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对美国红枫林下种植的油用牡丹的形态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红枫林下种植油用牡丹对油用牡丹冠径生长影响不大,对株高、分枝数具有一定的影响;美国红枫林下种植的油用牡丹的单株产量和果角数与常规栽培相比差异较小,而单株结果量和种子数是常规栽培的1/2,种子百粒重是常规栽培的2倍。美国红枫是一类比较适宜与油用牡丹套种的上层落叶乔木,且离乔木2.0~2.8 m范围内,比其他位置套种油用牡丹的生长及产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开展“上乔下灌”油用牡丹种植试验,以明确不同上层乔木种类对下层油用牡丹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用牡丹纯林相比,不同上层乔木种类对下层油用牡丹株高和冠幅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减少其分枝数;产量指标方面,不同上层乔木种类均可显著降低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种子数、提高果角数和种子百粒重。综合来看,弗吉尼亚栎、美国红枫是较适合的上层乔木树种,这2种乔木下层的油用牡丹产量较油用牡丹纯林略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49-2154
矮牡丹作为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矮牡丹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构成受生境条件和田间水肥管理措施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遮阳处理:自然光、50%遮阳、75%遮阳,副区为不同施肥种类处理:不施肥(NF)、施用NPK复合肥(CF)、施用有机肥(OF),测定生长指标(叶长、叶宽、新梢条数、新梢长度、单株花数、花直径和花枝长度等)和种子产量构成指标(单株籽粒数量和百粒质量),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及施肥种类对矮牡丹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相比,不同程度遮阳处理对矮牡丹叶长、叶宽、新梢条数和长度等营养生长指标产生显著性影响,对花朵直径和花枝长度及种子产量构成影响也呈显著性差异;同时,不同施肥种类处理对矮牡丹生长及种子产量影响也呈显著性差异。适度遮阳(50%遮阳)和施肥(复合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矮牡丹生长和种子产量增加。遮阳和不同施肥种类处理组合最佳条件为适度遮阳(50%遮阳)和追施NPK复合肥,在该处理组合条件下,矮牡丹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种子产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大田矮牡丹栽培管理和油用牡丹的新品系选育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立体栽培模式对油用牡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河南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提供参考,连续2年以油用牡丹主要栽培种‘凤丹’为供试材料,比较油用牡丹单一种植、油用牡丹-香椿套种、油用牡丹-碧桃套种、油用牡丹-核桃套种4种模式油用牡丹的生长状况,探究效益好、价值大的油用牡丹生产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对油用牡丹的地径、枝顶高、冠幅、冠高、叶量、结果荚枝数、果荚数、产量等指标影响显著,其中油用牡丹-香椿套种模式的牡丹长势较好,产量最高,定植第4年(林下套种3年)油用牡丹产籽量达191.36kg/667m2,比油用牡丹单一种植模式增产51.97%。油用牡丹-香椿套种模式在河南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凤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建立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种子产量的函数模型,模拟出油用牡丹‘凤丹’的氮磷钾施肥最佳方案.【方法】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处理对油用牡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建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的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果】氮、磷、钾3种肥料配施能够有效促进牡丹植株新生枝条生长、叶片增大,并促进株高、新梢条数、花直径、花高度与单株花数增加,有效增强植株的生长势.油用牡丹种子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的编码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并具有高度相关关系.施肥处理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氮、磷、钾三因素、两因素配施对油用牡丹的生长指标和种子产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氮、磷、钾肥对种子产量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结论】通过建立模型寻优获得最高种子产量对应的氮、磷、钾最优施肥组合为N 522.24kg/hm2,P_2O_5186.40kg/hm2,K_2O 190.92kg/hm~2,拟合的种子产量最大值为1 971.43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油用牡丹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性及相关性,以产油量较好、观赏性较佳的36份牡丹种质为供试材料,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1%~83.1%,其中,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高,为17.3%~83.1%;25个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67~0.96;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量达到74.816%,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产量性状和果实性状。表明单株种子产量、有效聚合蓇葖果数、单株种子粒数和单株花朵数应作为选育油用牡丹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高温高湿气候的赣南地区为试验点,引进山东菏泽的"凤丹"油用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移栽与播种的方式,通过观测油用牡丹的移栽成活率、地径、株高、冠幅、种子萌芽率、主根长、侧根数等,研究不同引种苗龄、不同作物套种对油用牡丹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浸种方式对油用牡丹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在高温高湿的赣南地区能够正常开花座果,其物候表现为1月萌芽,2月展叶、现蕾、开花,3月盛花、谢花;引种苗龄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量、花量、成活率均呈现1年生苗<2年生苗<3年生苗<4年生苗,各苗龄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量之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套种玉米、芝麻、大豆的油用牡丹株高之间差异显著;GA3浓度在100~300 mg/L时能够有效提高油用牡丹种子出芽率,当GA3浓度在300~500 mg/L时,抑制油用牡丹种子的萌芽.综上所述,油用牡丹在赣南地区能够正常开花座果,不同苗龄的生长指标之间差异显著,套种能够有效促进植株伸长生长,100 mg/L的GA3浸泡油用牡丹24 h,出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油用牡丹因其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逐渐被重视。为提高油用牡丹的播种育苗技术,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播种时间、不同预处理方式、不同播种深度对种苗发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凤丹白"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为9月中旬播种、200 mg·kg-1GA3浸种12 h处理、播种深度为5 cm。  相似文献   

9.
该实验以美国红枫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美国红枫幼苗进行为期6个月的相同肥料处理,分别对美国红枫的株高、主根长、侧根数、单株干重进行比较,研究不同肥料相同施肥量对美国红枫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红枫在苗期使用尿素作追肥为好,株高超过对照5.6%,侧根数超过对照20.7%,植株干重超过对照35.7%。  相似文献   

