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栉江珧(Alrina peclinala Linneaus)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其闭壳肌制成的“江珧柱”是极名贵的海味珍品。栉江珧属于广盐、广温性品种,是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大型贝类之一,多年来因过度捕捞自然资源急剧衰退,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栉江珧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泛分布于温、热带近海海域的大型深水贝类栉江珧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作了介绍,并就栉江珧栖息状况,对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各种环境因子适应性的生态习性作了详细描述。论述了水温对栉江珧的生长、性腺周期发育的影响。对栉江珧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贝暂养、催产及幼体培育的技术和养殖现状进行了总结。简要概述了江珧科物种同工酶的研究进展,并对栉江珧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和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二色裂江珧育苗和养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珧是一种大型的海产双壳经济贝类,素有“名贵海珍品”之著称,广泛分布于我国闽、粤沿海一带。本省泉州湾、东山湾、兴化湾曾相继发现有丰富的资源,引起了水产和海洋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过去,对江珧育苗研究的报道甚少。日本学者曾在海洋调查捞取的样品中,进行培养鉴认。广东海丰县海水养殖场曾用旗江珧做亲贝,采用解剖法进行室内育苗试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利用栉江珧开展室内人工育苗及有关生物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栉江珧(pinna(Alrina)peclinala Linneaus)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其闭壳肌制成的"江珧柱"是极名贵的海味珍品.栉江珧属于广盐、广温性贝类,是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大型贝类之一.多年来因过度捕捞自然资源急剧衰退,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展增养殖很有必要.栉江珧增养殖具有生长快、发病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人工育苗技术尚未过关,制约了江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文登市海水养殖二场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在36 m2的水泥池中培育出平均壳长3.5 mm的稚贝32.9万粒,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柯继 《水产科技》1996,(1):23-23
自1994年以来,湛江市水产局根据养殖业发展的需要,组织了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攻关。1995年11月催产的栉江珧亲贝,共育出400万D型幼虫,到1996年2月初,获得平均体长8毫米的幼贝8.7万多只,初步总结出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最近,湛江市科委组织了对该项技术的鉴定。与会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把栉江珧的亲贝培育,  相似文献   

6.
李正华 《水产科学》2006,25(5):263-267
西施舌(Coelom actra an tiqua ta)隶属于软体动物的瓣鳃纲、真瓣鳃目、异齿亚目、蛤蜊科、蛤蜊属,贝壳略呈三角形,壳表光洁,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壳表呈紫红色,壳较薄。西施舌又名沙蛤,在福建俗称“海蚌”,在香港称“贵妃蚌”,其足大如舌,脆嫩鲜美,可与鲍鱼、海参相媲美,为国宴  相似文献   

7.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 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海洋贝类,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现就栉江珧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1.亲贝选择一般选用壳长20cm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好的2龄~4龄  相似文献   

8.
利用通用引物对5个栉江珧野生群体(山东长岛、山东日照、山东文登、广东湛江和海南海口) 28S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别得到983bp和623bp的片段,基于28S rRNA序列分析系统发生的结果表明,栉江珧与Atrina vexillumju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基于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文登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MOVA分析显示,群体遗传分化系数为0.132 3(P<0.001),说明栉江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变异。由28S rRNA和COI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推测,由于地理隔离,我国栉江珧南北方群体可能早已分化为不同亚种。这些数据为我国栉江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补充了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     
《水产科技情报》1978,(6):29-3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扇贝科,是珍贵海产品之一。在我国多分布于山东半岛的东褚岛、俚岛、庙岛群岛的北三岛、烟台、威海近海和辽宁省大连市近海。由于自然资源数量少,年产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近江牡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称近江牡蛎(Ostrea riuularis Gould),属软体幼物门、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两广一带称蚝,福建叫做蚵、江浙一带称蛎黄,北方俗称海蛎子。是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中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兴化湾栉江珧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天明  许章程 《海洋渔业》1985,7(3):106-110
<正> 江珧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双壳类。后闭壳肌干制品“江珧柱”为名贵的海珍品,畅销国内外。栉江珧Pinna(Atrina)pecti-nata(Linne)普遍分布在我国各海区。也是分布在福建的主要品种。国内外对江珧的研究仅见零星报道。例如Winckworth(1929)和王祯瑞(1964)等对  相似文献   

