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云南、贵州部分野生枇杷种质资源花序性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保存于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备份圃的来源于云南、贵州的30份野生枇杷种质花序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各种质的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序支轴数、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的次数分布存在差异,两两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变异系数22.7%~85.1%;(2)花序形状、花序支轴姿态、花序支轴紧密度和花瓣颜色等4个描述性状也表现丰富的多样性;(3)112号野生枇杷花瓣表现特异,其花瓣数平均为6.3瓣(其他种质均为5瓣)。  相似文献   

2.
枇杷种质资源枝梢与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40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枝梢与叶片主要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枇杷的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枇杷中心枝长度和粗度之间、侧枝长度和粗度之间、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国外枇杷种质的中心枝和侧枝总体水平比国内的细小,叶片长、宽度则均比国内的大;栽培种在表型特征上表现为枝长叶大,其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均大于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红肉和白肉枇杷的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云南枇杷野生种质资源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7份云南枇杷野生资源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枇杷种质资源的叶姿、叶形、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形指数、叶背茸毛、叶面形态、叶片横切面形状、叶面光泽、叶片颜色等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叶背无茸毛的种质占77.62%,初步断定这个群体中的多数种质不是普通枇杷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收集的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对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2.47%~81.54%,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37~2.03。大部分表型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植株大小、叶片大小分别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果色分别与株型、果实大小、未成熟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3个表型性状转化成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14%。聚类分析将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植株高,叶片大,果长锥形,果色暗红。第Ⅱ类群植株矮,叶片小,果细长,易制干,坐果数多。第Ⅲ类群植株矮且株型紧凑,节间有绒毛,叶片小、果短锥形且果顶凹,果肉薄。第Ⅳ类群株型半张开,叶片大,果大牛角、单果质量大,果肉厚,不易制干。第Ⅴ类群包含种质较多,果多为羊角,果顶尖。  相似文献   

5.
山楂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8份山楂种质资源的24个数值性状和10个二元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9个数值性状(包括一年生枝长度、花序坐果率、花朵坐果率、果实大小、果肉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种仁率等)上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超过30%且极差较大,多样性明显。但在雄蕊数量、花冠大小和可食率上变异系数小于10%,多样性不明显。在二元性状的综合表现上资源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发现:在距离系数4.83时可将黑果绿肉和野生小山里红与其他26份资源相互分开;在距离系数3.86时可将26份资源分为软籽山楂、伏山楂(4份)和大果山楂变种(21份)3个亚类。该研究结果可为山楂资源的分子鉴定、亲缘关系研究、核心种质建立和种质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福州杧果种质圃内37份杧果种质资源部分植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评价。结果表明,杧果品种间的树姿具有差异性;树形多数属圆头形,中央骨干枝不明显;幼嫩枝条、叶形、叶表面状态、叶尖类型等4个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幼叶颜色差异明显。由此可见,不同杧果在相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一定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主干高度与干周、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等呈极显著相关;干周与叶片宽度及叶柄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叶片长度呈显著相关;叶片长度与叶柄长度呈显著相关;叶片宽度与叶柄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70份菊花种质为试材,采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法、隶属函数值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1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优异种质,以期为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参考依据。结果表明:70份菊花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20,多样性指数大于2.00的农艺性状分别是第一分枝高度、单株分枝数、舌状花轮数、舌状花数量、管状花直径和管状花瓣数,可作为菊花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评价指标。1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23%~83.63%,其中单株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大,为83.63%;叶片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23%。花相关性状间大部分呈现出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4.67%、15.43%、12.63%、7.20%、6.19%、5.75%、5.4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0.0处可以将70份菊花种质聚为四大类,第1类群属于管状花直径大、舌状花短、花序直径中等的小黄花;第2类群属于小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短的小白花;第3类群属于大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长...  相似文献   

8.
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指标对新疆野生啤酒花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啤酒花产量分别与百花重、单蔓果穗数和最长节间长3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果稳重、主蔓长、果穗长3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以上6个性状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是影响新疆野生啤酒花产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形态学指标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三大类。在分子标记中,从7对引物中选出3对反应稳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得出7个居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是A为1.5000,Ne为1.2910,h为0.1741,I为0.2597。7个居群的遗传距离在0.0197-0.3152。利用UPGMA法对7个居群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分为两大类,可见新疆野生啤酒花遗传多态性较为丰富。形态学指标和遗传多样性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全生育期、果穗结实率、叶分裂类型、叶主裂数、叶长、主蔓果穗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樱桃地方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胤  陈涛  张静  王珏  王浩  汤浩茹  王小蓉 《园艺学报》2016,43(11):2119-2132
以源自中国樱桃主产区7个群体,80份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巢式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其叶片、果实及果核2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质量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61~1.64之间,其中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叶片及果核剖面形状等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数量性状无论是在群体间还是群体内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9.93%,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高(24.80%),果核顶面观指数最低(6.61%)。在7个群体中,云南的种质材料变异系数最大,为12.92%;安徽的最小,为7.42%。(3)对14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0.9434%,能反应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4)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以及主坐标分析将80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分布于山东、河南和安徽群体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为华北类群,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群体的聚为另一类,为西南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群体的中国樱桃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而这种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来自不同的驯化位点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部分野生枇杷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145份云南野生、半野生枇杷种质资源的29个枝梢及叶片性状,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该群体进行研究。Q型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理想地将145份种质在L1=20.64水平上分为5个组,实验表明老叶叶背茸毛脱落与否、叶柄长度、叶脉对数和叶片长度在枇杷属植物分类中起着重要作用。R型聚类分析探讨了29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主成分分析表明,29个性状可综合分为10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1.8%,根据前10个主成分与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出了影响力比较大的17个性状,并分为3个分类等级。  相似文献   

