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近年来栽桑面积的不断扩大,新栽桑又大量投产,出现了劳力不足,蚕房设备不足,影响产量提高的矛盾。我们采用了土坑蚕棚催青,稚蚕土坑蚕棚育,大蚕棚架育,熟蚕室外上簇等一条龙养蚕法,为养蚕简易、省力化方面提供了经验。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一、土坑蚕棚和棚架的建造土坑蚕棚的建造。选距蚕房稍远的空隙地,挖一丈二尺长,八尺五寸宽,二尺深的土坑,在坑的周边筑墙,可以南高北低呈斜形,南墙高五尺,北墙高三尺,也可南北两面  相似文献   

2.
发展养蚕生产中,有些地方因蚕室、蚕具不足,根据五龄蚕饲养中不需加温,以及蚕儿怕日光直射而不怕雨淋的特点,有在桑地或树林中挖土坑饲养者。但往往因大雨而使养蚕之土坑积水,影响蚕的正常生活,为弄清积水时间与蚕体健康度、产茧量和茧质等关系,1981年中秋期进行了本试验。试验蚕品种用8301×蓝5,五龄第5日  相似文献   

3.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大蚕塑料大棚育饲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祥 《中国蚕业》2001,22(1):20-21
为解决农村养蚕设备不足的困难,于屋外场地、树林或棚下采用蚕台式,地面式或土坑式饲养大蚕的饲育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初试验推广,70年代有较快的发展,90年代,江苏省南通、直等蚕区相继出现了采用塑料大棚进行屋外育的新饲育型式。研其原因,一是发展高效农业提出了省工、省力、节本、增收、优质、高效的新要求;二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专业户养蚕规模扩大,现有房屋已不能满足养蚕生产的需要;三是新建农宅趋向别墅化,装饰高档的住房不愿用于养蚕,这种饲育型式以设施农业为基础,藕塑料大棚的保护作用,给饲养大蚕营造了一个相对适宜的小气候环境,,而且可以与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实行综合经营、提高综合效益,故而深受广大农欢迎,为此对大蚕塑料大棚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尽快确立科学化、规范化的配套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龚春贵 《蚕学通讯》2002,22(1):55-56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对环境的要求 ,适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一种科学养蚕组织形式。是蚕业产业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它具有“三省”、“三高” ,即省人工、省桑叶、省投资 ,养蚕单产高、蚕茧质量高、养蚕的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常言道 :“养好小蚕八成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养蚕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因为小蚕身体小而弱嫩 ,易损失 ,体表面积大 ,且体表上密生刚毛 ,蚕体内水份易蒸发散失 ,需要补充热量和水份。“大蚕风里养 ,小蚕火里喂”就是这个道理。同时 ,小蚕生长发育快 ,对各种病原抵抗力弱 ,容易感染疾病。因此…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7.
莫云霞 《广西蚕业》2005,42(4):68-6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产,重则导致连续多批养蚕失败,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  相似文献   

9.
正小蚕共育是指把一定数量蚕在小蚕期集中饲养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由单位组织人员(联户)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专业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次给桑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刘新民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3):59-59
养蚕不消毒,蚕子养得哭。蚕房不通风,蚕儿闷出脓。养蚕不除沙,蚕儿要喂趴。小蚕靠火养,大蚕靠风养。小蚕保苗,大蚕壮膘。夏秋天气热,蚕儿闷不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场桑园建设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把养蚕生产水平提高一步,在搞好夏蚕试点的基础上,中秋蚕全部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养,取得了较好成绩。今年,我场中秋蚕共养蚕种一百一十八张,产茧七千三百五十一斤,平均张产六十二点三斤,产值达一万另六百二十五元。与去年中秋蚕比较,多养蚕种二十六张,而产茧量增长一点八七倍,产值增长一点八二倍。今年,我场是养蚕以来第一次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养。通过边生产、边探索、边  相似文献   

12.
陈汉文 《蚕桑通报》2007,38(2):62-63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它不仅能使养蚕高产、稳产、质优、高效,而且还能节省桑叶、节省劳力、节省投资。笔者根据多年的小蚕共育经验,就如何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做一简要介绍,以提高小蚕共育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养蚕生产上通常1-3龄蚕,称小蚕(或叫稚蚕);4-5龄称为大蚕(或叫壮蚕)。小蚕是充实体质的阶段,是整个养蚕的基础。在饲育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蚕体质虚弱。因此,"养好小蚕七成收",这是蚕农长期在养蚕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养好小蚕,收成一半”。这是劳动人民从长期养蚕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在蚕桑生产向省力化现代化发展,讲究经济实效的今天,养好小蚕,尤其重要。小蚕养得好不好,又直接关系到大蚕饲养成绩,关系到整个一期蚕能不能稳产高产。如何来养好小蚕,我县在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做到小蚕与大蚕专业分工饲养,这样有利于消毒防病,有利于开展科学养蚕,保证蚕体健壮发育,为大蚕省力化创造了条件。下面就谈谈我县小蚕饲育的历史过程和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小蚕共育是值得推广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之一。它具有省蚕房面积、省用具、省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养蚕时间和劳动力,便于指导,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桑叶利用率等特点,尤其是进行专业化小蚕饲养,实现大、小蚕分养,更有利于消毒防病,提高蚕体抗病能力。俗话说:“小蚕养好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养蚕模式在广西已逐步推广并取代传统养蚕模式。通过试验调查现代养蚕模式和传统养蚕模式在蚕种催青、小蚕期、大蚕期、熟蚕上蔟、采茧、蚕房和蚕用物资投入等方面的成本和效益,并对两种养蚕模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养蚕模式对比传统养蚕模式,在节省劳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收益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存在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受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种桑养蚕的关键在于养蚕。只有养好蚕,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进而获得较高的效益。获得稳产高产,本文提出重点从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抓好养蚕工作:即消毒防病、精心养好小蚕、把握好四龄大眠关、养好5龄大蚕、加强上蔟管  相似文献   

18.
勉县小蚕共育技术推广的成效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利军 《北方蚕业》2012,33(1):57-58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它具有"三省"、"三高",即省人工、省桑叶、省投资、养蚕单产高、蚕茧质量高、养蚕的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小蚕,是整个龄期的基础,而小蚕又是感病率高、桑叶要求好、温湿度要求严、技术处理要求精细的阶段。小蚕养好了,蚕体就强健,大蚕期的抵抗力就强,有利蚕作安全,稍有疏忽,就会给养蚕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没有收成。因此,凡养蚕的人,都应对小蚕的饲养予以高度的重视。我县集体养蚕单位四个,一般十几张种,几张种,社员私人养蚕有40多户,饲养张数占全县发种量的45%左右,有的2~8户养一张,这样  相似文献   

20.
陆琳  桑建坤 《蚕桑通报》2000,31(2):47-48
对于蚕桑饲养数量较大的蚕桑生产经营大户,或者是新发展的养蚕户来说,常常会遇到蚕室、蚕具紧缺的矛盾,5龄屋外育能解决这一问题。5龄屋外育不仅能解决房屋与蚕具问题,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蚕的生理上看,蚕的祖先是野桑蚕,虽然经过人类长期的室内驯化,但5龄期对外界环境条件仍有较大的适应性。同时,屋外养蚕,病原少,蚕感染病菌机会少,便于防病,在某些蚕区特别是养蚕大户和新发展蚕桑地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饲养方法。5龄屋外育一般有土坑式、地面式、围台式等三种形式。土坑式具有保温、保湿性能好的优点,但需较多的挖坑劳力和合适的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