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下一步的诱导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云南半细毛羊HFSCs。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结果:HFSCs为贴壁生长细胞,体积小,核质比高,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在显微镜下折光性强、胞体透亮。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表达K14、不表达CD271。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HFSCs。结论: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初步建立了云南半细毛羊无血清培养HFSCs,这对于探讨云南半细毛羊毛囊生长发育调控机制以及成体干细胞增殖分化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2种不同方法检测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凋亡情况,为后续的诱导分化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凯基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和Annexin V-EGFP/PI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HFSCs凋亡。结果:凯基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检测表明,第2代细胞凋亡率6.0%,第6代细胞凋亡率6.5%;Annexin V-EGFP/PI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第2代细胞凋亡率0.24%,第6代细胞凋亡率0.80%。说明云南半细毛羊HFSCs细胞生长状态很好。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云南半细毛羊HFSCs,并对其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冷冻与复苏、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FSCs为贴壁生长,体积小,核质比高,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在显微镜下折光性强、胞体透亮.细胞生长曲线为“S”型.冻存前细胞活率98.2%,复苏后细胞活率96.4%.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数目2n=54,其中,长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所得细胞呈现典型的HFSCs特征,细胞活性好,细胞系为稳定的二倍体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永善县云南半细毛羊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利用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205份云南半细毛羊血清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92份血清阳性,总阳性率为44.9%,其中雄性和雌性羊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0.0%、43.8%,不同性别云南半细毛羊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小于12月龄的羊血清样品阳性率为4...  相似文献   

5.
1 认识霉菌毒素 是真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要了解霉菌毒素必须要先了解真菌.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每年有约25%的谷物被各种霉菌污染,因感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差距很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区.真菌与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一起被称为微生物,依据形态和结构特点,分为酵母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检定种质资源保存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骨骼肌细胞的特性。方法:通过分析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染色体等生物学特性和检查外源支原体污染。结果:甘肃高山细毛羊骨骼肌细胞形态为梭型、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殖密度为4.03×10~5个/ml,倍增时间为41.78h,染色体条数平均为54条,染色体形态结构正常,支原体检查为阴性。结论:保存的甘肃高细毛羊的骨骼肌细胞符合正常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规律,为二倍体细胞,没有被外源物污染,从细胞水平上保存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种质资源,也为其骨骼肌发育调控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对细胞培养污染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可通过滤菌器,对许多抗生素有抗性,是细胞培养污染中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被支原体污染后的细胞培养物,引起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导致用细胞基质制备的生物制品报废,且很难清除.一旦发生污染,就意味着试验的失败,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从支原体对细胞培养物污染后造成的危害及对支原体污染的预防、检测、清除等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为细胞支原体污染的防控提供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泌乳期云南半细毛羊能量需要量,为建立云南半细毛羊饲养标准和繁育理论提供参考.将25只体况相近、经产2胎的泌乳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羊.各组试验饲粮代谢能(ME)水平分别为8.05(Ⅰ组)、8.51(Ⅱ组)、9.03(Ⅲ组)、9.52(Ⅳ组)和10.00 MJ/kg(Ⅴ组),其他营养水平保持一...  相似文献   

9.
DNA荧光染色和PCR技术在PRRSV冻干疫苗中支原体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冻干疫苗生产各阶段的支原体检测体系,本研究分别应用DNA荧光染色法、PCR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疫苗生产中的细胞、种毒、半成品、成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结果显示,DNA荧光染色法检测PRRSV半成品抗原液的支原体污染能够于6d内得到结果,与其余半成品检验项目用时相近,适宜在生产中应用.而采用DNA荧光染色、PCR和病毒分离培养法对我们生产的10批PRRSV冻干疫苗成品的支原体检测结果显示,DNA荧光染色法与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的结果一致,1批疫苗的PCR检测结果与培养法检测结果不符,即PCR法检测阳性,但DNA荧光染色和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为阴性.由此证明,DNA荧光染色法和PCR法检测疫苗中支原体的结果可靠,而PCR法检出率更高.DNA荧光染色法和PCR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可以作为疫苗生产质量的内控标准,提高支原体的检出率,保证疫苗质量.  相似文献   

