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白菜新品种"冠春"的春化特性及其遗传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抗抽薹春大白菜新品种“冠春”正反交及其亲本为试材,通过萌动种子人工春化处理,研究了其春化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春大白菜“冠春”萌动种子在4-5℃持续春化处理20 d后,平均显蕾时间45 d,平均开花时间53 d;不同春化时间下,“冠春”正反交的春化表现一致,而且均较其双亲冬性弱,说明该品种的抗抽薹性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并表现隐性遗传;随春化时间延长,平均显蕾时间和显蕾持续时间缩短,绝对开花时间变化不大,因此在春大白菜育种中应将显蕾时间作为重要指标;在20 d或25 d不完全春化条件下,抗抽薹微效基因得到表达,材料内部的差异明显,可以通过选择积累晚抽薹微效基因提高晚抽薹性。在25 d和30 d处理下,“冠春”开始显蕾和开始开花的时间相同,春化效果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象资料对南昌县油菜花花期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现蕾始期、现蕾普期、抽薹始期、抽薹普期、开花始期、开花普期、开花盛期平均日期分别为1月5日、1月21日、2月10日、2月17日、3月1日、3月8日、3月19日。油菜花现蕾始-普期、抽薹始-普期、开花始-普期、开花普-盛期间隔日平均值分别为7、8、8、11 d。利用气象因子和油菜花期各阶段日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油菜花花期预测。油菜花现蕾始期至普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平均气温、开花期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普期至盛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前2周最低气温、开花期前3周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降水量与油菜花花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南昌县油菜花花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气象资料对南昌县油菜花花期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现蕾始期、现蕾普期、抽薹始期、抽薹普期、开花始期、开花普期、开花盛期平均日期分别为1月5日、1月21日、2月10日、2月17日、3月1日、3月8日、3月19日。油菜花现蕾始-普期、抽薹始-普期、开花始-普期、开花普-盛期间隔日平均值分别为7、8、8、11 d。利用气象因子和油菜花期各阶段日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油菜花花期预测。油菜花现蕾始期至普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平均气温、开花期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普期至盛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前2周最低气温、开花期前3周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降水量与油菜花花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冬性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萌动种子在2℃低温处理过程中,其硝酸还原酶(Nitric acid reductase,NR)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e enzyme,POD)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D)同工酶和β-酯酶(Beta-esterase isozyme,β-EST)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变化。结果表明,萌动种子NR活性与大白菜的耐抽薹性密切相关,即随着耐抽薹性减弱NR活性降低,极耐抽薹品种萌动种子的NR活性是易抽薹品种的3~4倍,萌动种子中NR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大白菜的耐抽薹特性。在春化过程中,极耐抽薹品种的萌动种子NR活性表现为先快速下降,然后维持一段低活性水平;易抽薹品种萌动种子的NR活性表现与之相反,先是快速升高,到春化处理的15d达最大值,然后快速下降。不同大白菜品种萌动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倒"S"型变化;大白菜萌动种子在完成春化的时候陆续有Rf为0.788的特异蛋白出现。不同大白菜品种萌动种子的POD、COD和β-EST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春化20d以后,所有品种Rf为0.632的β-EST同工酶带从大白菜中消失,而POD和COD同工酶活性有所增加,且各材料均陆续出现自己特有的POD和COD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5.
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春化时间(5,10,15,20 d)和4个春化温度(0,3,6,9℃)对3份冬性有显著差异的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显示,冬性强的品种在各处理下均未通过春化,冬性中间的品种在3℃下处理20 d的春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冬性弱的品种在3~6℃下处理15~20 d均能很好地完成春化,说明品种冬性越强,对完成春化所需低温和时间的要求越苛刻,最适春化条件的范围也越窄。测定各品种抽薹过程中生长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发现,其变化规律与春化完成情况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大白菜是否通过春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耐抽薹和不耐抽薹两个萝卜品种低温处理(春化)过程中顶端生长点的可溶性蛋白等生化指标和赤霉素(GAs)等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抽薹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品种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耐抽薹的萝卜品种长春大型,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短叶十三,游离氨基酸含量则相反。两品种赤霉素(GAs)、生长素(IAA)的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时均有较明显的峰值,在处理后期又出现另一明显峰值。  相似文献   

7.
