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人员素质测评》课程特点与目标入手,通过对常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常规教学方式的改进,详细阐述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操作过程与细节;文章最后论述了突破常规的"真实"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方法并提出了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服装卫生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服装卫生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以应用设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得出该教学改革方法的优点旨在将该课程的整个教学变为在授课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习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双翅目昆虫侵袭时,奶牛个体所表现的护身行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牛按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了18头成牛健康的荷斯坦奶牛.试验前将试验牛拴系固定后,采用靠近探测法和触摸体表法,根据牛的具体行为反应程度将期分为温顺型、微敏感型、敏感型和神经质型等.试验期,每日跟踪观察1 h,并记录每5 min内各种类型牛的护身行为出现次数和飞来昆虫数目.试验证明:当奶牛受到双翅目昆虫侵袭时诱发的护身行为在个体之间的差异.神经质型的牛体表有少量双翅目昆虫飞来时,反应非常敏感;而温顺型牛对双翅目昆虫的袭击表现的护身反应很消极.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是传统医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中药学是连接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课程.文章以"学生为主体",引入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手机软件、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等在课程中,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感,提升学习兴趣,以期为高职教育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从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探讨了基于"传统教学+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并分析了该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内蒙古地区侵袭牛的双翅目昆虫种类与数量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并确定昆虫对牛体产生的护体行为反应与双翅目昆虫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在内蒙古包头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通辽市各选取10头年龄相似、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对当地气候,双翅目昆虫种类、数量以及牛引起护体行为进行测定与统计。结果表明:内蒙古主要牛产地气候的差异与双翅目昆虫的数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侵袭牛的双翅目昆虫种类主要是家蝇、厩螫蝇,部分地区存在大量的东方角蝇;双翅目昆虫的侵袭引起牛的护体行为反应,在护体行为中摆耳、颤动皮肤、踢腿、甩头均与侵袭牛体特定部位的昆虫数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牛的摆尾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与昆虫数量无相关性(P〉0.05),形成习惯性摆厘.  相似文献   

7.
白彩波  王苹 《科技视界》2022,(9):177-179
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线上教学优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针对目前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多,时间紧"的问题,文章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实践中.提出"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导学、课后线上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多角度分析混合式...  相似文献   

8.
化学感受这一重要的生化过程对于昆虫的生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昆虫的化学感受受体家族由气味(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组成。嗅觉可以识别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使昆虫发现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而味觉能识别可溶性刺激物,以引起觅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气味受体及味觉受体家族的特性,以及目前对多种昆虫化学感受受体超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荷斯坦奶牛受到双翅目昆虫侵袭时奶牛个体所表现的护身行为、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试验期间每日跟踪观察奶牛护身行为1 h,记录每5 min内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数目和奶牛的护身行为出现次数,定时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液中CD3+、CD4+、CD8+ T淋巴细胞和CD21+B淋巴细胞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奶牛护身行为随飞来昆虫的数量而变化;外周血液中的CD3+、CD4+、CD21+水平随双翅目昆虫数量的增多而降低;CD8+水平随双翅目昆虫数量的增多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高校美术教学体系中陈旧的观念已经跟不上了时代的脚步,已经不再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所以,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改变过去陈旧的观念,让美术教学可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和过去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相比较进步和改进了很多,但现在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文章就对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希望各位同仁可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飞来昆虫多发生在夏季,为了减少放牧应激,有必要定量化地研究飞来昆虫对放牧牛体表护理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证明飞来昆虫对放牧牛体表护理行为的影响随飞来昆虫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摆尾次数占总体表护理行为的50.6%~65.5%.由此可见,夏季飞来昆虫对放牧牛诱发的体表护理行为以摆尾行为为主,因此摆尾行为可作为把握牛体表上飞来昆虫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校体育教学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为了在改革手段上更好的操作,应坚持实施"终身体育"的理念.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该理念的应用,能够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好的完善,在多个层面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锻炼.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延伸,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互联网+继续教育"视域,探究互联网目前对继续教育园林专业教学的影响,提出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的对策,为"互联网+"助力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服务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方法在昆虫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发展迅速.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许多昆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综述了果蝇等具有代表性昆虫的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涉及到昆虫免疫调节、生理发育、昆虫行为活动等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教学进步的良好手段.许多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开发多媒体课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来,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合理的运用到动物传染病教学中,以改进动物传染病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目前动物传染病教学改革中要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间和空间变化过程中调查和掌握昆虫物种及其数量变化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内容,也为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指示。文章就昆虫化学通讯的理论和方法及在昆虫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餐馆,翻开菜单,上面的菜品变成了"昆虫盛宴":腌制蚱蜢、油炸蝗虫、香酥蟋蟀、炒蝶蛹……除了菜品,连主食也是由昆虫制作的,例如面条是由昆虫磨成的面粉,米饭是"白蚁卵饭". 上面这一段并不是科幻小说,贝尔·格里尔斯在《荒野求生》节目中活吞蜘蛛的场景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在我们可以见到的未来,"虫子"将会端上人民大众的餐桌.  相似文献   

18.
蟋蟀和面包虫等饲用昆虫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在动物园及花鸟市场有很大的需求。目前,昆虫营养含量和昆虫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方面,相关的报道都较少,其中关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报道更少。试验通过预试验,采用或借鉴营养成分测定国家标准方法,并使用较先进的仪器,探索和总结了饲用昆虫中部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得到了所测定营养元素的含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具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且抽象、理论联系实践十分紧密等特点的课程。针对该课程特点,本文提出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结合"理实一体化"和"分层式技能提升"教学,并采用数控仿真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苜蓿传粉特性及其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采用传粉生物学的方法,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lupulina的花朵酬物、花粉特性、访花者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传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观测,并对种子生产中导致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每花有花粉(3 509.3±299.12)粒,产蜜0.1~0.5μL/d,持续3~5 d.单花9:30-10:30开始泌蜜,16:00-18:00达到泌蜜高峰.2)花粉败育率为(40.48±2.33)%;新鲜花粉活力(51.87±2.08)%,在室温下放置7 d后,活力降至25.39%;自然状态下每花柱头上有花粉(36.20±2.12)粒,P/O(花粉数/胚珠数)值为(288.73±32.01).3)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约有访花昆虫5种.在10 m2小区内,平均每天拜访25.33次,拜访花序17.67个;在标记的10个花序中,未观察到拜访昆虫.盛花期约有访花昆虫15种.在10 m2小区内,平均每天拜访187次,拜访花序1 083个;在标记的10个花序中,平均每天每花序被拜访2.1次.4)从传粉效果看:初花期及盛花初期开放的花序,结荚率为(16.45±2.91)%,荚内种子数(3.91±0.34)粒;盛花期开放的花序,结荚率为(83.32±1.31)%,荚内种子数(5.12±0.25)粒.上述结果表明:在传粉过程中,苜蓿花朵酬物少、花粉败育率高、昆虫传粉效率低是导致其种子产量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