为基点建设农村养老新区,以美丽乡镇为依托,建设多种经济形式的敬老院,吸引城市老人到农村养老生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发挥余热。发展农村养老特色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养老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城市老人到农村养老生活,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解决城市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医护问题。城市老人在农村养老的生活消费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源泉,且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农村在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思想逐渐淡化,传统的耕作生活方式也有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打工,留下老人独守家乡。空巢老人已经沦为了弱势群体,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一大社会难题。本文将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既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又能满足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养老对策,使农村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京市郊区七个区县的农村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满意度的多维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整体养老满意度较高,但仍有近三成农村老年人对自身养老境况不满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特征的健康状况、反映家庭特征的有老伴、反映人际关系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数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反映经济状况的月支出、反映精神状况的孤独寂寞感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同时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支持。  相似文献   

15.
改善村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为能力,是提高政府及农村社会应急处置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广东梅州农村为实证,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资料,针对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广义规则归纳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村民的人口特征、对公共卫生知识的认识及在应急条件下的行为之间的规律性,以期为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升老年农民精神养老水平是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皖北二村及村中养老院中老人的深度访谈发现,老年农民精神支持多元但不足、精神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精神养老政策主观满意度高、精神需求分层化,同时老人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无用感。此外,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人精神养老状况没有显著差异,而养老机构是独居、患病、失能老人的有益保障。因此,在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要提升老年农民精神养老水平,需要增强老年农民精神支持力度、丰富老年农民精神文化活动、帮助老年农民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农村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西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空心化背景下,完善广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有利于减轻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负担、有利于新时代农村家庭的和谐气氛、有利于老年人在精神与生活上的满足。针对广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经济来源得不到保障、家庭照料功能逐渐减弱以及精神慰藉功能受到影响等问题,需要鼓励外出务工青壮年回乡就业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村服务体系,招收志愿者协助农村家庭养老以及关爱老人精神需求,构建和谐代际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养老保障供给的角度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现状进行阐述,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养老保障制度难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各种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家庭养老功能已经衰弱,最适合空巢老人养老的社区养老方式刚刚兴起。提出相关建议: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法律,重视福利慈善事业;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完善多样化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发展,乡村大量年轻人离开家乡,留下老人独自在农村生活,产生大量空巢老人,农村养老问题日渐突出.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简单的农村家庭养老已不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而乡村养老可以将村中不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集中到村中养老机构,为其提供一切生活所需,从而有效化解养老后顾之忧.该文通过调研宿迁市旱闸村和朱瓦村老年人的养老设施需求,分析各类养老设施对老年人的重要程度,进而为乡村养老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寻江苏省农村地区互助养老实施的可能,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老人的基本信息和互助养老的供求意愿进行分析,显示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率和就医便捷度,以及对生活互助和医疗互助的需求率、生活互助的提供率皆为地区差异非常显著(P<0.01),情感互助的提供率为地区差异显著(P<0.05),各地区农村生活互助和情感互助方面无供求缺口,苏中地区的5类互助养老供求平均缺口最小。建议在江苏省各地区农村根据互助养老供求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养老和互助养老互补的新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