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呼单4号由内蒙呼盟农科所育成,组合为:383×原黄22-3.经1986~1992年各级试验,表现为抗大斑病(0.5级),产量高,在适宜密度:45万~4.8万株/hm2,产量可达6006.9kg/hm2,比对照克单4号增产12.9%,该品种为极早熟玉米品种,从出苗到成熟98d,需≥10℃活动积温1908℃,适宜北方高寒地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辽宁地区麦茬复种品种或积温较高地区的救灾品种。制种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每公顷保苗7.5万株,父母每公顷保苗4.5万~6.0万株。  相似文献   

2.
加强甜玉米新品种鲜甜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1998年以自选系T4为母本,自选系T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早熟玉米单交种.1999~2003年在各级各类试验及生产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好等特点,鲜果穗产量在12 750~13 500 kg/hm2,适宜在早熟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5 000~52 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加强甜玉米新品种鲜甜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1998年以自选系T4为母本,自选系T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早熟玉米单交种.1999~2003年在各级各类试验及生产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好等特点,鲜果穗产量在12 750~13 500 kg/hm2,适宜在早熟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5 000~52 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豫花8号是具有高产、优质、中早熟、高蛋白特点的花生新品种。1988~1994年7年46点次试验,平均产量2918.1kg/hm2,比当地当家品种豫花1号增产15.5%。大田生产一般荚果产量4500kg/hm2。蛋白质含量为31.05%。生育期120d左右。百果重205.4g,百仁重85.6g,出仁率75%~78%。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新品种定引1号引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杂粮作物》2005,25(6):362-363
定引1号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经6年试验成功的具有抗病、抗旱、早熟、丰产、适应性广的优质(高芦丁含量)加工型苦荞麦新品种.籽粒水分含量11.48%,粗蛋白含量128.7g/kg,粗脂肪含量26.6 g/kg,粗淀粉含量659.3 g/kg,芦丁含量高达26.1 g/kg;2000~2002年3年全国区域试验定西试点平均产量2 213.55 kg/h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6.27%;2002~2004年3年示范21点次,平均产量1 472.1 kg/bm2,较对照凉荞1号增产242.25 kg/hm2,各点增幅为3.1%~29.2%;2003~2004年在全市各地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070~2 520kg/hm2,增产幅度为3.6%~17.8%.适宜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两年在江西省北部的瑞昌市武蛟乡、湖口县武山镇和九江县永安乡试验基地开展棉花与早熟西瓜套作高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旱地栽2行棉花1行西瓜,棉花的株距45cm,双行间距60cm,密度12345株/hm2,西瓜的株距46cm,密度6000株/hm2,其配置模式效益最佳。其籽棉产量4147.9kg/hm2,西瓜产量为26250kg/hm2,两者产值达113592.5元,h0。  相似文献   

7.
毛豆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它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人类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耕作制度的改进及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城乡人民对食用毛豆的需求,选育高产、早熟、适宜作反季节栽培的毛豆品种,是生产上的迫切要求。宁镇3号是宁镇1号经60Co辐射处理选育而成,该品种从播种到始收鲜荚70d左右,一般鲜荚产量9750kg/hm2,或于110d后收干豆2250kg/hm2,高者可达3000kg/hm2。宁镇3号具有产量高、熟期短、干青兼用等优点,一般比宁镇1号增产20%左右,适于长江流域及广大南方多熟制地区栽培。1选育经过1983年选用早熟、较高产…  相似文献   

8.
苦荞黔苦3号秋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秋播条件下研究苦荞黔苦3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氯、磷、钾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建立了籽粒产量与播种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计算机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秋播苦荞苦3号籽粒产量≥2500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播种量33.41~41.76kg/hm2、施N量39.60~53.01kg/hm2、施P2O5量175.50~214.50kg/hm2、施K2O量57.96—68.72kg/hm2。  相似文献   

9.
在麦田预留行中套播芝麻,小麦条带宽0.45~0.60m,预留行宽(套种芝麻)0.40~0.55m。小麦选用矮秆、早熟高产品种,返青前改普施肥为麦田集中施肥;芝麻选用中熟或中晚熟抗性强的高产品种,采取足施底肥、一播全苗和后期促控措施。由于优化生育环境、发挥类边际效应和便于高产技术实施及提高商品品位,与对照比较,小麦产量5142kg/hm2,增产9.5%;芝麻产量2184kg/hm2,增产77.1%,每公顷芝麻总产值提高85.4%。  相似文献   

10.
黔苦4号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黔西北温和气候区以苦荞籽粒产量为目标,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为试验因素,研究秋播黔苦4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黔苦4号籽粒产量2550kg/hm。以上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35.14~44.36kg/hm2,施N量52.56~67.44kg/hm2,施P2O5量168.48~221.52kg/hm2,施K2O量53.52~64.08kg/hm2。试验4因素对苦荞籽粒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种量〉施K:O量〉施N量〉施P2O5量。  相似文献   

