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巨型棚结构特点巨型棚是在普通塑膜大棚的基础上研究、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棚型。因其跨度大,棚体高,覆盖面积多而得名。巨型棚为竹木结构,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1巨型棚面积较大,一般每棚占地面积5-10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余同),甚至可达20多亩。1.2巨型棚跨度大,便于小型机械作业。整地、施肥、起垄、甚至喷洒农药都可用机械操作,可减少单位面积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巨型棚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保护地形式之一,特别是在河南省扶沟县,每年以近两千亩的速度递增。由于巨型棚多为竹木结构,强度相对较差,生产中遇到大雪、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容易引发风掀薄膜、棚体倒塌等灾害,并危及棚内蔬菜安全,给菜农造成经济损失。结合扶沟县实际,我们总结了巨型棚蔬菜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以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3.
巨型棚是近几年在我国中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蔬菜大棚,因棚体高大,占地面积大而得名。一般每棚占地3335~6670m2,有的单棚面积达到13340~20010m2。巨型棚结构简单,建棚投资少,除水泥脚柱外,骨架全部由直径5~8cm的竹、木搭建而成。巨型棚内蔬菜种植范围广,秋茬和早春茬可栽培多种蔬菜,效益高。春秋两茬每667m2纯收入达1.2~1.5万元。此种设施栽培形式很快被许多菜农接受,并迅速在中部地区大面积推广。但是由于巨型棚的结构简单,强度相对较差,生产中遇到大雪、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容易造成风掀棚膜、雨雪坠膜、柱折棚塌、棚内蔬菜冻死等现象的发生。如河南省扶沟县2008年6月3日的7级大风,2009年11月中旬我国华北地区连续多日的大雪,都曾造成巨型棚棚塌菜毁,给种植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在巨型棚蔬菜生产中遇到灾害性天气时应加强防范,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1加固棚体老棚要经常检查,发现断裂的脚柱、立杆、拱杆、拉杆,应配合其它棚体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拆换;松动的脚柱进行埋实处理;立杆与拱杆、拉杆、脚柱连接处生锈的铁丝要及时更换;倾斜的立杆扶直紧固捆绑铁丝。建新棚时要适当增加立杆的密度,纵行宽可由原来的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乡从山东省寿光县引进了蔬菜塑料大棚新模式——巨型棚.  相似文献   

5.
草莓畸形果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在露地、中棚以及冬暖式日光温室中都可以进行栽培,经济效益较高.但实际生产中,一些年份常常有许多畸形果出现,特别是在日光温室或中棚及露地栽培早期采收时畸形果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莓果实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6.
蔬菜大棚生产在我市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般亩收入5000元以上.但是,由于在建棚技术上存在着设施陈旧、棚型结构不尽合理、栽培配套技术跟不上等问题,使产品渐渐失去了竞争力,经济效益开始下降.鉴于这种情况,蓬莱市人民政府组织科委、农业、蔬菜等部门,开展了蔬菜大棚建造及其栽培技术的协作攻关和示范推广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无滴膜取代普通膜,棚温提高2~4℃,使用寿命延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郓城县南部的随官屯镇、黄堆集镇,2000年利用蔬菜日光温室改建杏日光温室28个,定植品种为凯特杏、金太阳杏、大棚王杏.当年冬季扣棚28个,几乎全部绝产;2001年冬季扣棚26个,其中23个几乎绝产,其余3个产量较低、效益不佳,连续2 a(年)栽培失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2002年冬季扣棚18个,16个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失败原因及成功的栽培操作规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郓城县南部的随官屯、黄堆集二镇,自2000年春季开始利用蔬菜日光温室改建杏日光温室28个,品种为凯特、金太阳、大棚王杏.当年冬季扣棚28个,几乎全部绝产;2001年冬季扣棚26个,其中23个棚几乎绝产,其余3个棚产量较低,效益不佳,连续二年栽培失败.2002年冬季扣棚18个,通过总结经验教训,16个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失败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栽培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9.
陆奕  朱慧郅  张峻 《上海蔬菜》2019,(2):32-32,50
该文介绍了水果玉米-高温闷棚-草莓茬口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对高温闷棚后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茬口模式的生态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李国阳 《北方园艺》2016,(16):67-68
介绍了巨型棚冬春茬洋香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整枝引蔓、人工授粉、留瓜吊瓜、水肥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避雨棚、避雨布和露地等3种栽培模式下对玛瑙红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研究,对产量、商品果率和裂果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樱桃生产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避雨设施能够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增加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可食率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且避雨棚栽培模式优于避雨布栽培模式。避雨栽培降低了裂果率和病果率,提高了商品果率,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棚和避雨布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9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12.
