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枯草期对繁殖母羊进行产羔前2个月及产羔后5个月的补饲试验,测定母羊一个繁殖周期内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羔羊繁殖成活率、羔羊平均初生重、母羊受胎率比对照组分别高10%、0.65 kg、11.11%,羔羊平均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另对经补饲的繁殖母羊所产周岁后代羔羊和不补饲的繁殖母羊所产周岁后代羔羊进行全舍饲育肥试验。育肥期满时试验组羔羊体重比对照组高4.72 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羔羊的育肥纯收入比对照组高61.9元,育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影响波尔山羊初生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析了遗传因素、羔羊性别、母羊年龄、窝产羔数等因素对波尔山羊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尔山羊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22,公母羔的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72和3.15 kg,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母羊产羔年龄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差异影响(P<0.05),其中母羊在3岁时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最大,而母羊在1岁时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最小;窝产羔数对羔羊初生重也存在着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窝产单羔数的羔羊初生重最大,而窝产3羔数的羔羊初生重最小.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研究了福清山羊经产母羊舍饲条件下的产羔数、产羔间隔、断奶活羔率等繁殖指标,分析了产羔季节对母羊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舍饲福清山羊经产母羊胎平均产羔数1.64只,平均产羔间隔264 d,平均年产1.39胎,年平均产羔数2.28只,羔羊断奶成活率81.06%,羔羊平均初生重1.74 kg。舍饲条件下福清山羊一年四季均可配种产羔,但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冬季产羔胎次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产羔胎次最少;秋季的平均产羔数和平均初生重均为最高;夏、秋两季的断奶成活率明显高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滩羊母羊在非繁殖季节诱导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同期经产母羊200只,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50只,分别在母羊空怀期和妊娠期饲喂不同梯度的NCG预混料至全混合日粮(TMR)。在滩羊非繁殖季节乏情期,对空怀母羊采用PRID+PMSG+LRH-A3+PG诱导发情处理|对其羔羊实行早期隔栏补饲及早期断奶,羔羊组补饲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条件一致,测定其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第1情期受胎率(第二同期处理)、产羔率、产双羔率、断奶重和断奶成活率分别比4组(CK)提高45.83%、20.45%、210.13%、11.00%和5.83%(P > 0.05),其妊娠早期胚胎死亡率、空怀天数和产羔间距分别比4组降低33.37%、3.54 %和1.34%(P > 0.05)|试验1组第1情期受胎率(第一同期处理)、羔羊初生成活率和断奶成活率分别比4组提高43.58%、5.32%和7.90%(P > 0.05),妊娠早期胚胎死亡率比4组降低65.98%(P > 0.05)|试验3组羔羊初生重比4组提高4.53%(P > 0.05),妊娠早期胚胎死亡率比4组降低11.11%(P > 0.05)。结果提示,在滩羊非繁殖季节乏情期,母羊添加NCG 1.027 g/d DM(空怀期)和1.195 g/d DM(妊娠期)饲粮,能提高母羊的第1情期受胎率、产羔率、产双羔率、羔羊断奶重及断奶成活率,减少妊娠早期胚胎死亡率、羔羊断奶天数、母羊空怀天数和产羔间距等繁殖力指标,可作为滩羊实现“两年三产”高频繁殖目标的优选饲粮方案。 [关键词] N-氨甲酰谷氨酸|滩羊|诱导发情|繁殖性状|两年三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羊繁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0~12月龄、体重35~40 kg的健康湖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每组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B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每日每只添加15 g、20 g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 d,正试期180 d,发情后期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殖激素含量,统计试验羊只的发情、受胎、产羔数及死胎数等,计算发情率、总受胎率、产羔率、羔羊初生时成活率等,测量初生羔羊的体重、体长。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A组、B组的发情率、总受胎率和羔羊初生时成活率均有提高;试验A组、B组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A组、B组的羔羊初生重和体长显著提高(P0.05);试验B组的血液雌二醇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试验A组(P0.05),试验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改善湖羊母羊的健康状况,提高母羊发情率、总受胎率和羔羊初生时成活率,能显著促进初生羔羊生长。  相似文献   

6.