12.
浅谈曹妃甸区域海洋牧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妃甸区域海洋牧场位于曹妃甸工业区附近的相关海域及沿海河口。海洋牧场建设包括沙坨岛北侧海洋牧场重点建设区、双龙河口四角蛤蜊增养殖区、栉江珧和高雅海神蛤增养殖区、防波大堤增养殖区暨海珍品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区五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筛选获得10550条微卫星标记(SSR),检出率为8.2%,平均9.01 kb出现1个SSR位点。设计并合成120对SSR引物,筛选得到36对能够稳定扩增的引物,并利用已获得的36对SSR引物对青岛海区栉江珧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表现出多态性,共产生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3.5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7、0.604和0.526,表明青岛海区栉江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获得的EST-SSR标记和群体遗传信息为栉江珧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花蛤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色蛤(R.variegata)的俗称,属瓣鳃纲,真鳃目,异齿亚目,帘蛤科,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5.
松江鲈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隶属于鲈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鲈属。南方沿海地区称四鳃鲈、花姑鱼;北方沿海地区称媳妇鱼、花鼓鱼。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可入药,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是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  相似文献   

16.
"蓬莱红"栉孔扇贝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蓬莱红”栉孔扇贝是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为父本和栉孔扇贝Ch .farreri为母本的杂交种。 2 0 0 0年培育成功后 ,在辽宁、山东沿海试养获得普遍好评。据称有生长快、出肉率高、耐高温、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该品种培育系国家“863”项目“81 9”主题内容 ,2 0 0 2年 4月通过“863”项目验收 ,因在山东省蓬莱县培育成功 ,其贝壳呈红色 ,明显有异于亲本 ,与会专家一致建议暂定名为“蓬莱红”栉孔扇贝 (下称“蓬莱红”)。2 0 0 2年初 ,我们从蓬莱国家“863”项目基地引种“蓬莱红”苗和当地产栉孔扇贝苗在南麂岛试养 ,结果报导如下。1…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属软体动物门,瓣鲍、纲,异齿亚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蛤仔属,俗称蛤仔、花蛤,具有生长快、人工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效大等特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是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隶属于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俗称蛤仔、砂蛤、花蛤、蚬子、砂蚬子。是佩带、热带海洋贝类,在我国分布于南北沿海,其中辽宁、山东的资源较丰富。在广东以汕尾港的分布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栉江珧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取暂养促熟的雌雄亲贝共12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暂养水温、采用鳃丝及鳃丝对应部位创面的愈合增生组织为染色体制备材料来改良染色体制备方法,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制备出大量形态好且分散均匀的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适度调节暂养水温和给鳃组织制造微创并以创面愈合增生组织为染色体制备材料均能有效增加组织细胞的分裂增生能力,为染色体制备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栉江珧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34,雄性染色体组型为2n=8m+10sm+16st,雌性染色体组型为2n=6m+10sm+18st,染色体组型中,雌雄两性中期分裂相的染色体排序基本一致,都有1对染色体相对长度明显大于其他染色体;两性染色体组型有两处明显不同,其一,雄性第14对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而雌性相对应的是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二,雄性栉江珧相对长度最大的染色体存在异形情形,雌性最大的染色体对则为同形,基本确定栉江珧存在初级的性染色体分化,属于XX/XY型性别决定方式。大型贝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将有助于丰富贝类细胞遗传学和分类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运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克隆了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wnt4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为149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1074 bp,编码由35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栉江珧wnt4基因具有wnt家族保守结构域,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胆(Paracentrotus lividus)等物种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wnt4基因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组织差异性,且与性别和性腺繁殖周期相关。wnt4基因表达量与性腺成熟度相关,并且整个繁殖周期卵巢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精巢,说明wnt4基因参与了栉江珧两性性腺的发育,并在卵巢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同发育阶段胚胎荧光定量分析表明,wnt4基因主要参与了栉江珧的早期胚胎发育。在胚胎发育早期(囊胚期和原肠期)wnt4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是成体表达量的500倍;在担轮幼虫和D形幼虫期迅速下降,暗示wnt4基因可能在栉江珧早期发育阶段参与了某些器官的形成。17β-雌二醇诱导实验显示,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卵巢wnt4基因表达(P0.05);短时间处理,17β-雌二醇能诱导精巢wnt4基因显著表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