京东板栗弛名中外,唐山是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迁西、迁安、遵化.然而,目前这些板栗产区中多数板栗园产量并不高,有的株产只有4~5 kg,甚至更低.不少板栗结果树有苞无栗,即空苞.板栗空苞也叫空棚,即刺苞小,内无种子.空苞的栗棚在成熟期仍保持绿色,不开裂,到秋季与叶片同时脱落.板栗田间自然空棚率一般占13%~15%,局部可达50%~70%,更严重的甚至全树均为空棚.所以板栗空棚现象是影响板栗产量的重要原因.现就导致板栗空棚因素及在生产上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板栗产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宁夏盐池油桃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首次进行设施油桃栽培,定植第2年产量达到1 500 kg/棚(560 m2),第3年产量为2500 kg/棚(560 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就该地区设施油桃栽培技术试验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14.
榆黄菇的三种高产栽培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榆黄菇的蔬菜露地立体栽培模式、露地简易菇棚覆土栽培模式、林地仿野生栽培模式等3种栽培模式,并结合它们所产榆黄菇子实体形态、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进行观察和测试比较,认为榆黄菇林地仿野生栽培模式所产子实体形态好,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露地简易菇棚覆土栽培模式,最差的为蔬菜露地立体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三林是一个以种植蔬菜为主的乡,茄子的种植已有几十年历史,在形式上大多以露地栽培为主,播种迟,上市晚,产量低,效益差,生产水平徘徊不前.为了改变这种与现代生产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力争在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栽培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我们从1990年起,连续5年定点于中林村季介生产队试种中棚特早熟茄子,在播种上寻求最佳播种期,在技术上摸索最佳操作规程,在上市上瞄准最佳价格行情,对中棚茄子特早熟高产栽培,实施多方面全方位的探索.经过连续5年的努力,中棚茄子特早熟高产栽培取得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1993年为例,中林村季介生产队种植的10亩(计30只中棚)中棚特早熟茄子,最早于2月26日上市,3月中旬—4月上旬达上市高峰.到7月上旬出地,平均亩产达28.40公担,亩值达到17685.70元.其中农户赵友良种植的1亩中棚茄子,亩产达到32.45公担,亩值达到21805.82元,创下了我乡有史以来茄子栽培早熟高产高效的最高纪录,在市郊菜区引起了较大反响.通过连续5年的不断摸索,我们已对如何种好中棚特早熟茄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归纳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早熟、高产、抗病以及适合保护地栽培的紫绵条×条茄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6.
山娜 《长江蔬菜》2019,(14):7-8
刚到扶沟,该县蔬菜局局长吴保民便热切地说道:“走,带你们去看棚的海洋。”待众人驱车赶到曹里乡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只见此地的大棚确与别处不同,棚体高、跨度大,每个棚的跨度20~90 m,面积小则5、6亩,大则17、18亩。放眼望去,连片大棚恰似滔天白浪无边无际,“棚的海洋”名不虚传。建巨型大棚,一是易于控制棚内温湿度,形成稳定的小气候,对蔬菜增产和品质控制大有裨益;二是利于机械化作业,即使中大型农机在棚内也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农机与设施的融合让生产效益成倍攀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中棚生产的不断扩大,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0年虹桥乡已有中棚群22个,面积500亩。春季栽培22个中棚群均以番茄、黄瓜为主栽品种。为了增加中棚早熟栽培的花色品种,充分发挥中棚生产的优势,我们在星联村北王东队进行了中棚豆类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8.
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是比较常见技术,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进行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可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值得种植者进行技术探讨借鉴,不断提高种植效益. 1 棚室蔬菜种植技术 春棚茄果蔬菜早熟栽培,有效利用时间短,效益不高.如棚室秋冬季和夏季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以极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层架式双孢菇栽培关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2016,(1)
为了充分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及独特气候环境的优势,邢台县农业局在山区推广层架式双孢菇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投资10万元的菇棚,年产双孢菇1.5万kg,每棚产值10万余元,当年即可收回成本,为丘陵山区的农户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快速、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范春江 《食用菌》1998,20(3):31-31
自从“寿宁花菇,一枝独秀”走向全国,并获得“中国花菇之乡”之后.我国部分县、市开始大面积栽培花菇,其中以闽北发展速度最快,大量的花菇棚在4月下旬~8月下旬都是闲置,此期正是栽培草菇的好季节,如能充分合理利用起来,经济效益颇为可观.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l 菇棚的改革 香菇棚一般由木条、竹片、杂草等组合而成,通常是5~6层,架宽0.8~lm,层距40~60cm,长因棚长短而异.用塑料薄膜沿床架四周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