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埋地管道外检测方法的组合应用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频管中电流检测法(PCM)和密间隔电位(CIPS)/直流电位梯度(DCVG)组合测试方法的技术特点.认为两种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检测和评价埋地管道的阴级保护系统及防腐层的工况.应用组合方法对铁大线局部管段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局部管段防腐层和阴极保护的测试结果,查找到管道涂层存在的破损点,利用皮尔逊法现场开挖验证并定位.检测结果表明,该管段局部防腐层严重减薄,验证了该组合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东北管网阴极保护通电/断电电位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判管道是否受到充分的阴极保护,需要进行断电电位测量。介绍了管道阴极保护通电/断电电位的测量方法,测量了东北管网的通电/断电电位,结果表明:恒电位仪给定电位普遍偏低,达到-850mV准则的管段仅占测量管段的65%,23%的管段需使用100mV极化准则才能评判为受到充分保护;通电电位沿里程变化的规律性较强,断电电位则无明显规律;防腐层劣化程度是影响IR降的主要因素,对于同一条管道,管段防腐层老化越严重,IR降越大;阴极保护电位是防腐系统的重要参数,断电电位明确反映了管道是否受到充分的阴极保护,而通电电位的分布同时反映了阴极保护状态和管道防腐层的劣化程度。东北管网约97%的管段经整改可以受到充分的阴极保护,但约3%的管段处于杂散电流干扰区,尚无成熟的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3.
林金贤 《油气储运》1999,18(4):28-29,37
随着时间的推移,输油管道将不同程度地出现防腐层老化现象,造成管道腐蚀穿孔跑油,因此在管道受腐蚀未穿孔之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大修,更换受腐蚀严重的管段,在更换管段时,先要对管道进行隔离然后进行扫线,最后进行焊接动火作业,对长输管道干线及站内工艺管道了,扫线和动火步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油气储运》1999,18(4)
随着时间的推移,输油管道将不同程度地出现防腐层老化现象,造成管道腐蚀穿孔跑油,因此在管道受腐蚀未穿孔之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大修,更换受腐蚀严重的管段。在更换管段时,先要对管道进行隔离,然后进行扫线,最后进行焊接动火作业。对长输管道干线及站内工艺管道的隔离、扫线和动火步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任丘首站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自投产运行以来,恒电位仪输出电流持续偏高的问题,对阴极保护电位和管道沿线防腐层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桩K001~桩K010管段防腐层性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劣化,管道防腐层存在老化现象。通过PCM检测、阳极地床附近PCM试验和电位差计测量管中电流的方法,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进行检测与评价,确定绝缘接头失效是任丘首站恒电位仪输出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学友 《油气储运》1997,16(11):25-26
在管道附近埋设检查片是研究管道腐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可以定量分析管道阴极保护效果,对任京输油管道雄县站管段埋设了16年的检查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6年的地下埋设,有防腐层并通电的检查片表面光洁度与当初埋设时相近;有防腐层未通电的检查片表面略有腐蚀;而无防腐层未通电的检查片腐蚀严重。通过对检查片的单位失重值、平均厚度损失和失重保护度的计算,可以认为管道的防腐层固然很重要但施加的阴极保护对管  相似文献   

7.
埋地原油管道在线修复时站间温降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已超役运营多年的输油管道在防腐大修时因管道开挖传热系数增大,使管道站间的温降增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分段法计算埋地热输含蜡原油管道在线修复时站间的温降.在求解埋地管段单元段上的传热系数时,采用弦截法确定管内壁温度;在求解挖开管段单元段上的传热系数时,采用二分法与弦截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管外壁温度和管内壁温度.用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两种修复条件下的原油分布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8.
熊靖 《油气储运》1998,17(1):41-43
阴极保护系统对管道的防腐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了东黄复线阴极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东营出站段管道,丈岭站东段管道及潍坊段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的检测及调查,指出阴极保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金属管道搭接点难以保证管道间允许的相对净空距离,施工时又未对管道交叉点做很好的绝缘处理,使防腐层逐渐破损;施工质量较差,使防腐层严重劣化,有些管段阴极保护站的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源与交流电同步,而交流电源一直得不到解  相似文献   

