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类蚕病。近年来,我镇秋蚕期僵病发生流行,为此对每年秋蚕期发病比较严重的几户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在僵病发生流行情况下,选用不同药剂进行应用试验,经初步调查发现,使用不同药剂对防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石泉蚕区僵病多发的原因,对现行防僵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防控僵病发生与流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白僵病是当前养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了选用好的防僵药剂防治白僵病,我们对现有养蚕消毒药剂进行了筛选,经试验比较:抗菌剂“402”是高效低毒低成本的防僵灵药,适用于大面积迅速推广防病。1982年在安康县普遍使用后,防僵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抗菌剂“402”又名防僵灵2号,是大蒜素的衍生物,主要成分是乙烷硫代磺酸乙酯(C_4H_(10)O_2S_2),纯品为无色透明的油状物,具大蒜气味,易溶于水,易挥发,  相似文献   

4.
熏消净是适合目前农村现代化养蚕形势和现状的高效、安全、省工消毒防僵熏烟剂,对桑蚕病毒病、细菌病、僵病和微粒子病的病原体均有杀 灭效果,适用于催青室、密闭蚕室养蚕前的蚕室具二次消毒及蚕期、蔟中等的防僵消毒。  相似文献   

5.
<正>僵病是生产中危害较重的蚕病之一,夏秋蚕期 发病尤其严重,有时甚至造成绝产。甲醛类消毒剂 一直是防僵的重点药物,但一般用于蚕前2%甲醛 石灰浆消毒、甲醛薰烟、甲醛草木灰防僵粉蚕座消毒 等方面。在山东蚕区,大棚养蚕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防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使用2%甲醛溶液进行蚕 座体喷消毒效果如何呢?近几年的生产中,有些县 市的蚕农已经使用此法防僵,但对防治效果有一定 争论,为此作者2004年中秋蚕期作了如下试验进行 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家蚕发生僵病较为严重时,采用防僵灵Ⅱ号(402抗菌素)水溶液熏蒸,发现在不同熏蒸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剂量时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防僵灵Ⅱ号防治家蚕僵病时,100倍水溶液每立方米20ml熏蒸30min可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苏北蚕区晚秋蚕的白僵病发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根据白僵病发病规律,采取了养蚕前消毒彻底,蚕期中通风排湿、熏烟防僵,蚕期后全面彻底消毒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为探讨现行蚕药的防僵效果,提供生产上选用蚕药的参考,1988年春蚕和中秋蚕期我们对生产上常用的几种防僵药剂进行了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一、材科及方法(一)药剂:  相似文献   

9.
广西局部蚕区家蚕僵病暴发和流行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2009年上半年广西宜州市、环江县等地家蚕僵病暴发和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彻底消毒、净化养蚕环境、及时进行桑园治虫防止野外昆虫交叉传染、合理调节气象环境、高度重视共育室防僵工作、加强蚕体蚕座消毒、正确处理蚕沙及病死蚕、采用熏烟防僵等综合防控僵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就容易被传染发生白僵病.1995年晚秋蚕期,裴圩乡白顶、水银和单庄等村白僵病大流行.据调查这几个村共养蚕2450张,发生白僵病1911张,发病率高达78%.不但蚕农的经济损失大,而且影响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桑蚕僵病的种类及发病规律,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蚕桑生产技术工作的积累,提出僵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对养蚕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蚕白僵病是一种真菌传染病,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目前常用防僵药剂是漂白粉与石灰配成的防僵粉和聚甲醛防僵粉,但两者的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对人致癌性成为生产问题。三氯异氰脲酸对家蚕病原菌杀灭效果较好,稳定性好,是作为新型防僵药剂的理想研究对象。研究通过药效试验测定了二氯异氰脲酸钠+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C、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D1、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3%有效氯)组合D2、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5%有效氯)组合D3、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7%有效氯)组合D4等7个组合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控效果,以漂白粉+石灰粉(2%有效氯)组合A、漂白粉+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B为对照,测定了D3的稳定性和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A、B、C、D1、D2、D3、D4对家蚕的保护率分别为61.11%、62.22%、64.44%、71.11%、84.44%、91.11%、92.22%,显示三氯异氰脲酸与焦糠组合防控白僵...  相似文献   

