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的温度范围是: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猪群所需的温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洛阳市洛龙区某新办猪场,存栏猪1020头,包括种公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仔猪。2000年2月13日,该场妊娠母猪舍有3头妊娠母猪突然发生呕吐,只用了健胃药物,2月14日有5头发病且出现了腹泻,只用了一些抗菌药物,但疫情很快蔓延,2月15日,该场的后备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哺乳母猪及哺乳仔猪舍内也相继发病。2月20日此病传遍该场所有猪舍。妊娠母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100%发生腹泻,部分猪伴有呕吐,共发病503头,发病率100%,但未发生死亡现象。该场共有哺乳仔猪517头,其中发病110…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猪场夏季饲养管理及保健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伟业 《养猪》2006,(3):37-39
夏季气温高,给猪场生产带来不少问题,对规模化猪场的影响更为突出,如热应激、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繁殖障碍等,本文拟对高温季节猪场的饲养管理及保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猪群热应激的表现妊娠母猪的最适温度为22℃~25℃,哺乳母猪为15℃~18℃,公猪为15℃~18℃,哺乳仔猪为28℃~32℃,保育猪为24℃~28℃,肉猪为18℃~21℃。当环境温度高于32℃时,猪群则出现热应激。1.1公猪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一般认为公猪睾丸造精机能产生障碍的极限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85%,遭受高温的公猪精液品质降低,并且会导致其受应激过后4~6周繁殖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正>在养猪场的生产管理中,猪舍的环境和温度是决定猪群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适宜的猪舍温度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基本条件,是提高猪群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猪舍温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把握好猪舍的温度是保障猪群健康成长,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1猪的适宜温度种公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7~21℃,妊娠母猪为18~21℃,哺乳母猪为20~22℃,哺乳仔猪为29~33℃,保育仔猪为22~25℃,育肥猪为19~22℃。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的温度范围是: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猪群所需的温度是关键。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如增加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并要求饲养员能够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做好档案记录存档。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猪群生长环境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关注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猪是长期生长在温带地区且不耐热的恒温动物.由于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因而体内热量散发较慢,公猪、怀孕和哺乳母猪适宜温度为15℃~18℃.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7℃~36℃,断奶仔猪为21℃~27℃.育肥猪为15℃~25℃。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某猪场位于沈阳市某郊区,当时猪存栏数为2235头,包括种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成仔猪及育肥猪。1996年12月25日,该场一栋育肥猪舍的一个圈舍内的几头育肥猪突然发生腹泻,当时只是通过饲料投给些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不同生长和生理阶段猪的特点,介绍了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公猪和断奶仔猪在夏季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要点。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是指处于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作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猪是不耐热的恒温动物,生长各阶段均有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哺乳母猪15~21℃;初生哺乳仔猪30~34%,随后每天下降0.5℃左右;保育仔猪21—27℃;生长猪15~24℃;育肥猪14~21℃;妊娠母猪15~24℃;种公猪15~21℃。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在养猪生产管理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常常会造成猪只热应激,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主综述了猪热应激的症状、危害及夏季降低猪热应激的饲养管理要点和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4日,江西省吉安县某生猪生产基地,饲养生产母猪2300头(其中怀孕1132头)、后备母猪200头、公猪300头,哺乳仔猪23456头、保育仔猪12465头、育肥猪893头,共计39614头,全猪群发生一种以水样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伴有粪血、绿色稀粪,初期保育猪先发病,陆续哺乳仔猪、哺乳母猪、怀孕母猪、后备母猪及公猪、肥育猪依次发病.  相似文献   

11.
李冰  刘孝刚  付纯强 《养猪》2007,(1):48-48
2006年9月下旬,锦州某存栏5000多头的猪场,有种母猪500余头,其中36头(妊娠母猪13头,空怀经产母猪23头)发生以尿液浑浊或排血尿为特征的疾病,死亡2头,平均体重150kg左右。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及种公猪均未见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2.
夏季热应激对种猪繁殖力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及高度集约化动物生产的发展,热应激对种猪繁殖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就种猪而主言,其适宜的环境温度为种公猪13-19℃,空怀及孕前期母猪13-19℃,孕后期母猪16-20℃,哺乳期母猪18-22℃。种公猪超过25℃便会产生生热应激,种母猪超过27℃便会产生热应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母猪求偶声对各类猪性行为的影响,1990年8月在我县马安等区畜牧改良站用录音机录下了发情母猪求偶声。并播放给种公猪、仔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发情期母猪听,借以观察各类猪的行为表现。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种公猪的影响参试猪为长白、约克夏公  相似文献   

