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小尾寒羊的杂种优势。【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基因座对4个国外引进肉羊品种及小尾寒羊5个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并测定4个引进肉羊与小尾寒的杂交效果。【结果】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白头萨福克、黑头萨福克、道赛特、得克赛儿及小尾寒羊5个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不同品种看,道赛特羊的遗传变异程度最大,而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小;经遗传关系分析,在引进的4个肉羊品种中,与小尾寒羊杂交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白头萨福克、黑头萨福克、道赛特、得克赛儿,与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相符。【结论】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小尾寒羊的杂种优势是可行的,将对今后绵羊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The allelic frequency, the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s (PIC),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 the heterozygosity,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s were studied in three imported meat sheep (Suffolk, Dorset, Texel) and their F1 crossbred obtained from those crossed with indigenous Small Tail Hun Sheep (Suffolk♂× Small Tail Hun Sheep, SH; Dorset ♂× Small Tail Han Sheep♂, DH; Texel♂× Small Tail Hart Sheep ♀, TH) using six microsatellite DNA loci. The perpormences of three-breed crossbred (Suffolk ♂× DH ♀, Suffolk ♂× TH ♀, Texel ♂× SH ♀, Texel ♂× DH ♀, Dorset ♂× TH ♀, and Dorset ♂× SH ♀ )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genetic polymorphisms at six microsatellite loci in six sheep populations. Six microsatellite loci could be used for genetic diversity evaluation in sheep populations. The order of three-breed heterosis by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from large to small was Texel ♂× DH ♀, Suffolk ♂× DH ♀, Suffolki ♂× TH ♀, Texel ♂× SH ♀, Dorset ♂×TH ♀, and Dorset ♂× SH ♀,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sting results on actual heterosi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diction of the best three-breed hybridized combination among sheep breeds by microsatellite DNA polymorphism was feasible, which will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on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introduced meat sheep and sheep breeding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
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无角陶赛特、蒙古羊及小尾寒羊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测定了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杂一代公羔六月龄前的日增重及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大于与蒙古羊,这与实际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绵羊微卫星OarJL36和FecB基因的多态及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微卫星座位OarJL36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之间的连锁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与FecB基因最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OarJL36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遗传多态性,探讨该微卫星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结果】高繁殖力小尾寒羊和湖羊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 Merino绵羊相同的FecB突变(A746G),低繁殖力特克塞尔和多赛特绵羊则未发生这种突变;小尾寒羊BB、B+、++型频率分别为0.500、0.386和0.114,湖羊BB、B+、++型频率分别为0.800、0.200和0.000;微卫星座位OarJL36在4个绵羊品种46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和31种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为160 bp,最大等位基因为200 bp;182 bp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n = 308)和湖羊(n = 60)中处于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6和0.925,在特克塞尔(n = 47)和多赛特绵羊(n = 48)中的频率分别为0.085和0.125,在BB型小尾寒羊(n = 154)和BB型湖羊(n = 48)中该等位基因频率更高,分别为0.916和0.938,而在++型小尾寒羊(n = 35)中的频率为0.129;OarJL36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多赛特以及BB、B+、++型小尾寒羊和BB、B+型湖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75、0.139、0.661、0.768、0.152、0.588、0.843、0.115和0.212;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与OarJL36微卫星座位182 bp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但仍有一定的重组(D′=0.614),而+等位基因与OarJL36微卫星座位上的160、192、196、200 bp等位基因完全连锁(D′=1.000)。【结论】OarJL36微卫星座位182 bp等位基因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是与小尾寒羊多羔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70只甘肃肉用绵羊(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蒙古羊、滩羊和小尾寒羊)的4种血液蛋白(Hb、Alb、Tf和Es)进行多态性检测。计算4种蛋白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杂合度,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个蛋白(酶)位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4个蛋白(酶)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波德代羊0.4341,无角陶赛特羊0.4176,蒙古羊0.339 3,滩羊0.332 5和小尾寒羊0.371 0。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无角陶赛特羊和波德代羊亲缘关系最近,和滩羊亲缘关系最远;3个地方品种和2个引入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设计2对引物,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检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多赛特羊、萨福克羊4个绵羊品种304个个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PTGS2基因引物1扩增片段在4个绵羊品种中不存在PCR-SSCP多态性.引物2扩增片段存在PCR-RFLP多态性,在4个绵羊品种中都检测到2种基因型(AA、AB),都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小尾寒羊与多赛特羊、萨福克羊、湖羊之间PTGS2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余品种之间PTGS2基因型分布差异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旨在阐明微卫星座位300 U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之间的连锁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与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300 U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遗传多态性,同时探讨该微卫星座位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微卫星座位300 U在4个绵羊品种的47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个等位基因和52种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为124 bp,最大等位基因为162 bp;小尾寒羊(n=316)、湖羊(n=60)、特克塞尔(n=48)、多赛特(n=48)和小尾寒羊的BB型(n=156)、B+型(n=124)、++型(n=36)以及湖羊的BB型(n=48)、B+型(n=12)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分别是160、148、160、150、160、160、138以及148和148 bp,其频率分别为0.294、0.958、0.750、0.271、0.327、0.282、0.236以及0.959和0.958。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与300 U座位160 bp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D′=...  相似文献   