夏播油研10号不同播期春化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研10号不同播期从出苗到第1株现蕾、出苗到全现蕾、第1株现蕾到全现蕾所经历的天数与日均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4月7日到5月27日播种均能现蕾,日均温越低,现蕾速度越快,现蕾所经历的时间越短,春化现蕾所历天数与日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对不同播期从第1株现蕾到第1株开花、现蕾期到初花期、第1株开花到全部开花所经历的天数与日均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4月7日到5月27日播种均能正常开花,日均温越高,开花速度越快,开花所经历的时间越短,春化现蕾所历天数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夏播油研10号从4月7日到5月27日播种均能正常现蕾开花,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不同时期洋葱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规律的研究,掌握洋葱在花芽分化和抽薹时期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为探讨洋葱未熟抽薹与其主要生理生化物质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方法][结果]CAT在整个花芽分化到开花过程中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盛花期CAT活性出现一个暂时高峰后又下降,同时SOD活性变化趋势与CAT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POD的活性呈双峰曲线,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结论]在花芽分化至抽薹开花过程中,细胞代谢活动旺盛,植物体内逐渐富集较多的超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导致SOD活性的增加,伴随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H2O2积累,CAT的活性也随之增加,而POD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酶,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活动,随着开花过程中代谢的加强而酶活性增强,在现蕾和盛花期后都有小幅下降,可能与花芽分化停滞等有关,白雪和金红一号两品种的三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中基本一致,但在变化幅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定植期对国庆小菊生育期和观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国庆前后开花的小菊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定植期对其生育期和观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期对国庆小菊花期早晚的影响与品种有关,其对晚花品种的影响不大,而对早花品种的影响相对较大,该类品种花期随着定植期的推迟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同时8个品种总体表现为开花早的品种群体花期短,开花晚的品种则较长,但定植期不同对群体花期长短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不同定植期对小菊整体观赏性影响明显,定植期晚的株型整齐,空间呈球形,层次分明,观赏价值高,但是冠幅和花量降低。不同定植期对单花序的观赏性影响不明显,各定植期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光周期及春化处理对洋葱蛋白质合成代谢与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不同抽薹性洋葱为试材,采用不同光周期及春化处理,研究洋葱对不同光周期及春化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延长光照可不同程度提高洋葱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POD活性.14h及16 h光照均有较好的长光周期效应,以16 h更有效;暗期白光及红光中断亦有相同效果,其中以红光最有效,蓝光则无长光周期效应.春化初期,洋葱生长点部位叶片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处理一段时间后上升,完全春化后则与春化处理前期水平相近.所用3个洋葱品种对光周期及春化反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抽薹性显著不同的不结球白菜亲本及其F1为试材,对其营养生长期、现蕾期、抽薹初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和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OD、POD、CAT和MDA呈先下降再上升随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亚洲百合精粹和伦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S3307对盆栽亚洲百合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生长发育指标与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3307浸鳞茎处理可明显推迟百合精粹和伦敦品种的出苗、现蕾、花蕾透色及初花期时间,降低株高和冠幅、增加叶宽;降低IAA和GA3含量,增加ZR和ABA含量;且随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作用加强。各生长发育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精粹和伦敦品种的出苗时间与ZR、AB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GA3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冠幅与ZR、ABA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叶宽与ZR、AB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现蕾、透色、初花期与ZR、AB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菊花花瓣衰老生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田间不同生育期秋菊的早花品种‘唐宇金秋'和晚花品种‘祥云'花辩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SOD活性、脯氨酸、相对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祥云'与‘唐宇金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唐宇金秋'初花期淀粉含量最高,而‘祥云'淀粉含量最高值出现在中花期;在初花期后‘祥云'脯氨酸的积累量高于‘唐宇金秋',中花期‘祥云'高于‘唐宇金秋'38.6%.整个测定时期‘祥云'和‘唐宇金秋'花瓣的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状态,末花期‘祥云'和‘唐宇金秋'相对电导率分别是中花期的2.62倍和1.92倍.早花品种‘唐宇金秋'和晚花品种‘祥云'在整个花期中生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花期至末花期是两品种生理生化变化的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甘蓝遏低温先期抽薹的难题,本试验采用37℃高温进行春化逆转,以低温春化的植株作为对照,探讨甘蓝体内蛋白酶活性与春化逆转的关系.甘蓝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经春化逆转,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正常春化的植株分别下降了13.1和6.6mg/g,26.5和45.9μg/(g·h),19.8和17.1μg/(g·min),11.6和9.6 U/(g·min).试验发现,早熟品种"8398"其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POD、CAT活性的降低幅度均比中熟品种"京丰"更大些;而中熟品种"京丰"体内NR活性比早熟品种"8398"活性强.结果表明,低水平的可溶性蛋白舍量、POD、CAT、NR活性有利于春化逆转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不同花期花蕾质量及指标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以封丘大毛花金银花为材料,测量其7个不同花期鲜花蕾和干花蕾的千蕾质量,利用HPLC研究其不同花期花蕾千蕾质量及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封丘大毛花7个不同花期的千蕾质量差异明显;不同花期绿原酸含量为0.350%~2.501%,木犀草苷含量为0.036%~0.207%,不同花期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最佳采收期为二白期到大白期。  相似文献   

16.
