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析比较了3种除草剂对玉米单倍体成熟胚的加倍效果,以期找到一种玉米单倍体加倍的新方法。以先玉335、中地88和郑单958这3个基因型诱导的单倍体籽粒为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1、5、10、20μmol/L)的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溶液作为加倍药剂处理玉米单倍体成熟胚,统计成熟胚的加倍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除草剂对玉米单倍体成熟胚加倍均有效果,加倍率为7.83%~85.16%,其中,10μmol/L的甲基胺草磷的效果最好,先玉335、中地88和郑单958的单倍体成熟胚平均加倍率分别为85.16%、80.20%和66.30%。说明甲基胺草磷对提高玉米单倍体成熟胚的加倍率最有效。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和除草剂浸芽加倍玉米单倍体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o17× PHB1M诱导的单倍体子粒为试验材料,利用戊炔草胺、甲基胺草磷和秋水仙素为加倍药剂,浸芽处理单倍体种子.结果表明:戊炔草胺质量浓度为4~16 mg/L时的加倍率为5%~16%;甲基胺草磷质量浓度为8~32 mg/L时的加倍率为8% ~ 16%;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0.4~1.0 mg/L时的加倍率为5.5% ~16.5%,3种药剂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均有效果.其中8 mg/L的戊炔草胺、21 mg/L的甲基胺草磷、0.7 mg/L的秋水仙素浸芽8h的玉米单倍体加倍率均为各组最高.戊炔草胺和甲基胺草磷可以替代秋水仙素加倍玉米单倍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长期以来,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主要采用移栽前秋水仙素溶液通气浸泡分蘖节方法,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秋水仙素毒性较强、用量较大、价格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小麦单倍体植株简便、安全、高效的加倍方法,寻找可以替代秋水仙素用于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的化学试剂。【方法】通过小麦品系Fielder花药培养,小麦品种科农199、新春9号和小麦品系CB037、中国春(CS)与玉米自交系郑58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小麦品系中国春与甘肃黑麦杂交获得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利用0、5、10和2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采取分蘖节加注、叶片涂抹和培养基表面添加方式对不同来源小麦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并采用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及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加倍,比较不同加倍方法和3种除草剂的加倍效果,确定各个加倍试剂的适宜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0、5、10和20 mmol·L-1)加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分蘖节部位对小麦单倍体植株不具有加倍效果,不宜在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中采用。1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涂抹拔节期小麦单倍体植株叶片的加倍率为7.7%,其他3个秋水仙素溶液浓度没有加倍成功,也不适合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培养基表面添加4个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小麦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26.7%、42.9%、73.3%和85.7%。表明培养基表面添加秋水仙素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果最好,适宜浓度至少为20 mmol·L-1。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0、0-57.1%、28.6%-75.0%和0-100%,其他2种除草剂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没有成功;培养基表面添加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黑麦杂交双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为9.0%,添加其他3个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和其他3种加倍试剂均没有结实。【结论】60-120 μmol·L-1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具有较好效果,培养基表面添加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玉米单倍体幼胚加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荧光单倍体诱导系CAU~(YFP)诱导杂交种郑单958所产生的单倍体幼胚为材料,评价组培条件下除草剂甲基胺草磷(Amiprophos-methyl,APM)对单倍体幼胚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荧光鉴别单倍体幼胚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3%以上,单倍体幼胚通过愈伤途径和非愈伤直接发芽途径的生苗效率分别为11.6%和96.8%,非愈伤途径更简便高效。不同浓度APM处理的单倍体雄穗散粉效果存在明显差异,0.2、0.5和1.0μmol/L 3个处理的成株散粉率分别为9.5%、18.5%和37.0%,而对照未发现散粉植株,表明APM处理幼胚可以显著提高单倍体加倍效率。  相似文献   

5.
