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滇中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树干解析资料为基础,采取标准样地法与标准木树干解析法,运用MATLAB统计软件,采用一元幂函数式、抛物线式、逻辑斯蒂式、对数曲线式、舒马克式分别平均木和优势木拟合并选出最优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最优生长模型经检验其拟合总体精度在96.67%~98.97%之间,拟合效果好,可用于研究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生长过程的预测。平均木和优势木存在两个速生期,分别为5~10a和35~40a,建议在10~15a,40~45a之间进行抚育间伐,提高林木生长量。直至50a,优势木和平均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两条曲线尚未相交,林分生长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说明其成熟期在50a后。至50a,优势木材积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约为平均木的4倍和5倍,可见在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进行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青山柚木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柚木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柚木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良、中等和差3种生长类型的30余年生柚木人工林为对象,基于样地调查,选取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进行树干解析,对比分析其生长过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气象因子对柚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类型林分柚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各分级木的生长过程亦相似,其胸径平均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树高生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材积生长则呈递增趋势。各优良林分的林木及各类型林分的优势木,其胸径、材积平均和连年生长量较大,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衰减慢,而其树高生长量的优势相对不明显;30余年生时柚木尚未达数量成熟龄。各类型林分间柚木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差异仅体现在胸径,优良林分胸径连年生长量主要受极端低温影响,而中等和差林分则与年均降水量相关性最大;各分级木间柚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无明显差异;影响树高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分别为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结论]柚木各生长类型及分级木的生长过程整体趋势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量大小和快速生长期长短。约30年生柚木人工林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后期抚育经营对于其优质大径材高效培育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以山杨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山杨胸径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探究了冀北山地山杨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抛物线方程拟合其立木株数生长过程随年龄变化效果最好,对数方程拟合其胸径生长过程效果最好。山杨天然次生林中,50年生的胸径总生长量为13.3cm,年平均生长量0.27cm/年。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5年生达到高峰,为0.80cm/年。该地区山杨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高峰到来早,中后期生长速度慢,总生长量较低,需要进行合理经营。  相似文献   

4.
禄丰村林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特征及质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3月对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6.8 hm2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质量及生态效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云南松天然次生林可分为云南松-麻栎、云南松-麻栎-华山松及云南松-麻栎-滇油杉3种林分类型,位于山体上部、山尖、山顶坪地,具相同的稳定性.林木株数集中分布于径阶6 cm处,以云南松为优势树种,其林木分布较为均匀,优势度明显,在3种林分中所占的株数比例分别达61.21 %、69.88 %、77.36 %,其次为伴生树种麻栎所占比例较高.整个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林木的优势度达69.19,重要值为79.67,其后依次为麻栎、滇油杉和华山松.林分中乔木树种的平均密度为2 730 株/hm2,平均胸径为8.78 cm;而云南松林木的平均胸径为8.69 cm,平均高为6.9 m,平均密度为1 907 株/hm2,蓄积量为38.14 m3/hm2,均低于滇中地区20年生云南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指标.其霸王木株数所占比例为7.87 %,而被压木及濒死木所占比例高达44.41 %.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林分中云南松林木的密度较小、平均胸径不大、出材率很低,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5.
米老排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广西大青山2~2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木资料,研究其幼林生长节律及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成熟林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米老排幼林生长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生长量最大,月生长量与月均气温相关性显著;(2)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和年均生长高峰均在3~4年生时出现,且高速生长期持续较长;(3)材积生长伴随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后,于6年生时出现第1次生长高峰,连年生长量达0.023 4 m3;6~15年生材积年生长量最大,15~17年生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并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因此确定此林龄为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6.
对11年生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人工林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枫香树高在11年生前处于速生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维持在1.1 m左右;胸径在6年生前生长迅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大于1.0 cm,6年生后连年生长量有较大降幅,适宜在6年生和7年生之间进行适当间伐;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随林龄增加呈逐步加快的趋势,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逐年增大,单株材积生长率在11年生前均大于10%,具有很大的生长潜力。林分树高与胸径分布均为正偏、尖顶峰,相对直径、相对树高变幅较大。林分干形与树高、胸径、冠幅间显著正相关,表明生长较快的植株干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臭松次生林经营提供技术指导,以汪清林业局臭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96棵解析木数据为基础,采用5种模型分别模拟臭松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并进行模型选优。结果表明:臭松胸径、树高、材积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Johnson Schumacher、Logistic、Bertalanffy;前30 a臭松胸径生长缓慢,30~60 a胸径生长速度最快,60 a后胸径生长小幅缓慢增加,100 a左右达最大,树高生长过程与胸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前40 a臭松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很小,40~70 a生长加快,70~100 a生长最快,100 a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达最大,表明臭松林成熟年龄约100 a。  相似文献   

8.
于鄂东北红安县吴家湾的枫香槲栎混交林内设置标准地,选取枫香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枫香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21年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5年和16年生时相交;15年以后胸径生长逐渐减弱,树高生长还在继续。枫香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5~30年时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楠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四川农业大学实习林场50~58年生的楠木人工林实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研究楠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4年生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63 m,20年生时树高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7 m,与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16年生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64 cm,22年生时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6 cm,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54年生时材积的平均生长量最大为0.008 9 m~3,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年龄可认为是楠木的数量成熟年龄;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生长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y=a_0+a_1t+a_2t~2+a_3t~3(y表示树高、胸径、材积,t表示树龄,a_0、a_1、a_2、a_3分别为模拟曲线的系数)描述,其适合优度99%.  相似文献   

