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样木法对清西陵侧柏人工林林分不同林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单株侧柏因林龄不同,其各器官生物量分布规律也有差异(树干大于树枝大于树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侧柏的树干、树枝及树叶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因林龄的增加而产生变化,其中,树干生物量占全株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会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由11a生的50.6%增加到20a生的54.8%,32a生侧柏林以后的增长趋于平稳;侧柏单株树枝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增加变化不明显;侧柏单株树叶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11a生的23.5%降至45a生的13.5%。单株树干所占总生物量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枝所占总生物量比例有所增大,而叶所占总生物量比例有所减少;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1 3年生不同地位级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 ,间伐强度对不同地位级杉木林的单株生物量生长影响达到显著差异 ,单株生物量则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大 ,单位面积生物量则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小。树干生物量随年龄加大比例上升 ,枝、叶生物量随年龄增加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分密度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不同林分密度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生物量及分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林分(1 500~1 650株.hm-2)楠木单株标准木的平均生物量为56.52 kg.株-1,是高密度林分(2200~2400株.hm-2)的1.39倍。单株标准木各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楠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总平均生物量在干材中的分配基本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低密度的为53.59%,高密度的为53.72%),在根、皮中的分配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略有增大,而在枝与叶中的分配比例则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干材>根>皮>枝>叶这一规律,其中干材生物量占总物量的比例最大,均超过了50%,最大达到61.11%。  相似文献   

4.
为给杜仲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收获法,以武陵山区小流域不同年龄结构杜仲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杜仲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7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5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各器官按照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干、根、枝、皮、叶;在林分生物量组成中,乔木层所占比例最大(74.04%),枯落物层次之(15.92%)。27年生杜仲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510 741.82 kg/hm2,明显高出5年生杜仲人工林;27年生杜仲人工林年平均净生产力为26 782.13 kg/(hm2·a),高于其它年龄段杜仲人工林,在各林分中以树干的净生产力最高,树皮最低。  相似文献   

5.
泡桐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1-8年生兰考泡桐生物量的研究,揭示了各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变化规律;泡桐各器官生物量与(-/D1.3^2H)有密切相关关系;树干生物量向上呈递减趋势;在中、幼龄阶段、细枝所占的比例较大,其次为中枝、大枝,6-7年以后大枝最重,其次为中枝、小枝;在树根生物量中,根桩所占的比例最大(40%-60%),各级根系生物量随树龄而异,树龄增加,较粗的根占的比例增大,而直长4cm以下的根呈减小趋势,全株各器官生物量3年生前顺序为:根>干>叶>枝;3年生后为:干>枝>根>叶>花>果。  相似文献   

