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基于3ds Max的虚拟校园三维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基于3ds Max软件的虚拟校园三维模型的创建方法,具体讨论了校区三维建模的流程、建筑三维模型的创建、其它地物模型的创建,利用3ds Max软件建模,创建了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建筑物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介绍建筑物建模常用的3种方法(航空摄影、依图而建和机载激光扫描)及其优缺点,采用多种数据源和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对三维体框模型和三维精细模型构建等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论述.认为基于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制作的三维模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外业工作量少,省时省力,但其数据量大,信息数据的存储、快速传输及浏览等目前都还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在虚拟植物研究中,植物的建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建模方法、模型质量都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研究。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也是一种纯文本的编程语言,它可以通过在造型节点中设置点的方式创建出精细度不同的三维几何造型;3DSMA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三维建模软件,目前也常用于植物建模。作者以创建蝴蝶兰植株三维模型为例,从多个方面对VRML和3DSMAX进行比较,并作出规律性总结。  相似文献   

4.
虚拟森林资源信息三维可视化中树模型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树木形态特征的相似性,应用IFS(Iterated Function System,迭代函数系统)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将树的建模分为树干建模和树叶建模,建立了树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加入到虚拟森林资源信息三维可视化中。  相似文献   

5.
王超  井浩淼  朱静 《绿色科技》2013,(1):258-260
指出了三维建模技术是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广泛适用于建筑建模、景观模拟等领域,有利于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探讨了如何利用ArcGIS与SketchUp合作构建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并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为例,构建了校园三维景观图。此基于ArcGIS与SketchUp合作式构建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减轻了传统建模繁琐的步骤,效果更佳,在城市三维景观技术中将会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计算机图形学技术、虚拟树种建模技术和三维GIS技术为基础,通过树种建模、树种库建设、虚拟种树和与三维平台的集成等技术流程,实现了林地"一张图"树种库的大规模三维仿真模拟可视化展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维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三维绿量的测算是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研究和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主要在进一步明确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概念及提出意义的基础上, 对目前三维绿量的主要测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 并指出现有三维绿量测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对测算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对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研究丰富城市森林评价指标, 为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研究以及城市森林布局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城市森林的各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生态化城市的发展中,城市森林被作为城市之“肺”,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森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已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城市风景。人们居住的环境需要以花草树木作为点缀,否则再好的建筑风格及其内涵都难以表达,即人们所说的“红花还需绿叶伴”。  相似文献   

9.
在进一步明确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概念及提出意义的基础上,对现有三维绿量的测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三维绿量—城市森林评价指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绿量又称绿化三维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森林的三位绿量的测算研究是城市绿化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对三维绿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提高三维绿量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的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面向虚拟森林经营管理的树木交互式参数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树木构筑概念出发,将传统的几何建模技术与树木形态结构结合,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参数建模的方法.采用主干、枝条、叶片三类参数来描述和定义树木,约定了一系列的建模规则和参数化调节方法,并构建了一个树类.林业管理者通过输入熟悉的参数平台交互式地构建各种具有不同几何特征的树木,并且能够建立不同生长阶段的三维几何树模型,其模型简单且形态逼真,能够充分地表现树木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林业三维地形图软件构件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霓虹 《林业科学》2004,40(4):80-83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支持林业三维地形图软件构件 (SoftwareComponent)设计方法 ,分析了构件的性能、设计方法和图元算法。实现了基于OpenGL的支持三维虚拟场景、建模和运动仿真的构件设计 ,描述了实体的运动层次链接关系和数据结构 ,并实现了虚拟环境的林业建模和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13.
用大乔木树种作城市行道树的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道树,就是种在城市行道两旁的树木,它是城市生态系统及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城市行道是人工特化了的人工环境,地面、地下及空间都建有各种功能的设施,如下水道、通讯,建筑物地基等。在选择行道树种的时候要注意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科技,在森林资源调查、林分结构研究、单木三维建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单株立木空间点云数据,利用软件自动建模分析功能,可直接量测立木树高、胸径、树冠面积和位置等信息,生成林木收获报表,以确定不同区域内林木收割的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因为收割时间带来的损失,从而开创了该项技术在林业领域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与市场》2007,(4):4-4
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规划,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包括临街房屋的窗户及窗台摆设物的色彩。城市色彩规划是将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林火行为的研究与RS、GIS、GPS、林火数学模型、信息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等技术密切相关,近些年来,这些技术的发展以及其集成化,使得对林火的研究从二维表达方式,再到如今的三维可视化表达,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林火蔓延模拟与可视化的研究趋势是注重真实再现三维虚拟森林景观、多用户参与快速决策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文章以林火模型的发展、林火模拟系统的实现、以及与之相关的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林火模拟的实例几点为框架,对如今虚拟景观下林火蔓延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状况和趋势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对维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环节。城市林业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城市林业的发展又需要与城市的各项建设相融合,因而对城市林业建设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林业建设的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完善管理制度,使城市林业建设实现科学、高效的运作。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健康发展在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选择衡量城市森林健康发展和城市品质的评价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对城市森林健康发展指标进行分类,最后建立了我国城市森林健康发展与城市品质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健康发展指标可以分为城市森林规模发展、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价值衍伸3类;2)城市森林建设和城市森林价值衍伸对城市硬品质的提升有正向驱动效应,同时通过提升城市硬品质为中介变量可以间接提升城市软品质;城市森林规模发展可以提升城市软品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城市代谢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演变、最新的研究热点,并对城市代谢研究未来的发展主流进行了展望。城市代谢研究主要关注城市的物质与能量流向、流量、积累与代谢效率,早期集中在对城市代谢理论的解释和物质流分析法,之后货币核算法、热力学以及生态足迹的应用,弥补了无法在物质能量间统一量纲,并进行综合比较的缺点。最新研究热点关注于在不同尺度的建模分析与应用,结合信息空间技术,加强对物质元素流向的追踪,并将结果应用在政策支持与调控系统中。城市代谢研究的未来发展主要有3个方面:在开发应用建模的同时,提高各尺度模型的准确性;结合空间分析法深入分析代谢问题;基于城市代谢的城市政策研究与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含义,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的三种方式:一是视觉符号化表达,二是场景氛围的营造,三是精神与心理的满足。指出了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只有深入理解城市文化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意识地将城市文化融入到城市景观之中,才能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