单倍体加倍率低成为玉米单倍体育种的限制性因素。为了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研究两种生态条件下单倍体的自然加倍率,比较甲基胺草磷(APM)和氟乐灵两种除草剂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方法下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海南试验点的单倍体自然加倍率要高于贵州贵阳试点。应用除草剂可以明显提高雅玉889和京糯208单倍体的加倍率,基础材料基因型对自然加倍率和除草剂加倍率都具有显著影响。APM和氟乐灵均是在浓度为80μmol·L~(-1)处理单倍体加倍率最高,APM处理的单倍体加倍率要高于氟乐灵,采用滴心法和浸种法处理的单倍体加倍率无明显差异。综上,如采用自然加倍,应在海南试验点种植单倍体;如采用除草剂加倍,应使用浓度为80μmol·L~(-1)的APM,采用滴心法或浸种法对雅玉889和京糯208单倍体加倍。  相似文献   

6.
玉米单倍体诱导与加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孤生殖诱导系TY1和5个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探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单倍体的诱导率和加倍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杂交种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显著的差异,郑单958和浚单18的单倍体诱导率较高,在海南的单倍体诱导率要明显高于甘肃点和郑州点.不同试剂和质量浓度的加倍结果表明,利用0.6 g.L-1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的单倍体种子具有较好的加倍效果,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加倍率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甘肃具有较高的加倍率.在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应当利用中国良好的生态资源,在海南和甘肃分别建立单倍体诱导和加倍基地,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在5~6叶期用两种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进行人工加倍,并对不同处理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不同基因型的材料中诱导出的单倍体的加倍都是有效的,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有显著差异;0.5%浓度的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研究中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个单倍体诱导系与8个不同基因型母本(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杂交诱导,根据籽粒颜色、根尖染色体压片、气孔密度并结合田间植株表现鉴定单倍体,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结果表明,不同诱导系间诱导率存在差异,MT041 平均单倍体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 2个诱导系,诱导率为4.17%;不同基因型母本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材料单倍体率显著高于甜玉米,甜糯玉米杂交种对甜玉米单倍体提高有利.0.06%秋水仙素溶液浸根加倍效果显著高于0.02%浓度,但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成苗率不高,结果表明加倍技术仍然是制约DH育种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化学药剂诱导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秋水仙碱、甲基胺草磷、戊炔草胺、安磺磷和氟乐灵五种化学药剂诱导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发现秋水仙碱会对被处理的植物材料产生较大的毒害,而另外四种药剂和秋水仙素相比,其浓度低,效果好,毒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方法]以秋水仙碱与Oryzalin为诱变剂(均添加2%DMSO),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分别用浸泡法和培养基添加法处理芦笋单倍体材料的茎尖,通过传统的根尖压片法检测染色体数目,比较不同试剂、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诱导二倍体的效果。[结果]秋水仙碱的处理效果优于试剂Oryzalin;培养基添加法的诱导效果优于浸泡法,在培养基中添加0.2%秋水仙素并处理5 d时诱导效果最佳,染色体加倍效率与成活率分别可达38.3%和50%。[结论]秋水仙碱仍是芦笋单倍体加倍最有效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11.
葡萄‘优无核’试管苗的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无核’葡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不同时间处理下,浸泡法、培养基培养法、腋芽吸收法对葡萄试管苗不同芽位染色体加倍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法以M1代染色体加倍率最高,其中,48 h处理染色体加倍株率高达34.98%;培养基培养法处理6 d诱变效果最好,加倍率最高为23.63%;腋芽吸收法处理4 d加倍率最高为22.98%.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越大,加倍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其中,以质量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处理效果最佳;试管苗处理的芽以3芽、4芽、5芽的加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加倍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幼苗为材料,在2~3叶期用0.06%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2.0%的二甲基亚砜(DMSO)通过浸根、滴注心叶和针刺生长点3种不同的方法对单倍体进行人工化学加倍,并对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率和致死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针刺生长点的方法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率为23%,结实率为21.4%,致死率为16.3%。与其他2种化学加倍方法比较,不仅加倍率显著提高,而且所用的秋水仙素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3.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体积分数持续上升,不仅对全球气候的变迁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考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叶片形态结构对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倍增的响应,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以二氧化碳体积分数370 ± 50 μL·L-1和700 ± 50 μL·L-1 对盆栽春兰处理2个月。