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制图对了解土壤肥力空间分布格局,开展培肥地力、耕地质量评价、土壤碳循环研究、土壤污染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有机质制图是土壤学科新兴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文章全面总结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展望未来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制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多光谱遥感法、结合遥感数据的土壤有机质预测性制图法、高光谱遥感影像直接法等3类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重点分析了影响成像高光谱土壤有机质制图精度的因素,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光谱敏感波段、建模方法选择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 /结论】(1)多光谱遥感数据为土壤有机质制图提供了丰富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气候等土壤成土环境因素信息,广泛应用于大尺度范围或复杂地形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制图,但表达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细微差异不够精细化;(2)高光谱遥感数据参与土壤有机质制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制图精细度,但需要加强土壤有机质光谱敏感波段优选以及适宜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建模方法研究;(3)中红外高光谱遥感具有土壤有机质预测和制图的潜力,该领域的发展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数字土壤制图成本低、精度高,是刻画土壤环境变量的新技术和新工具,遥感技术在数字土壤制图业务化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文章总结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土壤数字制图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梳理遥感技术在土壤类型与属性制图研究中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总结展望,以期更好地发挥高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土壤数字制图方面的作用,为研发新模型、提高土壤制图模型精度提供信息支撑,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字土壤制图提供有益参考。【结果】 遥感数据的特征与土壤发生学理论契合并推动了土壤制图的发展,但是,基于遥感的土壤制图技术在快速土壤环境变量因子提取、自适应制图指标筛选、满足多层级制图需求的土壤推测制图模型构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结论】 为了实现土壤类型与属性制图的业务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从“环境变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筛选—预测模型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入手,探讨如何融合多种遥感载荷、综合运用新型模型,以提高数字土壤制图的精度,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图是数字福建应用项目<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包括生态环境类型图、生态环境评价图、生态功能区划图以及地势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等.编制工作是在参考各种图件和文字等资料基础上,以遥感(LandSat ETM)为主要信息源,根据影像特征的差异勾绘生态环境单元并记录各单元一系列相关信息,根据单元图属性派生其它图(地势图除外).编制过程中着重解决了各专题图的分类系统和编码系统、多源信息复合、遥感综合系列制图与地图演绎法结合应用、3S技术的综合应用、多种制图技术的综合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林业专题图制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林业制图模式,利用遥感影像提供的更为丰富的信息源制作一系列林业专题图,减少了制图的工作量,缩短了地图的成图周期。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貌解译与地貌图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戬  田永中  熊祥强  程中玲  袁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774-1775,1777
结合1∶100万数字地貌图的制图过程,阐述遥感地貌制图流程以及地貌学、地貌图在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积雪是地表重要自然要素,积雪参数反演研究对相关领域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当前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比分析相关积雪遥感资料优缺点,探讨利用遥感资料进行积雪反演合理性及不足。介绍当前进行积雪遥感反演遥感平台系列。探讨光学传感器及微波遥感仪器各自优缺点,强调结合光学、微波遥感仪器影像数据进行积雪反演研究重要性;重点介绍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改进型甚高分辨率辐射仪等光学传感器在积雪面积计算、雪盖制图等方面研究进展,先进微波扫描辐射仪、特定微波传感器/成像仪、多通道微波扫描辐射计等被动微波传感器在雪深计算、雪水当量估算等领域发展现状;强调主动微波遥感传感器在未来积雪遥感研究中重要性。总结并探讨当前积雪遥感研究中的问题及不足。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制图则是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绘制准确的土壤空间信息是农林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30年,土壤养分预测性制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介绍了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以及阐述土壤养分预测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土壤调查法、空间插值法、土壤-景观模型法、遥感影像法,并分析了当前在土壤制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讨论了未来土壤养分制图的发展前景,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土壤制图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土壤预测性制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豫东平原承包田块的大小、形状及空间排布方式,实地调查了承包田块分界线的辨识特征及其在遥感影像上的反映,提出了一种在承包田块分配记录支持下,利用遥感进行承包田块制图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星载雷达在水稻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从水稻制图、水稻参数反演和水稻估产3个方面探讨了雷达遥感在水稻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针对当前研究的瓶颈,对多参数雷达数据在水稻遥感监测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乡镇农业土地利用制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实现乡镇尺度准确的农业土地利用、作物分布快速制图.[方法]文章选用Sentinel-2A遥感影像,基于时序遥感指数阈值分类、最大似然等方法完成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作物空间信息提取,进行乡镇尺度农业土地利用制图,与基于WorldView-2融合图像的0.5 m分辨率农业空间信息图比较验证.[结果](1)研究区粮油...  相似文献   

11.