10.
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因素中单株种子数变异系数最大(13.01%),种子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小(2.42%)。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为85.91%,其中第1主成分为"粒重因子",第2主成分为"单株产量因子",第3主成分为"生长量因子"。通过研究确定了"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凤丹白'为母本的杂交及其育种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 2008 年、2009 年、2011 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 个杂 交组合,授粉2 023 朵花,获得43 508 粒杂交种子。结果表明:1)凤丹白'自然授粉结实率高(19.13 粒/ 朵),且明 显高于自花授粉结实率(0.4 粒/ 朵),属于异花授粉植物,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凤丹白'与中原牡丹、日本 牡丹、紫斑牡丹杂交结实率(18.44、23.84、26.62 粒/ 朵)均较高,表明凤丹白'的杂交亲和性较强;3)结实率受父 本花型影响,皇冠型最低(10.42 粒/ 朵)且与其他花型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与雄蕊高度瓣化而花粉减少且生活力下 降有关;4)凤丹白'与贵妃插翠'黑龙锦'等39 个品种杂交结实率(33.33、35.89 粒/ 朵等)高于其自然授粉结 实率,对提高油用牡丹种子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总之,凤丹白'的育性强、亲和性高,是一种育种潜力巨大的优 良牡丹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5%。(2)共生期显著影响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共生期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3)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与共生期关系密切。其中,共生期与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干重等产量性状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极显著负相关。(4)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共生5 d产量最高;相比于CK,两年度分别增产20.48%和22.35%,增产效果显著。(5)共生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进程,相比于套播处理,CK油菜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差异主要发生在出苗至蕾薹期,现蕾后发育进程差异不明显。【结论】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密度和个体生长发育,但成苗率和成株率低,造成成熟期密度不足而导致减产,共生期缩短出苗密度小,且因播期晚,个体生长发育较差,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因此本区域内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以3-7 d为宜,5 d为最佳,共生期过长或太短均不利于南方三熟制地区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汉中市平川县区绿化苗圃常绿树全生育期平均遮光级别为4.98,不适合套种元胡;落叶树全生育期平均遮光级别为1.83,适合套种元胡。最佳套种的落叶树种依次是紫薇、红枫、樱花、银杏、七叶树、红白玉兰等树种。林下种植元胡产量实测表明,紫薇、红枫、樱花和无遮光种植无显著差异,可在林下推广元胡林下种植。  相似文献   

14.
Tree peony seeds are rich in α-linolenic acid(ALA), and the peony seed oil is now being produced in China. Paeonia ostii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ree peony species for oil extraction, which is commercially called Fengdan and treated as a single cultivar. Here, 50 P. ostii individuals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in northern Chin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fatty acids(FAs) analysis. Thirteen FAs were isolated, and the most abundant five were palmitic acid(5.31–6.99%), stearic acid(1.22–2.76%), oleic acid(18.78–28.15%), linoleic acid(11.86–26.10%), and ALA(41.11–57.5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plants in FA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the linoleic acid content in Plant No. 48 even exceeded the scope of 1–99%. Further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individual FAs, saturated FAs, unsaturated FAs, and total FAs levels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to each other, whereas the seed yield per plant was independent and not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Ward'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results grouped the 50 plants into four clusters based on FA contents and seed yield, and the seven plants in Cluster IV were identified as good candidates for oil production.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id occur in P. ostii and Fengdan cannot be simply treated as one uniform cultivar. Also, these results may help simplify the selection of plants for oil peony breeding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peony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牡丹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方法】以25份牡丹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36%~82.57%,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蓇葖宽、冠幅面积、单株新枝数、单株2年生枝数、单株花朵数和小叶数等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聚合蓇葖果直径、复叶宽、复叶叶长叶柄比等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产量与种子含水量、顶小叶长和顶小叶叶形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共有5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累计贡献率69%;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千粒质量和顶小叶叶形指数等性状显著相关。【结论】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表型性状依次为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有效果实数和出籽率,应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洛阳地区西北品种群油用型牡丹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1个结实性强的甘肃紫斑牡丹品种,从结实率、株型、长势、外观品质、百粒重、单株产量、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6个比凤丹产量高的品种,分别为景泰蓝、银红飞荷、明眸、佳丽、蓝蝶迎春,是油用牡丹种苗的规模化扩繁、品种更新及推广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品种中黄30号和孜然品种新抗18-2为材料,在河西灌区进行了孜然套种大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套种总带幅为160 cm,大豆带幅80 cm种3行,行株距30 cm×20 cm;孜然带幅80 cm,撒播密度为225.0万株/hm2时优势最明显,带田总产量可达9 478.8 kg/hm2,较对照增产8.8%,产值和纯收益分别为54 351元/hm2和48 921元/hm2,较对照增加10.7%和12.10%,且稳定系数高,为最佳套种密度。  相似文献   

18.
杉木幼林套种经济植物的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杉木幼林5种套种经济植物模式的林木生长、林分时空竞争格局、营养元素分配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研究发现:杉木套种油桐、仙人草模式最优,其前3a每年可增收4365.0元·hm-2,8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0.99m和0.83cm;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0-20cm土层有机质与全N含量分别提高了15.64%和19.62%、容重下降了11.97%、总孔隙度与非毛管理孔隙度提高了14.95%和29.68%,20-40cm土层及其它指标也有类似的有益变化.表明以葡伏地表能快速扩展的多年生经济植物为地被、以早期速生的经济林为伴生树种所组成的模式是较为理想的杉木幼林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红枫是重要的园林造景树种,目前引种繁育及栽培技术在皖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推广。通过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该地区美国红枫的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美国红枫的推广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