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江市棉花生产围绕棉田高产高效这个中心,大量引进试种、试验、示范多种高效立体多熟制种植模式,筛选出几种适合潜江市推广应用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为农民增收,棉田增效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 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1 1棉花—西瓜模式1 1 1效益分析 常年种植面积150hm2左右,西瓜产量48150kg·hm-2,产值10590元,与麦套棉相比,油(麦)瓜棉每公顷平均增收8070元,增74 3%。1 1 2种植方式 小麦—西瓜—棉花:厢宽3m,秋播两幅小麦,幅宽0 6m;中间留瓜行0 8m,窝距0 4~0 5m,密度7500穴·hm-2左右;两边预留棉行1m(含沟),各栽一行棉花,株距…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植棉经济效益 ,邢台市进行了棉田立体高效种植多种模式的探讨 ,引进创造了 5类型 1 0余种的棉田间套方式 ,推广面积 1 .6万公顷 ,成效显著 ,稳定和促进了全市的棉花生产。1 模式与效益据调查 ,本市棉田立体高效种植大体分为 5种类型 :即棉油型、棉粮型、棉薯型、棉瓜型、棉菜型。此外 ,还有少量的棉牧间作。棉田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一般棉花不少收 ,有的还增收 1 0 %以上。棉田间套不同作物效益有差距 ,皮棉产量 885~ 1 0 50 kg·hm-2 ,效益 1 .2 3万~ 2 .48万元· hm-2 ,比平播棉田增收 30 %~ 70 %,高的可达一倍以上 (表 1 )。表 …  相似文献   

3.
麦棉两熟种植模式是豫北地区棉田的主要间套模式 ,对解决麦棉争地矛盾起到了重大作用。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高效农业发展 ,棉田间套模式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已成为实现棉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1间套模式及效益1 .1 西瓜—棉花间套模式1 .67m一带 ,种 4行小麦 ,1行西瓜 ,2行棉花。于 1 0月上中旬靠南侧播种 4行小麦 ,占地 60 cm,行距 2 0 cm,播量为常规满幅播量的 2 /3,预留空档1 0 7cm,翌年 3月底于空档内靠北侧种 1行西瓜 ,株距 43cm,每公顷密度 1 .35万株 ,采用朝阳洞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在西瓜两侧各种 1行棉花 ,瓜棉间距 33cm,麦…  相似文献   

4.
刘青爽 《中国棉花》2008,35(4):34-35
河北产棉区人口多耕地少,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棉田实行问套复种,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河北省深州市总结并筛选出了生产上技术成熟、便于推广、效益明显的棉田间套高效作物栽培模式,即棉花-西瓜双膜种植和棉花-绿豆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5.
麦-棉-瓜-菜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张家宪  刘超 《中国棉花》2006,33(4):23-24
为了解决植棉面积萎缩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麦、瓜、棉、菜间作套种多熟制栽培模式。推广示范表明,以优质棉淮杂3号与小麦、西瓜套作为主的棉田高效多熟种植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比传统的麦棉、油棉、瓜棉栽培模式增效显著。1常年经济效益以小麦、棉花、西瓜、秋冬菜为主的间套种植模式,一般小麦每公顷6000kg,收入8400元;冬菜每公顷1.5万kg,收入7500元;棉花每公顷子棉3000kg,收入1.5万元;西瓜每公顷产量4.5万kg,收入3.15万元;毛豆或豆角每公顷生产1.125万kg,收入1.5万元;总计每公顷收益7.5万元以上。由于经济效益高,农民种棉积极性高涨,棉…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解决棉粮瓜争地矛盾,保定地区从1983年开始试行棉花西瓜间作,1985年又发展到棉瓜菜间作。1987年全区棉田间作面积为11.8万亩,其中棉瓜菜间作面积2万亩。1987年定州市推广棉瓜菜间作8000亩,获得成功,棉瓜菜亩经济效益1313.6元,比  相似文献   

7.
棉瓜间套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高产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临清市棉花间作套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承担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达的"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项目,圆满完成了合同指标,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出了棉花与西瓜间作的技术规范,该模式既可增收一季西瓜,棉花产量基本不减,纯收入是纯作棉的2~3倍,深受棉农欢迎,全市棉瓜间作面积120万公顷.在种植方式上主要有2-1式和1-1式两种.  相似文献   

8.
棉瓜间作高效配套技术①李齐练河南省夏邑县棉花办公室476400罗云佳中国农科院棉花所455112棉花西瓜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效益。一般可比麦棉套种的每公顷增收1.5万元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棉...  相似文献   

