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葡萄霜霉病防效最佳的生物药剂。[方法]选择0.3%丁子香酚、0.3%苦参碱、10%多抗霉素等9种生物药剂开展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供试药剂对孢子囊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是0.3%苦参碱,其EC50值和EC90值分别为2.183 4和0.546 4 mg/L,其次是0.3%丁子香酚;而在葡萄霜霉病预防和治疗的毒力测定中,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的药剂是0.3%丁子香酚,其次药剂效果较好的为0.3%苦参碱。[结论] 0.3%丁子香酚和0.3%苦参碱可作为生物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防治葡萄灰霉病的高效低毒新型植物源复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和替换对葡萄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苦参碱及其混配制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其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子香酚与苦参碱及6∶1、3∶1、1∶1、1∶3、1∶6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454 7、357.536 9、0.384 8、0.757 5、1.312 0、2.087 3、4.960 1μg/m L;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4.41、2.56、2.21、2.75、2.00,几种配比均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以6∶1混配的组合增效系数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高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375倍液+1.3%苦参碱水剂750倍液(中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500倍液+1.3%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低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6.31%、67.03%、55.34%、80.14%、57.73%。丁子香酚和苦参碱6∶1~1∶6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均增效明显,果穗套袋前采用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混用浸果处理后套袋,采收前调查对葡萄灰霉病害防效为85%以上,明显优于各单剂和中、低浓度混配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正>丁子香酚属植物源农药,是从丁香等植物中提取杀菌成分,通过改善病菌生长的环境,抑制病菌孢子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丁子香酚0.3%可溶液剂目前在国内已有7个厂家获得正式登记。有关丁子香酚0.3%可溶液剂的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本文采用气  相似文献   

4.
两种植物源复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种植物源复配杀菌剂20%乙蒜.丁子香酚WP和12.5%暗罗.丁子香酚WP 4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经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其他参试植物源杀菌剂25%暗罗素WP、40%乙蒜素EC、0.3%丁子香酚SL400倍液以及化学药剂50%速克灵1500倍液的防效差异均极显著,同时对草莓生长安全,是替代灰霉病菌已产生抗性的化学药剂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5.
丁子香酚对黄瓜疫霉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疫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土传病害,筛选对黄瓜疫霉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药剂是防治黄瓜疫霉病的主要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丁子香酚和嘧肽霉素对黄瓜疫霉菌,以及丁子香酚对黄瓜疫霉菌和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对于黄瓜疫霉菌,丁子香酚的效果优于嘧肽霉素,EC50值分别为0.622 3和20.673 9 mg/L.而在使用丁子香酚的情况下,对稻瘟病菌的防治效果又好于对黄瓜疫霉菌,其EC50值为0.469 7 mg/L.  相似文献   

6.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安市自1985年引进试种巨峰葡萄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誉为“南方葡萄之乡”,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由于葡萄霜霉病发生早、危害重,给葡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其中2005年福安市葡萄霜霉病大面积发生流行,发生面积达到3.5万亩,造成产量损失达三成以上,一般年份葡萄霜霉病造成减产也达10%。如何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是抓好葡萄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经济、高效的晚疫病杀菌剂,选用了0.3%丁子香酚、国光艾德、国光三治、杜邦克露四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无论从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上均居第一,667新增纯收益202.6元,其次为国光艾德,667新增纯收益110.3元,建议在生产上推荐用丁子香酚和国光艾德防治晚疫病。  相似文献   

