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模拟、预测新疆准噶尔盆地沙丘禾草大赖草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指导该濒危植物的保护。研究基于大赖草的24个自然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axEnt模型,分析基准气候(1970—2000年)和社会经济路径SSP2下2050时段(2041—2060年)和2070时段(2081—2100年)大赖草的适宜分布范围及分布格局变化,并利用多元环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探究影响大赖草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大赖草的适宜分布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5.57%,主要集中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的低覆盖度草地;(2)与基准气候相比,2050时段和2070时段大赖草的适生区呈显著减少趋势,占比分别为0.99%和1.33%,适宜生境高度破碎化,适生区的质心向西北方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3)最干月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准噶尔盆地大赖草适宜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2.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马铃薯Y病毒科的部分病毒复合侵染导致玉米致死性坏死病。利用Maxent模型,分析预测了MCMV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显示,MCMV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大洋洲东部局部地区,亚洲、非洲、北美洲的南部地区,南美洲的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对MCMV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麦瘟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过去仅在南美洲流行?2016年该病害在亚洲的孟加拉国首次出现, 给世界尤其我国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潜在威胁?本研究基于麦瘟病当前在全球(包括孟加拉国)的分布数据和生物气候数据, 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 预测了当前气候条件下麦瘟病在全球特别是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 以及RCP2.6?RCP4.5?RCP6.0和RCP8.5 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s?2050s和2070s麦瘟病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 进而以刀切法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 并采用ROC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在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 麦瘟病在中国的中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将呈增加趋势, 未来情景下与当前气候情景下相比, 中风险和高风险区的面积比例增加范围为0.08%~1.63%, 其中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麦瘟病的潜在分布区影响最大?此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麦瘟病的检疫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未来气候变化下栎树枯萎病暴发的风险,基于现有的栎枯萎病菌Bretziella fagacearum分布数据,筛选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利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气候条件(低强迫情景SSP126和高强迫情景SSP585)下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显示,最暖月最高温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是影响栎枯萎病菌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优化后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高于0.90,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当前气候条件下栎树枯萎病菌的适生区面积约为1.39×106 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48%,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北部、浙江省中南部、湖北省东南部、江西省西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未来气候条件(低强迫情景SSP126和高强迫情景SSP585)下栎树枯萎病菌适生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尤其高适生区的气候异常程度最高,造成其面积增加。此外,高适生区的质心均有由湖南省向北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的潜在分布范围,基于MCMV的全球分布数据,筛选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MCMV在历史(1970—2000年)和未来(2021—2040年)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值为0.941,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历史气候条件下, MCMV在全球具有广泛的适生范围,在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均存在适生区;在我国其适生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地区,总适生区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1.62%。未来气候情景下, MCMV在全球的适生性有所降低,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适生范围仍较为广泛;未来气候变化虽不利于MCMV在全球的进一步扩张,但可能更利于其在欧洲生存。MCMV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广,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均存在高适生区,因此建议进境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检测,严防MCMV传入;内检部门应加强检疫监测和防控,严防其扩散。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苹红缢管蚜Rhopalosiphum oxyacanthae入侵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基于其在全球的118个分布点和筛选的9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苹红缢管蚜于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苹红缢管蚜的全球分布数据,MaxEnt模型预测的平均AUC值为0.919,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当前气候条件下,苹红缢管蚜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8.73%,其中高、中、低适生区的面积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92%、13.30%和29.51%,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台湾等省区。未来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下,苹红缢管蚜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增加并呈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扩散的趋势,其中低适生区面积逐渐增加,高、中适生区面积逐渐减少,原先中南部的高适生区逐渐转变为低适生区或非适生区,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吉林省与辽宁省边界处的高适生区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表明苹红缢管蚜在我国的适生范围极为广泛,具有较高的入侵风险,应加强进境口岸对该虫的检疫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赤材小蠹是进境木材检疫工作中重点关注的一种检疫性林木害虫,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因此,开展该虫的适生区预测研究有助于我国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检疫防控工作。本文采用SPSS及DIV-GIS软件对赤材小蠹的适生区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赤材小蠹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美南部、南美洲大部分地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东部和南部,以及亚洲东南部;在我国境内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且以高度适生区为主。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火蚁是中国大陆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目前对该虫的传入来源和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尚不明确?为明确我国小火蚁适生区范围, 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扩散和蔓延, 本研究通过该虫全球已有的分布数据, 采用最大熵模型对其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最大熵模型预测小火蚁适生区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 我国小火蚁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南方, 其中, 高适生区分布在台湾?海南?云南南部边境?广西西南局部?福建西南部?广东南部及其沿海地区?预测结果与该物种现有地理范围的生态条件一致?年降水量对小火蚁的适生性影响最大, 理论年降水量为2 040 mm时小火蚁分布的概率最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未来我国小火蚁的适生区有向北扩大的趋势, 但主要适生区还是以南方为主?  相似文献   

9.
