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口蹄疫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云南省10个边境县的牛和猪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在9.23%~37.75%、3.00%~23.57%、9.75%~48.67%之间,阳性率偏低,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在14.16%~51.00%之间,其中勐海为51.00%、芒市为48.96%,动物带毒风险较大。境内牛与境外入境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相当,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略高于境内牛。由于入境牛免疫率较低,须加大对入境牛的监控。黄牛和水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一致,但黄牛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6.47%,水牛为26.86%,黄牛阳性率显著高于水牛,这可能是因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黄牛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经缅甸进入我国。猪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除芒市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1.00%外,其余均在0~6.00%之间,这可能与云南省近年来大量免疫合成肽疫苗有关。建议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口蹄疫防控工作,提高口蹄疫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严控边境地区口蹄疫易感动物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免疫状况,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对2016—2019年采自临沧市镇康、耿马和沧源3个县168个场点的入境牛和境内牛血清1 688份,采用口蹄疫病毒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99%、39.22%、28.85%,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0.44%。与沧源县和耿马县相比,镇康县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偏低(P<0.01)。2016—2019年,O、A型抗体阳性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Asia-1型呈下降趋势,非结构蛋白抗体呈现波浪状变化。境内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入境牛(P<0.05),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入境牛(P<0.01);水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黄牛。结果表明,云南省临沧市中缅边境地区入境牛口蹄疫免疫水平较低,且隐性带毒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病毒传入和疫情发生风险。提议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开展牛口蹄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提高边境地区易感动物免疫密度,严格监控牛的非法跨境移动。本研究为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8年在临沧地区沧源、镇康、耿马3个边境县采集入境牛血清440份、本地猪血清300份,应用O、A、Asia-1型口蹄疫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场牛口蹄疫O、A、Asia-1型及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43%、83.43%、31.43%、45.14%,散养户分别为43.40%、36.60%、18.11%、31.70%,规模场疫苗免疫效果优势明显,但口蹄疫带毒风险较大。猪血清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24.00%、0~15.00%、0~15.00%,阳性率偏低。建议提高临沧市边境地区牛、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强度和抗体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了解河北省规模化养殖场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水平,2018年5月在11个场点采集羊血清354份,用口蹄疫3ABC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从不同市区分析,秦皇岛市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5.65%,其次是保定市、邢台市,分别为11.11%、2.86%;从不同饲养阶段分析,种羊的抗体阳性率明显偏高,为16.82%,羔羊、育成羊分别为6.53%、10.75%;从不同性别分析,母羊阳性率偏高,为11.7%,公羊为8.33%;从不同品种分析,绵羊阳性率高于山羊,分别为12.75%、4.67%。虽然我国目前使用的灭活疫苗可能会导致产生一定的非结构蛋白抗体,但上述结果能够说明河北省存在口蹄疫自然感染羊只。这提示河北省的口蹄疫防治和净化任务仍然繁重,要根除和消灭本病,可选用非结构蛋白纯化程度高的疫苗进行免疫,同时加强3ABC抗体监测和引种检疫,隔离并淘汰阳性动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云南省建水县近3年猪、牛、羊0型口蹄疫的免疫效果,分别对2017—2019年采集的268份猪血清、200份牛血清、268份羊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建水地区猪牛羊0型口蹄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9.48%、93%、76.12%。规模化场猪牛羊0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64%、87.96%、85.45%;散养户猪牛羊0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42%、75%、73.71%。2017年猪牛羊0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6%、100%、80.6%;2018年猪牛羊0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13%、72%、71.64%;2019年猪牛羊0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58%、100%、71.64%。2017—2019年猪0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6%、73.13%、83.58%;2017—2019年牛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72%、100%;2017—2019年羊0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6%、71.64%、71.64%。这些数据可为云南省建水地区猪牛羊口蹄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近年来阿卡斑病毒(Akabanne disease virus,AKAV)流行情况,2017—2018年连续2年在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12个边境县采集牛血清,应用cE LISA方法进行AKA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7—2018年共检测牛血清样品1 860份,检出阳性样品108份,阳性率为5.8%,显示这些地区存在一定的AKAV感染;各县AKAV抗体阳性率在0~24.4%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富宁县,2017年和2018年的阳性率分别为24.4%和20.0%,而瑞丽连续2年未检出抗体阳性;黄牛AKAV抗体阳性率(6.6%)高于水牛(4.7%),差异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6.5%)高于境内牛(3.0%),差异显著(P<0.05);养殖场(9.0%)、交易市场(8.4%)、屠宰场(7.6%)的牛AKAV抗体阳性率高于村寨散养户(2.5%),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KAV在云南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的流行,其流行趋势受入境动物影响。