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种植方式 1.1 粮食作物,棉花插花种植.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引起部分病虫害猖獗发生,要科学的调整种植结构改变棉花成片连方的种植方式,实行粮棉条带式插花种植.淮北地区上半年主要是小麦与棉花,下半年是棉花与玉米,以棉田宽度为50~80m、粮田宽度为20~30m的条带种植生态效应最好.棉田施药时有迁移能力大的天敌就近到粮田躲避,粮田施药时天敌又可转移到棉田.粮食作物用药少植株高大也有利于天敌隐蔽繁殖,据对比调查结果,插花条带种植棉田比成方连片棉田天敌种类多5~8种,全年病虫害防治次数减少3~4次,每公顷节约成本45~75元.  相似文献   

2.
为增加棉田综合效益,提高棉农收入,推动全市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2001—2004年在全市实施了棉田高产高效立体种植综合技术开发。经过4年来的试验研究,改进了3种种植模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棉农的植棉综合效益,有效地缓解了粮棉争地及棉花降价减收的矛盾,丰富与发展了棉田立体种植理论,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年来累计推广面积3000 hm2,棉田平均每公顷综合产值41316元,投入产出比为1∶6.79,比麦棉套种平均增长139.87%。1棉田立体种植模式及效益1.1西瓜、棉花立体种植1.1.1模式配置…  相似文献   

3.
韩昌友  斐文功 《中国棉花》2000,27(10):44-45
近年来 ,我国棉花市场出现供大于求 ,棉花价格逐年走低 ,棉农植棉效益随之逐年下降。据荆州市抽样调查 ,1 997年每公顷棉花纯收入 1 .30万元 ,1 998年为 32 4 0元 ,1 999年只有 2 1 60元。棉产区经济因此而停滞不前 ,棉花由财富变成“包袱”。单靠种棉花实现棉农增收、推动棉区经济发展 ,其难度越来越大 ,亟需调整棉田种植结构 ,拓展新的增收门路。本文就如何调整棉田种植结构谈谈自己的看法。1 棉花生产水平及棉田种植结构现状荆州市地处长江两岸、江汉平原腹地 ,气候温和 ,雨量丰富 ,光照充足 ,大多数棉田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既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4.
袁勇  黄静忠 《江西棉花》2001,23(1):31-33
棉田立体种植是以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新种植体系 ,是旱粮棉区的高效耕作制度。这一耕作制度的开发应用 ,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 ,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植业整体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东县兵房镇棉田立体种植已经历 15年左右的历史 ,常年 180 0公顷棉田都立体种植。主要种植模式有 6种类型 :①蔬菜 (蒜头、青蒜、鲜食蚕豆、日本大叶波菜、马铃薯等 )或大麦或油菜 /西瓜 /棉花 ;②蕃茄 /棉花 ;③豇豆 /棉花 /秋蕃茄 ;④棉花 /山鹰椒 ;⑤糯玉米 /棉花 ;⑥棉花 /花生。这几种类型的经济效益均较高 ,一般是纯棉花的 …  相似文献   

