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脂中的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关于二者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且能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故有利于血管内胆固醇的运输,对因胆固醇过高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有辅助疗效;而饱和脂肪酸增加血中胆固醇含量,并易凝固沉淀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提高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对改善牛奶的食用价值,提高乳制品的保健作用,扩大奶油的销路将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想谈谈提高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机制、方法及其对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奶牛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引起原料乳脂肪酸组成情况及CLA含量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的途径.选取45头泌乳期荷斯坦牛,分为3组,以不添加油籽为对照组,以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作为两个试验处理组,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实能显著提高乳脂中CLA、EPA、DHA和PUFA的含量(P<0.05),降低月桂酸(C12:0)、棕榈酸(C16:0)、硬酯酸(C18:0)等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PUFA/SFA)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92.32%和36.37%.乳脂中CLA(c9t11t,10t12c)比例油葵籽和亚麻籽两个处理组依次比对照组提高了161.01% (P<0.05)和53.18% (P<0.05);油葵籽组的EPA、DH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80.91%和196.20%,亚麻籽组的EPA、DH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43.32%和255.84%.日粮中添加植物油料籽实,优化了乳脂肪酸的构成,油葵籽对乳脂中CLA的提高效果比亚麻籽更好.  相似文献   

3.
影响牛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因素及调整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蛋白质和乳脂肪的含量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牛奶作为高营养食品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追求牛奶产量和乳脂率,而对乳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并不十分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乳制品生产的要求,乳品加工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饱和脂肪酸对高温环境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150~21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SFA 0)、1.5%(SFA 1.5)和3.0%(SFA 3.0)饱和脂肪酸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最小湿热指数(THI)在72以上.试验结果,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提高4%乳脂校正产奶量(P<0.05),SFA 1.5与SFA 3.0脂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和总固形物含量,SFA 3.0组高于对照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和SFA 3.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的量对乳脂和乳总固形物呈线性增加(P<0.05),对乳蛋白的含量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中链、长链、长链不饱和、总不饱和、t10c12CLA、总饱和脂肪酸、长链不饱和与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SFA 3.0组短链脂肪酸低于对照组(P<0.01)和SFA1.5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呈线性降低乳中短链脂肪酸含量(P=0.03)和c9t11CLA含量(P<0.01),SFA 0、SFA1.5和SFA 3.0组乳中c9t11CLA含量分别为0.72、0.64和0.55 g/100 g脂肪.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可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和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对乳中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c9t11CLA含量显著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乳脂含量是确定乳价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对乳脂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牛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14∶0与C16∶0脂肪酸可助长消费者血液中胆固醇的循环水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最近研究表明,乳和乳制品中存在的结合亚油酸具有抗癌并减少关节硬化性疾病的功能(Fiteh-Haumann,1996)。有研究已证实,结合亚油酸主要存在于肉与奶制品中。Kyorasani等(1991)报道,对奶牛日粮进行调控可增加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Noakes等,1996)。本文就…  相似文献   

6.
日粮添加LA和DHA对乳脂脂肪酸含量及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带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日粮添加亚油酸(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乳常规组成、消化道各段食糜pH以及乳脂脂肪酸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LA和DHA不影响乳蛋白和乳糖含量(P>0.05),而添加DHA有显著降低乳脂含量的趋势(P>0.05);日粮共同添加LA与DHA能提高十二指肠前消化道的pH,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单独添加DHA显著降低了回肠的pH(P<0.05);日粮单独添加DHA增加乳脂中C23:0脂肪酸的含量,但并不降低乳脂中总饱和脂肪酸量.与对照组相比,LA与DHA共同添加使乳脂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00%(P<0.05).LA与DHA共同添加使乳脂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由3.18降低至1.24(P<0.05).添加DFIA使乳脂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由5.94降低至3.00(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日粮添加LA和DHA可改变乳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和比例,有利于人体健康,但DHA使产奶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日粮因素对奶牛乳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脂是乳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对乳的能量含量、乳制品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等有重要影响。乳脂脂肪酸中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等长链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容易引起血浆胆固醇的升高和导致心血管疾病;而乳脂脂肪酸中的共轭亚油酸(CLA)、丁酸和神经鞘脂类等则具有降低血脂、血浆胆固醇和抗癌的作用(Ulbricht和Southgate,1991;Parodi,1997)。因此,关于乳日旨合成的营养调控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预防乳脂降低,二是提高CLA等功能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伊犁马钙、磷营养提供参考。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末的伊犁马25匹,根据母马体重和马驹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5组马匹饲粮钙、磷水平分别设为45.0、30.0 g/d(Ⅰ组),48.5、32.0 g/d(Ⅱ组),52.0、34.0 g/d(Ⅲ组),55.5、36.0 g/d(Ⅳ组),59.0、38.0 g/d(Ⅴ组)。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每次平均挤奶量及估计日产奶量(P0.05),对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每次平均挤奶量分别比Ⅰ和Ⅳ组提高了20.65%(P0.05)和15.22%(P0.05),而Ⅲ组乳中钙含量比Ⅰ组低21.54%(P0.05)。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乳脂中肉豆蔻脑酸(C14∶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n6c)、花生酸(C20∶0)、顺-11-二十碳烯酸(C20∶1)和α-亚麻酸(C18∶3n3)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母马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马驹体重、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血浆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胸围则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Ⅰ组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分别增加34.24%、24.89%和23.64%。由此得出,增加饲粮钙、磷水平可提高伊犁马的产奶量,但使乳中钙含量降低;饲粮钙、磷水平不影响乳成分,但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于乳中钙含量降低,导致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下降、胸围发育较慢。  相似文献   

9.
饲料组成对牛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用牛奶量大幅增加且对牛奶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要求牛奶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特别是对乳脂及乳蛋白含量十分关注。l饲料碳水化合物对牛奶成分的影响乳脂是奶成分中最不稳定的组成部分,其浓度受饲料中淀粉和纤维的制约。饲草的长度能影响乳脂含量,青贮苜蓿切断长度由9.5毫米减到4.8毫米,乳脂率可从3.8%降到3.0%,苜蓿切短可缩短奶牛咀嚼时间,在消化过程中使丙酸和胰岛素相应增加,从而可使泌出的乳中乳蛋白含量增加。牧草的收获期对乳成分也有影响,饲喂晚割青贮牧草要比早割牧草牛奶中乳脂含量高,因为晚割青…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研究瘤胃液、血浆和乳脂中脂肪酸的代谢规律,探寻提高乳品质的合适途径,本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向日粮中添加不同植物油(即葵花油、亚麻油、菜籽油,3种日粮的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同)对奶牛瘤胃液、血浆中脂肪酸及乳脂中CLA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植物油,葵花油组、亚麻油组乳脂中的CLA比例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且以葵花油组最高;乳脂中PUFA的比例则是亚麻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2)3组间血浆中C14∶0、C16∶0、C18∶0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C18∶1的比例显著高于亚麻油组和葵花油组(P<0.05),而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和葵花油组t11-C18∶1的比例与菜籽油组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亚麻油组和菜籽油组中C18∶2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3)采食添加不同植物油日粮后,瘤胃液中各种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总的趋势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瘤胃液中CLA的比例不同时间点均较低。由本研究可知,在优化奶牛乳脂肪酸构成提高CLA含量方面,以葵花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