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方薯区广地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灰色多维综合分析在紫肉甘薯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多维度综合分析法对14个紫肉甘薯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优劣顺序为福宁紫3号、龙紫4号、福薯404、榕薯910、泉薯22、泉薯32、榕薯32、泉薯9-6、福薯006、龙紫5号、榕薯52、莆紫薯5号、徐紫薯2号和龙紫7号。加权关联度的评价结果与品种表现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天津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品种,解决天津市甘薯品种单一问题,引进6个鲜食甘薯品种进行比较筛选试验,从植株形态特征、薯块性状、外观、食味、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4号、烟紫薯3号鲜薯产量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徐紫薯8号、烟薯24号和烟薯26号食味较好;徐紫薯8号、烟紫薯3号为紫薯中产量较高的品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6号和徐紫薯8号丰产性较好、商品薯率较高,外观品质也较好,适合在天津市进行大面积种植;其余品种不适于天津市种植。  相似文献   

5.
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 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方薯区广地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 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市场上紫甘薯品种较少、产量低、食用口感较差等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宁N26-2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经高低世代组合筛选,育成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于2022年9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2)340044。该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鲜薯产量26530.5kg/hm2,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8.40%,薯块干率31.50%,鲜薯花青素含量7.79mg/100g,食味评分75.35分,比宁紫薯1号高3.15分。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耐储藏,可作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万薯10号’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为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及完善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探求不同肥料、不同密度处理条件对优质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万薯10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栽培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并且不同的肥料处理对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密度仅在淀粉含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差异显著。2个因素交互作用在淀粉含量存在差异极显著。在‘万薯10号’栽培过程中,肥料因素比密度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更为关键。为达到淀粉高产的目的,必须满足肥料与栽培密度处在一个合适的配比中,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在使用腐殖肥525 kg/hm~2、栽插密度为75000株/hm~2的条件下,甘薯产量及各方面品质都处在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9.
桂紫薇薯1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2014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干物率高,食味较好,鲜薯花青素含量较高(达10.68 mg/100 g),薯形纺锤形,薯皮鲜紫色,颜色亮丽,薯肉浅紫带白,适宜作为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旨在选育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苏薯8号’为母本,‘渝紫薯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环境交替定向选择、高低世代组合筛选方法,育成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6号’。研究表明,‘宁紫薯6号’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平均鲜薯产量40100.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1.09%。平均干物质含量29.36%。食味评分77.8,比对照高7.8。花青素含量17.68 mg/100gFW,大中薯率84.7%。抗黑斑病和中抗茎线虫病。该品种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异,抗性较好,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可作为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紫薯品种,在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笔者通过对育种策略的讨论,认为核心亲本的高效利用将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参与育种模式”将加速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甘薯(Sweet potato,学名Ipomoea batatas Lam),属于旋花科、一年生草本喜光植物。胶东半岛地处山东省东北部,在北方薯区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现将胶东半岛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种,育苗.品种选择胶东半岛推广的脱毒良种主要有:鲜食型甘薯:烟薯25、烟薯26、济薯21、济薯26;淀粉加工型甘薯:烟薯24、烟薯29;紫甘薯:烟紫薯3号、烟紫薯4号。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选育优质、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以优质淀粉型甘薯品种‘西成007’为母本,通过开放授粉的方法获得实生种子。在田间,经过实生苗初筛和高代鉴定获得稳产的候选材料,再结合西南联合试验和抗病鉴定筛选,最终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定名为‘川薯231’。对‘川薯231’的形态特征、开花习性、产量、抗病性、品质以及优势特征进行了研究。在2017和2018年的西南联合试验中‘川薯231’平均鲜薯产量为33.84 t/hm2,平均干率为35.62%,薯干产量为11.87 t/hm2,淀粉率为23.01%,均超出对照‘徐薯22’。‘川薯231’在大田抗病中表现为抗蔓割病,中抗黑斑病和根腐病。在生长特性上‘川薯231’薯块表现为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势强。‘川薯231’属于优质、高产淀粉型新品种,其具备的萌芽性好和生长速度快的特征,能够减少种薯消耗,提早栽插,延长大田生长期,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川薯231’在田间生长速度快,有利于增强其抗逆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可为改良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优质、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提供重要的育种材料。在2021年‘川薯...  相似文献   