10.
霉菌毒素种类繁多,其对农作物的污染给食品业、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25%的农作物在田间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饲料,其无论是在田间还是在仓贮都比其他饲料更易感染霉菌,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中国"没有安全玉米"(指霉菌污染)的概念,加上其他饲料(麸皮、饼类)的霉菌污染,严重威胁猪群的健康,虽说许多猪场有用添加剂处理霉菌毒素,但处理多不彻底,猪群中仍然广泛存在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云南半细毛羊泌乳期的钙需要量.选择50只40月龄云南半细毛羊妊娠母羊,分为5组,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35%、0.42%、0.61%、0.75%和0.96%的饲粮.试验自母羊产羔后开始,分为泌乳前、中、后期(每30 d为1个阶段),共90 d.每阶段从每组中选择5只母羊进行一次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泌乳各阶...  相似文献   

12.
自1956年国外学者第一次检测到细胞培养物中存在支原体污染以来,这个世界性问题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对于生物制品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但尚无统一的内控标准,而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用于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支原体污染,从而提高生物制品的纯净性。本文对支原体污染的几种常见检测及鉴定方法进行综述,包括DNA荧光染色法、PCR、IFA与ELISA等,以期为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及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的培养方法,建立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系,保存毛囊细胞便于后续细胞水平毛囊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初生40日龄以内的敖汉细毛羊皮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冷冻保存、复苏等方式成功分离并纯化出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然后对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冻存、复苏活力检测,生长动力学分析,核型分析和微生物污染检测等分析。结果表明:原代毛囊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及差速离心分离培养出毛囊细胞,冻存前细胞活力为94.19%,冻存1个月复苏后细胞活力为91.96%。细胞生长呈S型,经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三个阶段。细胞的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试验成功分离了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并建立了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系。  相似文献   

14.
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的预防和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生物制品中,组织活疫苗和细胞苗都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支原体的污染,尤其是细胞苗更容易受到污染。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下生存,对青霉素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钙水平对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各营养成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云南半细毛羊钙需要量的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选取50只空怀期体况健康、体重接近、经产两胎的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钙含量日粮(0.48%,0.67%,0.82%,1.00%和1.13%)。试验分为预试期(14 d)和正试期(30 d),在正式期第7天从每个试验组中随机选取5只羊,放入代谢笼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钙含量的升高,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总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没有受到日粮钙含量的影响(P>0.05)。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日粮钙水平越高,粪钙的排出量越大(P<0.05),排泄钙量也越大(P<0.05)。通过回归分析,由不同钙水平日粮对平均日增重的线性关系得出,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钙维持需要量为7.93 g/d(R2=0.5827)。摄入钙与沉积钙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沉积钙最大值为3.64 g/d。综上所述,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日粮钙水平的提高,对干物质采食量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粪钙和排泄钙随着日粮钙水平的提升而升高。不同日粮钙水平下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摄入钙与日增重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E提高牛孤雌胚胎的体外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生产的牛孤雌胚胎用添加了VE,VE+VC的CR1aa培养液,置38.5℃、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过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对胚泡进行荧光染色,检测孵化囊胚的总细胞数。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VE时,与对照组相比,扩张囊胚发育率和胚泡的细胞总数显著提高(P〈0.01);当VE与VC联用时,发育到早期囊胚、扩张囊胚、孵化囊胚的数量和胚泡的总细胞数均低于单独使用VE的培养组。  相似文献   

17.
5 饲料安全的三叉式解决方法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世界上25%的谷类作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的影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动物品种、年龄、多种霉菌毒素的同时污染、可影响动物生理状况的应激因子以及污染的浓度和频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反常,农作物在田间生长时受霉菌毒素污染,加上病虫害泛滥,使得霉菌毒素问题愈演愈烈.据调查,2012年有78%的饲料常用原料发现有霉菌毒素感染,而在饲料加工、储藏和饲喂过程中,因为环境的不断变化,造成料槽残余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率超过90%.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降低饲料营养,浪费饲料资源;抑制免疫系统,降低机体抵抗力;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代谢;破坏机体平衡,诱导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动物细胞培养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细胞培养体系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判断所培养细胞是否被微生物污染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 细菌污染的观察及检测  在细菌污染培养物的初期 ,由于受培养体系内抗生素的作用 ,其繁殖处于抑制状态 ,细胞生长不受明显影响 ,不易为肉眼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