8.
脉孢霉(Neurospora)是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竞争性杂菌,其感染率高而且传播迅速,致使培养基质大量报废、菌袋成品率下降及栽培场所污染。从香菇栽培料中分离鉴定出好食脉孢霉(N.sitophila)菌株,采用药剂平板方法分析6个稀释浓度植物源农药对脉孢霉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供试5种农药中,高于500倍稀释浓度药液均可对供试菌株生长产生显著抑制,抑菌率为55%~100%。其中丁子香酚和乙蒜素抑菌率最高,同为100%;印楝素抑菌率最低,为55%。值得一提的是,丁子香酚的1 000倍和2 000倍稀释液平板抑菌率也达100%,乙蒜素同浓度稀释液抑菌率与其相近。以上结果说明:乙蒜素和丁子香酚可作为食用菌脉孢霉绿色防控的优选植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绿豆叶斑病有效的生物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田间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年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达49.23%。喷施药剂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推荐在生产上使用丁子香酚防治绿豆叶斑病。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葡萄品种夏黑为材料,研究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使用剂量,试验比较了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00、300、400倍液和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几种药剂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较好,适宜使用浓度为300倍液,生产上连续喷施3次为宜,并配以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番茄品种"江蔬14"为材料,研究喷施丁子香酚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0μg/mL丁子香酚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丁子香酚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未接种处理。说明丁子香酚可以通过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从而增强番茄对TYLC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2.
栀子花中糖苷酶的分离及其与醇系香气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柱层析法对栀子花中糖苷酶进行了分离收集。通过对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三种酶活性的测定,收集液被划分为A~K共11个分部,利用各分部与栀子花的粗香气前体物进行香气生成反应,来分析各分部与Z-3-己烯醇、莰醇、芳樟醇、牝尤彡牛儿醇、苯甲醇、2-苯乙醇、丁子香酚七种香气生成的关系。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的活性在H分部最高、β-木糖苷酶的活性在F分部最高;莰醇、芳樟醇、2-苯乙醇、Z-3-己烯醇、牝尤彡牛儿醇均以F分部的生成量最多;丁子香酚、苯甲醇的生成高峰分别在E与I分部。七种醇系香气总量中2-苯乙醇、Z-3-己烯醇占明显多数。此外,以从山茶花中提纯的丁子香酚基-β-樱草糖苷为底物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β-樱草糖苷酶确能水解樱草糖苷键;栀子花与山茶花的丁子香酚生成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氧位甲基转移酶在调节植物芳香类物质合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梅花氧位甲基转移酶(Prunusmume O-methyltransferase,PmOMT)可能调控甲基丁子香酚的形成[1].为深入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析梅花氧位甲基转移酶在甲基丁子香酚合成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梅花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从梅花基因数据库中获得PmOMT基因编码蛋白,对其序列特点、理化性质以及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推断甲基丁子香酚的生成可能与其他底物的分布有关,所属反应的逆反应或假底物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导致梅花内部甲基丁子香酚少量生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5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同田对比试验,研究了烯酰吗啉、安泰生、嘧菌酯、氟菌·霜霉威、霜脲氰·锰锌5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小区试验表明:50%烯酰吗啉SC 3 000倍液和70%安泰生WP 7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极显著,且持效期长,药后5、10、20 d的防效分别为91.98%、88.41%、67.15%和...  相似文献   

15.
美洲南瓜枯萎病生防药剂和生防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美洲南瓜枯萎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药剂及生防菌株,选择4种植物源生防农药和4种生防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进行药剂筛选和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以及0.3%丁子香酚对该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稀释5倍的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5.7%;稀释250倍的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2.6%。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室内防效测定结果显示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16.
在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进行了2%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4.0 g/hm2和5.3 g/hm2第二次药后7 d,防效依次为75.1%和78.0%,且各剂量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葡萄在我国已经有很久的栽培历史,葡萄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色、香、味俱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水果。葡萄的病害有100多种,常见的有几十种。其中对葡萄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的,在兰考地区较易发生的有白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日灼病等。1葡萄霜霉病1.1发病规律葡萄霜霉病一般发生在葡萄生长后期,发病的早晚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当气温在18—24℃时,该病最易发生。如果葡萄  相似文献   

18.
<正>菜豆灰霉病又称芸豆灰霉病,是菜豆上常见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可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为害时叶片呈水渍状下垂,根茎处产生云纹斑,豆荚发病病斑初呈淡褐至褐色后软腐,湿度大时伴随有白色或灰色毛霉层。菜豆灰霉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发病盛期在4—9月,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当前,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主要登记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其他作物上登记鲜见。为了探索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菜豆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按照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的批复,  相似文献   

19.
葡萄霜霉病是中国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2014年笔者调查了六枝地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六枝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严重,发病率高达82%,平均病情指数为26.5.另外,还在田间进行了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发现苯醚菌酯、银法利和苯醚菌酯+6%抗坏血酸处理对葡萄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苯醚菌酯+6%抗坏血酸复配效果最好,达94.2%,可作为田间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推广药剂.  相似文献   

20.
曹秀君  周颖 《新农业》2004,(2):31-31
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严重发生,影响产量和质量,从而降低农户的收入,葡萄霜霉病一般在多雨年份的7、8月份发生较重。为了摸清50%福思特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进行了药效示范.以筛选出最佳药剂和适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