不同砧木大石早生李POD与树体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种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的枝皮、芽、春梢营养枝叶片P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同工酶酶谱特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势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李树生长势影响显著,在树高、干高、冠径、树冠体积4项生长指标上均以毛樱桃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生长量最小,以毛桃、山杏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生长量较大.不同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差异显著,以毛樱桃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高,以毛桃、山杏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较小.POD活性与树高、干周、冠径、树冠体积呈显著负相关,与砧木的矮化性呈负相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控桔梗花期,以两年生紫花桔梗为试验材料,研究修剪时期和高度对桔梗延期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花期对桔梗进行修剪后桔梗不再开花,其他时期修剪后桔梗的花期均有延后,盛花期修剪后使花期延后36 d;现蕾前期及现蕾期修剪后桔梗的总花期最长,均为41 d;同一修剪时期下修剪高度为1/4的桔梗先开花,修剪高度为1/2的桔梗终花期相对延后。现蕾前期修剪后桔梗花梗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修剪后花朵总数均小于对照组,现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修剪后花冠直径和花瓣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始花期和盛花期修剪后花冠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一修剪时期下不同修剪高度间桔梗的花部性状基本无明显差异。修剪高度相比修剪时期更有利于花期延长和花朵变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施肥对设施番茄生长以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CF)、全营养肥(NF)以及沼液肥(BF)4种处理,分别测定番茄初花期以及初果期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定植60天时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CK,各施肥处理对番茄植株的生长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处理后的番茄幼苗各项生长指标与对CK在明显差异;NF与BF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叶片数各项指标均优于CF,并且显著高于CK;NF与BF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CF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质量分数,降低土壤酸度,但养分含量远大于植物正常生长所需,造成了养分的浪费。总体来看,NF与BF无论是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还是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显著优于CF与CK。  相似文献   

19.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UBC834、UBC876、E13M4和E5M7对亲本和DNA池的扩增图谱表明,4个引物的差异条带均出现在早抽薹品种CT07和早现蕾(抽薹)池中.经F2代群体单株验证,4个标记均与早抽薹基因相连锁,且标记E13M4最近,距离为16.8 cM,这为菜薹抽薹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7,(8):20-24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盐胁迫对3种地被植物的生长、盐害率、盐害指数、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影响,以了解其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参试植物的生长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花叶蔓长春的相对生长量最大,荆芥的最小;盐害率和盐害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荆芥变化增幅最大;荆芥与花叶蔓长春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早开堇菜的变化相对较小;早开堇菜和荆芥的根系活力与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花叶蔓长春根系活力极显著低于对照、POD活力无显著性差异;3种植物的SOD活性在盐胁迫下的变化较小;随盐浓度升高,花叶蔓长春与早开堇菜净光合速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荆芥的则极显著低于对照。早开堇菜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高,荆芥的最低。综合各指标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认为:3种地被植物的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早开堇菜、花叶蔓长春、荆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