结果发现,除叶长度与叶厚度没有显著变化外,春兰叶片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倍增条件下其叶面积、叶绿体质量分数有显著增加,但表皮细胞密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以及气孔开度却呈下降趋势,而且差异显著。图1表1参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钙浓度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幼苗的叶片形态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酶活性的影响,了解白枪杆幼苗在不同钙浓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以进一步探究白枪杆对不同钙浓度的环境适应性。  方法  以1年生白枪杆实生苗为材料,研究0 (对照)、25、50、75 mmol·L?1钙浓度处理对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钙浓度处理对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结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有不同的影响。不同钙浓度处理间,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结构除比叶长和比叶面积随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外,其余相关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叶片数、叶生物量、比叶长、比叶面积、叶绿素质量分数、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钙浓度≥50 mmol·L?1时,对白枪杆幼苗无抑制作用,说明白枪杆幼苗对中、低钙浓度具喜适性;钙浓度为75 mmol·L?1时,对白枪杆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说明钙浓度过高会抑制白枪杆幼苗的生长。当钙浓度为50 mmol·L?1时,白枪杆幼苗叶片形态指标及叶片相关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白枪杆幼苗生长发育最好。  结论  白枪杆幼苗适宜生长的钙浓度为50 mmol·L?1,钙浓度过高会抑制白枪杆幼苗的生长、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片酶活性。图1表2参28  相似文献   

15.
烯效唑对夏谷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谷新品种济谷17和济谷1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烯效唑不同处理时期、不同处理浓度对谷子籽粒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抑制两个谷子品种的株高,增加茎秆直径,以60 mg/L处理效果最显著,施用时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烯效唑处理还增加谷子旗叶叶绿素含量。但烯效唑不同处理时期、不同处理浓度对济谷17、济谷16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感病水稻品种汕优63、V优64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并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滤液毒素对愈伤组织增殖与生长以及分化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5mg/L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5mg/L6-BA与2,4-D组合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率。在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培养过程中,随着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增殖率不断下降、褐变严重。在继代分化培养中,随着培养基中细条病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接种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苗数、抗性苗比例不断减少,在40-55mL/L的选择压力下,分别得到中抗植株25、14株。因此,利于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并获得抗性苗的细条病病原菌菌液浓度为40-55m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对叶材漂白效果好的漂白剂,确定适宜的漂白浓度和时间。[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ClO(1%、10%、20%、30%、40%、50%)和H2O2(1%、5%、10%1、5%、20%、25%、30%)的漂白剂,对桂花、白兰、苹婆、尖叶杜英4种叶材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时间,研究不同漂白剂对叶材的漂白效果。[结果]NaClO对叶材的漂白效果好,H2O2对叶材的伤害程度低,但是其漂白效果不如NaClO;以20%NaClO溶液处理5 h,桂花叶片的漂白效果好;以10%NaClO溶液处理10 h,白兰叶片的漂白效果好;以20%NaClO溶液处理10 h,苹婆叶片的漂白效果好;以10%NaClO溶液处理20 h,尖叶杜英叶片的漂白效果好。[结论]NaClO溶液对叶材漂白效果优于H2O2溶液。在实践中应根据叶材种类而选择适宜的漂白剂、浓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生型拟南芥也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页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入侵植物桃金 娘也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页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1)桃金娘叶、茎、根水浸提液对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强度为叶跃茎跃 根;(2)桃金娘茎0.2~0.25 g/mL 浓度处理后的拟南芥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19.52%和24.58%, 同时其各个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的化感作用与对照之间均差异极显著,0.05 g/mL 浓度处理与 对照相比,活力指数减少75.89%;(3)桃金娘根浸提液和茎的高浓度浸提液对拟南芥幼苗苗长呈现促进作用,但是对 其幼苗鲜重呈现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特别是0.05 g/mL 浓度处理的桃金娘茎浸提液对幼苗鲜重的化感效应指数 为-0.7077;(4)桃金娘叶浸提液的各个浓度处理的综合化感效应均比较强,桃金娘茎、根浸提液均在0.05 g/mL 浓度 时化感抑制效应最强,其RI 值分别为-0.4511 和-0.2137。0.25 g/mL 的根浸提液具有促进的化感效应(RI=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