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是細茶主要产区,解放后在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茶叶品質也有很大改进。如紅茶,过去产量少,品質差,1958年“越紅”就出現了上級茶;珠茶出現了中上级,突破历史記录;“遂綠”“溫綠”过去品質低次,1953年大力改制以后’品質完全改观跃为全国名茶。内銷茶除大宗的烘青外,还有著名的龙井、苞茶、黄湯、青頂等。聞名于国內外,为广大消费者所称賞。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茶叶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八年來獲得了巨大成绩,茶叶产量飞跃增長,茶叶品質年年提高。195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比1949年增長250%,平均每年增产31.26%,巳超过战前正常年产量40%以上。若从平綠、湿綠、杭綠、遂綠、越紅、烘青等六个主要茶类的品質來看,1952年1—3級茶占总产量的35.5%,1957年提高到占总产量的67.5%。由于产量、品質的不断提高,全省外銷茶1957年也比1952年增長了37.89%。在茶園恢复与發展上不僅是数量大、速度快,而且新僻茶園多半  相似文献   

3.
浙江平綠珠茶,在国际市場上,有很高的声譽。但珠茶品質,还存有一定的缺点,如香气郁悶不高,滋味淡薄欠爽口,叶底黄暗欠明。根据本省“溫綠珍眉提高品質从采制着手”的經驗,为了逐步改良平綠品質,于1956年在新昌嵊縣兩地,吸收有經驗的茶農技工,進行了平綠珠茶初制技術基本原理的初步探討,并提出改良的初制工藝过程“快速制茶法”。經1957年試行結果,在提高品質上獲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炒青綠茶(眉茶)佔浙江省外銷茶总量54.14%。为改進提高当前的生產技術,浙江省有关茶業單位組織成“浙江省綠茶初制研究组”。因溫州綠茶几年來進步很快,1955年外交苏結果,按出厂等級原級成交的估91.23%,級2.66%。品質列为全國外銷綠茶的首位。我们  相似文献   

5.
婺源县是江西东北角上的一个边沿山区。境內山嶺連綿,峯巒起伏,河川环繞,四季云霧不絕,一片清山秀水,气候溫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是盛产茶叶最优越的自然条件。远在唐朝以前这里就以盛产茶叶著称。由于这里茶叶产量多,品質好,成为我国著名的綠茶产区,历代都享有“綠叢遍山野,戶戶有茶香”的盛誉。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溫州所生產的外銷綠茶品質低劣有“爛汚珍眉”之称。解放初期一度生產紅茶品質未見好轉。1953年在各級党政重視下集中力量把溫州絕大部份地区改制綠茶,四年來不僅產量增長較快,而且品質也有顯著提高。以產量來言,1956年約等于1950年的2.4倍。以外銷茶品質來言,在未改綠茶前生產中級紅茶为数不多,但自  相似文献   

7.
眉茶是我国主要的外銷綠茶,初制工艺上承受了明朝时創始的炒青方法,經几百年的生产驗証,証明采取炒青制法能制出品質风格特別优良的綠茶。建国以来,系統总結了这一制法的手工艺經驗,作了进一步发展現实机械作业的研究;并取得了全程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我國的主要產茶省份,外銷分苏、新、资銷,包括38个国家,銷量已超过我省历史最高紀錄。內銷遍及長江下游及北方各省,包括內蒙古自治区。全省精制茶厂有國营杭州茶厂、紹兴茶厂、三界茶厂、溫州茶厂等8个單位。生產茶类外銷有杭遂綠、溫綠的珍眉、貢熙,平綠的珠茶和雨茶,越紅的工夫和碎茶等。内銷有龙井、旗槍、大方、花茶(茉莉、玉蘭等)、烘青花胚及內銷規格茶等。 1956年外內銷茶在品質規格上此以往獲得了較好的反映。如苏銷高級茶根本克服了1955年交貨降級現象,創造了很高的合格率;溫綠更創造了苏銷  相似文献   

9.
我們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設計的,并按改变部分結構規格的意見进行仿制的連續杀青机,曾在临安公社上东茶厂作生产試驗,从連續五天的日夜生产情况来看,发現其用来初烘綠茶的揉捻叶,效果比杀青更好,而且品質稳定,容易掌握,工效与品質都大大超过了原来用烘籠初烘的方法,經初步鑑定后,我们認为这种机器可作为烘青茶的初烘,或炒青茶的做二青等。  相似文献   

10.
舖地木蓝     
茶园多分布在丘陵与高山地区,土質大部分較为貧瘠,表土常被雨水冲刷,肥分流失严重,茶园有机質显得特别缺乏。因此茶园行間栽种綠肥,是就地取材解决茶园肥料和养猪飼料的好办法。选择間作綠肥要考虑綠肥对茶叢生長的影  相似文献   