13.
夏德梅 《广西蚕业》2007,44(1):13-13
1僵病防治对策1.1彻底消毒,减少病原要使蚕农充分认识到消毒防病的重要性,克服无病不防的麻痹思想,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的始终。1.1.1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要进行打扫、清洗、彻底消毒。消毒过的蚕具要严格保管,不能造成二次污染。1.1.2蚕期中要使用防僵药剂进行蚕  相似文献   

14.
我区僵病危害近年有所增加,给养蚕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僵病的防治除养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外,蚕期中使用防僵药品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更是防治僵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防僵药品较多,各地在使用中反映不一,有少数地区用药较乱,个别地方也有用301防僵.为了比较不同药品的防僵  相似文献   

15.
防消灵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新研制的液粉兼用新型蚕用消毒剂,经过与白僵病孢子感染家蚕的消毒试验结果表明:用2龄起蚕体皮接种和蚕网感染白僵病原接种,毒对照区与药物消毒病原接种比较试验区,防消灵和1%漂白粉液(对照药物)消毒杀灭病原达到一致的100%失活效果。毒对照区的蚕儿全部发病变成白僵蚕。该药剂对微粒子、病毒、细菌等也有广谱、迅速的消毒效果,使用方法简单,装、运、贮方便,价格低廉,无腐蚀,无毒副作用,是现行消毒剂的换代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陆正林  陆明 《江苏蚕业》1997,19(2):20-20
<正>原蚕饲育至上蔟后,即进入蛹期保护阶段,此时以防止僵蛹发生为主要防病措施.蛹期防僵药剂比较多,如优氯净、硫磺熏烟剂,大蚕防病1号粉剂撒布,抗菌剂402体喷以及福尔马林浸蛹等多种药物及其各异的使用方法.我场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筛选,根据原蚕蛹期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的气象条件,选用不同的防僵药物和相应的使用方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平 《广西蚕业》2003,40(2):54-54
时下,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农村养蚕发生家蚕白僵病的现象较多,并有蔓延趋势,对农民养蚕增收影响很大,白僵病如何被传染和怎样防治?是蚕农常咨询的问题。 家蚕白僵病是由真菌中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桑叶或蚕体上。在气温24℃~28℃、相对湿度85%以上的条件下,白僵菌的分生孢子发芽并侵入蚕体寄生、繁殖、分泌毒素,从而引起蚕儿发病。蚕死后,随着体内寄生菌的增殖逐渐变硬,再过1~2天后,尸体被菌丝和白色粉末状的孢子所覆盖。孢子通过风力扩散到环境中,继续传染。因此,养蚕发生此病,如处理不好,很难控制。其预防措施为:一、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8.
绿僵病暴发的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兆虎 《蚕桑通报》2000,31(2):43-43
1999年中秋蚕期,我市继临安、桐庐之后暴发了绿僵病。这次蚕病比较罕见,在本地大面积发生,解放以来还是首次,全市各乡镇所有品种蚕均不同程度感染发病,其中以山区、半山区最为严重。据统计,发生绿僵病蚕种占总饲养量的91.5%,虽经多方努力,及时控制了病情,但中秋蚕平均张产还只有31.1kg,比去年同期减产17.3%,给蚕农造成较大损失。为找出绿僵病发生原因,稳定蚕作,笔者进行了生产调查,现把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绿僵病发生原因1.1 野外昆虫流行绿僵病,污染环境1999年7~8月份低温阴雨适宜野外昆虫发生、繁殖,野外昆虫大流行,桑树上、果树上,甚…  相似文献   

19.
蚕期“毒消散”熏烟防僵消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农村养蚕户和许多蚕种场的反映,近几年来,僵病为害有日渐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僵病感受性大的苏12品种,发病更为严重.现行防僵的主要药剂是“敌蚕病”(防病1号)及抗菌剂402.从试验结果看,这两种药剂的防僵效果是良好的.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这两种药剂是采用撒布或喷布法,加之该两种药剂刺激性较大,在壮蚕期大面积使用的情况下,难免因劳动强度过大出现施药量偏少或施药不匀的现象.本试验是利用现行蚕室蚕具消毒剂毒消散,在调整剂量、熏烟时间的基础上,把它应用于有密闭条件的蚕体蚕座或簇室蔟具消毒上,期望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兼有蚕体蚕座及蚕室环境消毒之利,以提高对僵病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笔者根据近年来指导养蚕生产实践的体会,从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和蚕儿的易感期入手,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晚秋蚕僵病预防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