11.
对桂糖30号进行3个种植期、5种不同种植密度和3种不同施肥水平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桂糖30号新植蔗早春植(2月份种)和中春植(3月份种)产量都比晚春植(4月份种)极显著增产,而宿根蔗早春植和中春植都比晚春植产量减产。种植密度在90 000~135 000芽/hm2的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密度(75 000芽/hm2)的产量。在中肥水平(N525-P900-K450)下产量最高,施肥偏高或偏低产量都有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桂糖30号于2月中旬到3月中旬种植,种植密度在90 000~120 000芽/hm2,新植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450~550 kg,P2O5:700~900 kg,K2O:350~450 kg;宿根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550~650 kg,P2O5:900~1 200 kg,K2O:450~600 kg,其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及蔗糖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研究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插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耦合下,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率与产量间的关系。【方法】在前期研究确定高产施氮量180 kg/hm2,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设3种株距(行距均为30 cm):16、18和20 cm,以及4种缓释氮肥(36、66、96 和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处理。【结果】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总量、成熟期叶片及穗部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对机插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性的影响显著大于株距。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50 kg/hm2能促进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提高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叶片和茎鞘中氮素的转运,进而显著提高穗部氮素增加量(107.58 kg/hm2)、氮肥利用率(66.19%)及产量(11463.85 kg/hm2);株距为16 cm,缓释氮肥(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80 kg/hm2虽能促进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的累积,但易造成结实期茎鞘及叶片中氮滞留量的增加,降低氮素转运率,导致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降低。从高产高效的角度考虑,以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150 kg/hm2为宜;当株距增加到20 cm时,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吸收氮素的绝对量少,茎鞘叶片中的氮素向穗部转运及穗部氮素积累量增加,产量及氮素利用率随缓释氮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为180 kg/hm2为宜。相关性分析表明,缓释氮肥减量配施与株距耦合下,机插杂交稻以齐穗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叶片氮素转运量与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相关性(r=0.54**~0.85**)最高,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及产量更为重要。【结论】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为150 kg/hm2能协同提高穗部氮素增加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为本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冀花12号)、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播种时期(4/25、5/6、5/16、5/26、6/6、6/15、6/26),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指标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花生最佳播种时期,为集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冀花10号、冀花12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的农艺性状表现为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多;而冀花9号和冀花11号则表现为主茎矮、侧枝短、分枝少。6个花生品种荚果平均产量为4716.2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3469.52 kg/hm2。以籽仁产量最高的冀花12号(3541.99 kg/hm2)为对照,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减产0.35%~1.91%;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减产2.11%~5.54%。随播期的延后,各个播期的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基本遵循5/6-5/16 > 4/25 > 5/26-6/26的变化趋势。5/6-5/16播期的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5547.16 kg/hm2、4204.24 kg/hm2,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12.90。4/25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5.16%,油亚比为14.61;5/26日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9.05%,油亚比降低35.56%。晚于5/26播种,主茎高变矮7.40%~22.89%、侧枝长变短7.07%~24.89%、单株分枝数减少3.74%~9.70%、单株结果数降低4.59%~21.78%、百果重减少6.59%~27.94%、百仁重减少10.35%~32.33%、荚果减产17.97%~45.78%、籽仁减产21.80%~52.50%、油亚比降低50.57%~73.30%。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指标及品质优劣,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露地平播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6至5/16之间,最晚不应晚于5/26。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种类与数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大豆产量大幅度增加,大豆产量可达3260kg/hm^2;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产量可达3160kg/hm^2。施用氮肥、磷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肥效高。  相似文献   

15.
播种量对双季稻套播油菜群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稻田三熟制双季稻套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筛选适宜的播种量,2016-2017年以丰油730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3.75kg /hm2、4.50kg /hm2、5.25kg /hm2、6.00kg /hm2和6.75kg/hm2 5个播种量处理,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不同播种量对双季稻套播油菜生育进程、密度、成苗率、成株率、个体生长发育、抗病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套播油菜密度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但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2)播种量显著影响套播油菜个体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最大叶片叶长和叶宽、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表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播种量5.25 kg /hm2处理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最大。(3)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量6.75kg/hm2处理比播种量3.75kg/hm2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加了19.83%和9.92%。(4)播种量与分枝高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5)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播种量5.25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3.75和4.50kg /hm2的处理,分别增产16.72%和9.36%。可见播种量不足或过大均不利于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双季稻套播油菜适宜播种量为5.25~6.00 kg /hm2。  相似文献   

16.
索引     
采用大田试验,对“水冬瓜果油”包膜尿素与土壤水分耦合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和肥料施用量情况下,施包膜尿素比普通尿素可以推迟叶绿素SPAD下降时间40 d,平均产量增加为12.7 t/hm2.,平均水分利用率可提高3.4 kg/hm2· mm,其中灌水2600 m3/hm2,施包膜氮肥150 kg/hm2,增产最高,包膜尿素与水耦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湘东地区三熟制直播油菜不同播期下的适宜栽培密度,2010 ~2011年度,以偏早熟油菜品种丰油730为材料在醴陵市进行了播期与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湘东地区三熟制栽培,10月10 ~30日播种,播种越早产量越高,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前.10月10日播种,密度以37.5万~45.0万株/hm2较为适宜;10月15 ~20日播种,适宜的密度范围为45.0万~52.5万株/hm2;10月25日播种,52.5万~60万株/hm2的密度较合适;10月30日播种,密度应达到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 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 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新疆高产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播期对新疆高产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4个播期(4月11日、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对4个高产春大豆品种(系)生育期、产量、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大豆生育进程推迟,生育期、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4月21日较高,变幅为4 243.3~4 888.9 kg·hm~(-2);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受播期影响小于脂肪含量,表现因品种(系)而异。伊犁地区春大豆适宜播期是4月21日前后,5月11日前播种春大豆在9月底前可正常成熟,可获得近4 000 kg·hm~(-2)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