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袁京华  高国文  刘斌  王惠  杨斌 《蔬菜》2023,(7):10-14
为探索低山工厂辣椒苗对高山地区环境的适应性、增产能力和新增固碳减排能力,通过不同播期对比试验、17个品种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移栽生产试验,比较分析辣椒低山工厂育苗高山移栽的适应性、丰产性以及固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辣椒低山工厂育苗不仅可以完全适应宜昌市高山地区生态环境,且各项试验均实现大幅增产、增收,其中大面积移栽生产试验中辣椒667 m2产量为3 280 kg,667 m2产值达15 622.6元;较农民自育苗667 m2增产967 kg,增产率达41.8%,667 m2产值增加7 273.6元,增收率达87.1%;667 m2新增固定减排CO2量为619 kg,固碳减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介绍了2019—2021年课题组在郑州周边大型流转园区内推广的大蒜-嫁接紫长茄套种轻简化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方法及后期套种嫁接紫长茄的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该间套种模式优势及效益。结果表明:大蒜近年来平均售价6元·kg-1,667 m2产值为6 600~9 800元;紫长茄平均售价2.5元·kg-1,667 m2收益为18 750~25 000元;除去成本后,该模式667 m2净收入15 970~25 420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
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有效延长了番茄的生长期和采摘期,番茄产量达7500 kg/667 m2、产值达2.26万元/667 m2,实现了山地番茄生产的优质高产,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的致富好途径。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江金华地区大棚番茄山地避雨越夏长季节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楚鹤庆县大蒜主栽品种温江红七星自繁自用的可行性,在鹤庆县开展红七星一代种、本地二代种在低温和常温处理下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鹤庆低温种667 m2大蒜产值12 288.35元,成本投入8 240元,纯收入最高4 048.35元,综合考虑种植成本与经济效益,建议在鹤庆县中、高海拔大蒜种植半山区及高海拔高原特色冷凉蒜区选择红七星鹤庆低温种种植,能有效降低独头蒜生产用种成本,提高蒜农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高本县大蒜种植产量,不断增加蒜农收益,在本地大蒜常规种植的基础上,比较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威宁紫皮大蒜上的施用效果,筛选大蒜增产增效明显的叶面肥种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矿源黄腐酸钾的处理蒜薹和蒜头产量均最高,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357.75和1 777.77 kg,分别比对照(不施叶面肥)增产11.26%和5.51%;施用活力氮钾的处理蒜薹和蒜头产量均为第2,每667 m2产量分别达1 327.57和1 750.77 kg,分别比对照增产8.80%和3.91%。施用矿源黄腐酸钾和活力氮钾这2种叶面肥威宁紫皮大蒜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水旱轮作是缓解作物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芡实-小麦周年水旱轮作不仅能有效利用温光资源,还能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生产。该轮作模式每667 m2产芡实干籽30~50 kg、产值4 500~6 000元,小麦每667 m2产量450~600 kg、产值1 000~1 500元,合计全年每667 m2产值5 500~7 500元,较稻麦轮作模式每667 m2可增收1 500~3 000元。该文结合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宝应地区芡实-小麦水旱轮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018—2022年笔者课题组在郑州周边大型流转园区内推广的早熟大蒜-长豇豆套种轻简化栽培模式、早熟大蒜机械化播种的生产管理方法及后期套种长豇豆的轻简化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该间套种模式的优势和效益。分析表明:早熟大蒜667 m2产值在6650~7500元;长豇豆667 m2收益为12 000~16 000元;除去成本后,该模式667 m2净收入12 140~16 990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2016—2022年河南地区设施羊肚菌与甜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科学的整地施肥方式,详细阐述了羊肚菌与甜瓜栽培田间管理措施,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该模式每667 m2羊肚菌产量约400 kg,甜瓜产量约2 000 kg,按照近3年市场均价,每667 m2产值达5.6万元,投入生产成本1.4万元,总效益可达4.2万元。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千胜205结球生菜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底肥和叶面肥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筛选适合上海金山地区结球生菜生长的底肥和叶面肥的施用种类及用量。各底肥处理中,酵素生物有机肥处理结球生菜的叶球最大、产量和产值最高,每667 m2分别较鄂中三元复合肥(ck1)增产495.0 kg、增收1 732.6元;红四方微生物菌剂处理结球生菜的产量和产值较高,每667 m2分别较鄂中三元复合肥(ck1)增产401.6 kg、增收1 405.8元。各叶面肥处理中,沪铭有机无机复合型悬浮液体肥处理结球生菜的单球质量、产量和产值最高,每667 m2分别较红四方叶面肥(ck2)增产530.2 kg、增收1 856.0元;人元生物叶面肥处理结球生菜的产量和产值较高,每667 m2分别较红四方叶面肥(ck2)增产521.0 kg、增收1 823.5元。试验结果表明,金山区结球生菜生产可使用酵素生物有机肥和红四方微生物菌剂作底肥,建议每667 m2分别施用100 kg、60 kg;叶面肥以沪铭有机无机复合...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理州是我国独头大蒜和早熟大蒜的主产区,常年栽培面积1.73 万hm2 左右,2010 年大理州独 头大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主栽品种为红七星,成熟早,独头率高,成本效益良好,2019 年平均每667 m2 盈利1.1 万~1.5 万元。大理州大蒜品种单一,价格存在普遍的“ 大小年” 现象,总 收益年度间差距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旭  罗兆昌  张春帆 《蔬菜》2020,(12):13-16