邓凯东  Warr.BE 《中国养羊》1998,18(4):14-15
在相同补饲条件下,与冬季草场常规放牧的新疆细毛羊生产母羊相比,舍饲可有效维持母羊在产羔前的体重(P<005),但在冬季其他时期内,舍饲和穿衣对母羊的体重、净毛线性生长速度、净毛生长率、纤维直径和羔羊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瓜氨酸对妊娠90 d湖羊母羊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为瓜氨酸在湖羊母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妊娠90 d的湖羊母羊5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瓜氨酸10 g/d进行补喂。试验一直进行到母羊产后45 d,记录羔羊初生重和45日龄体重。每组选取6只母羊,测定产后16~30 d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采集母羊产后第15、30、45天晨饲前颈静脉血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初生重极显著提高了19.6%(P <0.01);试验组羔羊45日龄体重显著提高了6%(P <0.05);试验组母羊产后第16~30天平均日泌乳量和总泌乳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9.6%(P <0.01);试验组母羊产后第1天乳蛋白率极显著提高了20%(P <0.01);试验组母羊产后第7~15天以及20~30天乳脂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21%和16.7%(P <0.01);试验组母羊产后第15天血浆中催乳素(PRL)含量极显著提高了167%(P <0.01),其血浆中孕酮(P4)含量显著降低207%(P <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藏母羊妊娠后期补饲时间对其体况和羔羊初生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当地同期发情藏母羊180只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n=90).A组中的藏母羊分别于妊娠后期产羔前30d和35d开始饲补、B组中的藏母羊分别于妊娠后期产羔前45d和60d开始饲补,分析藏母羊妊娠后期补饲时间对其体况和羔羊初生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中的产前30d和35d补饲藏母羊,羔羊的体重明显低于B组中的45d和60d的体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羔羊初生的35d到60d补饲藏母羊对其体况和羔羊初生的体重影响不大,所以藏母羊妊娠后期的补饲最佳时间为35d到45d.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干物质采食量一致条件下,改变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旨在研究其对产后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年龄[(11.0±1.0)月龄]和体重[(44.43±2.20)kg]相近、妊娠90 d的怀双羔初产湖羊母羊66只,分为3组,每组22只。以干物质为基础按照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分别为5∶5(5∶5组)、4∶6(4∶6组)和3∶7(3∶7组)饲喂至产羔,产羔后各组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出生10、60 d屠宰羔羊测定各组织器官重量,出生20、60 d采集羔羊血清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哺乳期(出生0~60 d)羔羊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羔羊初生重有降低趋势(0.05≤P0.10),出生40和50 d体重有增加趋势(0.05≤P0.10)。2)出生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极显著提高(P0.01),体斜长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曲冠臀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出生10 d,羔羊的肝脏、肺脏的重量随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各组羔羊的组织器官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4)出生20和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妊娠后期通过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时发现,低营养水平(低精料补充料比例)能够降低羔羊初生重,但经补偿生长作用,羔羊血清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生长性能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11):55-57
为了研究放牧与圈养这两种不同饲养模式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别对放牧组和圈养组饲养对比试验,选择2月龄健康的断奶安徽白山羊羔羊60只,分为放牧组和圈养组。每组30头,公母随机,试验期90 d。测定两组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各个阶段,圈养组羔羊在断奶后体重、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放牧组(P0.05或P0.01),但病死率低于放牧组。断奶后30 d和60 d两组羔羊的生化指标均下降(P0.05或P0.01),圈养组羔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氮、碱性磷酸酯(TP、ALB、GLOB、UN、AKP)、Ca和P水平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但UN水平低于放牧组(P0.05)。试验证实:采取圈养能显著提高断奶羔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并促进羔羊生长,生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沿河山羊舍饲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沿河山羊进行舍饲养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沿河山羊在舍饲环境条件下其发情规律、怀孕期均与放牧山羊基本一致.