10.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多次相交。(3)中等木与优势木的材积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潜力大,直至第30年时仍未达数量成熟。(4)心材形成的起始树龄和起始树干去皮直径分别为12.2年、7.73 cm。(5)林分中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拟合方程分别为Gompertz、Richards、Richards方程,其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0.978 691,拟合效果显著;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Richards、Richards方程。(6)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距离工具进行树干解析测定,具有测量结果精准、效率高、成本低及复测易于实现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工测量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间伐强度对云南松人工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石屏牛达林场小白得林区,对造林密度为4 464株/hm2的14年生云南松人工林,设置了伐除林分中林木株数15%、25%、35%、50%的4个间伐强度试验,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云南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间伐3年后林木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和林分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生长量的测试分析,提出该云南松人工林幼林期最佳的间伐强度为35%。  相似文献   

12.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林6~10年生的树高、胸(地)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74%~20.14%、8.61%~40.46%、27.88%~107.11%和17.42%~59.79%。  相似文献   

13.
竹柳在珠海沿海区的生长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了珠海市不同林龄竹柳(Salix hybrid)的树高、胸径生长、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竹柳1.5~3.5 a 生扦插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93~3.42 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1.51~2.58 cm,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28~0.0196 m3;3.5 a 生扦插竹柳林分生物量为30.25 t /hm2,林分净生产力为10.08~15.90 t/(hm2· a)。竹柳的早期胸径、树高、材积、生物量生长和生产力均低于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巨尾桉(E. grandis × E. urophylla),但高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竹柳能适应珠海沿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生长良好,但病虫害对其规模化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采伐下马尾松的生长动态,筛选适宜的采伐强度,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7年10月在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保存密度1 100株·hm~(-2))内进行采伐试验,设置4个采伐强度,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300、375、450株·hm~(-2),以不采伐为对照;其后,自2008年开始连续8 a,每2 a测定1次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面积等生长指标,并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生长指标对不同采伐强度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伐强度显著影响林分生长,其中,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冠面积的年均增长量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采伐后第1 3年,马尾松冠面积增长量显著高于采伐后期,胸径则在采伐后第3 5年最高,而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林分枝下高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其年均增长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5个处理间林分蓄积年均增长量的差异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缩小。[结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以树冠最敏感,冠面积首先陡然增大,进而引起胸径的快速生长。树高和枝下高在采伐后年均增量变化相对平稳。4个采伐强度均显著促进单株材积生长,而仅保留密度为225株·hm~(-2)的采伐对林分蓄积增长量影响显著。综合比较林分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连年增长量,建议在桂西南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中宜选择300株·hm~(-2)的保留密度进行采伐。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46株云南松优树种子,以优树林分的一般林木种子、商品种子和扭松种子作对照,开展了子代测定,综合评选出优良家系14个。测算出树高、胸径、材积、直纹株率、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6381、0.7192、0.6657、0.7910、0.9524。用中选的优良家系(入选率30%)估算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比亲代群体提高10%以上,比商品种子子代提高20%以上;直纹株率比亲代提高81.18%,比商品种子提高64.26%。云南松的早期选择可在3~5年生时进行。子代的材积生长与亲本无关。  相似文献   

16.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德国的应用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德国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20年来的经营效果,总结德国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经验。[方法]在明晰近自然森林经营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两期(间隔期10年)资源清查数据对比,对德国大面积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20年的经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期资源清查数据表明,德国采用近自然经营20年后,针叶林如挪威云杉和欧洲赤松的面积显著减少,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持续增加;阔叶树种蓄积平均增长量约为15 m~3·hm~(-2),针叶树种蓄积平均增长4 m~3·hm~(-2),挪威云杉是唯一蓄积下降的树种,下降了5 m~3·hm~(-2);近自然度等级变化表明,人工林面积在减少,而近自然森林的面积在增加,甚至符合原始林等级的森林面积也在增加。[结论]实现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联邦政府促进和保护森林的政策以及林场主所采用的先进的森林经营技术也是德国森林每公顷蓄积达到336 m~3的重要原因;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则下,德国森林中针阔混交林比例显著增加;将近自然程度不高的人工林经营转化为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德国森林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工程造林实施的技术措施;通过工程实施资料和固定样地监测材料,对小自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经成效分析得出工程造林质量高,幼林生长迅速、丰产、优质。6年生云南松林分每公顷的蓄积量为32.922m3,是一般造林最好林分的1.1倍,总体设计预测值的2.04倍。预测其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为速生丰产优质的云南松用材林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Ficus insipida Willd. (Moraceae) is a fast growing tree species of early successional stages in the Amazonian nutrient-rich white-water floodplains (várzea). The species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low-density wood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project in the Mamirauá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 (MSDR) in Central Amazonia, where timber species are managed using a polycyclic selection system with a minimum logging diameter (MLD) of 50 cm and a cutting cycle of 25 year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stand structure and forest regeneration of a natural 20 year-old stand at an early successional stage and we model tree growth of diameter, height and volume of F. inspida based on tree-ring analysis to define management criteria. The volume growth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preferred period for logging should be at a tree age of 17 years when the current annual volume increment peaks. This age corresponds to a diameter of 55 cm, which would be an appropriate MLD.  相似文献   

19.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项目研究中设置的系统抽样样地,选择不同径阶的无性系木麻黄标准木各3株作为解析木材料,测定木麻黄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a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1~12a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1~12a生时相交;12a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木麻黄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a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a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