为摸索华宁海拔1 900 m冷凉山区食粒豌豆的最佳播种密度,集成大面积应用的高效种植技术,通过7个密度的随机区组试验,对山地食粒豌豆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食粒豌豆的农艺性状、产值、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每667 m2栽25 000株处理的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为808.14 kg和3 232.56元,适宜在华宁海拔1 900 m冷凉山区食粒豌豆种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增加草莓日光温室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推广应用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每栋标准温室可采收鸡腿菇1000kg,较普通草莓日光温室可增收1.5万~2.0万元,折合每667m2鸡腿菇产量和效益分别为2000kg和3万~4万元,同时平均每667m2草莓总产量和效益分别达到4000kg和6万~8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每667m2总收益可达9万~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草莓育苗及定植、鸡腿菇菌棒制作及覆土栽培、套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曹莉  田耀辉  张丽  任伟 《蔬菜》2021,(3):69-73
为助推精准扶贫,给陇南市发展订单辣椒产业提供加工型辣椒适宜品种,对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干湿天宇、线椒、艳红、珠子椒、美人椒、满天红、脆皮王)适应性及经济效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中,以艳红、线椒和脆皮王3个品种最具推广价值,在生长状况、抗病、抗旱、商品品质、产量、产值、净利润、成本利润率等方面表现较好,适宜陇南地区栽培,建议推广;其中,线椒667 m2实现产量2 190.7 kg、净利润6 582.8元,艳红实现667 m2产量1 302.9 kg、净利润5 637.4元;虽脆皮王产量不很理想,但其株型紧凑,可以适当密植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4.
谭再梅 《蔬菜》2022,(12):73-74
摘要:为充分发挥龙山六月蒜苗作为一种特殊香料蔬菜走俏市场带来的品牌效益,增加蒜农效益,保证 龙山六月蒜苗的品质和口感,组织制定了龙山六月蒜无公害栽培标准,在适宜的栽培地域上,采用小厢栽 培、防渍排涝、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的栽培管理技术,能充分保证龙山六月蒜苗粗壮、叶片肥厚、不抽薹、茎 叶不纤维化,蒜苗嫩绿、产量高、无污染,每667 m2 年收益1.0万~1.2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草石蚕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树立西北高原夏菜特色品牌,发展高原夏菜产区草石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项目调研和试验种植,集成地块整理、茬口选择、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促根控秧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高原夏菜草石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每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产值稳定在5 000元以上,较传统玉米种植每667 m2增加收入2 00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探索田家紫皮大蒜返青期高产高效的追肥方式,以当地传统施肥为对照,设置了不施肥、追施高钾复合肥、喷施均衡性叶面肥、喷施高钾型叶面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追肥方式和肥料对田家紫皮大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大蒜返青期不施肥会导致植株长势变弱,大蒜显著减产10.53%;喷施绿壮素均衡性叶面肥的大蒜长势及产量变化不大,但有效节约了肥料投入;追施倍硕果高钾复合肥和叶面喷施靓果素高钾型叶面肥的大蒜长势均显著增强,每667 m2产量分别显著提高314.97、103.75 kg,每667 m2收益分别高出2 520.24、830.48元;因此,为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应选择在大蒜返青期追施高钾复合肥。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黄瓜产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以平菇菇渣(培养料配方:甘蔗渣30%、干羊粪60%、麦麸10%)为基肥,进行秋茬水果黄瓜栽培,既能实现广西地区因食用菌产业大规模发展而产生的大量菇渣的循环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可以促进黄瓜生长和提高产量。从基肥腐熟、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定植与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秋茬水果黄瓜施用菇渣基肥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水果黄瓜每667m2产量高达8750kg,产值达5.25万元,每667 m2净效益达5.05万元,比常规栽培提高了215.6%,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8.
陈玉梅 《蔬菜》2021,(10):79-81
为了解决漳平市苦瓜常年复种栽培,苦瓜疫病普遍发生并呈日趋严重之势,常给当地苦瓜生产带来毁灭性损害的问题,2019年漳平市西园镇钟秀村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苦瓜新品种"超群春宝"嫁接苗进行大棚春提早试种,通过科学安排茬口、药剂+温汤浸种、苗期乙烯利去雄、全面闷棚消毒、前期轻施肥水、结果期改善光照、精准人工授粉、适当提前采收等措施的应用,试种取得较大成功,每667 m~2产量为4 000~6 000 kg,最高产量在6 500 kg以上,基地苦瓜产值2 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OziExplorer地图软件系统,建立了漳州市香蕉平衡施肥数据库,并编制漳州市香蕉平衡施肥点位图,指导蕉农进行香蕉平衡施肥。应用结果表明,高产蕉园667?增产14%,低产蕉园增产16.8%;肥料利用率提高3%;每667?少用纯N 13.9 kg、P2O527.7 kg,增加K2O 22.1 kg,节约用肥19.5 kg,降低成本10%以上;高产蕉园节本增收552.7元,低产蕉园节本增收624.8元;产投比2.98∶1,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