舍饲母羊胎均产羔率为187.88%,略高于放牧母羊产羔率(184.85%).舍饲羔羊断奶成活率为88.71%,比放牧羔羊断奶成活率(81.97%)提高8.22%.舍饲山羊发病死亡率为12.50%,比放牧山羊低76.54%.舍饲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为1.71±0.57kg,2月龄体重为8.88±1.64kg,6月龄体重为17.85±2.69 kg,9月龄体重为27.37±3.32kg,比放牧羔羊分别提高1.79%、27.95%、26.78%和26.16%,除羔羊初生重相接近外,其余各月龄阶段的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舍饲羔羊各月龄阶段的体高变化不大,体斜长、胸围均有明显提高,增长幅度在10%以上,差异显著(P<0.05).可见,沿河山羊在舍饲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且舍饲还有利于疫病的防治,促进生长发育,值得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利用能繁母羊在棉茬地进行冬季放牧,探讨了棉茬地放牧对母羊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茬地地上生物量为6 178.6 kg·hm-2,其中棉叶、棉桃壳等可采食部位约占65%。母羊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为1.98kg·只-1。与该区域舍饲母羊群相比,棉茬地放牧母羊后羔羊初生重偏低而死亡率高达12.87%,繁殖成活率降低(P0.05);随着放牧时间的推移,母羊血液游离棉酚浓度呈上升趋势,放牧结束时血液游离棉酚浓度达到131.70mg·L-1;放牧组母羊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而血小板数目、尿素氮浓度和镁浓度显著低于舍饲为主的母羊群(P0.05)。棉茬地作为冷季放牧利用地,能降低饲养成本,但对母羊的繁殖能力和健康有一定影响,建议在棉茬地放牧的同时进行适当补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三元杂交(欧拉藏羊♂×小尾寒羊♀×特克塞尔羊♂)效果,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小尾寒羊母羊16只和杂交母羊(小尾寒羊♀×欧拉藏羊♂)8只,分为3组,试验Ⅰ组母羊为欧拉藏羊和小尾寒羊的杂交母羊,用特克塞尔公羊配种;试验Ⅱ组母羊为小尾寒羊母羊,用欧拉藏羊公羊配种;对照组为试验Ⅱ组随机抽取后所余的8只小尾寒羊母羊,用小尾寒羊公羊配种.对3组母羊的产羔率、成活率,羔羊的体重、体尺及产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50%、175%和210%;藏×特×寒杂交羔羊初生重4.20 kg,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增加了1.18 kg和1.37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藏×特×寒杂交羔羊平均日增重175.72 g,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增加了35.89 g和61.76 g,差异也极显著(P<0.01);藏×特×寒杂交羔羊屠宰率51.12%,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和5.1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藏×特×寒杂交羔羊的净肉率87.14%,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高6.19个百分点和10.7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藏×特×寒杂交羔羊羊肉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表现出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饲养方式和营养水平对繁殖母羊体重变化、血清指标及羔羊发育的影响。选择135只平均体重为(42.94±5.92) kg的3~4岁、健康的妊娠后期蒙古羊,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羊。对照组(C组)母羊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2个试验组分别按照妊娠母羊饲养标准的100%(Ⅰ组)和60%(Ⅱ组)饲喂,试验组母羊于暖舍内舍饲饲养。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Ⅰ组、Ⅱ组母羊产前重和产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Ⅰ组和Ⅱ组母羊产后体重和终末体重显著高于C组(P0.05),Ⅰ组母羊产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和Ⅱ组(P0.05)。2) C组羔羊初生重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 0.05);Ⅰ组和Ⅱ组羔羊3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C组(P 0.05),Ⅰ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和Ⅱ组(P0.05)。3)试验末,Ⅰ组血清尿素(UREA)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Ⅱ组(P0.05);C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高于Ⅰ组和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高于C组(P 0.01),Ⅰ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和Ⅱ组(P0.05或P0.01),Ⅰ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组与Ⅱ组(P 0.05)。