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从介绍农田小气候的概念和农田小气候形成的机理出发,阐述了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分析了农田技术措施小气候效应,并论述了基于农田小气候的农业技术措施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人参农田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土、水、光、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并在大面积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农田栽参特别是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栽培人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栽培的显著经济效益已为广泛的生产实践所证明。但是,连续使用几年之后它本身存在的缺陷就明显地暴露出来,突出的问题是覆盖于农田的薄膜经过一个生产季节之后,遭受机械破坏的碎片不能被分解,拌入耕层土壤后影响耕作,阻碍作物根系发育和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农田环境污染严重。为此,我们在研究除草地膜基础上,又研制了除草可控光解地膜,并对两种药膜本身的性能、除草效果,增温保湿性、对花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现将初步试验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小彭  李蔚然  郝鹏  王紫  贺双梅 《北方水稻》2020,50(1):61-62,64
盘山灌区是辽宁省大型灌区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介绍了盘山灌区的水资源概况,阐述了灌区开展农田自动化灌排、发展农田节水的重要性,分析了农田自动灌排的优势,农田自动灌排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关于人们认知、有关政策、设备质量、操作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衡阳市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危害,同时对防止农田生态系统污染,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安全提出了"摸清底数、分类定级、技术组装、分步治理、长期监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豆科学》2006,25(3):I0002-I0003
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1978年2月,当时的名称是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海伦试验站,主要任务是解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经济问题,提出了“飞乌型经济模式”,为当时的农业结构性调整发挥了重大作用。1988年,海伦站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创始基本单元之一,为农田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长期试验平台,为中国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黑土生态系统数据支撑。于2005年12月14日科学技术部颁发了国科发基字[2005]494号文件,将海伦站晋升为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韩晓增。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生物有机长效水稻专用肥在盐渍型水稻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该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添京郊裸露农田治理作物品种,提升农田景观,为京郊优质高产田、优良生态田、优美景观田的建设增砖添瓦.2007年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越冬油菜.开展了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品种筛选,播期、密度和肥水运筹等栽培技术研究,并于2009年春天引进春油菜开展了试验研究.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裸露农田治理效果研究和提升农田景观效果的规模化示范。目前.已形成了北京地区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筛选出了适宜京郊种植的春油菜品种.油用油菜已落户北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生物有机长效水稻专用肥在盐渍型水稻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该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引言因为大面积农用地的地表是起伏不平的,因此研究地表起伏的小气候(此处小气候系指由标准仪器测定的局部地形气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尽管对农田小气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农田小气候与生产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至今尚未确定。这是方法上的原因,即把小气候的影响同土壤的影响分开来研究造成的。先前的田间试验,为我们所关心的相互关系的探索提供了依据。但把因素分开研究,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自然条件下,它们总是共同起作用的。为此,本研究采用了一项田间植物蒸腾器的方  相似文献   

11.
据研究形成50kg大豆籽实需要硼3.97g,高于禾本科作物2—3倍,硼素在农田的生物循环中,每年每亩亏损0.77—1.75g。另也有报告硼对大豆是低反应作物。1984—1986年调查吉林省在农田中不同类型土壤中均存在缺硼的土壤,因而研究大豆施硼实际应用的可能件成为本项工作的目的。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室内分析等方  相似文献   

12.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曾平  张杨珠 《作物研究》2007,21(2):137-139
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关系到作物的优质高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清洁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资料,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管理及施肥决策专家系统在新疆兵团农七师 1 2 5团场推广应用 ,并通过兵团级现场会向全兵团及自治区辐射、推广。该系统将平衡施肥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 ,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施肥和农田信息管理 ,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 ,为加速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加速遥感和全球定位技术的开发应用125团又一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石永潮$新疆奎屯125团宣传科  相似文献   

14.
应用远程数据监控系统采集研究数据,采集信息具备实时性,准确性和精确性。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病害防治研究,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研究效果,促进研究进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施肥研究,可精确地给农田地块施肥,方法简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作物调亏灌溉研究,对作物生理特性改进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节水农业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田地膜残留危害及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证从CNKI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对30年来我国学者有关农田残膜危害与防治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解决农田残膜问题提供参考。农田残膜主要以碎片的形式分布于耕层,其残留量主要决定于连作(覆膜)年限;残膜产生的物理阻隔作用导致土壤孔隙度下降、容重上升,破坏了耕层土壤结构,不利土壤养分的释放;残膜的机械阻隔作用及其带来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会导致作物种子发芽困难、根系生长受阻或畸变,影响作物出苗与幼苗的成活;残膜不利作物幼苗的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发育,进而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相关文献提出的残膜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耕作与农艺措施、提前揭膜、机械回收和应用可降解膜等。分析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我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旱作玉米农田水分定点观测资料(1989~1992),研究了该地区玉米旱作农田水分(1米土层)的周年运移规律,同时建立了春播期耕层土壤水分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渗灌条件下田间土壤水分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研究了渗灌用于冬小麦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渗灌所形成的农田水分条件对小麦地上部分干物重、叶面积及根系的生长的十分有利。渗灌可使冬小麦根系较多地分布在20-60cm土层,不仅提高了对该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渗灌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比喷灌提高12%,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49kg/*hm^2.mm)。  相似文献   

18.
深化我国参业生产和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毁林栽参所带来的副作用,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农田栽参、林下种参两条腿走路的人参栽培生产制度,健全人参政策法规,促进人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目的是实现项目全流程管理和统计演示,包括信息发布和审批管理2个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主要发布相关文件通知、政策法规,审批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项目全流程审批与监管。通过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高了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天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农田栽参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农田种植西洋参不仅可以缓解宜参地资源不足,减少毁林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保护环境,还可以把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田,是实现参粮轮作,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同时,农田种参可降低参农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