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中兽药在现代畜禽养殖、对抗动物疫病、调节改善动物免疫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畜禽给药途径和生物利用度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畜禽消化系统的不同导致给药方式必然存在不同,兽用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而且生物利用度高于中药散剂。目前尚无兽用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研究,本文对兽用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兽用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深入剖析了兽用中药提取物的作用、定位,研究其发展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破解“以购代产”难题,维护中兽药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广泛建立标准,探索生产、管理新模式,发展配方颗粒,推动兽用中药提取物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兽用中药制剂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兽医方剂传承基础上,研究兽用中药粉碎与超微粉碎、提取等现代工艺发展,剖析中药制剂剂型定位及生产投料存在的问题,探索兽用中药制剂工艺传承创新导向和途径,对《中国兽药典》制剂通则提出修改建议,为兽用中药制剂研究和202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聚焦兽用疫苗中药佐剂的研究与产业化发展,总结兽医领域在单味药与中药组份佐剂,以及配合疫苗使用的“免疫增强剂”效用,从现代免疫与中兽医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作用机理,推动兽用疫苗中药佐剂在提高免疫效果、提高疫苗免疫应答方面的应用,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研究兽用中药特点及近年来新兽药审批情况,提出兽用中药药学评价“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理念,遵循中兽医药理论指导,探索制定兽用中药药学相关研究指导原则,准确把握兽用中药处方工艺和质量可控等药学研究/评价方法和要点,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兽用中药整体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全社会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下,兽用中药制剂以其天然、无抗、无残留的特点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畜牧业生产中被广泛的用于疾病防控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本文整理了国家兽药标准中中药制剂的收载情况,列举了兽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剂型,分析了近五年来兽用中药制剂抽检数据,提出了兽用中药制剂的选购建议。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08,29(16)
<正>兽用生物制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禽流感疫苗抗原储备库和国家实验禽类种子中心日前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新所区落成,这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动物疫苗产业化基地。据悉,兽用生物制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主要生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猪胃肠炎等动物  相似文献   

8.
全粉末中药片剂的生产及其注意事项贺生中江苏省畜牧兽医学校泰州225300兽用全粉末中药片剂的生产,一般都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即将中药材全部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润湿剂、粘合剂混合后,湿法制粒,颗粒干燥后整粒,再加入润滑剂,最后经压片机压制而成。其流程...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黄芪、党参等十几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替代兽用抗生素作为保健用药,研究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中晚期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为规模蛋鸡场在中晚期产蛋鸡饲料中添加中药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中草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中的主要药物组成均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分七篇重点介绍170种兽用基本中药的性味、功能、成分、药理、主治、配伍、用量及其方剂制作或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点,在整理与继承的基础上,中药中用(纯中药制剂),中药西用(提取或合成纯成分制剂),中西结合(中西药复方),方剂重组或改型,扩展思路,加以提高与创新,为此提供一些基本资料,试以较少篇幅,使读者获得一个兽用基本中药纲要,作为应用与开发中草药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兽医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牧业生产有机化和绿色化是提高 畜牧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高效、低毒、无副 作用和无耐药性的中兽医学疾病防治技术则 是完成此项工程的主要保障,但随着西兽医 学和西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兽医学遇 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 的优势和特色,文章对中兽医学研究现状进 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通过未来展望,提出了 加快中兽药现代化研究进程和加快中兽医标 准化步伐的科学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中兽药(Tradition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炮制加工而成的饮片及其制剂,并在中兽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用于动物疾病防治与提高生产性能的药物。当前,我国动物疾病面临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旧病复发、新病又不断发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疾病增多,且多出现隐性临诊表现;免疫抑制性病原感染普遍。因此在西药的薄弱领域可充分发挥中兽药的优势,特别是针对畜禽疾病中占重要部分的病毒性传染病,中兽药具有多方位调节和治疗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同时,国家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健康养殖理念也日趋重视。由于中兽药具有独特的天然属性、用药原则、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其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就中兽药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中的特点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发酵马齿苋对雏鸡白痢的防治效果,设置发酵马齿苋高、中、低剂量组,非发酵马齿苋高、中、低剂量组,氟苯尼考组与阳性、阴性对照组,检测各组人工感染雏鸡的发病数、死亡数和治愈数。发现4g/L发酵马齿苋与氟苯尼考对雏鸡白痢防治效果相当(P>0.05),两者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在预防试验中能显著抑制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P<0.05);在治疗试验中能显著提高雏鸡的治愈率(P<0.05),并降低雏鸡的死亡率(P<0.05)。在雏鸡白痢防治上,4g/L发酵马齿苋效果明显,可代替氟苯尼考作为养禽业的新型绿色开口药。  相似文献   

14.
包虫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尽管经过多年来的大力防控使该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草食家畜养殖区,该病流行仍然还较为严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伴发伴侣动物饲养量的增加,流浪犬在城镇成为包虫的潜在主要终末宿主,是需要密切关注的主要流行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就包虫病的流行、危害、致病机制和综合防治技术等再做宣传普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丹参多糖对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凋亡因子的影响,深入探讨其缓解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糖低、中、高剂量(250,500,750 mg/kg)保护组和阳性药物(联苯双酯200 mg/kg)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灌胃12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LPS和D-GalN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各组小鼠分别在造模3 h后颈椎脱臼处死,并立即摘取肝脏。采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凋亡因子Bax、Bcl-2、Fas、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细胞肿胀,肝实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点片状坏死,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Fas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Bax、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糖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细胞趋于完整,肝实质内炎性细胞和坏死数量减少,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Fas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Bax、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用药组之间比较,丹参多糖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调控各因子的效果最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丹参多糖能有效调控LPS联合D-GalN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进而缓解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兽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中兽医理论比较抽象、内容繁杂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突出问题,通过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繁杂的理论直观化、系统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兽医学》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不同剂量的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患子宫内膜炎的患病奶牛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分别为丹连花子宫灌注液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药物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另选健康奶牛10头作为健康对照。结果表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不同剂量组治疗后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高、中剂量组奶牛子宫复旧完全,子宫颈黏液清亮,白细胞数明显减少,pH6.5~7.0,尿兰母检查阴性,治愈率60%,有效率90%,显著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且血液白细胞数显著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数极显著低于疾病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无异常变化。表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显著治疗效果,且使用安全,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100mL/次,子宫灌注给药,隔天1次,连用3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药的毒性与药性入手,分析兽医常用中药的毒性与耐药性风险,阐释药食同源品种的安全性;分析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的毒性,以及单体提取物(化合物)的耐药性风险隐患,提出避免中药提取物安全风险的基本思路:适度提取、合理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