13.
桂粉3号系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从广著87×金山57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12年9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适宜在沙性壤土种植,是适合南方薯区各地种植的淀粉加工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甘薯新品种冀薯6—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薯 6-8是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 2 0 0 1年 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 .1 选育依据河北省大面积种植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甘薯品种主要是我所选育的冀薯 4号和 50年代初育成的北京 553。冀薯 4号因其淀粉含量高 ,主要以鲜食为主 ,而且其高水肥性限制了它的种植范围 ;北京 553长期种植受甘薯病毒侵染 ,产量、品质下降。为满足市场需求 ,预期选育出高产、商品性好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品种。选育食用及食用加工型品种其亲本应是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肥与密度水平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与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以徐薯32和徐紫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N)水平和5个密度(D)水平,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薯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在N0(0 kg/hm~2)和D1(43 785株/hm~2)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施氮使2个甘薯品种的干物质率降低,而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干物质率、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波动变化,均在D3水平下最低。施氮总体上使两品种块根的淀粉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消减值均明显升高,造成蒸煮食味品质的下降;两品种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波动变化,徐薯32在D3水平下最大,而徐紫薯5号在D2水平下最高;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淀粉RVA谱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特性间的差异。综合本试验结果,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大量施氮使甘薯产量下降,并降低了薯块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在43 785株/hm~2的密度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但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量水平鲜食型甘薯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差异,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2 个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泰薯14’和‘烟薯25’为材料,测定2 个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茎叶生长、块根膨大速率、以及收获期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泰薯14’茎粗、蔓长、茎叶鲜重和单株叶面积均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地下部发育早于‘泰薯14’,而‘泰薯14’生长后期地下部发育快于‘烟薯25’,栽苗后80 天‘泰薯14’块根单薯重和单株薯重均显著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块根商品薯率高于‘泰薯14’,‘泰薯14’块根产量高于‘烟薯25’,薯干产量低于‘烟薯25’。‘泰薯14’的干物率、淀粉率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烟薯25,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烟薯25’,食味评分低于‘烟薯25’。茎叶较长的功能期使‘泰薯14’具有更大的高产潜力,而‘烟薯25’的品质及食味优于‘泰薯14’。  相似文献   

17.
为引进适合漯河地区种植的食用甘薯品种,以当地普遍种植的食用甘薯普薯32为对照,对川薯228、烟薯25、岩薯5号、苏薯16、郑红28、龙薯601、广薯79共7个新品种进行了引进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鲜产、干率、淀粉率存在差异。川薯228、烟薯25、岩薯5号、苏薯16 4个品种鲜产、干产和淀粉产量较高,大中薯率高,食味佳,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广薯79和龙薯601丰产性不强,口味不佳,不建议在本地推广;郑红28丰产性较强,大中薯率较高,但干率和淀粉率较低,口味一般,建议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鲜食甘薯生产中品种更新换代慢、优质专用品种稀缺等问题,促进济南市鲜食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利用2023 年山东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鲜食甘薯全产业链产业化开发”项目,开展了新品种筛选试验,从田间性状、薯块性状、产量、食味品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得到了安纳芋、汀甜、红瑶、胭脂、川山紫和芙蓉 6 个在田间表现、产量、品质、口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的优质专用鲜食甘薯品种,并对不同品种满足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详细介绍,丰富了济南市鲜食甘薯品种,使得农户的种植选择更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及时鉴定福建省近年来选育的甘薯新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加快品种更新更换。2006、2007连续两年组织了泉薯76、福薯8号、金山679、龙薯13号等7个甘薯新品种,在福州等9个点进行三重复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与地点互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泉薯76、福薯8号、龙薯14号3个品种食味评分、晒干率、出粉率均高于对照,且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以上。金山679、金山763、龙薯13号3个品种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其他性状与对照相当。这6个品种可在全省进一步加大试验力度;福薯9号食味评分、晒干率、出粉率均高于对照,薯肉带紫色。但仅在莆田、浦城、龙岩、南安、泉州5个试点表现丰产性较好,可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加大试验力度。  相似文献   

20.
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以鲜食型紫色甘薯品种‘南紫薯008’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套作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南紫薯008’群体叶面积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商品薯率、干物质率、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鲜重则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T/R则随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密度间表现有所差异。公顷种植密度在3.5×104~4.0×104株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较高。套作条件下‘南紫薯008’最高鲜薯产量为11816.9 kg/hm2,约为其净作产量的42.6%~53.1%。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104~4.0×104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