QuickBird影像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QuickBird卫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色和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并与其它辅助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室内遥感目视解译,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验证,对天津市塘沽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遥感调查。研究表明:QuickBird提供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可以满足制作大比例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要求,图像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全色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图像的高光谱分辨率,提高了目视解译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技术编制的林业遥感影像图是一种很理想的林业图,但成图费用太高,林业部门本身又缺乏成图仪器,要推广使用受到限制。结合外业调查的航空像片,以1:10000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绘制林业基本图,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适用于基层林业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采棉机跨区作业管理中的监控定位更为准确,采用Alos和TM遥感影像、商用电子地图为基本材料,通过对Alos影像进行矢量化并结合外业调查得到作业区域的交通、田块、POI等空间信息图层。同时对TM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识别出棉花地块以及面积等信息,在MapInfo桌面GIS软件中对其进行整合得到作业区地图,再与商用电子地图进行图层叠加处理,最后制得高精度、要素丰富、适用于采棉机作业过程中导航定位的电子地图。该采棉机跨区作业导航电子地图使采棉机跨区作业过程中的监控定位更加准确,管理更加有效,既能适应大区域的调度,也能做小范围的作业定位和监控。因此,该采棉机跨区作业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法为制作农业生产应用电子地图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探索小流域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技术以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方法和途径,采用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以区域管理软件Region Manager V5.5(RM)为开发平台,通过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专家系统松耦合的方式,开发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DSS);可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林业资源管理、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与监测、生态农业开发、草场管理、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与监测评价等领域,有助于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海河流域及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规划任务,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遥感技术在小流域土地资源清查及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作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调查及规划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与目前通用的方法相比,提高调查速度约20倍,降低费用约1/2。应用信息库检索、统计土地资源信息及编制最优方案的速度,比通用方法提高约400倍。  相似文献   

16.
以朱溪河小流域2007年遥感数据为基础,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USLE模型计算该流域土壤侵蚀量,并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养分损失(N、P、K、有机质含量)、水分损失、土地损失、泥沙滞留损失及泥沙淤积损失等5种经济损失总值。结果显示:2007年朱溪河小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为42 893.96 t,土壤侵蚀模数达954.047 t/(km2.a),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总值达957.507万元。土壤侵蚀导致流域内土地的年经济损失为21.296 7万元/km2,相当于该县单位面积农副经济年产出的27.33%。土壤侵蚀直接导致流域内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农业发展受阻。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GIS的森林生产力空间格局与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通过克里格插值获得的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图层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图层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和林木产量栅格图层。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方法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及林木产量分布图。通过对各生产力空间格局和分异分析,全流域各生产力类型以高、中生产力面积占绝对优势,总体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从东南向西北略有递增的趋势,中部和西北部较高,东南和西部相对较低的状态。研究结果为闽江流域林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乾县枣子沟流域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影像,经过分析解译、专题制图,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试验研究。提出了小流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遥感分析方法和工作程序,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解译标志。同时,对监测区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和监测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遥感图像中的道路、村落、农田、山脉等目标物分割时存在过分割和欠分割问题,采用分裂Bregman算法和分水岭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适合近地遥感图像的一种新的标记分水岭方法。该方法利用多尺度插值小波算子逼近图像分割变分模型中的图像表示函数;采用Split Bregman迭代算法对变分模型进行快速求解;将Split Bregman分割结果作为标记,采用分水岭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确分割,保证了标记总数无冗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的尺度尺寸参数(J=3)时,可准确分割出来具有开环特性的村落图像区域,而采用较大的尺度尺寸参数(J=7)时,可精确分割农田中的纹理,但对村落区域则有一定的过分割现象出现。采用自适应多尺度参数时,可有效消除过分割和欠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影像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时,在室内先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的工作效率。而室内解译前所收集的大量图件资料通常为电子图件及纸质图件,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以江西省抚州市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Auto—CAD平台上开发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CASS7.1制作抚州市1:10000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