8.
五个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绵羊品种(藏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小尾寒羊、无角道赛特)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的8个微卫星位点共发现10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13个,其中,在OarFCB128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在BM8125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最少.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及群体杂合度数据表明,小尾寒羊遗传变异最大,其次是蒙古羊、兰州大尾羊、藏羊,无角道赛特变异最小.根据Nei氏遗传距离用NJ法和UPGMA法构建的聚类图表明,兰州大尾羊与蒙古羊聚为一类,遗传距离最近,与无角道赛特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9.
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控制Romney Inverdale绵羊和Romney 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15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道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P15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道赛特和萨福克绵羊中既没有发生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V31D突变,也没有发生与Hanna 绵羊相同的Q23Ter突变.还表明BMP15基因中影响Inverdale绵羊和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Izumo1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数关系,本研究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Izumo1基因D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BLAST分析,并和本课题组前期绵羊重测序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出Izumo1基因SNP位点。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群体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Izumo1基因DNA全长序列3 385 bp,苏尼特羊Izumo1基因DNA全长序列3 382 bp;筛选出8个Izumo1基因SNP位点,经过初步筛选,将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滩羊、萨福克羊、杜泊羊、草原藏羊这6个绵羊品种中位点分布没有差异的SNP位点排除,最终筛选获得的g.54412135AG和g.54412107CA 2个位点。Izumo1基因g.54412135AG位点在多羔和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G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g.54412107CA在多羔品种中存在CC和CA 2种基因型,而在单羔品种中存在CC、CA和AA 3种基因型,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群体间的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得出g.54412135AG多态位点在6个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都属于低度多态(PIC0.25);g.54412107CA多态位点在杜泊羊中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在其他5个品种中都属于低度多态(PIC0.25),然而,关联分析发现Izumo1基因g.54412135AG和g.54412107C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P0.05)。  相似文献   

12.
利用10个微卫星基因座对陶赛特和萨福克两个肉用绵羊品种及其与新疆细毛羊级进杂交一代和二代羊群进行遗传学检测,计算各个群体的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及级进杂交群体与原始改良品种群体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在两个级进杂交群体的等位基因数有5~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在3.529以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不均匀,杂合度(H)大于0.7167,多态信息含量(PIC)大于0.6648,这些遗传参数在级进杂交一代都是最高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萨福克(或陶赛特)与本地新疆细毛羊级进杂交一代离萨福克(或陶赛特)较远,而萨福克(或陶赛特)杂交二代离萨福克(或陶赛特)较近.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牛AA-NAT基因DNA序列和绵羊该基因mRNA序列,设计5对引物(P1~P5),每对引物分别扩增随机选取的8只小尾寒羊,PCR产物克隆测序,序列拼接获得小尾寒羊AA-NAT的DNA序列,总长为2 138 bp。序列比对发现P3的扩增产物中存在C617T的沉默突变。根据获得的小尾寒羊AA-NAT基因的DNA序列设计引物P6,利用PCR-RFLP技术分别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白杜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检测该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P6扩增片段在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均检测到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白杜泊中只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布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CC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4和0.76,CC型母羊平均产羔数比CT型多0.48只(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A-NAT基因617位点与绵羊的常年发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标记。  相似文献   

14.
选用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羔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LSCV043,300U和BMS2508,对32只小尾寒羊的多态性和产羔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个微卫星座位在小尾寒羊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1、8和10;3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51/0.878/7.39,0.822/0.853/6.24,0.858/0.885/7.75.LSCV043的基因型139 bp/115 bp对应的小尾寒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最高,为3.67只/胎;300U的基因型172 bp/156 bp对应的最小二乘平均值最高,为4.00只/胎;BMS2508的基因型178bp/166 bp对应的最小二乘平均值最高,为4.00只/胎.  相似文献   