11.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可食率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168份枇杷种质的果实可食率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可食率变异系数为11.38%,呈偏态分布,可食率大于75.0%的种质有16份。不同来源地之间的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可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野生枇杷种质的果实可食率较栽培种质低,呈极显著差异,红肉与白肉枇杷种质之间果实可食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单果重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22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枇杷种质资源平均果实单果重为32.78g,变异系数48.44%,果实单果重大于60.00g的种质有10份;不同来源地的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单果重存在较大差异,野生种质果实单果重低于栽培种质,差异极显著;红肉种质与白肉种质果实单果重差异不显著;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单果重与种子数、种子重、可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穗和果实的外观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在果实着生姿态、果实整齐度、果实排列紧密度、果形、果基、果顶、果皮颜色、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短、果粉、条斑、果点密度、果点大小、萼片姿态和萼孔等15个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近圆或倒卵形、橙黄色、茸毛稀疏且短、果粉薄、条斑不明显、萼片外凸、萼孔闭合等性状的资源较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枇杷圃内收集保存的国内外枇杷种质资源进行图像采集、鉴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枇杷种质资源植株形态、果实性状、解剖性状等图像库及鉴定评价数据信息库,进而建立共享体系;通过国家e平台向社会提供信息共享,实现种质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与网络化共享,提高种质资源在育种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共享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枇杷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保存在国家果树种质资源福州枇杷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43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枇杷种质的TSS含量的差别较大,变异系数为18.01%,存在较丰富的多样性。经K-S检验,TSS含量Sig.值为0.526,符合正态分布。不同风味和果肉颜色的枇杷种质间TSS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来源地的枇杷种质TSS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128份枇杷种质资源的3个测量性状(种子数、种子重、种子瘪粒数)和5个描述性状(种子形状、种皮颜色、种子斑点、种子基套大小和种皮开裂)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种质资源的种子测量性状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为:种子数2~4粒,种子重1~3g,瘪粒较少;种子描述性状则较多地表现为三角体形、浅褐色、斑点少、基套小、不开裂。和云南枇杷种质资源相比,福建枇杷种质资源的种子个体较大,数量较多,出现瘪粒概率较大,种子形状、种皮颜色、种子斑点、种子基套大小和种皮开裂的分布表现较集中,这可能是枇杷种质资源种子性状的进化趋势,表明云南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此外,还就枇杷种质资源种子数和种子重的分级标准进行探讨,为今后更科学地开展枇杷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保存在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不同来源地的44份枇杷种质资源的维生素C和总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总酸含量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枇杷维生素c和总酸依次分布于11.1%~13.0%和4.00~10.00mg·(100g)-1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枇杷属植物落黄叶片颜色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种质落黄叶片有红褐色、金黄色、紫红色等24种代表性色泽。通过便携式色差仪观测枇杷属10个种176份种质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色泽参数,探讨落黄叶片颜色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枇杷属植物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色泽参数L、a、b值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8.65%~185.30%,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5,说明落黄叶片色泽变异多样;(2)不同种质类群间和不同来源地类群间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均较明显,呈现出栽培驯化程度越高,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b值变异系数越小和a值变异系数越大的趋势;云南、贵州、福建地区的类群多样性指数较高;(3)系统聚类将落黄叶片正面色泽划分成12组,背面分成10组,且各组内所包含的枇杷种质类型差异大;(4)L值、b值对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系统聚类分析贡献率均较大,落黄叶片正面L值与背面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5)落黄叶片颜色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枇杷属植物形态学特征描述的补充,为枇杷属植物的鉴别和利用提供新的参考,对枇杷分类研究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枇杷主要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测定的果实品质性状数据为素材,分析测定了果实6 个品质性 状。结果表明:140 份种质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 含量、固 酸比、糖酸比等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4.5% ~ 60.5%之间,6 项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基于等组距离 法提出了5 级分级标准和参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