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穗分化期高温对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穗分化不同时期高温对水稻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选用黄华占(耐热性品种)和丰两优6号(热敏感性品种)两个籼稻品种进行人工气候箱内盆栽试验,分别于幼穗分化第一苞分化期(I)、枝梗-颖花分化期(II)、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III)及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IV)进行40℃高温(10:00-15:00)处理7d,以同期人工气候箱32℃处理为参考,室外自然环境生长的植株为对照(CK),统计分析穗分化历期、颖花分化与退化及穗部性状在处理期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幼穗分化期高温胁迫可增加水稻穗分化天数,延迟抽穗期,显著降低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其中Ⅳ期高温处理的降幅最大,热敏感品种丰两优6号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耐热性品种黄华占。(2)幼穗分化不同时期高温处理对水稻颖花形成的影响不同,除II期处理黄华占颖花分化增加外,I期和II期高温主要抑制颖花分化,此期高温均可导致水稻颖花显著减少。III期和IV期高温胁迫将加剧颖花退化,退化率达67%以上,且热敏感性品种退化幅度大于耐热性品种。(3)从不同部位颖花分化与退化看,高温对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  相似文献   

2.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稻耐热品系996和热敏感品系4628为材料,在灌浆结实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9:00-17:00,37℃,17:00-翌日9:00,30℃)和适温处理(CK,9:00-17:00,30℃,17:00-翌日9:00,25℃)22d,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净光合速率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胁迫初期升高,高温处理5d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热敏感品系4628剑叶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幅度大于耐热品系996;(2)高温下剑叶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相对电导率增加,热敏感品系4628增加幅度大于耐热品系996;(3)高温胁迫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下,水稻功能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透性增加,光合能力及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卸载能力下降,可能是稻米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耐热型水稻品种N22和热敏型水稻品种YR34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从抽穗扬花当天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以32℃/25℃(昼/夜)为对照,设置38℃/30℃为高温处理,连续处理7d。分别于处理第1、3、5、7天取样,研究花期不同天数高温胁迫对水稻颖花开放动态、颖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胁迫后水稻产量和结实率均呈降低趋势,其降幅与高温持续时间有关。高温处理7d时,品种N22的产量与结实率分别降低49.1%和37.4%,YR343分别降低85.1%和65.3%。(2)高温胁迫后,水稻的花药开裂率和花粉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高温持续时间越长,降幅越大。(3)高温胁迫后水稻的总颖花开放量显著降低,其中,N22与YR343分别降低33.3%和65.5%。花期高温还改变了水稻开花峰值和峰值出现时间,与常温相比,高温下N22的开花高峰提前1h出现,峰值比例下降0.5%,YR343峰值出现时间无变化,但峰值比例降低2.8%,高温胁迫下YR343出现了花期缩短的现象。(4)高温胁迫下,水稻颖花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及过氧化氢含量呈上升...  相似文献   

4.
选用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强的品种,是缓解极端自然高温导致大幅减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进水稻品种耐高温性的鉴定技术,2013年和2014年以4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用钵栽方法,分别在开花前后不同时间将钵栽水稻移至人工气候室38.0℃高温下处理5 h,以室外常温(穗层日最高气温31.2~32.8℃)处理为对照,研究极端高温时段对结实率的影响。2015年和2016年以4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5个分期播种试验,于水稻穗层温度达35℃以上时期,从5个播种期中选择20个同期开始抽穗、生长整齐的稻穗挂牌标记,观察不同时段开花比例,以研究品种间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不同时间开花比例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的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耐高温品种主要通过提高高温下的结实率而间接增强其耐高温指数,而高温下的结实率则直接影响耐高温指数。高温下开花早的品种在常温下开花也早,杂交水稻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9:30—12:30,品种间在不同时刻开花的比例各异。开花后2 h遇高温对结实率影响不明显;穗层气温34℃、35℃且频率达80%以上的最早出现时间分别在13:30和15:30,选择日最高温度≥34℃或35℃出现前2 h开花比例高的品种,能有效地避开高温伤害。基于以上分析分别建立了利用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和高温下结实率3个指标预测鉴定耐高温指数回归模型,准确率(预测值/实测值)高达92.29%~102.73%。为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杂交稻南优六号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稻南优六号结实率比常规籼稻低,除其本身有不育因子外,不良环境条件,其中高温对颖花的伤害是一个重要因素。