9.
棉田间作套种既有利于稳定棉花面积,又有利于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平湖市以棉田套种西甜瓜为主的间作套种发展较快,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瓜棉套种由于瓜类成熟偏迟,瓜棉共生期长、生长矛盾突出,棉花不仅难高产,而且棉田中后期的防病治虫对瓜类污染大,影响其食用安全性,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从1996年起,平湖市开始试验示范棉田套种大棚瓜菜的“万元百公斤皮棉”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旨在利用大棚甜瓜的早熟高效和早春瓜棉共生期间的大棚增温保湿效应,促进棉花早播早栽早发育,延长其有效结铃期,实现增铃增…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县一熟制棉田占80%左右,经济收入低。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棉田种植正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棉粮、棉油、棉菜等两熟制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县西瓜面积的迅速扩大,1982年开始出现了西瓜棉花间作两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获得了  相似文献   

11.
一般间作套种棉田效益较单作棉田提高3~4倍,如洋葱、大蒜、西瓜、马铃薯等与棉花间作套种,可较单作棉田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4万~6万元.近年来在安阳市发展菜棉间作套种模式,年种植面积4000 hm2左右. 1菜棉间作套种的主要模式和种植规格 1.1洋葱、棉花套种.4-1式,80 cm一带.11月中旬移栽4行洋葱,行距17 cm,株距20 cm,每公顷25万株左右,预留空档30 cm.翌年4月中旬在预留空档上栽1行棉花,棉花株距18~25 cm,棉花与洋葱间距15 cm,6月上旬洋葱收获后,棉花为80cm等行距,每公顷5万~7万株.该模式每公顷皮棉产量1200~1500 kg,洋葱30~37.5 t,合计收入在10万元以上(按每千克皮棉17元、洋葱2.7元计算).  相似文献   

12.
王新海 《中国棉花》2008,35(9):38-40
为提高南阳盆地植棉区棉田综合效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建立了棉瓜薯套作高效栽培模式。本文对棉瓜薯的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整枝打顶、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推广棉田间作套种的几种模式及保证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田间作套种既是棉花生产上采用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 ,也是棉田种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是河北省稳定棉花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总结并筛选出了生产上技术成熟、便于推广、效果明显的棉花—西瓜、棉花—洋葱、棉花—大蒜、棉花—马铃薯等几种模式。1河北省棉田间套栽培模式1 .1棉花与西瓜间作套种。西瓜通过 2月下旬至 3月上旬阳畦育苗 ,4月初结合棉花播种同时定植 ,西瓜每公顷栽 1 .8万株左右 ,每穴两株 ,6月上旬收获。棉花种在西瓜两侧 ,错穴播种 ,一穴双株 ,每公顷 3.75万株左右。一般每公顷产子棉 375 0 …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南阳盆地植棉区棉田综合效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建立了棉瓜薯套作高效栽培模式。本文对棉瓜薯的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整枝打顶、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棉花西瓜套作采用西瓜两棚三膜育苗,一棚两膜移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配套争早技术,不仅使西瓜早发提前上市,填补大棚西瓜与露天栽培西瓜的市场空缺,且能缩短棉瓜共生期,延长棉花高能同步期实现棉瓜双高产。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棉花产区,一直以一熟制棉花种植为主。这种单作种植方式导致植棉效益降低,棉田面积大幅减少,严重制约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该区植棉效益和面积仍呈下滑的态势,棉花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针对上述情况,以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攻关为突破口,创建了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推广应用的棉花与西瓜同膜带间作增效种植模式,并制订了规范化技术规程,促进该区棉花产业升级和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东成武县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山东省成武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也是黄河流域棉区发展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的代表县之一。回顾并总结全县蒜棉套种高效种植的发展现状,查找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当地高效棉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其他产棉县建设蒜棉两熟高效棉田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成武县蒜套棉生产现状1.1种植模式和技术2018年成武县棉花种植面积1.33万hm~2,其中98%是蒜套棉,其余为纯春棉、麦套棉和瓜套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河南棉花生产目标已经从夺取优质高产转向了实现棉田高效,棉花生产模式逐渐发展为多熟套种高效种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河南省初步形成了小麦-西瓜-棉花、小麦-甘蓝-棉花、甘蓝-西瓜-棉花等多熟套种一系列成功的棉田高效栽培模式,现已成为实现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棉蚜是棉花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在5月底6月初的苗蕾期,黑龙港地区棉田缺水季节,蚜虫繁殖量呈指数曲线增长,蚜株率达100%,单株平均97头,严重影响了棉苗的生长发育。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根据蚜虫趋黄色的特性,采用棉花和生育期较短的西瓜间作的栽培方式,以达防治蚜虫的目的。这一措施的理论根据是,棉瓜间作并进行地膜  相似文献   

20.
为增加棉田综合效益,提高棉农收入,推动全市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2001—2004年在全市实施了棉田高产高效立体种植综合技术开发。经过4年来的试验研究,改进了3种种植模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棉农的植棉综合效益,有效地缓解了粮棉争地及棉花降价减收的矛盾,丰富与发展了棉田立体种植理论,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年来累计推广面积3000 hm2,棉田平均每公顷综合产值41316元,投入产出比为1∶6.79,比麦棉套种平均增长139.87%。1棉田立体种植模式及效益1.1西瓜、棉花立体种植1.1.1模式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