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淮北农区优质小麦氮素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和不同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小麦的需氮量大于普通小麦,氮素的增产效应普通小麦大于优质小麦,增施氮素和加大拔节期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优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质品种的适宜施氮量在15-20kg/666.7m^2之间,追肥量不应低于总量的40%,追期以拔节或拔节、抽穗期为宜。  相似文献   

2.
氮肥后移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氮肥追施比例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NC55为材料,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不同基追肥比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氮肥追施比例,烟株各器官及整株对基肥氮的吸收量减少,追肥氮的吸收量增加;当追肥比例为50%时,整株对肥料氮的吸收量最高。随追肥比例增加,烟株各器官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追肥比例大于30%时,茎秆、叶片及整株的土壤氮吸收量显著降低。随氮肥追施比例增加,基肥氮的利用率提高,追肥氮的利用率降低,肥料氮的利用率先增加后降低,以追肥比例为50%时最高。增加追肥比例提高了烟叶感官质量,以追肥比例50%时最好,追肥比例再增加,品质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氮肥追施比例为50%是兼顾氮素利用和品质的最佳处理。本研究为烤烟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氮素是烟草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烟草生育期对烟株的化学物质合成、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铵态氮和硝态氮是烟草吸收的主要氮素形态,对烟草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氮素比例有利于氮素的吸收以及烟叶品质的提高。本文从烟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的方式,不同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发育、品质形成、元素吸收、光合特性及碳氮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施氮肥方式对中糯1号鲜食期营养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以基肥和拔节期作追肥(1:1)的施入方式有利于可溶性糖和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积累;氮肥以基肥和抽雄期追肥(比例为1:1)方式施入有利于蔗糖的积累;氮肥以基肥、拔节期追肥、抽雄期追肥(4:3:3)的方式施用,使玉米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百分含量提高。表明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中前期重施氮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以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肥料运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300 kg/hm2施氮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225 kg的处理增产3.1%,因此,中产条件下施用氮素以22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施氮处理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可溶性蛋白)影响小,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贮藏蛋白)影响大。施氮可显著提高贮藏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进而改善加工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改善,与对照相比,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延伸性等重要烘焙品质指标均有改善。但品种之间有一定差异,有些品种的某些指标差别较大,但其面包体积和评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计量学及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国内外植物氮素代谢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分析,便于相关研究者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以201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植物氮素代谢研究相关论文为文献来源,对发文量、主要研究力量、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发文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中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和巴西等国家在植物氮素代谢领域的影响力较大,国内外机构发文量较多的是农林类高校及科研单位。氮的吸收利用、氮利用效率、盐胁迫、铵信号的介导和氮代谢相关酶的研究构成了植物氮素代谢的重要基础。近10年国际上植物氮素代谢研究的热点为植物耐受性、氮利用效率、氨同化、参与氮代谢相关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碳氮代谢等相关方向,此外耐旱性、乙烯是最新研究前沿。今后植物氮素代谢应进一步围绕氮素利用效率这一目标展开研究,对氮肥施用进行长期动态观测,研究定量标准;关注植物碳-氮代谢协同机制;基于多组学技术开展植物氮素代谢的相关基因研究;整合...  相似文献   