各组之间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总胆固醇(TC)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冬季暖舍中按饲养标准的60%饲喂即可满足母羊妊娠后期和产后营养需要,提高羔羊初生重和平均日增重,按饲养标准的100%饲喂有改善繁殖母羊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放牧与舍饲对滩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舍饲和放牧条件下,滩羊母羊和羔羊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舍饲条件下滩羊母羊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羔羊的初生重、二毛期体重、平均日增重及肩部毛股弯曲数则有明显地提高,经t检验舍饲与放牧之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羔羊成活率、肩部毛股长度和花穗评分等指标二者之间无明显区别,经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在提高滩羊生产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其品种特征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于2008年12月-2009年4月在乌鞘岭半农半牧区随机选择10个牧户,各牧户草地类型一致,绵羊体况相近,其中5户采用全舍饲的饲养模式(试验组),另外5户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模式(对照组),开展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绵羊生产效益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体质量在产羔后1个月内分别下降了1.17和2.71 kg。产羔1个月后试验组母羊体质量开始恢复,而对照组母羊体质量持续降低;产羔后3个月对照组母羊平均掉膘5.96 kg,占体质量的13.91%,试验组体质量增加0.68 kg。两组羔羊的初生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羔羊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羔羊2月龄体质量及出栏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试验组收入较对照组高出20.27元·只-1。  相似文献   

17.
对舍饲和放牧条件下,滩羊母羊和羔羊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舍饲条件下滩羊母羊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羔羊的初生重、二毛期体重、平均日增重及肩部毛股弯曲数则有明显地提高,经t检验舍饲与放牧之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羔羊成活率、肩部毛股长度和花穗评分等指标二者之间无明显区别,经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在提高滩羊生产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其品种特征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别选用正大饲料羊精料补充饲料"584"(I组)和"自行研制加工的颗粒精料补充料(II组)对妊娠藏母羊从产羔前一个月至产羔后两个月进行补饲,以探讨不同精料补饲藏母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I组、II组羔羊的初生体重、二月龄重、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I组与II组羔羊的初生重、二月龄重、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I组、II组每只羔羊收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3%、10.6%,经效益分析,试验II组投入低,效益好,饲料加工简单易行,方便在高寒农牧区藏羊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季节性舍饲喂养,结果表明:舍饲组成、幼年母羊和当年羔羊体重比放牧组分别增加12.86、12.47和5.27kg;羊毛长度除当年羔羊两组间基本相等外,舍饲组成、幼年母羊比放牧组分别长1.08cm和1.06cm;舍饲组仔畜成活率、繁殖成活率和成畜保活率分别达到100%、94.90%和100%,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32、16.83和3.6百分点;舍饲组公母羔羊平均初生重为4.06kg±0.67kg,比放牧组提高26.88%;两组绵羊期末体高、管围变化不大,舍饲组胸围、体斜长比放牧组增长幅度明显;舍饲组各年龄段羊毛产量分别达到5.24、4.61和3.77kg,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7.83%、52.15%和39.11%,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肉羊品种与湖羊杂交F1代羔羊育肥效果,本试验选择国外优良的肉羊品种杜泊羊、无角陶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作父本,国内优良地方品种湖羊作母本开展杂交试验研究,所获得的杂交F1代羔羊在全舍饲条件下进行育肥。测定杂交F1代羔羊初生重、不同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等生长性能。结果表明:试验A组(杜泊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F1羔羊)、试验B组(无角陶赛特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F1羔羊)、试验C组(萨福克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F1羔羊)6月龄平均重分别为44.76±3.62 g、 43.65±4.18 g、43.28±3.34 g,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D 6月龄平均重36.32±3.86 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A组、B组、C组与对照组D相比较,试验A组、B组、C组每只羊的利润较对照组分别多收入80.02元、69.74、42.74元,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试验A组的生长性能和利润均优于试验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