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定西旱作区马铃薯覆光-生物双降解膜种植模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作区利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微沟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54 850 kg/hm2,较对照无垄平作增产32.6%;单株块茎重最重、单株块茎数最多,大薯率最高,为70.7%。综合考虑认为,在定西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宜选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大垄微沟覆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引进的28个马铃薯品种(系)在露地和全膜覆土两种栽培方式下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间的出苗天数、出苗率、生育期、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鲜重、产量等指标差异较大;不同栽培方式对出苗天数、生育期、主茎数、单株块茎鲜重、平均单薯重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对出苗率、单株结薯数、株高、产量有影响;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土栽培可促进植株高度的生长,但对出苗率和单株结薯数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两种栽培方式下,陇薯13号亩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到4 079.53 kg和4 572.27 kg,比陇薯6号分别增产72.92%和85.75%。综合考虑认为,适宜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陇薯13号、陇薯7号、中薯19号,生产上推荐采用黑色全膜覆土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年试验,采用分期收获法调查了试验品种的薯块性状、单株结薯数、单株块重、商品率。结果表明:早-50的熟期最早,商品率高,单株结薯数少,产量低;东农303的熟期次之,单株结薯数多,商品率稍低,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均最高;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熟期相近,部比早-50和东农303晚,单株结薯数适中,商品率高,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高;中薯3号和本053熟期较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稍晚,中薯3号单株结薯数少,本053单株块重较低;双丰-5号在参试品种中熟期最晚,生育前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低,生育后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较高。早期商品率高,说明块茎形成早。产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构成产量的因素不同,如块茎膨大速度(或单薯增长率),单株结薯数,以及单株块重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马铃薯新品种(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商品性表现,以6个马铃薯品种(系)为试材,进行了大棚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两种模式下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希森3号""中薯5号""兴佳2号"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均有较好的产量表现,且单薯重、大薯比例均较高,商品性亦好,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可在兰溪市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选用榆林市近年来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以冀张薯8号为对照品种,测定成熟期马铃薯单株块茎、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析得出,单株块茎重量最大的是希森6号,比对照品种高82.7%;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森3号淀粉含量最高(23%),比对照品种高120.6%;希森3号还原糖含量最高(0.23%),比对照品种高125%;甘引薯1号可溶性总糖含量最低(0.88%),比对照品种低62.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马铃薯4项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兰1号产量和淀粉含量相对较高,还原糖含量低,是良好的马铃薯全粉加工原料,具有良好的主粮化开发前景,建议在榆林地区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6.
63份马铃薯品种(系)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我们对63份马铃薯品种(系)的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淀粉含量和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单株块茎数、主茎数、单株块茎质量、株高和单薯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83.4%、42.9%、39.6%、32.9%、32.2%、30.9%;主成分分析发现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累计贡献率达85.198%,可用这6个主成分较好地代替10个农艺性状来评价马铃薯品种(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单株块茎质量、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与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块茎数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率、单薯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块茎质量与单薯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薯质量与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63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5个大类,其中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资源的57.89%聚在I类群,主要特点是淀粉含量最高,但产量最低。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资源的76.47%聚在IV类群,主要特点是单薯质量最大。与其他类群相比,这两大类群马铃薯品种(系)较适合广西等南方冬作区种植。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是广西等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品种筛选优先考虑的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7.
定西旱作区富锌马铃薯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定西旱作区推广的富锌马铃薯品种,以陇薯7号为对照品种,在垄上微沟栽培模式下对不同富锌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4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8 83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2%,陇薯12号、定薯3号、陇薯11号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减产1.5%、9.9%、10.0%。陇薯14号生育期田间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好,薯块含锌量高,是定西旱作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富锌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鉴定马铃薯杂交组合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使育种目标更具针对性,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讷河市和牡丹江市3个生态区,采取田间试验评价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无性系二代群体产量构成因子的表现。结果表明:1)在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中,以0945组合的综合表现最好,其单株产量高、单株结薯数适中、平均单薯重较高,可作为优良亲本材料用于马铃薯品种选育。2)3个试验地点中,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在牡丹江试点表现出单株产量、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高的特性,该试验点可进行早熟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哈尔滨试点表现出单株结薯多的特点,但商品薯率偏低,该试验点可进行马铃薯早期世代目标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西吉县2019年生态条件下,大西洋在4个栽培模式中,单行高垄白膜栽培植株生长势最强、单株结薯数最多、亩产量最高是2652kg比对照宽行中垄白膜栽培增产986kg、增产率最高达到37.2%、加工薯片薯率最高是99%;宽行高垄白膜栽培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株结薯数、亩产量次之是1734kg比对照宽行中垄白膜栽培增产68kg、增产率3.9%、加工薯片薯率是96%;宽行高垄黑膜栽培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株结薯数最少、亩产量最低是1496kg比对照低170kg,减产率11.4%、加工薯片薯率最低是89%。  相似文献   

10.