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是一级恶性入侵植物,其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严重影响本地草本植物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根据收集的钻叶紫菀分布点和环境变量,预测目前气候条件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钻叶紫菀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并推测环境变量对钻叶紫菀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叶紫菀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的低海拔区域,其中高适生区的分布范围为21°~40°N,主要位于广东、福建、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四川东南地区和安徽东北地区等。影响钻叶紫菀潜在适生区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最干旱月份降水量、最湿润月份降水量、10月平均温度、3月最高温度、8月最低温度和6月太阳辐射量。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条件下,钻叶紫菀的低、中和高适生区面积占比将分别增加3.54%、4.80%、5.73%和3.29%。整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有利于钻叶紫菀适生区的扩张。到21世纪中叶,钻叶紫菀的高适生区呈现向高海拔地区和中高纬度(具体为由南向北和西北方向)扩张的趋势。钻叶紫菀适生区分布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欧洲榆小蠹Scolytus multistriatus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根据其全球分布数据和筛选出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当前气候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结果显示,所建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于0.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利用刀切法对筛选出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后发现,12月平均最低温度对欧洲榆小蠹在全球的分布影响最大,同时也提供了最多的特有信息。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欧洲榆小蠹在全球的潜在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15° N~70° N和20° S~60° S之间,包括北美洲中部及南部、南美洲南部及东南沿海、欧洲、非洲中部、亚洲东部和大洋洲,适生区总面积约4.62×107 km2。欧洲榆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广泛分布于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适生区总面积约为3.27×106 km2。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欧洲榆小蠹的适生区面积将会扩大,并在SSP585(2081—2100年)情境下达到最大,为5.93×107 km2。鉴于欧洲榆小蠹在我国具有较广的适生区,建议加强对其的检验检疫力度,防止其侵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玉米矮花叶病毒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MDMV)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在全球以及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整理现有文献记载的MDMV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与ArcGIS10.2软件预测MDMV在历史和未来2个时间区段不同气候条件下(低胁迫情景SSP126和高胁迫情景SSP585)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显示,所建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值为0.911,表明预测结果可靠性高。MDMV的潜在分布受最冷月最低温 (仅此变量时贡献率最高,为67.9%)和年降水量 (除此变量时贡献率最低,为2.1%)的影响最大。历史气候条件下, MDMV在北美洲、南美洲南部、欧洲、非洲南部及北部、中亚以及大洋洲南部广泛适生;在我国除东北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藏自治区北部、四川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海南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适生;未来气候条件下, MDMV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呈现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的变化趋向,在我国的分布则呈现向北收缩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截获秀粉蚧(Paracoccus interceptus Lit)是一种重要的水果及林木害虫,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我国尚无分布报道。本研究以截获秀粉蚧的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 Ent生态位模型和Arc GIS对其在世界、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截获秀粉蚧的适生区域主要位于南北半球0~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北部及中部、亚洲南部、非洲中部等地区。截获秀粉蚧在中国的适生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江西等地,与我国热带水果的主要种植区域相吻合。各口岸应加强对东盟进口水果、苗木的检验检疫,有效防止该类害虫的入侵。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xEnt的麦瘟病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麦瘟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新病害,明确该病害在全球及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对于有效控制此病害在全球的扩展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麦瘟病在全球及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 南美中东部、非洲东南部和中西部、南亚东南部和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是该病害在全球的主要适生区;而该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仅包括云南、广东和海南等省的少数地区。[结论] 该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较小,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该病原菌的潜在分布范围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DYMEX和DIVA-GIS的昆士兰果实蝇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DYMEX软件的地点比较和DIVA-GIS软件的BIOCLIM两种模型,分析昆士兰果实蝇Bactrocera tryoni(Froggatt)在中国及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预测出我国33.3~18.2°N、95.8~122.1°E范围内的地区为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其中,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和江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及台湾部分地区为高度适生区;全球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南亚、南美洲、北美洲南部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以及非洲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性天敌——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叉角厉蝽在全球已有的历史分布记录,结合环境数据,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GIS技术对其在全球范围的适生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暖季降水和最冷季平均温度是影响叉角厉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的叉角厉蝽在各个洲均可能发生,适生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亚大部、印度半岛东部、非洲南部东西沿海岸地区、南美洲中部地区及澳洲北部沿海岸地区。