15.
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对4个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多浪羊、新疆细毛羊、阿勒泰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绵羊品种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6.4,6和6个;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74 7,0.761 6,0.720 3和0.703 2;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978 5,4.835 6,4.182 2和3.935 0;杂合度分别为0.814 4,0.806 2,0.719 7和0.716 7;信息熵分别为1.701 1,1.699 3,1.554 1和1.509 8。  相似文献   

16.
绵羊SMAD1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绵羊产羔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性状,受诸多因素影响。绵羊排卵数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SMAD蛋白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和颗粒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前期绵羊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深入研究SMAD家族成员1 (SMAD family member 1, 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组织表达模式,并探讨其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的关系,以揭示其影响产羔数的机制,为绵羊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检测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上腺,甲状腺,大肠,小肠,胰腺,瘤胃,肾脂 19种组织的表达模式,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5种繁殖组织的相对表达量。随后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SMAD1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在小尾寒羊(n=380)、湖羊(n=101)、苏尼特羊(n=21)、草原型藏羊(n=161)、策勒黑羊(n=52)、滩羊(n=22)6个绵羊品种中进行基因型检测,计算其群体遗传学指标,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5个SNPs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PCR结果显示,SMAD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全身性组织均有表达,在小尾寒羊单羔群体卵巢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群体(P<0.01),小尾寒羊单羔群体下丘脑、垂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群体(P<0.05);基因分型结果表明,g.12485895A>G,g.12487558G>A和g.12487190G>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显著(P<0.05);而g.12508874T>C和g.12487467A>G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12485895A>G、g.12487558G>A、g.12508874T>C、g.12487467A>G、g.12487190G>T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苏尼特羊、草原型藏羊中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g.12508874T>C位点在滩羊群体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g.12485895A>G和g.12487467A>G位点在小尾寒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处在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g.12487558G>A在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g.12487190G>T位点在草原型藏羊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其他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在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12485895A>G,g.12487558G>A,g.12508874T>C和g.12487467A>G位点与小尾寒羊产羔数无显著关联。g.12487190G>T位点TT基因型母羊前三胎的产羔数均显著高于GT和GG基因型母羊(P<0.05)。将该位点与小尾寒羊FecB(A746G)不同基因型进行组合后发现,AA-GG、AA-GT、AA-TT型母羊产羔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合基因型母羊(P<0.05)。【结论】SMAD1与小尾寒羊繁殖密切相关,g.12487190G>T可作为小尾寒羊产羔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郎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46-1747,1764
[目的]研究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在5个绵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对5个绵羊品种(藏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小尾寒羊、无角道赛特)的基因频率、多态性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进行分析。[结果]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在藏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小尾寒羊、无角道赛特中的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及群体杂合度分别是0.8404、0.8922、0.9075、0.9094、0.7728,7.2414、11.5140、12.6820、12.8750、5.2674,0.8619、0.9131、0.9211、0.9223、0.8102。[结论]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在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丰富,可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个微卫星标记OarFCB304和MCM53对陶赛特、德克赛尔和萨福克3个绵羊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OarFCB304和MCM53在3个绵羊品种中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位点OarFCB304比MCM53变异大;从不同品种来看,陶赛特绵羊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大,而德克赛尔羊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扩增及产物的电泳法检测了34只小尾寒羊、35只无角陶赛特、30只萨福克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6个品种(系)共187只母羊OarAE101、BM143和Oar—HH35三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绵羊一些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间具有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品种差异性;可作为多羔性状选育辅助标记的微卫星标记有:OarHH35的117bp/121bp和OarAE101的103bp/111bp基因型(小尾寒羊);OarHH35的127bp/141bp,BM143的104hp/114hp和OarAE101的103bp/103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多胎)];OarAE101的111bp/111bp基因型和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肉用)];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萨福克)。而萨福克OarHH35的125bp/139bp、127bp/141bp基因型均产单羔,在多羔性状的选育中应予以淘汰。在小尾寒羊,与血液Tf基因型和BMPR—IB基因型指标相比,微卫星法并不是一种较好的多羔性状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GnRH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多羔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组织及脑组织中GnRH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共380只的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GnRH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nRH基因在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下丘脑高表达。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中,GnRH基因在卵巢、大脑、下丘脑、垂体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暗示其可能参与了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分型发现GnRH基因2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GnRH基因的2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个SNPs在所有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SNPs在各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