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断奶仔猪腹泻是由于消化机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的常见疾病。1发病特点本病发生于仔猪断奶后至60日龄的仔猪,多发于断奶后1~2周。一般断奶早的比断奶晚的发病率高,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比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发病率高,用无全价料饲养的比用优质的全价料饲养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危害仔猪的重要疫病之一.从2006年以来养猪业明显好转,养猪逐渐转入规模化养殖,中小养殖场日渐增多,饲养密集,数量增加,本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主要发病原因是日粮蛋白质过高、应激反应等,但是许多人忽视了微量元素硒和VE缺乏,也是诱发仔猪水肿病的重要原因.笔者曾于2013年诊治一起由于缺硒导致的仔猪水肿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断奶后,以40~6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哺乳仔猪很少发病,往往是一窝中长势健壮、营养良好、体重大的猪先发病,且病程  相似文献   

4.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虽发病率不高,但通常是致死性的。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并具共济失调和惊厥等神经病状,死亡极快,病程短,致死率高达50~80%。本病通常呈散在发生,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水肿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眼睑部水肿。该病病程短,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一、发病原因1.管理不善管理不善,卫生不良,消毒不严,营养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2.断奶应激反映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  相似文献   

6.
仔猪水肿病又叫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所致,是断奶仔猪的常发病之一.本病多发生在断奶后半月以内的仔猪,4个月龄以内的育成猪也时有发生,哺乳期内的仔猪很少发病.生长快,体质健壮的仔猪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在15%~30%,死亡率在90%左右.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般春、秋季节发病较多.传染源主要为带菌的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病菌由粪便中排出,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其它动物和物品也能成为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7.
正仔猪渗出性皮炎,也称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患病猪又称为油皮猪,以猪只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1~5周龄内的仔猪,其中1周龄内仔猪最易感,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严重危害养猪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东北夏季炎热常多发,春秋两季次之,冬季发病较少。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生产规模化、早期断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广泛流行,抗菌药物的滥用,以及饲养环境密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水肿病是指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毒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流行很广。虽然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是致死率高,甚至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1发病机理该病发病主要是由致水肿性毒素和致腹泻性毒素所引起。哺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而不发病,但在断奶以后,尤其是在换料、打预防针、转群和天气突变等应激情况下,仔猪的抵抗力下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肠道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9.
猪腹泻是一种临床症状,很多因素都可引起猪的腹泻。在养猪业生产中,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达10%—15%。成年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发病率达50%-60%,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仔猪腹泻是指50日龄以内的仔猪因各种病因引起腹泻的临床症状表现.该病一般有3个发病高峰期,分别发生在仔猪出生后的1~3天,10~12天和断奶后1周.据资料统计,该病全年发病率为46.5%,死亡率为10.3%,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会导致饲料报酬率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始终是养猪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此分析了诱发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病因,提出了以防治为主,科学饲养管理及药物治疗的综合防治方案,对养猪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养殖业中,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疾病,发病机理复杂,影响发病的因素多变,对仔猪的生长、生产影响巨大。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25%以上,死亡率达10~15%。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仔猪腹泻是仔猪的常发疾病,一般可由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引起,以出生后3~7天、断奶后10~18天为常见。发病仔猪多呈腹泻、水肿、厌食、消瘦等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养猪业的生产过程中,断奶仔猪腹泻的现象相当普遍,不仅影响着断奶仔猪的成活率,而且直接或间接地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仔猪断奶后,失去了母体抗体原,出现短暂性免疫力低下,机体抗病能力差,此时消化系统一旦受到损害就易造成腹泻。据统计,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占仔猪腹泻率的30%以上,腹泻后死亡率高达70%以上,严重制约者养猪业的发展。为此,笔者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控对策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仔猪腹泻是一种临床表现症状,很多因素引起仔猪腹泻,在仔猪繁育过程中,仔猪腹泻发病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最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病率在30%以上,死亡率达15~20%,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同时由于腹泻,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大批死亡,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  相似文献   

15.
仔猪水肿病是仔猪在断奶前后最易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仔猪水肿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及其防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断奶仔猪中高发。断奶前的仔猪,以1 5~30 kg体重的断奶仔猪易感染,30~50kg的架子猪也有发病。仔猪发病多在20-90日龄,其中以断奶后5-10d的仔猪居  相似文献   

17.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1流行特点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发病猪多是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突然改变,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  相似文献   

18.
猪水肿病又称猪胃肠水肿,本病是断奶仔猪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发病率高达20~35%.致死率达60~80%.本病一旦发生很难治疗,甚至全群死亡,严重制约者养猪业的发展.因此,为及时确诊本病并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对养猪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本病的防治,特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生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疹断、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是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是哺乳仔猪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阻碍着养猪业的发展,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造成全窝死亡,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水肿病又叫大肠杆菌毒血症、胃水肿,是由溶血性埃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水肿和高度致死性为特征的传染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年来,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仔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成为早期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其是断奶后5~15天、生长快、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不广泛传播,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