7.
在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和施氮240 kg/hm22个处理,研究了6个强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与不施氮的条件下,8901和济麦20两个品种均表现为高产、优质和高的氮素利用效率;施氮有利于进一步改善8901小麦的品质,提高济麦20的子粒蛋白质含量。两种处理下,淄麦12亦表现为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但该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低,施氮后氮素利用效率进一步下降。烟农15的氮素利用效率亦较低,但施氮后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较少,子粒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与上述4个品种比较,济南17和烟农19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居中;施氮后济南17的子粒产量显著提高,但两品种的品质均未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云菲  刘国顺  史宏志 《作物学报》2010,36(3):508-516
以烤烟品种豫烟5号为材料, 采用4种光照强度和3种氮素水平的复因子盆栽试验, 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和氮素水平及其互作对烤烟气体交换参数、碳氮代谢酶活性及其品质指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遮阴降低了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以及干物质积累量, 但胞间CO2浓度(Ci)升高;光氮互作效应对光合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 在遮阴引起烤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情况下, 氮素的施用可以提高光合效率, 促进干物质积累, 但过量氮素会产生反馈抑制。遮阴使转化酶(INV)活性降低, 但充足的氮素营养能够促进碳代谢。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 中、低氮处理的NR活性高峰出现在移栽后45 d, 高氮处理则出现在移栽后60 d, 表明氮代谢转向碳代谢的时间推后。随光强减弱和施氮量增加烟碱、总氮含量上升, 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 总体上呈现氮代谢强于碳代谢的趋势。光氮互作效应主要表现为:在同一氮素水平下减弱光照(本试验70%光照强度)和在弱光条件下增施氮肥(本试验N2, 每盆3.5 g), 能够有效地改善烟株的光合性能, 促进体内碳氮代谢平衡,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优良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氮素供应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阐述了氮素施用不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影响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以及氮素代谢对小麦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科学施氮、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侵蚀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其与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蚀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使团聚体破碎产生更小的可迁移颗粒而导致土壤养分的运移;侵蚀还改变了土壤的水分状况,水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风蚀则可使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团聚体结构的破坏以及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与土壤的氮素迁移转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与土壤氮素迁移转化作一概述,并就耕作、覆盖等降低土壤侵蚀的农业措施与土壤氮素转化的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侵蚀土壤氮素研究的去向。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前提下,研究了分别在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4个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起身期到开花期随着氮肥追施时期的推迟,‘新麦26’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孕穗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数最多,穗粒数仅次于拔节期追施氮肥,千粒重最高。拔节追施氮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最长,粉质评价值最高,籽粒产量次于孕穗氮处理。开花氮处理籽粒产量和粉质评价值最低。‘新麦26’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建议在生产中将强筋小麦的氮肥追施时期安排在孕穗开始时,既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又能保证面粉品质。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变异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研究了同一优质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地点和土壤条件下种植所产生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由北向南种植和从西向东种植,主要加工品质指标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稳定时间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尤其以湿面筋含量的降低最为规律,分析认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主要与年降雨量的梯度变化有关。因而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测定了不同土壤养分含量状态下所生产商品麦的主要品质指标,表明湿面筋含量及稳定时间与土壤中的速效氮(NH4^ -N)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因而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改善品质。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提高湿面筋含量并无多大作用,但与面团稳定时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河南省各地土壤的类型,土壤中大、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限制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平衡施肥方案以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氮素水平对藁城8901和山农1391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GC8901)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SN1391),在池栽条件下,分别施纯氮12、24和36 g m-2,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对2个类型小麦品种籽粒淀粉、蛋白质性状和加工品质有较大影响。与12 g m-2处理相比,24 g m-2处理明显提高籽粒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促进淀粉积累,改善淀粉的糊化特性。当氮素水平增加至36 g m-2时,籽粒的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淀粉积累量降低。随氮素水平提高,GC8901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提高,而醇溶蛋白含量降低。SN1391以24 g m-2处理的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最低;随氮素水平提高球蛋白含量提高,而清蛋白含量降低。适量施氮能提高籽粒硬度,但过量施氮则使其降低。籽粒容重随氮素水平提高而降低。增施氮肥能提高GC8901面粉白度,但SN1391以12 g m-2处理最高,24 g m-2处理最低。氮素水平从12 g m-2增加到24 g m-2,GC8901面筋含量、质量提高,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延伸度增加,这有利于提高强筋专用品质;SN1391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降低,筋力变弱,拉伸面积减小,弱筋专用品质得以改善。当氮素水平增加至36 g m-2时,2个品种加工品质有变劣的趋势。研究表明,改变淀粉、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是氮素水平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光合作用和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 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 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9.4%和12.6%。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小麦旗叶后期光合速率,改变了14C同化物  相似文献   

15.
区试品种品质的特征分布能够反映未来几年推广品种的走向,了解近年小麦区试品种品质变化对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方向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以2000—2015年北部、黄淮冬麦区1001个区试品种的1589份样品为材料,按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品种分类,分析了我国近十几年育成和审定品种的品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逐年递增,综合品质有待提升;审定品种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中筋品种,但中强筋品种的比例有所上升。8个品质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中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较高,而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一般;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以强筋品种高于中强筋品种,又高于中筋品种,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5)。各品质指标在年度间的变异,以强筋品种最大,其次是中强筋品种,中筋品种最小。与对照品种相比,强筋品种蛋白质质量性状显著偏低。未来5~10年生产中,小麦中强筋品种会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16.
标记辅助回交育种是一种目的性和可预见性强的育种方法,通过定向导入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受体品种的抗性、产量和品质,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作物育种进程中。为了阐明该技术方法在强筋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对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在强筋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范畴,实用性标记,强筋小麦蛋白质(质量与含量)和淀粉特性的改良,及应用前景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强筋小麦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陕253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陕229/陕213,它集优质、丰产、早熟于一体,具有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等突出的品质特征。其成功选育说明:优质与高产能够完美结合;选择农艺性状优良互补、遗传背景复杂、品质较好的双亲是育成优质品种的基础;有效的品质测试手段是选育优质品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旨在为江苏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优质强筋品种‘瑞华麦506’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5日、15日、25日、11月4日和14日)和密度(2.1×106、2.7×106和3.3×106/hm2)对温光利用、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减少了出苗至越冬始期累积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花后累积日照时数。迟播显著降低了茎蘖数和穗数,但不同程度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以10月15日播种最高。每晚播种10天,生育期、积温、日照时数和穗数分别减少8.5天、108℃、38 h和3.85×105/hm2,产量损失700 kg/hm2。推迟播期降低了面粉吸水率,但增加了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增加密度对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而言,10月15日播种、采用2.7×106/hm2密度是江苏淮北强筋小麦协同高产优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9.
施肥因子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不同施肥时期及不同肥料种类的配合对强筋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同等量的肥料,施肥时期不同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以拔节期追施N、P、K肥产量最高,7708.5kg/hm2。底肥一次性施用产量最低,7434.0kg/hm2,二者产量相差274.5kg/hm2。拔节期追施N、NP、NPK、NK之间产量差别不大。拔节期追施N、P肥品质最好,各种肥料底肥一次性施用品质最差,二者蛋白质含量相差1.6个百分点,湿面筋含量相差1.5个百分点,形成时间 相差0.7min,稳定时间1.9min,拔节期追施N、NP、NPK、NK之间品质差别不大。要想使强筋小麦高产稳质,必须有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施氮模式对皖麦38淀粉形成与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在18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施氮时期和比例对强筋小麦皖麦38籽粒淀粉形成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氮肥后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下降,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剑叶蔗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增加;籽粒蔗糖含量和可溶性糖降低;面粉峰值粘度上升。施氮模式以30%作基肥、5叶期施10%、叶龄余数2.5和0.5时各施30%为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