表明叉角厉蝽适生性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其捕食性释放到田间用于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背景下埃及吹绵蚧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石娟 《植物保护》2020,46(1):108-117
基于埃及吹绵蚧分布点的经纬度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软件对埃及吹绵蚧在中国当前和未来(2050年和2070年)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为林业和海关检疫部门对埃及吹绵蚧当前与未来的防控与检疫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本研究中,梳理并筛选了埃及吹绵蚧在国内外的分布点,通过优化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在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下埃及吹绵蚧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通过统计软件计算了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面积,并对影响埃及吹绵蚧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筛选和统计。预测结果显示,基于当前气候,埃及吹绵蚧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包括华南全部地区、华中和西南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经度98°E~123°E、纬度20°N~30°N的地区。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范围呈现增大的趋势;刀切法(Jackknife)显示,对埃及吹绵蚧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主要为降水量,同时模型计算了埃及吹绵蚧定殖所需的四项环境要素的适宜范围。结合实际踏查数据和文献资料,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高,精确预测了影响埃及吹绵蚧分布的环境因子及其适生区范围,对埃及吹绵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Melaleuca quinquenervia (broad-leaved paperbark) is a tree native to Australia, Papua New Guinea and New Caledonia that has become moderately to highly invasive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over the last century. Although a synoptic view of the invasion would be of considerable use in devising appropriate control strategies, little effort has been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is invasive species. A climate suitability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in this study, to assess the risk of geographic range expansion of M . quinquenervia under current climate and how this distribution will be modified by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2080s. CLIMEX™ was used to infer the climatic requirements of M . quinquenervia from observations in both the native and exotic range. The accuracy of the developed model was assessed using independent naturalised observations of the species in Asia, Africa, Oceania and the Caribbean. Projections of climatic suitability indicate considerable scope for further invasion, with the most suitable areas occurring adjacent to existing populations in south-east Asia, the Caribbean,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nd the Gulf coast in southern USA. Under future climates, model projections indicate there will be a marked contraction of suitable habitat in most regions and a slight poleward range expansion within south-eastern China, southern Europe and northern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607个气象站1958—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葡萄生育期数据为基础,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明确研究区域内葡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60年来,我国葡萄主产区不同生育阶段各干旱等级发生范围在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期和开花坐果~浆果成熟期,重旱和特旱呈下降趋势,轻旱和中旱呈上升趋势,但在浆果成熟~落叶期阶段,重旱呈上升趋势,特旱发生范围最大,发生频率达到65%~94%;葡萄主产区在不同生育阶段各干旱等级发生频率、平均强度以及干旱等级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北高南低的特征,高值区基本集中在西北产区和东北中北部产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而在浆果成熟~落叶期阶段发生频率则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各等级干旱风险整体偏高,其中特旱地区发生频率介于61%~100%,轻旱、中旱以及重旱发生频率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产区及东北中北部产区,其发生频率小于30%。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谷斑皮蠹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利用气候相似距原理分析该虫在气候因子影响下云南可能适生分布地区,结合运用GIS对谷斑皮蠹的寄主在云南分布的分析,利用GIS将气候适生区和寄主分布区图层叠加,得出了谷斑皮蠹在云南的可能适生区。结果表明,谷斑皮蠹在云南可能的适宜分布范围主要在云南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适生区主要有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楚雄、临沧、德宏等地区,云南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无明显的谷斑皮蠹适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