6.
以滇西北10~200年生丽江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研究其个体生物量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的增加,单株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随之增加,40年生时个体生物量平均为177.52 kg/株,其后每隔20年其生物量翻一番,100年生时为1 222.84 kg/株,然后生物量增速放缓,至200年时达到了2 328.23 kg/株。(2)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平均占54.97%,树根占20.82%,树枝占12.76%,树叶占6.64%,树皮占5.26%,干>根>枝>叶>皮;100年后树皮生物量超过树叶生物量,表现出干>根>枝>皮>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率高于地下部分。(3)各龄级根系生物量分配以主根和粗根为主,粗根>主根>细根,其中粗根分配率为56.42%,占根总生物量比例较大,证实丽江云杉为浅根性树种,侧根较为发达。(4)丽江云杉生物量前期积累缓慢,20年后开始加速,150~200年间生物量增量减缓,但树干保持稳定增长,较长的生长期可将其作为大径材目标培育。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丽江云杉的总生物量增长阶段来划分其近、成、过熟林年龄,利于经营期内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收集福建省杉木林生物量数据,对福建省杉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并以幂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杉木林叶和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随年龄增加而呈明显下降趋势,根占总生物量比例的下降趋势则较小,而干占总生物量比例则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叶、枝、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与年龄拟合的效果较好,且最佳方程均为三次方程。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与年龄拟合的效果则较差。除年龄对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极显著负相关外,降水量对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亦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和林分冠生长特性,建立冠幅生长及单株冠、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年龄36~39年、密度983~3263株·hm-2林分和年龄54~61年、密度1101~2241株·hm-2林分,随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占树高比例及冠长与冠幅比值增加;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冠积分别达22.479,15.296,6.179和26.864,11.154,8.192m3。2)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单株冠生物量分别为0.0082,0.0049,0.0009和0.0079,0.0038,0.0014t;占单株地上生物量平均比例分别达18.5%,24.2%,17.3%和15.9%,12.0%,20.5%。3)单株冠生物量分配中,枝比例高于叶比例,并因分级木不同而不同。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枝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6%,74.7%,66.6%和76.8%,73.3%,71.4%;叶生物量比例分别为23.4%,25.3%,33.4%和23.2%,26.7%,28.6%。4)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林分...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在18 2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而林分是在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占48%以上)随林龄增加而增加,而枝、叶、皮刚好相反,18年生以前,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根、皮、叶.8、12、18、2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33.94、89.94、204.51、223.71、234.14t.hm-2,净生产力为:6.24、11.14、15.63、14.07、11.93t.hm-2.a-1.中龄前,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相似,多呈左偏态,此后呈右偏态,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1 2个径阶.培育纸浆材林,在18年生前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安溪虎邱官埔林场对4a生光皮桦林分进行施肥试验。1a后,调查光皮桦的胸径和树高,计算不同施肥试验对光皮桦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4a生光皮桦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光皮桦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未施肥)相比,胸径增幅为21.07%~32.23%,树高增幅为19.78%~32.23%,单株材积增幅达86.58%~115.72%,本试验以尿素(N含量46%)和洋丰复合肥(N:P:K=15:15:15)各75g混合施肥方式效果最好,单株材积平均增幅达115.7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木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雷州半岛6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碳贮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木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各个器官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不同:树干和树叶所占比例增加,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比例降低。1—7年生尾巨桉林分碳贮量在1822.56—33925.75kg·hm2,随着林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碳贮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树干有机碳贮量所占比例迅速增大,树枝、树皮和树根的逐渐减小,树叶所占比例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保存率及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桦、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5年生树高分别为7.4、6.5、6.3、4.8、4.2m,保存率分别为92%、65%、82%、78%、90%;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的效果排序为桤木〉光皮桦〉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一般下降35%~40%,第2年底回升并超过造林前水平,第3-5年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
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的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不同林龄和不同密度红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5a生红松生物量达到19.19t/hm2,25a达到65.27t/hm2,35a达到135.36t/hm2,平均为73.27t/hm2。在各器官的生物量中,树干生物量最大,约占总生物量的一半左右,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其比值也在增大,平均为54.95%;根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不同林龄阶段均保持在20%左右,平均为22.08%;枝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少,15a时占39.9%,25年时为25.60%,35年时为19.63%。在地上各器官垂直分布中,均以0~2m层生物量最大,从0~2m层(不含0~2m层)向上各层生物量呈缓慢减小趋势,到树梢时又突然减小;枝叶生物量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其最大值在15a时出现在第2高度层,25a和30a平均出现在第3高度层。  相似文献   

15.
田大伦  朱凡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2):81-84,78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对不同林龄两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积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第1代、第2代杉木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14、20年生两代杉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树叶、树枝生物量随着林龄增长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树干生物量比例逐年增大,树根生物量变化不明显.7、14、20年生第2代杉木林的单株生物...  相似文献   

16.
光皮桦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的光皮桦实生苗为扦插原料,讨论了不同扦插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生根促进剂对光皮桦稳条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扦插最为理想;3种生根促进剂对光皮桦穗条的生根情况均有促进作用,其中IAA+IBA的促根效果最佳;浓度为50 mg·L-1的IAA+IBA处理的光皮桦的成活率、不定根数、不定根长和苗高均为最大,分别为92...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处不同营林抚育措施下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对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人工林分的危害调查,结果发现:造林前不炼山造林后不修枝、连续进行割草3年的营林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星天牛对光皮桦幼树的危害。光皮桦纯林、光皮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均易遭受星天牛的危害,且以冲沟地段受害较为严重;光皮桦幼树被星天牛危害后枯死率极高,2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100%,3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的达75%。  相似文献   

18.
对在西双版纳普文林场营造的西南桦纯林(13年生),西南桦 肉桂混交林(15年生)两种幼林期西南桦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林期,西南桦 肉桂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137.329 2 t/hm2,西南桦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84.979 2 t/hm2。两种林分幼林期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比例以乔木层所占的比例最大,占66%以上;灌木层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因林分的群落结构不同,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相差较大。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以干材所占比例最大,都达到55%以上,其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顺序为:干材>根>枝>叶。两种西南桦人工林幼林期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林分的总生物量由其群落结构、植被种类组成所决定,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生物量越高。另还建立了西南桦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该文以冰砬山3个年龄阶段的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了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了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12.09 t.hm^-2、224.92 t.hm^-2和276.18 t.hm^-2。蒙古栎林分配到其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与此同时分配到根系生物量的比例从幼龄林的36%下降到28%。蒙古栎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在中龄林达到最大12.13 t.hm^-2.a^-1,比幼龄林和近熟林分别高3.43 t.hm^-2.a^-1和1.42 t.hm^-2.a^-1。在所有不同年龄阶段,各器官的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比例平均为叶(45%)〉树干(30%)〉根(18%)〉枝(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