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还必须指数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557**n=12;y↑^=7.4674 10.5662x)。  相似文献   

2.
不同苜蓿品种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耐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价8个苜蓿品种在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不同密度成虫为害后的抗性表现,并从株高、分枝数及产量损失率3个方面测定,以揭示各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以及苜蓿抗蓟马研究的最适接虫量.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各苜蓿品种植株的为害指数明显上升,M8和HA-3苜蓿均表现为抗牛角花齿蓟马,Ja苜蓿表现为高感蓟马,其他苜蓿品种处于中等水平;产量损失率M8、HA-3最低,Ja最高,在株高和分枝方面呈现相同规律;研究表明M8、HA-3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耐害性最高,Ja苜蓿的耐害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土壤接菌法测定了发病率、病情指数、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等指标,并对60份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进行了苗期抗根腐病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系)之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其中牧歌401+2、爱开夏、478572、宝鸡苜蓿等12份苜蓿材料对尖孢镰刀菌表现为耐病,病情指数范围为25.92~29.63,占鉴定材料总数的20.0%;同心、榆次和GT49R等34份苜蓿材料表现为感病,病情指数范围为40.34~57.85,占鉴定材料总数的56.67%;新疆大叶、兴平和普罗旺斯等14份苜蓿材料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范围为60.22~82.78,占鉴定材料总数的23.33%;无表现免疫和抗病的材料。接种尖孢镰刀菌后苜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下降(P0.05),感病材料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耐病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盆栽30个紫花苜蓿品种45 d后,将拟枝孢镰刀菌接种于幼苗根部土壤中,10 d根据根部病情指数评定抗病性,筛选抗性后选择抗病和感病品种再次接种,于4,8和12 h时测定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其中耐病品种为晋南苜蓿、驯鹿、PG塞特、苏联二号4 个,占测定品种总数的13.3%;高感品种为新疆大叶、中苜一号、陇中苜蓿、北疆苜蓿、皇冠、甘肃苜蓿和萨兰斯7个,占23.3%;其余的均为感病品种,占63.4%;未发现抗病和免疫品种。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对于接菌与未接菌的供试耐病和高感苜蓿品种,不同品种间CAT、SOD、PAL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接菌植株的酶活性高于对照,且耐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酶活性在接菌后4~8 d呈上升趋势,8~12 d呈下降趋势;接菌植株CAT活性较对照增幅明显,SOD、PAL活性较其对照增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抗病品种,连续2年2次调查了2018年建植于新疆昌吉市呼图壁县的32个紫花苜蓿品种上各种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了各品种次年的越冬率和5次刈割期的草产量,评价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地发生了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白粉病、黄斑病、匍柄霉叶斑病和尾孢叶斑病5种病害,且以前3种为主,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7.08%、100.00%及57.14%。供试品种仅有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旱地与WL343HQ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皇冠、WL168HQ与阿迪娜等品种,而其他病害品种间未表现出差异(P>0.05)。根据抗性级别的频率分布,对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53.13%的苜蓿品种为高抗品种,25.00%的苜蓿品种为抗性品种,12.50%的苜蓿品种为中抗品种,3.13%的苜蓿品种为低抗品种,6.25%的苜蓿品种为感病品种;对于苜蓿白粉病,32个品种的抗性分布频率为抗性品种占3.13%,中抗品种占25.00%,低抗品种占15.63%,感病品种占56.25%,无高抗品种;供试品种对苜蓿黄斑病抗性分布频率为高抗品种29个,占90.63%,抗性品种占9.38%,无中抗、低抗及感病品种。32个品种的5次草产量总和为22.48~29.52 t·hm^(-2),其中,5茬总产量最高的苜蓿品种为龙威3010,总产量最低的苜蓿品种为陇东苜蓿。供试的所有品种未出现明显冻害,越冬良好,越冬率均在80%以上,其中有22个品种大于90%。综合特性较好的5个品种为皇冠、WL363HQ、中苜3号、敖汉苜蓿和旱地(综合得分0.850~0.942),较差的品种为耐盐之星、WL343HQ、冲击波、雷霆与陇东苜蓿(综合得分0.650~0.721)。  相似文献   

6.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d+10.5662x)。  相似文献   

7.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4+10.5662x)。  相似文献   

8.
以田间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在甘肃榆中县品种比较试验田,对1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抗霜霉病(Peronospora estioalis)、白粉病(Leueillula leguminosarum)、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抗霜霉病的表现为甘农5号、苜蓿王、驯鹿、游客、中兰1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1、8.1、8.0、2.5、1.1,属高抗品种;哥萨克的病情指数为45.0,发病率为75.6%,属高感品种。对抗白粉病的表现,驯鹿的病情指数4.2,为高抗品种;阿尔冈金、甘农5号为抗性品种;而哥萨克、苜蓿王、德宝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5.6,23.9和15.6,均属感病品种。对抗褐斑病的表现,新疆大叶、甘农3号、皇后的发病率分别为90.0%,88.9%和76.7%,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研究了苜蓿田杂草积极的生态作用、对苜蓿草产量的影响、最佳的防除时期和防除效益 ,明确了苜蓿干草产量损失率与田间杂草密度之间的关系 ^P =a +blogX ;苜蓿干草损失率与田间杂草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P =aXb(上两式中 ^P均为概率单位 ) ;苜蓿田杂草生态经济阈值以及杂草生态经济除草阈值定义Y =C× 10 0× 10 0 /PVE +F× 10 0 /PV ,从而可以根据苜蓿草产品价格、计划产量水平、劳务及农资价格、田间杂草密度和田间杂草生物量等求解出苜蓿田杂草生态经济阈值和田间杂草生态经济除草阈值 ,既可以解决处于一定密度的杂草要不要除、什么时间防除才划算的问题 ,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生产条件、根据苜蓿草的价格与质量要求、计划产量水平以及劳务、农资价格进行生产工程设计 ,允许一定密度的杂草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再进行防除 ,从而取得最佳效益 ,为苜蓿草产品的生产进行低消耗、高效益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引进国外优质、高产的饲用燕麦品种是促进我国草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使用进口饲用燕麦品种进行大规模商业化连作种植的地区,由禾谷炭疽菌引致的炭疽病呈爆发流行特点。为筛选抗病能力较强的饲用燕麦品种,明确炭疽病造成的危害,本研究选择我国广泛推广种植的15个进口饲用燕麦品种,采用反应型法、病情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其田间抗性,测定了不同发病程度下科纳品种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了对草产量和饲用价值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鉴定出相同的4个抗病品种,分别为太阳神、爱沃、领袖和蒙特;其余品种黑玫克、大富翁、莫妮卡、摄政王、海威、三星、牧乐思和魅力为低感材料,燕王和梦龙为感病材料,科纳为高感材料;科纳品种饲用燕麦病株的叶片干重、茎秆干重、穗干重和株高均随发病程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草产量损失率(y)为7.5%~28.1%,与病情指数中值(x)的回归方程为y=0.3023x+1.6822(R2=0.9837, P<0.05);与健康植株相比,中度发病植株的粗蛋白、总氨基酸、粗灰分和磷含量分别降低了7.2%、26.5%、9.0%和12.8%(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