5.
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调查了蓖麻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不种植蓖麻棉田)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蓖麻诱集带的种植能显著降低3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落卵量及棉花生长后期烟粉虱和小花蝽的种群数量,而对棉田其他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无显著影响。虽然蓖麻的种植未能显著降低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数量,但蓖麻能吸引大量绿盲蝽繁殖。蓖麻和临近蓖麻棉花上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两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棉田。这可为以后种植蓖麻诱集带诱集棉田主要害虫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棉田种植制度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华 《作物研究》2006,20(3):206-209
棉花是湖南的大宗经济作物,湖南优越的气候资源为发展棉田多种种植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收集整理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湖南推广的多种棉田种植模式,分析了模式的特点、生产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棉花简要栽培技术,并对棉田种植模式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二高一优”农业发展方针的指导下 ,棉田立体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棉田两熟以上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 70 % ,每公顷增收 75 0 0元左右。棉田立体种植对发展棉花生产 ,增加农产品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立体种植的发展棉田立体种植的形式多样 ,以季节划分有三类 :( 1 )前季套种。套种作物在棉花移栽前种植 ,与棉花生长前期短期共生。如秋播春 (夏 )收的麦、豆、油菜、大蒜、秋菜 ,冬播春 (夏 )收的马铃薯 ,春栽夏收的果豆类。 ( 2 )同季间作。与棉花生长部分或全期共生。如秋播夏收的百合 ,…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立华 《江西棉花》2002,24(6):14-16
本文简述了我国主产棉区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前景,即抗虫棉的高抗虫性,为减少棉田用药,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抗虫杂交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为实现棉花高产、优质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有效降低棉田劳动强度、简化棉田管理措施、减少棉田投入,从而提高棉花种植业的劳动效率,增加植棉经济效益。在对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三种比较成熟的种植模式,分别是:棉田简化整枝模式,春棉搬钵育苗、麦后移栽模式,裸苗移栽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的河北黑龙港地区、鲁西北、豫东和淮北地区,都是主产棉区。全区棉田面积4000万亩,内有1000万亩盐碱棉田。近年来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为适应农业商品化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棉田经济效益,促进本棉区的经济发展,我们进行了棉田种植利用啤酒大麦试验,主要研究棉田种植啤酒大麦的方式,筛选适宜的品种,以及啤酒大麦和棉花的经济效益,为棉田开发利用啤酒大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棉花与大蒜、花生的间套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皮棉价格的下调 ,使植棉的效益下降 ,如何提高棉田的整体种植效益 ,必须在棉田的立体种植上做文章。海门市农田的复种指数较高 ,但棉田的间套种模式不多 ,且效益不高。从 1995年起我们重点研究了棉田的立体种植技术 ,并总结出了许多棉田间套作模式 ,其中以大蒜套作棉花间作花生的效益较好 ,推广面积较大 ,自 1998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 1 5khm2 。现将该种植模式介绍如下。1 经济效益大蒜是一种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的蔬菜 ,深受人们的喜爱。大蒜植株矮小 ,秋播夏熟 ,大蒜套种棉花 ,在株型、群体、季节上都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大蒜与棉花…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近10年棉花产量上下波动的原因是棉花面积受植棉政策的影响,棉花单产的高低受栽培技术棉田管理和投入、自然气候的影响。分析了科技植棉现状,在挖掘增产潜力上,要抓好棉田调整,坚持连片种植。重点抓好两萎病田、水旱轮作的调整;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大田用种纯度;狠抓壮苗早发技术的推广,延长有效生育期;重点搞好棉田面积和育苗配套,不同类型调节剂配套,棉田管理和种植方式配套;加强后期管理,防止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棉花连作10年的不同种植方式中,棉田土壤水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水稻→冬麦-绿肥→棉花种植方式中,所有年限土壤含水量在不同生育期呈现高~低~高的"V"字型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棉田立体种植的方法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敬 《江西棉花》2002,24(6):28-29
随着棉花市场的放开,棉花的价格将随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而上下浮动,植棉的风险增大,植棉的经济效益不稳。为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促进棉田增产增收,扬州市各地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棉田间套马铃薯、大蒜、洋葱等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高效立体种植技术,一般可增产值(7500~9000)元·hm-2,增加纯收入(3000~4500)元·hm-2较好地稳定了扬州市的棉花生产。1 棉田立体种植的方法由于棉花生育期长,适宜于搭配多种作物,从间套时间上,扬州市棉田立体种植方式可分为三种:(1)秋冬套。利用棉花成熟后到来年春这段时间,套种一些耐寒作物,主要有:大蒜、…  相似文献   

15.
棉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杂草与棉花争夺光、水肥、空间,传播病害虫,增加植棉物化成本及灌溉费用,降低棉花产量与棉纤维品质,因此棉田除草是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我国不同种植模式棉区的棉田杂草化学防除,截至目前已有大量报道。本文论述现阶段我国棉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介绍了棉田除草剂产品登记现状和部分棉田除草剂新品种,分析了防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以期为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棉田立体多熟种植是以实现棉花多层次利用光、热、水资源,集技术、劳动力、物资为一体,密集型高集约的棉田耕作新技术,解决了棉花比较效益差的问题,是稳棉增效的一条有益途径。棉田多熟种植秋冬春三季田间农事繁忙,各个生产环节紧密相连,管理工序多,投入劳动力多,因此要求棉花栽培中通过合理运筹尽量来简化栽培,提高栽培质量,从而获得节本省工,提高棉田立体多熟种植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棉花是南通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南通市优越的气候资源为发展棉田立体种植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充分利用棉花前期苗小,对土地和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特点,因地制宜,搞好间套作,是提高棉农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收集整理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江苏省南通市推广的多种棉田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分析了模式的特点、选择原则,介绍了棉田立体种植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1选育经过江苏省棉田立体种植面积在"八五"、"九五"期间逐年上升,"九五"末立体种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60%左右,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是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一个新情况,上述种植方式要求棉花有较大的行距和单株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1发生情况 河北曲周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超过98%。因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无抗性,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田用药减少,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袁勇  黄静忠 《江西棉花》2001,23(1):31-33
棉田立体种植是以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新种植体系,是旱粮棉区的 高效耕作制度。这一耕作制度的开发应用,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大幅度提高土地 产出率和种植业整体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   如东县兵房镇棉田立体种植已经历15年左右的历史,常年1800公顷棉田都立体种植。主 要种植模式有6种类型:①蔬菜(蒜头、青蒜、 鲜食蚕豆、日本大叶波菜、马铃薯等)或大麦 或油菜/西瓜/棉花;②蕃茄/棉花;③豇豆/棉花/秋蕃茄;④棉花/山鹰椒;⑤糯玉米/棉花 ;⑥棉花/花生。这几种类型的经济效益均较高,一般是纯棉花的1.4~3.5倍。经反复试 验总结,不断丰富完善了每一模式的栽培技术,基本形成了旱粮棉区立体种植栽培技术体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