9.
高温原油管道内外检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时期进行内外检测的某条原油管道A站至B站管段作为研究对象,对内检测发现的管道外腐蚀结果与外检测数据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外腐蚀点远多于外防腐层缺陷点;由于阴极保护的作用,外防腐层缺陷点处管体良好,未见明显腐蚀;管道外腐蚀风险点在防腐层剥离的区域。可以利用内检测数据评价管道防腐层的剥离情况,现有的外检测技术具有局限性。针对外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提出在管道外检测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加大直接开挖检查力度,对管道外防腐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图2,表1,参7)。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双参数(F、E)综合参数异常评价法(SPAE)对塔里木油田某输油管道出站2 km管段防腐层性能进行了量化分析、评价和开挖验证,发现评价结果与防腐层实际状况完全相符,被检测部分管道段防腐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剥离等现象,需及时更换和修复.提出应重视管体腐蚀状况与疲劳损伤程度的评价工作.而管道腐蚀检测既包括有计划的整体检测和局部监测,又包括初始检测和定期检测,同时需对检测工作流程加以规范,建立标准化的腐蚀检测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并研究引进腐蚀检测评价和隐患监测预警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三层聚丙烯管道防腐层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用油气管道防腐层以及三层聚丙烯防腐层性能进行分析,指出三层聚丙烯防腐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好,不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等特点。三层聚丙烯防腐层适用于环境温度较高的输油管道、城市供热管网及化工管道等设施的防腐,但这种防腐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不适合在严寒地区应用,其补口、补伤应采用专用材料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用于置换输气管道空气的氮气隔离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昱 《油气储运》2001,20(2):46-47
介绍了用于置换输气管道中空气的氮气隔离技术原理和检测方法,对氮气隔离方法和直接用天然气置换空气的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实例证明了氮气隔离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采用氮气隔离技术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愚峰 《油气储运》1999,18(1):53-61
管道检测和维修能使呈“浴盆”状的管道事故曲线的低概率部分加宽,从而降低管道事故。根据管道缺陷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检测和监视方法,用这些方法可进行管道危险评价,包括正在腐蚀的管道评价、管道缺损评价等。叙述了管道在线检测应考虑的问题及在线检测实际费用。强调使用名副其实的高分辨率管道检测器和进行专门的合理和管道缺损评价的重要性,优化的未来管道安全运营战略所节省的费用完全可以补偿管道检测和管道缺损评价所需  相似文献   

14.
油气管道机械损伤的完整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忠刚  张卿蕊  冯斌  曹晓燕 《油气储运》2012,31(4):241-245,327
机械损伤是导致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对其进行完整性管理一直是管道业界的难题。基于国内外事故案例,介绍了管道机械损伤的危害性和特殊性。从评价技术、管理技术和标准规范3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管道机械损伤完整性的研究历程,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迄今尚无一个权威性指南可供指导应用实践。分析了管道机械损伤在检测、识别、评价3个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机械损伤完整性管理研究策略,提出了评估-缓解-预防研究路线图,给出了不同专题各个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何信  孟凡强 《油气储运》2001,20(6):38-41
介绍了油气长输管道SCADA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SCADA冗余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对冗余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介绍了SCADA二模式并-串-并冗余系统在陕银输气管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海底油气管道保护是管道工程领域的重点工作,在沿海特别是海上交通密集区域,船舶的锚泊活动是引起管道事故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范管道被船锚破坏,需要综合分析船锚在海底的入土深度,确定一个合理的埋深值。对比了国内外关于海底管道埋深的不同标准,分析了船舶锚泊活动可能对海底管道造成损害的类型,从抛锚情况下锚触底后的贯穿量和拖锚情况下锚爪能够啮入海底的最大深度两方面分析了锚泊活动与海底管道埋深的关系。结合国外规定的埋深值,建议沿海船舶交通密集区域海底管道较为合理的埋深值为1.5~2 m。(图2,表4,参2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朝输油管道近几年超低输量运行实践的总结,从理论上分析了中朝管道结蜡特点和规律,对降量运行采用的升压,扩径,注入降凝剂,管道末段清蜡,间歇输送等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该管道超低输量运行的可行性,中朝管道低输量的成功实践及技术总结,为长输管道降量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高压输气干线放空管路内的介质属于非稳定流动,其水力计算不能采用一般站场管路适用的达西公式。为此,以Fano方程为基础,运用流体力学及输气管路流动基础理论进行程序编写,计算程序可实现对各时刻放空所对应的瞬时放空量、累计放空时间、截面压力及温度、储气量的求解。将程序计算结果与图解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2%以内,同时,程序计算法弥补了图解法仅能求得瞬时放空量而无法求得其他参数的缺陷。基于放空系统算例模型,对放空管路长度、管径、内壁粗糙度以及干线气体温度、压力等影响放空管路水力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放空管路长度和管径对放空系统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以上研究可为输气干线放空管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图12,表2,参10)  相似文献   

19.
顺序输送管道运行中沿线压力的变化主要是由管路特性的变化和不同密度油品在管道中交替产生的,管道落差越大,后者的影响越明显。利用水力计算公式,结合实例,对不同油品在大落差管道中交替时沿线的压力变化规律做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了危险点的压力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输气管道采用内壁覆盖层时的工艺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善策 《油气储运》2000,19(7):19-24
输气管道采用内壁覆盖层后,不但可以减少内腐蚀,还可使管道的粗糙度下降。讨论了输气管道工艺计算中内壁粗糙度的取值问题。从设计计算角度分析了输气管道采用内壁覆盖层后对水力摩阻、站间起点压力及压缩机需用功率的影响,并以出川输气管道为例,指出在管道采用内壁覆盖层后,输气能力增加5%以上,首站出站压力可降低4.6%,提高了输气管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