1979年,我们采用分期播插的方法,着重观察了高温影响南优六号开花结实的情况。一、高温对杂交稻南优六号颖花的伤害 (一)伤害颖花的临界高温据我们1979年对20个稻穗,2866朵颖花的定时观察、记载和分析得出:在自然条件下35℃以上的高温对南优六号结实率影响最明显。我们将伤害颖花的临界高温定义为:“危害高温。”并设34℃、35℃和36℃三个不同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培育大穗型水稻品种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之一,但是大穗型水稻的颖花受精和籽粒灌浆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波动。以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和R-农白为试验材料,中穗型品种黄华占为对照,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湖北典型高温天气的昼夜温度变化,研究大穗型水稻在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日平均气温30℃和33℃)后的结实表现。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各品种的颖花受精率显著降低;30℃处理后,BL006、R-农白和黄华占的颖花受精率分别下降10.37、10.05和7.24个百分点,33℃处理后,分别降低53.17、65.38和8.17个百分点;30℃高温处理后,弱势颖花受精率的降幅较大,33℃高温处理后,强势颖花受精率的降幅较大;颖花受精率的变化与品种的光合特征有关。与常温相比,30℃高温处理后,BL006和R-农白的千粒重均降低1.69%,黄华占升高2.45%;33℃处理后,BL006和黄华占分别降低18.38%和11.65%,R-农白升高3.10%。此外,千粒重的变化也受粒位影响。因此,选育强耐高温的大穗型水稻品种,要整体提升穗部颖花的高温耐性水平和品种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花期高温对水稻花器官性状和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期高温对水稻花粉育性的生理生态影响,以耐热品种钱江3号B与热敏感品种协青早B为材料,在花期进行不同方式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分析了花期高温对水稻花粉粒直径、花粉活力、结实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相比,高温胁迫对钱江3号B的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率和开裂孔长度的影响很小,而对协青早B的影响则达极显著,且长期的持续高温胁迫同样危害耐热水稻品种的结实率。此外,2个水稻品种对高温胁迫最敏感时期均为抽穗开花第3天。本研究可为选育耐热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花期夜温升高对水稻颖花开放及籽粒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常规籼稻黄华占(HHZ)和黄丝占(HSZ),将人工气候箱设置3种昼/夜温度处理,以36℃/25℃(T1)、36℃/29℃(T2)和36℃/33℃(T3),分别代表日最高温升高4℃情况下夜温升高4℃和8℃的情景,以32℃/25℃(CK)为对照。从抽穗扬花当天开始,连续处理7d,每日9:00?11:00逐小时观测开花数、花粉活力以及花药开裂率,处理结束后移至室外,成熟后观测结实率。结果表明:(1)在日温升高条件下,花期夜温升高使水稻每日的开花高峰期提前1h,两个品种表现一致;(2)在日温升高条件下,花期夜温升高导致水稻花粉活力逐渐下降。夜温升高4℃(T2)和8℃(T3)时,黄华占的花粉活力分别下降 13.6和17.6个百分点,黄丝占的花粉活力分别下降1.1和4.5个百分点,说明黄华占花粉活力对夜温升高较黄丝占更敏感;(3)在日温升高条件下,花期夜温升高使水稻花药开裂率显著降低(P<0.05),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在T3处理下,黄华占平均花药开裂率为73.2%,黄丝占为79.0%;(4)夜温升高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黄华占与黄丝占表现趋势一致,黄华占对夜温升高更为敏感。结实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花药开裂率与花粉活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喷施不同化学制剂对水稻叶片抗高温胁迫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早籼稻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在水稻拔节期连续3d对叶片喷施4种不同浓度的抗高温化学制剂,分别为1.5mmol·L-1和2.5mmol·L-1的次硅酸钠(Na2SiO3·9H2O溶液),0.5mmol·L-1和1.5mmol·L-1水杨酸(SA)溶液,10.0mmol·L-1和20.0mmol·L-1的氯化钙溶液(CaCl2·5H2O)溶液和22.04mmol·L-1和36.74mmol·L-1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以叶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d高温处理(6:00-18:00,40±0.5℃;18:00-次日6:00,30±0.5℃,日平均气温为35℃),在高温处理72h、120h和高温处理结束后自然条件下室外恢复120h,分别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不同化学制剂对水稻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与CK相比,喷施4种化学制剂皆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MDA含量;其中以喷施20.0mmol·L-1CaCl2·5H2O溶液和22.04mmol·L-1KH2PO4溶液作用效果最显著,喷施KH2PO4溶液在整个高温处理过程及高温结束后恢复120h、喷施CaCl2·5H2O溶液在高温处理120h和高温结束后恢复120h水稻叶片的抗衰老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亚优2号高产的温光生态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亚优2号属中熟中稻类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感温性明显强于感光性.生育期对氮素的反应仅次于温度,日长因子影响最小,它们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0.5209、-0.5756、0.3067.它在减数分裂期与抽穗开花期对低温较敏感,要求适宜温度比耐寒性较差的籼稻还显著偏高,而抗高温的能力却明显超过较耐高温的籼稻.抽穗开花期如光强减弱,则严重影响颖花育性,结实率显著下降.因此,该组合抽穗开花期高温强光有利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