结果提示,应继续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AKAV等虫媒病毒病的监控,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区间、群间和时间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BTV阳性样品1 207份,样品阳性率为66.32%(1 207/1 820);检出AKAV阳性样品350份,样品阳性率为32.17%(350/1 088)。各县(市、区)的BTV样品阳性率为43.50%~93.00%,AKAV为12.90%~50.00%,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BTV和AKAV抗体样品阳性率均高于水牛,入境牛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牛,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规模养殖场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和散养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5—6...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外3种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和1种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方法,在检测牛血清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以期获得可应用于口蹄疫检疫的有效试剂盒。采用国内外3种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间接ELISA试剂盒和1种阻断ELISA试剂盒,对15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ELISA检测。同时对150份样品进行非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试验(EITB),以评估4种ELISA检测结果。结果 4种试剂盒的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100%、95%、73%、99%。结论:国内生产的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牛口蹄疫血清学筛选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掌握肉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结果、口蹄疫O-P液RT-PCR核酸检测结果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甘州区28头肉牛开展相关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28份,合格率100%,3ABC抗体阳性27份,阳性率96.4%;对3ABC抗体阳性的27头牛分2次进行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被检的27头牛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口蹄疫病毒A型竞争ELISA(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前景,对2017年从福建省三明市采集的336份黄牛、奶牛、羊和猪血清样品,用A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2份黄牛血清、92份羊血清、92份猪血清、60份奶牛血清的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04%、11.96%、20.65%、86.67%。从上述4种血清中,各挑选10份血清(阴性、阳性各5份)共40份,采用口蹄疫病毒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ELISA检测为阳性的20份血清中,用LPB-ELISA检出阳性19份;cELISA检测为阴性的20份血清中,用LPB-ELISA检出阴性17份;两种方法的κ值为0.8,总符合率为90.00%。结果表明,A型cELISA试剂盒与LPB-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和一致性均较高,可用于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我国边境地区主要跨境动物疫病流行情况,本研究建立了重大跨境动物疫病风险监测预警的新模式—动物疫病远程诊断监测预警平台。使用该平台对云南瑞丽-缅甸边境、广西龙州-越南边境等地区规模场、种畜场、屠宰场以及散养户的1 328份猪血清、821份牛血清分别进行了猪瘟病毒抗体、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布鲁菌病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共检出猪瘟抗体阳性血清705份,阳性率为53.1%;检出牛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阳性血清143份,阳性率为17.4%;检出猪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阳性血清127份,阳性率为9.6%;检出牛布鲁菌病抗体阳性血清17份,阳性率为2.1%。将上述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跨境动物疫病远程诊断监测预警溯源平台,实现了边境动物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检测与远程监测预警的新型检测模式。本研究所使用的快速诊断检测方法与国外主流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符合率较高。成功开发建立了跨境动物疫病风险监测预警新模式—远程诊断监测预警平台,探索了我国跨境地区场动物疫情监测新模式,为我国边境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控净化机制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口蹄疫(FMD)免疫情况,对2021年采自云南省7个边境县市的1 522份牛血清样品,采用O、A型口蹄疫病毒(FMDV)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FMDV 结构蛋白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O、A型抗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57.61%、67.29%,未达到70%的国内最低免疫标准;勐腊、盈江两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偏高,分别为57.50%、54.62%;入境牛O型、A型、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9%、79.70%、58.23%,本地牛分别为54.31%、63.87%、40.52%,差异显著(P<0.05);规模场、散养户、隔离场的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04%、52.24%、70.29%,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73%、63.12%、79.70%,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78%、42.31%、58.52%,隔离场阳性率场显著高于规模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FMDV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的病毒传入风险,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强度,降低FMDV向国内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掌握祁连山北麓中部地区牦牛常见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祁连山北麓中部地区的牦牛常见病开展了血清学检测。