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4,23(1):41-44
研究表明,遮光对大豆的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随着遮光时数的增多,也就是日照时数的减少,大豆子粒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及产量都有显著的变化.但品种的遗传特性对化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大于遮光的影响.光照长度的影响作用不仅涉及光合时间而且与光周期本身的机制有关.遮光对大豆子粒产量及品质影响大小顺序为:产量(F=5.93**)>蛋白质(F=3.16*)>脂肪(F=2.61)>蛋脂总量(F=0.64).  相似文献   

2.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5,24(2):112-115
试验表明,不同地点对大豆化学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对脂肪的影响最大,达到了显著水平(F=3.16*),但是对蛋白质和蛋脂总量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所设置的地点之间相距较近,环境条件差异较小造成的.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和不同品种同一地点间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表明,蛋脂总量的稳定性大于蛋白质,脂肪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高油大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大豆的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其次是播期的影响;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17种氨基酸中,除丝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外,其它14种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均受播期因素影响较大,而各种脂肪酸含量主要是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3种不同生育期的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粒大豆生育进程延后,生育期表现缩短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粒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播期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A1~A3播期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产量均在A2(5月4日)播种期最高,东农690为2 448.6 kg·hm^-2,吉林小粒豆6号为2 606.9 kg·hm^-2,九芽豆1号为3 101.2 kg·hm^-2,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产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早播或迟播病粒率增加,完全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降低,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小粒大豆播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脂肪含量、总蛋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吉林地区小粒大豆适宜播期是5月4日左右,此期间播种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小粒大豆。  相似文献   

5.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施肥、水分、收获期等栽培因子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播期F1=9.72>R0.01=4.8、密度F2=5.67>F0.01=4.8,二者均呈极显著性,且F1>F2,播期和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播期因子作用大于密度因子;施肥F3=4.26>F0.05=3.0,水分F4=3.11>F0.05=3.0,二者均呈显著性,施肥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较大影响,但没有播期和密度因子影响作用大,且施肥大于水分作用;收获期F5=3.27<F0.05=4.5,即收获期对产量影响不大. 该研究还从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验证了栽培因子对大豆产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个国审夏大豆新品种,在广州分5个播期种植,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影响。播期对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及蛋脂总和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单株产量、主茎荚数、分枝荚数、主茎粒数和分枝粒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大豆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是最佳播种期。在7月下旬之后播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数少且分枝粒数比主茎粒数少,需要增加播种密度来提高产量;同时应适当灌溉,以防晚熟或晚播品种在开花至鼓粒期受干旱影响。华夏3号在最佳时期播种,分枝产量起主要贡献,所以该品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应合理密植,以保证通过提高分枝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专用高蛋白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设三个播期,探讨了播期对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农艺性状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生育期有调节效应,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但播期对成熟期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播期对大豆产量、蛋白质产量有一定影响,但调节效应不显著;播期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调节效应;播期不能明显地改变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水平,但对空荚率的调节效应却达显著水平;合理应用播期调节措施,对大豆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寻找最佳的播种时期,满足黑龙江垦区生产高蛋白大豆的需要,利用3个黑龙江省东部主栽的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43和东农42,进行8个播期栽培试验,探讨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成熟期无影响,而对生育期有影响,大豆生育期因播期推迟而缩短;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农艺性状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提早或延迟播期使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减小;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产量有影响且差异显著;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播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低,但各播期间差异不明显。在黑龙江东部地区高蛋白大豆的适宜播期是5月8日至5月14日。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新疆高产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播期对新疆高产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4个播期(4月11日、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对4个高产春大豆品种(系)生育期、产量、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大豆生育进程推迟,生育期、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4月21日较高,变幅为4 243.3~4 888.9 kg·hm~(-2);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受播期影响小于脂肪含量,表现因品种(系)而异。伊犁地区春大豆适宜播期是4月21日前后,5月11日前播种春大豆在9月底前可正常成熟,可获得近4 000 kg·hm~(-2)产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对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使高油大豆的产量略有提高,较对照增产1.9%,对高蛋白大豆产量未表现出增产效果.灌水对不同品质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灌水可提高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相反,灌水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个玉米品种和5个大豆品种间行和同穴混种的方式,研究大豆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影响大豆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的组合对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登海11玉米与南豆12大豆组合的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组合对单株产...  相似文献   

12.
硒对连作障碍下大豆膜脂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罗盛国  李彦 《大豆科学》1999,18(3):224-229
本试验研究了连作胁迫条件下,硒在减轻连作胁迫对大豆膜脂过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重茬盆栽和迎茬小区试验中,硒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F=13.00和F=5.12,由于GSH-Px活性提高,使大豆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7和r=-0.691,在重茬盆栽试验中  相似文献   

13.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播期和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合丰50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合丰50为材料,分7个播期、5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及密度对其品质、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及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合丰50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播期的延迟和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埘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大,而且规律性极强,即随播期的延迟各密度处理合丰50的油份含量下降.不同密度处理对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规律性也不强.合丰50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9日左右,而最适密度为25万株·hm~(-2),此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15.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965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两种类型土壤大豆施钾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上大豆施用钾肥的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土、白浆土上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钾肥用量有利于大豆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从而增强光合作用,为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两种土壤上施钾量(x)与产量(y)呈二次回归关系,黑土: =2516.1+6.6307X-0.0242X2 (R2 =0.8475 );白浆土: =2453.1+4.2819X-0.0140X2 (R2=0.9836 )。根据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结合肥料的经济效益,黑土上种植大豆的最高施钾量应控制在140kg/hm2以下,白浆土上最高施钾量不宜超过150kg/hm2。钾肥具有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的趋势。钾能提高大豆的蛋脂总量,本试验黑土处理3、白浆土处理4蛋白质总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5.4%和11.1%,脂肪总量分别提高15.3%和1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