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玉米消费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先 《农业展望》2011,7(2):56-59
饲用玉米需求的刚性增长和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玉米消费的快速增长。玉米深加工消费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饲用玉米消费比例有所降低。饲用玉米消费呈全国分布的特点,而深加工消费以产区为主。从后市来看,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饲用玉米消费仍将呈现刚性增长之势,深加工业玉米消费将伴随玉米品种属性的深度挖掘,亦将继续呈现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活牛南运、异地育肥"是我国肉牛产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因为南方产区肉牛相对北方产区肉牛来说养殖分散,且体型小,造成南方肉牛产业一直被忽视,导致近年来南方产区的肉牛存栏量下降。南方地区牛肉产量少与消费需求量大之间的缺口,主要通过从北方和西部采购活牛和牛肉的方式来解决,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包括长途运输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米生产消费的时空格局及供需平衡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近年来中国粮食增长的主力军。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标准差、生产集中度及空间重心统计等方法,以分省为基本研究单元,全面揭示了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消费的时空格局,并综合生产和消费的情况,分析了玉米的供需平衡态势。结果表明:1)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以1984、1993和2003年为节点划分为四个阶段;近30 a来,中国玉米生产趋于集中,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了174.65 km。2)1980-2014年,中国玉米消费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饲用消费是中国玉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消费量的3/5以上,工业消费近年来增长显著,接近总消费量的30%;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国饲用玉米消费的区域分布广泛,工业消费相对集中。3)中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具有不均衡性,导致玉米大致呈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方向流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供需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多年来,中国稻谷生产总量的波动上升以及占粮食总产比重的下降,主要是稻谷种植面积及其占粮食种植面积比重的波动下降和单产不断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稻谷生产总量中粳稻比例不断上升、籼稻比例逐年下降,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优势区域渐趋明显。近年来中国口粮消费在下降,而稻米在口粮消费中比重在上升;稻米总量消费在下降,而粳稻总量消费在上升;农村稻米消费量在下降,而城镇稻米消费量在上升;稻米人均消费量在下降,而稻米消费人口和区域在上升。中国稻谷主产区集中而消费区域分散、南方生产消费籼米而北方生产消费粳米的特征,使得国内贸易呈现“北粳南运、中籼东输、中籼南下、南籼北运”、国际贸易呈现“进口以籼米为主,出口以粳米为主,进口以南方为主,出口以东北为主”的交错格局。展望不久将来,中国稻米供求关系仍将呈现紧平衡状态,并由稻米净出口国转变为稻米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5.
春节长假已悄然过去,南方多数玉米加工企业将陆续开始恢复生产;春节之前,中储粮强势介入北方产区玉米购销市场,进而改变了往年当地的收购格局。春节之后,玉米市场将如何走向呢?  相似文献   

6.
徐耳 《当代农业》2011,(5):18-18
春节长假已悄然过去.南方多数玉米加工企业将陆续开始恢复生产,春节之前,中储粮强势介入北方产区玉米购销市场,进而改变了往年当地的收购格局。春节之后,玉米市场将如何走向呢?  相似文献   

7.
粟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称甘蔗二点螟、二点螟、谷子钻心虫等。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南方各玉米产区。北方称粟灰螟,主要危害粟、玉米、高粱、黍、薏米等;南方称甘蔗二点螟,主要危害甘蔗。  相似文献   

8.
进入3月,国内玉米市场表现强劲,产区、销区及港口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幅。截至3月16日,全国玉米均价维持在2380元/吨,较节前上涨近80元/吨。从3月第2周情况来看:玉米市场购销活动全面开展,玉米市场上行通道强势开启,主产区、港口以及南方销区均迎来不同程度的上涨行情。北方产区受玉米临储收购量巨大及售粮活动活跃影响,价格上涨35元/吨。销区玉米因饲料企业看涨后市、积极备货带动,整体价格涨幅较大,较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桃原产地和世界生产大国。分布极广,从北到南都有栽培,种类繁多,可分北方和南方桃区。北方桃区以硬肉桃(硬溶质桃)类为主,南方桃区以水蜜桃类(较溶质桃)为主,主要产区有华北区(京、冀、鲁、辽)、中原区(豫、苏北、鲁南、陕、甘)、江南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贮藏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别名土豆,也叫洋芋,是一种宜菜、宜粮的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是现今人类社会种植的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第4大粮食作物.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广泛,按照不同的种植制度分为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大优势产区.据报道2008年中国人均消费马铃薯只有19 kg,与发达国家同期消费的74 kg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而随着中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数量[2]、产品结构[3]和加工能力[4]的不断提升,对马铃薯的贮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国的马铃薯贮藏主要以产地农户贮藏为主,贮藏技术落后,每年造成马铃薯损失至少有410万t[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