共检测280份血清样品,分别检测了布病、口蹄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弓形虫、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抗体。[结果]检出布病阳性样品3份,平均阳性率1.2%;检出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阳性样品31份,平均阳性率11.1%;检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样品14份,平均阳性率5.0%;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样品87份,平均阳性率31.1%;检出牛副结核抗体阳性样品1份,平均阳性率0.4%。[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初步掌握了5种疫病的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常用的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北京世纪元亨生产的两种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在检测猪血清抗体时的敏感性进行比较,以期获得可应用于口蹄疫检疫的最佳试剂盒。采用上述两种阻断ELISA试剂盒对17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相差不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 29%和5. 88%。本试验表明: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北京世纪元亨生产的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差异不大,均可应用于口蹄疫血清学筛选性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云南奶(水)牛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2011年度,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疫病控制功能实验室在体系所属的2个综合试验站和4个区域推广站各示范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采集奶牛、奶水牛血清样品共计311份。应用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和O型免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检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数253份,阳性率81.35%;亚洲Ⅰ型抗体阳性数278份,阳性率89.39%;A型抗体阳性数110份,阳性率35.37%。应用口蹄疫3ABC抗体检测方法检出抗体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2.25%。应用IDEXX牛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方法检出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0.64%。针对本次获得的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强化奶牛和奶水牛犊牛免疫、跟踪监测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已经给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感染抗体一直是防治口蹄疫的有效方法,本试验选某市12县区范围内选47个规模猪场;19个规模羊场、4个散养羊户;22个规模牛场;每个场户随机采集血清样品30份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猪场场阳性率为4.26%,个体阳性率为0.35%;羊场场阳性率为31.6%,个体阳性率为2.63%;羊散养户户阳性率为50%,个体阳性率为1.67%;牛场场阳性率为9.09%,个体阳性率为0.30%.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9—2020年采自云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 43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抗体阳性样品1 367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0.81%;2019年抗体阳性率为27.88%,2020年为32.14%,差异不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养殖场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散养户和交易市场,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群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半放牧半舍饲和系牧饲养(P<0.05),黄牛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水牛(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AKAV感染且有加重趋势,入境牛感染风险较高,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加强境外牛的检疫和移动控制,降低AKAV向内地扩散的风险。本研究摸清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AKAV流行本底,为今后该病毒流行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水牛伊氏锥虫IgG抗体,并与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了比较。检测160份伊氏锥虫疫区水牛血清160份,Dot—ELISA和IHA的阳性率分别为55.63%和53.75%;其中42份虫检阳性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86%,两种试验的一致率为95.63%。两种试验的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8842)。10份非疫区健康水牛血清两种试验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2015年,随机从全省16个地市、2个直管县采集猪血清6 481份、牛血清1 663份、羊血清1 643份,采用液相阻断ELISA和VP1结构蛋白ELISA检测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亚洲1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结果显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9.12%,其中猪、牛、羊血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1.90%、77.87%、69.39%;亚洲1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0.14%,其中牛、羊血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3.78%、67.29%;牛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74%。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情况,在交易市场采集牛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为,近3年共监测牛血清240份,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阳性数137份,抗体阳性率58.75%,2017-2019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2%、76.67%、48.89%。结果表明,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偏低,不能抵御野毒的侵袭,存在感染亚洲Ⅰ型口蹄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