14.
如何防猪热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发生原因1.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四川省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现状和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感染情况,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四川省5个地区6个猪场的种公猪、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及哺乳仔猪共184份血清进行了PCV-2的抗体检测,同时运用PCR方法对种公猪及经产母猪的20份扁桃体进行了PCV-2的抗原检测。结果表明:PCV-2抗体总阳性率为69.57%(128/184),种公猪阳性率为75.00%(18/24),经产母猪阳性率为97.87%(46/47),后备母猪阳性率为91.11%(41/45),保育猪阳性率为43.75%(21/48),哺乳仔猪阳性率为10.00%(2/20);PCR检测结果为种公猪阳性率为70.00%,经产母猪阳性率为90.00%。说明四川地区普遍存在圆环病毒的感染并且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规模猪场高温季节的饲养管理及保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2℃时,猪群可能出现热应激。公猪表现为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则表现为繁殖障碍,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加;妊娠母猪产仔数减少,流产、死胎增加,特别对妊娠早期(30d以内)及妊娠后期(100d以后)的母猪影响最大;哺乳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泌乳)综合征发病率增加,泌乳量下降;仔猪断奶重减轻,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商品猪饲料利用率降低,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据试验,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5—10℃时,猪的采食量就会减少6%~21%。温度过高,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现象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小型猪场(自繁自养)使用5种饲料即可满足需求,即种公猪和妊娠母猪使用一种,哺乳母猪、仔猪(生后7天至体重15千克)、中猪(15~50千克)、大猪(50~100千克)各使用一种。有条件的猪场  相似文献   

18.
5 猪的营养需要养猪生产过程中 ,将猪划分为仔猪、生长猪 (肥育猪和后备猪 )、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种公猪。不同生理阶段的猪营养需要不同。5.1 仔猪的营养需要仔猪从出生到体重 2 0kg左右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初生至断奶的哺乳阶段 ,断奶到转群的保育阶段。仔猪处于生长快、消化机能不完善的阶段。哺乳仔猪体重最明显的变化是体脂猛增 ,出生时为1 %~ 2 % ,到 4周龄可达到 1 8%。在 3周龄前 ,仔猪日增重不到 2 0 0g ,母猪的乳汁能满足需要。从 3周龄起 ,只吃母乳已不能满足需要 ,需补料。仔猪对补饲料营养水平要求高 ,补饲料…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新技术》2005,(2):19-19
1.妊娠母猪数=周配母猪数×15周2.临产母猪数=周分娩母猪数=单元产栏数3.哺乳母猪数=周分娩母猪数×3周4.空怀断奶母猪数=周断奶母猪数 超期未配及妊检空怀母猪数(周断奶母猪数的1/2)5.后备母猪数=(成年母猪数×30%÷12个月)×4个月6.成年公猪数=周配母猪数×2÷2.5(公猪周使用次数) 1-2头(注:母猪每个发情期按2次本交配种计算)7.仔猪数=周分娩胎数×4周×10头/胎8.保育猪数=周断奶数×4周9.中大猪数=周保育成活数×16周10.年上市肉猪数=周分娩胎数×52周×9.1头/胎万头场标准存栏妊娠母猪数=360头临产母猪数=20头哺乳母猪数=60头空怀断奶母…  相似文献   

20.
张萌 《中国饲料》2019,(8):77-80
现代猪场基本都已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集母猪、种公猪、仔猪和育肥猪为一体。其中想要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妊娠母猪尤为关键,但与妊娠母猪饲养效果息息相关的还有仔猪和哺乳母猪,这些本质上都是妊娠母猪的饲养。从科学配种到精细化养好妊娠母猪,从产房的母猪管理到仔猪饲养,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细到位才能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从科学饲养妊娠母猪和仔猪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妊娠母猪的饲养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