旱塬地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年降水量478mm,干燥度1.63,年平均气温6.2℃,≥10℃积温2260℃,旱塬地进行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得出:10个品种间在单株茎数、单株叶片数、单株块茎数、单个块茎重、单位面积产量等性状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4种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中以中幅双行靠垄作种植方式产量最高。建议在旱塬地或生态相似地区推广陇薯3号,以中幅双行靠方式种植,产量可以达到2334.5k:g667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持续干旱胁迫对不同马铃薯基因型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对6份具有不同耐旱性马铃薯材料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初期干旱胁迫对单株薯数无显著影响,持续干旱胁迫主要通过降低平均单薯重来影响单株生产能力;敏感型品种各阶段薯重增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耐旱型品种块茎膨大期受到严重抑制,但淀粉积累期至成熟期平均单薯重具有补偿性增长能力。分析认为:干旱对结薯数的影响可能主要是抑制苗期植株匐伏茎的形成;干旱地区马铃薯节水灌溉的要求因品种耐旱性而异,敏感型品种需要持续的水分保证,而耐旱品种的最佳灌溉时期应该是苗期。  相似文献   

13.
以“克新2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膜色和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穴播早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穴播较露地垄作穴播马铃薯生育期增加3~13d,黑膜较白膜覆盖生育期提前5~9d;就单株结薯数而言,黑膜较白膜覆盖结薯个数增多,但商品薯结薯率白膜覆盖比黑膜高;同一膜色不同种植密度间,单株地上部分鲜重、商品薯结薯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白膜全膜双垄穴播+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商品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在低海拔棉产区,对棉田预留棉行冬种马铃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鄂马铃薯5号产量最高,比较鄂马铃薯4号和黑引2号,产量有显著差异;黑引2号生育期较短,单薯较大,商品薯率高,有一定的季节和市场优势.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统计2004—2014年福建省审定的13个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性状,并对它们的演变情况、相关性及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 0. 01),平均每年提高0. 792 1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时间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 381 9 d;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高0. 913 9 cm;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单株块茎数、单株薯质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单株薯质量单株块茎数生育期干物质含量商品薯率,其中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二者通过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福建省马铃薯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须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今后育种首先应重视株高的选择,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不宜选择单株块茎数过多的品种,以确保提高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旱作马铃薯最佳栽培模式。[方法]以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A.露地(CK);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C.半膜垄作;D.垄作覆草]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处理B的马铃薯生长最快,而露地对照的生长最慢。开花期处理B、C、D株高较露地对照高6.9、3.9、8.3 cm,基部分枝数多0.6、0.1、0.6个。3种覆盖模式单株结薯(6.1~6.3个)高于露地对照(4.5个)。处理B单株薯重最重,达1.73 kg;处理D商品率最高,达到了82.89%,露地对照的商品率最低为72.08%。各处理单位产量表现为B>D>C>A。不同时期的0~20 cm土壤含水量均以处理B最高。[结论]处理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是旱作马铃薯的最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单垄双行、单垄单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温湿度、行间气温等环境因素变化规 律,及马铃薯植株光合能力与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院与单垄单行栽培相比,单垄双行的马铃薯在产量、商品 薯率上均有所降低;在存在有效降水的情况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提高土壤截留和积蓄降水的能力;在缺乏有效降 水的条件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两种栽培模式下,植株叶绿素含量与离体叶片光合 速率变化无明显规律;与单垄单行模式相比,单垄双行模式除了在水分利用上对马铃薯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外,但在 其他方面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中晚熟品种宁薯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的地膜覆盖栽培、平种垄植常规栽培、双行平种垄植、秸秆覆盖栽培4种不同栽培模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双行平种垄植栽培的马铃薯效果最好,无论是从马铃薯的出苗状况、植株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以及商品薯率等方面,效果均较为明显,较平种垄植常规栽培(ck)增产26.0%。其次为地膜覆盖栽培,增产10.8%。秸秆覆盖栽培效果不明显,仅增产6.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外源钙施用对马铃薯形态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块茎钙含量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用钙肥可显著增强马铃薯植株长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商品薯产量、单株商品薯数及商品薯率、块茎钙含量,降低叶片中MDA积累,但随外源钙施用量增加,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有所降低。综合以上各因素,以钙肥水平57 kg·hm-2表现最优,且在氮肥150 kg·hm-2条件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