11.
盛产“霍紅”的主要产区之一——諸佛菴公社的姜家冲今年春茶获得丰产。三十七亩采叶茶园,春茶一季产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年产量。58年春茶2041.10斤,全年产量4375斤12兩;59年春茶产量6600斤比58年春茶增产223.3%,比58年全年增产50.8%;質量上也有提高,58年一級茶占37%,均价1.35元,59年一級茶占50%,均价达1.36元。为什么能一季超全年呢?  相似文献   

12.
1958年3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叶生产暨試驗研究会议的总結中,提出了“三年普及机械制茶,十年实现制茶現代化”的偉大号召,推动和鼓舞了制茶机械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綠茶杀青机的生产力,在浙江省各級党、政領导的重視和有力的支持,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試驗組的协作下,又學习了省內外現有杀青机的試驗资料,吸取其中优点,加以綜合,試制成浙江58型杀青机;列为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  相似文献   

13.
休宁县花桥社是盛产“屯綠”的地区,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今年茶叶也获得丯收,全社茶园有149亩,平均亩产干茶447斤,比1957年亩产260斤增長71.99%。不仅茶叶全面丯收,还放出一顆茶叶卫星”上了天。該社在第二生产队土名司馬墩地方培养的一亩二分四厘丯产茶园,到8月31日,共产干茶1,660斤15兩,其中春茶632斤占总产的38.1%,夏茶881斤14兩占总产的53.1%,秋茶147斤占总产的8.8%,平均亩产1,339斤半,比1957年同地亩产344斤4兩增長近三倍。目前仍在采制,計划采到十月“小阳春”,保証亩产2,000斤,爭取2,200斤。質量也很高,一、二級茶占89.11%。  相似文献   

14.
解放十年来,浙江茶叶的产量和品質,均有空前的提高。这是党的正确領导和群众发揮干勁的結果。另方面与苏联茶叶專家对我們无私的帮助也分不开。无論在春茶生产季节里,或是在夏秋茶的旺期,差不多都有苏联茶叶專家来浙考察和指导、帮助。現仅敍述我所知道的事例,藉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对  相似文献   

15.
長兴县李家巷乡第一高級社,全社217戶,有茶园222.49亩。自1955年办了高級社后,三年来,茶叶产量年年增加,品質提高,收入增加,1956年产茶17,375斤,比1955年15,498斤,增产12%。茶款收入11,150.3元,比1955年8,601.39元,增加25.63%;1957年产茶19,968.7斤,此1956年增产15.43%,茶款收入13,972.22元,比1956年增加32.81%。1958年在过去兩年茶叶連续增产的基础上,春茶又获得大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陝西泾陽、湖南安化一帶所產的茯茶磚,大部是供青海、新疆兄弟民族和中亞細亞人民飲用的。在这种磚茶里生着許多黴菌,其中有一种黴菌的菌孢子好象黃色粉末,俗称“黄黴菌”。在茶叶貿易習慣上称为“金花”,切开磚茶來看,“金花”着生愈多的認为品質愈好,因此,在消费市場上以这种“金花”的多少,作为衡量茯茶磚品質好坏的重  相似文献   

17.
黃花羽扇豆     
茶園中种植綠肥,不僅能增加幼齡茶樹和咸园中土壤的腐植質,解决当前商品肥料和其他肥料的不足,也是逐步減少和消滅茶園間作后的填充作物,其种类不亞数十种。羽扇豆是耐多性多年生或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Lupinus,L豆科,  相似文献   

18.
(一) 解放几年来浙江省的茶叶生产几乎是直線上升的,不仅是产量增加得快,而且品質提高的幅度也非常显著。說明解放以后的农民在党的正确領导下正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战線上取得日新月異的成績。浙江省的秋茶生产也和总产量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績,如1952年秋茶只占全年总产量的8.4%,1957年秋茶已占全年总产量12.3%;增加84%多。但是如果把秋茶增  相似文献   

19.
春茶传捷报     
“川紅”的重点产区之一的四川省筠連县,已經于3月20日开始了春茶采制。到了三月底止已采制紅毛茶一万二千多斤。这批茶叶90%以上都达到了一級茶标准,品質比去年大有提高。县委对于茶叶生产十分重視,早在2月中旬就召开了全县的茶叶生产会議。研究了今年的茶叶生产管理和采制技术。会后全县开展了突击除草追催芽肥,80%以上的茶园都进行了这次工作,使茶叶发芽多,肥壯,采摘标准完全按照一芽二叶进行,因而制出的紅茶条线好,色澤油潤,味道醇和。該县紅茶初制厂  相似文献   

20.
“祁紅”是我国名茶,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領导下,经过各业务有关部門的密切配合,全县茶农以及我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不但数量上已恢复到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质量上也逐年有所提高。可是无論数量或質量都还不能滿足国內外市場的需要,尤其是高級茶很少,品質提高得还不太快,必須努力改进,使祁紅品質达到最优良的境地。不但在国內要永久保持第一,在国际上也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